1. <rp id="zsypk"></rp>

      2.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時間:2022-05-07 09:50:51 唐詩 我要投稿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此詩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lǐng)悟到“禪意”之妙處,通過寫道士所居環(huán)境的靜穆清幽,襯托了道士的超塵雅潔。全詩之意在于情與景,情景交融,結(jié)構(gòu)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作品原文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履痕⑴。

          白云依靜渚⑵,春草閉閑門⑶。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⑷。

          詞句注釋

         、泡Γ阂蛔鳌吧n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跡,此處指足跡。

         、其荆核械男≈。一作“者”。

         、谴翰荩阂蛔鳌胺疾荨。

         、取跋ā眱删洌阂蛭蚨U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白話譯文

          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huán)繞道院閑門。

          新雨過后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創(chuàng)作背景

          大歷(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前后,是個感傷時代,很多詩歌都著意表現(xiàn)感傷色彩,但更多的是擺脫時代失意、政治苦悶、人世困惑,而追求寧靜、沖遠、淡泊的心理。劉長卿此詩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心聲”。

          詩人興沖沖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yún)s吃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愿,詩人非但沒有產(chǎn)生失望惆悵,反而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所作的。

          作品鑒賞

          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耙宦方(jīng)行處,莓苔見履痕”,開始二句就突出一個“尋”字來,順著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尋來。語言淺淡質(zhì)樸,似乎無須贅言: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里沒有人間喧囂,滿路莓苔。履痕屐齒給來訪者帶來希望和猜想:幽人不遠,晤面在即;否則就是其人出晤,相會須費些周折。

          頷聯(lián)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兩句寫景平列,用意側(cè)重“閉門”尋人不遇!鞍自埔漓o渚”,為遠望。

          白云絮絮,繚繞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緣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則“春草閉閑門”,蓬門長閉,碧草當門,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說一路莓苔給人幽靜的印象,那么這里的白云、芳草、靜渚、閑門,則充滿靜穆淡逸的氛圍。渚是“靜”的,白云、芳草也是靜靜的。門“閑”,不遇之人,來訪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閑”。一切都顯得恬靜自然,和諧默契,不受絲毫紛擾。在自然景物的觀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靜的心緒,來訪不遇的悵然,似乎被這清幽、寧靜的環(huán)境,帶有內(nèi)省參照的“禪意”所沖化,漸趨恬然。

          獨閉的閑門,搖曳的小草,使人浸潤在“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幽靜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這靜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敘尋而不遇,意緒明白。后四句繼寫一路景觀,渾化無跡須緩緩味出。“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這看松尋源,所趨何向,是不遇而再尋,還是順便一游其山,還是返回,詩人沒有說出。兩句以景帶敘,下句敘事成份更多些。“水源”,應該不是指來時“經(jīng)行處”,所以“隨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隨山轉(zhuǎn)折,緣山道探尋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這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隨”字簡潔,山道紆繞,峰回路轉(zhuǎn),隨山探源,緣水經(jīng)山。其間林壑深秀,水聲潺潺,都由這個“隨”字導人神游,啟迪豐富的“曲徑通幽”的想象。上句“過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門外景”,或指“隨山”時的景致!斑^雨”暗示忽然遇雨,詩人僅僅用一“過”字表示它的剛剛存在,而著意于雨霽云收之后翠綠生新的松色!斑^”字,把陣雨帶來的清新宜人的氣息、物色,輕松自然地托顯出來,同時也隱隱帶出漫步山道的時間進程。

          “過雨”,涮新了松色,也帶來冥想。自生自滅的短暫一“過”,和靜靜白云一樣,已在寫“禪意”(金性堯)。

          尾聯(lián)的“禪意”,用得精妙。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從搖曳的野花靜靜的觀照中,領(lǐng)略到恬靜的清趣,溶化于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寧靜,蕩滌心胸的內(nèi)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謐的物象交融為一。況且禪宗本來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領(lǐng)會出“禪意”,因用“與”,把物象和情感聯(lián)結(jié)起來。禪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內(nèi)在相通之處。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徑尋真,蕩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進入“相對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禪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極了。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愜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詩的“忘言”之中。

          名家點評

          《批點唐詩正聲》:“芳草閉閑門”,絕好絕好。結(jié)句空色俱了。

          《唐詩鏡》:幽色滿抱。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起二句便幽,中聯(lián)自然,結(jié)閑靜,有淵明豐骨。

          《磧砂唐詩選》:敏曰:全首穩(wěn)稱,無一懈筆,清新俊逸,兼有其長,詩家正法眼也。

          《唐詩成法》:題是“尋常道士”詩、只“見履痕”三字完題。余但寫南溪自己一路得意忘言之妙,其見道士否不論,與王子猷何必見安道問意。

          《唐詩三百首》:語語是“尋”。

          英漢對照

          尋南溪常山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 莓苔見履痕。

          白云依靜渚, 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 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 相對亦忘言。

          WHILE VISITING ON THE SOUTH STREAM THE TAOIST PRIEST CHANG

          Liu Changing

          Walking along a little path,

          I find a footprint on the moss,

          A while cloud low on the quiet lake,

          Grasses that sweeten an idle door,

          A pine grown greener with the rain,

          A brook that comes from a mountain source --

          And, mingling with Truth among the flowers,

          I have forgotten what to say.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綜合看來約生于709-725年間,逝于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厄}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拓展: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是由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的一位杰出詩人。關(guān)于劉長卿的生平一直沒有確考,《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他的傳記,聞一多先生認為其生年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認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還有其它的說法。卒年一般認為是在789至791年之間;也就是說,劉長卿經(jīng)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劉長卿因官至隨州刺史,也稱劉隨州。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間任監(jiān)察御史、長洲縣尉,貶嶺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時歷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隨州(今屬湖北)刺史,世稱劉隨州。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亂后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diào)蒼涼沉郁。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五律簡練渾括,于深密中見清秀。如《新年作》、《岳陽館中望洞庭湖》、《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海鹽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 ,如細雨濕衣看不見 ,閑花落地聽無聲(《別嚴士元》)、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但他的大部分詩內(nèi)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年輕時在嵩山讀書,玄宗天寶中登進士第。在天寶十四載(755年)他可能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安史之亂就爆發(fā)了。756年,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至德三載(758年)正月攝(代理)海鹽令,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電白)尉,離開蘇州到洪州待命。在赴洪州途中,逗留馀干,與大詩人相遇,誰憐此別悲歡異,萬里青山送逐臣。(《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李白當時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還,而自己將遠行嶺外。其實,劉長卿終于沒有到南巴任職。次年(761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蘇州接受重推。后來數(shù)年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二這樣說: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quán)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上元二年(761年)從南巴返回,旅居江浙。這時江南剛經(jīng)歷過劉展之亂,本來繁華富庶的吳郡一帶變得破敗蕭條。劉長卿有詩紀其事:空庭客至逢搖落,舊邑人稀經(jīng)亂離。(《自江西歸至舊任官舍》)代宗大歷五年(770年)以后,歷任轉(zhuǎn)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留后。因為性格剛強,得罪了鄂岳觀察使吳仲孺,被誣為貪贓,再次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在睦州時期,與當時居處浙江的詩人有廣泛的接觸,如、、、等都有詩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興元元年(784年)和貞元元年(785年)間,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割據(jù)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zhàn),劉長卿即在此時離開隨州。 劉長卿曾兩次遭到貶謫,旅居各地期間多次遭到戰(zhàn)亂,因此他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亂以后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戰(zhàn)后,耆舊幾家殘(《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鳥雀空城在,榛蕪舊路遷(《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當苗稅充百官俸祿》),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diào)蒼涼沉郁,內(nèi)容具有時代特征。

          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秦征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他的集子10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同。據(jù)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有《唐劉隨州詩集》11卷,為明翻宋本,詩10卷,文1卷。現(xiàn)在通行的如《畿輔叢書》本的《劉隨州集》,《四部叢刊》本的《劉隨州文集》,都為這種11卷本!度圃姟肪庝浧湓姙5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唐詩注釋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翻譯08-22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賞析11-27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11-26

        劉長卿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11-26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11-20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11-15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11-13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09-25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原文11-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