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唐詩賞析(精選10首)
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斫?jīng)典唐詩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1、《行宮》
作者: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文:
早已空虛冷寞的古行宮,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艷紅。有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閑坐談?wù)摦斈甑奶菩凇?/p>
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fā)盛衰之感的,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參互并觀。這里的古行宮即洛陽行宮上陽宮,白頭宮女即“上陽白發(fā)人”。據(jù)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這些宮女天寶(742-756)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里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fā)宮人。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此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構(gòu)筑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zhì),輾轉(zhuǎn)落入宮中,寂寞幽怨;此時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wù)撘淹4饲榇司,十分凄絕。這首詩平實,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詩人塑造意境,藝術(shù)上主要運用了兩種表現(xiàn)手法。一是以少總多。我國古典詩歌講究精煉,寫景、言情、敘事都要以少總多。這首詩正具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huán)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jié);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lián)系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幸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閑坐回憶、談?wù)撎鞂氝z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xiàn)出來了,構(gòu)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fā)讀者聯(lián)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艷質(zhì),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fù)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fā)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絕!傲嚷洹、“寂寞”、“閑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凄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xiàn)出那樣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二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六以為這首詩是王建所作,并說“語意絕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2、《登鸛雀樓》
作者: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打開千里視野,看得更清更遠,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賞析:
黃昏時分登上鸛鵲樓,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夕陽也在遙遠.的天際漸漸沉落。首二句詩「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蒼茫壯闊,氣勢雄渾。末二句是境界的升華,出人意表、別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遠矚之胸襟,又寓孜孜進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說“詩忌說理”,應(yīng)當說,詩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詩歌不能宣揚哲理。在這首詩里,詩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貼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覺不到它是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全詩四句二聯(lián),對仗工整、氣勢連貫、厚重有力。為唐詩中之不朽之作。
3、《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一夜寒雨過后,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
賞析: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fā)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并寫下這首詩!昂赀B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后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里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并想象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nèi)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4、《漢江臨泛》
作者:唐·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譯文:
漢水流經(jīng)楚塞,又接連折入三湘; 荊門匯合九派支流,與長江相通。 漢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朧朧,遠在虛無漂緲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邊際,波濤激蕩滾動。 襄陽的風(fēng)景,確實叫人陶醉贊嘆;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賞析:
詩主要寫泛游漢水的見聞,詠嘆漢水之浩渺。首聯(lián)寫漢水雄渾壯闊的景色,由楚 入湘,與長江九派匯合,為全詩渲染氣氛。頷聯(lián)寫漢水的流長邈遠,山色迷烘托了 江勢的浩瀚空闊。頸聯(lián)寫郡邑和遠空的“浮動”,渲染磅礴的水勢。末聯(lián)引出曾任征 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的晉人山簡的故事,表明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全詩格調(diào)清新,意境優(yōu)美,在描繪景色中,充滿了樂觀情緒,給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不愧為千古佳句。
5、《出塞》
作者: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這里是秦、漢、關(guān)、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鎮(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鎮(zhèn)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zhàn),多次把匈奴打敗!安唤獭,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岸汝幧健,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jié)論。
6、《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賞析: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詩句給我們以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側(cè)耳傾聽,晚風(fēng)中牧笛聲聲。一個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了;一個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fēng)中笛聲的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笛聲的悠揚悅耳,使我們想象到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后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給人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當然,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shù)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xiāng)村傍晚的靜寂。
7、《晚春》
唐·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
這里,似乎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yīng)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不美,但盡了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了。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fā)現(xiàn),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fēng)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fēng)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fēng)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草木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梢酝高^景物描寫領(lǐng)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fēng)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錢鐘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此。"的確,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手法,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zé)o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潑有趣。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測;蛑^勸人勤學(xué),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贊賞楊花的。"無才思"應(yīng)是故作頓挫的諧謔之筆。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lǐng)悟。
8、《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賞析:
詩的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jié)為唐代的大節(jié)日之一,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游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jié)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斷魂”,由寫客觀轉(zhuǎn)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敖鑶柧萍液翁幱小币痪。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問路了。結(jié)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shù)畫面,后兩句則創(chuàng)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斷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嗎?不是的。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皵嗷辍,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清明這個節(jié)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我們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jié)風(fēng)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公子王孫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復(fù)雜的。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么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經(jīng)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fēng)片之中,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fā)生了。怎么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里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于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里并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復(fù),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愤@出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yōu)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我們讀詩的人,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里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
9、《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fā),復(fù)聞啼鳥聲。
愁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賞析:
已見寒梅發(fā)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踐約,此時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發(fā)已由希望之光變?yōu)榛脺缰。不僅如此。便是這象征青春、愛情的春天,欣欣向榮的春天,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梅花開了,早春已過。百鳥叫了,仲春也已飛逝,F(xiàn)在是鶯飛草長的暮春了。隨著節(jié)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緒也由百無聊賴到終日惆悵,以至看花落淚、見月傷心了。以前,她覺得,時間過去一天,距離自己美好愿望的實現(xiàn)就近一日,F(xiàn)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時間愈是過得快,幻滅就愈徹底,猶如滔滔日下的江河,無可如何。此時,鳥鳴,春草都變作主人公情感的對立物。詩人說女主人公是以一顆充滿憂愁的心視春草,她看到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10、《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怕驚天上人。
賞析:
首句“危樓高百尺”,正面描繪寺樓的峻峭挺拔、高聳入云。發(fā)端一個“!弊郑讹@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寰宇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摹出來了。
次句“手可摘星辰”,以極其夸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之高聳云霄。字字將讀者的審美視線引向星漢燦爛的夜空,非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慨,反給人曠闊感,以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云的“危樓”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高聲語,怕驚天上人”。“不敢”寫出了作者夜臨“危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從詩人“不敢”與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這里,詩人發(fā)揮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國古代杰出的詩人有很多,李白之所以為詩仙,不僅僅
在于其詩歌作品的高產(chǎn)高質(zhì),作詩的得心應(yīng)手,信手拈來,而更大程度上是其驚人的想象力和大膽的夸張給我們留下的浪漫主義畫卷。
【經(jīng)典唐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唐詩《池上》賞析09-21
唐詩《春雪》賞析02-10
母愛唐詩賞析01-25
唐詩《石榴》賞析10-14
李商隱唐詩賞析09-21
唐詩《寒食》賞析08-07
賞析唐詩《小雪》11-14
《野老》杜甫唐詩賞析08-28
韋應(yīng)物最的唐詩賞析10-11
唐詩韓愈《春雪》賞析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