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興象與張若虛
張若虛、劉希夷所創(chuàng)造的詩歌意境美 他們對盛唐詩興象玲瓏之美的影響
經過九十馀年的發(fā)展,初唐詩歌在題材范圍的擴大、體物寫景技巧的成熟、聲律的完善和風骨的形成等諸多方面,已為唐詩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在詩歌意境的創(chuàng)造方面,張若虛和劉希夷的詩歌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張若虛是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詩人,大致與陳子昂等人同時登上詩壇。由于史傳無確載,其生平事跡不詳,只知他是揚州人,做過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和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兩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這是一首長篇歌行,采用的是樂府舊題,但作者已賦予了它全新的內容,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詩人先從春江月夜的寧靜美景入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月色中,煙波浩淼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詩人在感受這美麗景色的同時,沉浸于對似水年華的體認之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發(fā)出對人生的思索: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由時空的無限,遐想到了生命的無限,感到神秘而親切,表現(xiàn)出一種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識。詩人似乎在無須回答的天真提問中得到了滿足,然而也迷惘了,因為光陰畢竟如流水,一去難復返。所以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開始,轉而敘寫人間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明凈的詩境中,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這種從優(yōu)美而來的憂傷,隨月光和江水流淌于心上,徐緩迷人。當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收束時,仍有一種令人回味不盡的綿邈韻味。
相類似的詩境創(chuàng)造,在劉希夷的詩里亦能見到。他的代表作《代悲白頭翁》,觸景生情,以落花起興:“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在深微的嘆息聲中,有一種朦朧的生命意識的覺醒,由對自然的周而復始與青春年華的轉瞬即逝的領悟,詩人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被ㄏ嗨贫瞬煌囊庀螅畈刂娙藢ι檀俚牡肯е。這種帶有青春傷感的情思貫穿全篇,并通過對紅顏美少年和鶴發(fā)白頭翁的對比描寫而愈顯濃烈,創(chuàng)造出興象鮮明而韻味無窮的詩境。
張若虛和劉希夷在詩歌意境創(chuàng)造上取得的進展,如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興象,詩情與畫意相結合,濃烈的情思氛圍,空明純美的詩境,表明唐詩意境的創(chuàng)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為盛唐詩的到來作了藝術上的充分準備。興象玲瓏、不可湊泊的盛唐詩的隨之出現(xiàn),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唐詩興象與張若虛】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08-19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鑒賞07-04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鑒賞06-14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唐詩鑒賞10-26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譯文及賞析09-19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20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10-30
張若虛的 《春江花月夜》10-11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