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蘇軾的詩

        時間:2024-06-04 15:22:25 蘇軾 我要投稿

        蘇軾的詩[精品15篇]

        蘇軾的詩1

          [宋] 蘇軾

        蘇軾的詩[精品15篇]

          舊說,房琯開元中嘗宰盧氏,與道士邢和璞出游,過夏口村,入廢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鑿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禪師書,笑謂琯曰:“頗憶此耶?”琯因悵然,悟前生之為永師也。

          故人柳子玉寶此畫,云是唐本,宋復(fù)古所臨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夢長老仲殊挾琴過予,彈之有異聲,就視,琴頗損,而有十三弦。

          予方嘆惜不已,殊曰:“雖損,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誦詩云:“度數(shù)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

          ”予夢中了然識其所謂,既覺而忘之。

          明日晝寢復(fù)夢,殊來理前語,再誦其詩,方驚覺而殊適至,意其非夢也。

          問之殊,蓋不知。

          是歲六月,見子玉之子子文京師,求得其畫,乃作詩并書所夢其上。

          子玉名瑾,善作詩及行草書。

          復(fù)古名迪,畫山水草木,蓋妙絕一時。

          仲殊本書生,棄家學(xué)佛,通脫無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雖未修,中有琴意足。

          誰云十三弦,音節(jié)如佩玉。

          新琴空高張,弦聲不附木。

          宛然七弦箏,動與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墮流俗。

          懸知董庭蘭,不識無弦曲。

        蘇軾的詩2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注釋]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長詩歌和繪畫。這是蘇軾為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所做的題畫詩。曉:早晨。

          2.蔞蒿:生長在河灘上的一種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蘆芽:蘆筍。烹調(diào)河豚時,用蔞蒿和蘆筍做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3.河豚:一種有毒的魚,經(jīng)過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時:河豚春天要從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將要逆流而上的時候。

          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曉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蔞蒿:一種生長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蘆芽:蘆葦?shù)挠籽浚墒秤。河豚:魚的一種,學(xué)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chǎn)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nèi)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上: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jīng)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貧w,將要逆江而上產(chǎn)卵的季節(jié)。一句解竹外桃花三兩枝這是一派和煦的風(fēng)光,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生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xì)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jié),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jīng)透露出來。春江水暖鴨先知江春水中,鴨兒在嬉戲;江水回暖的訊息,它們首先感知到了。

          鴨知水暖,光憑畫是體現(xiàn)不出來的,詩卻表達出來了。其實豈是鴨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詩人這樣寫是為切合畫上風(fēng)物,實際上也是表達他對春天到來的喜悅和禮贊。唐人有“花間覓路鳥先知”的詩句,與此句異曲同工。這句詩極富哲理,現(xiàn)在我們指某一新的情況或消息被人預(yù)先知道時,便往往引用這一句。蔞蒿滿地蘆芽短萬物逢春氣象新。江邊,生長茂盛的蔞蒿鋪滿了地面,蘆葦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來。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詠景物,而是詩人通過細(xì)致的觀察貼切地實寫出這兩種植物的情態(tài),沒有一字是閑筆。清人王士禛在《漁洋詩話》中贊賞這句詩說:“坡詩……非但風(fēng)韻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無一字泛設(shè)也!闭呛与嘤蠒r宋詩人梅堯臣描寫這種景象云:“河豚當(dāng)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詩的前三句是描寫惠崇畫里的景物,這最后一句則是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作者這樣寫就把整個畫面勾勒得更為完美了,給人以嚴(yán)冬已盡、春到人間的喜悅。作者不僅入乎畫內(nèi),而且出乎畫外,把畫上所無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現(xiàn)出來。如果詩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則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最后一句的處理,不但使全詩靈動鮮活,也使詩和畫的意境都被大大地豐富了。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jīng)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diào)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將要回游的河豚是畫家畫不出的,詩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氣氛表現(xiàn)得多么真切!

        蘇軾的詩3

          讀李白的詩,感覺那不是文學(xué),是攝影作品。

          李白使用文字,就如同攝影師使用照相機。他有能力用文字?jǐn)z影,把雄偉浪漫,美侖美幻的自然真實準(zhǔn)確的呈現(xiàn)給你。

          當(dāng)我讀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時候,總有種感覺:李白真神人也!

          蘇軾更喜歡在他的詩詞里展示他的精神世界,對人生深深的思考。這是蘇軾和李白最大的文學(xué)氣質(zhì)差異。

          同樣是寫廬山,李白喜歡寫廬山的雄偉,于是就有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蘇軾更愿意思考廬山的內(nèi)涵,于是就有了:“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寫精神世界,是非常難以把握分寸和尺度的。正如曹操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松啾忍鸲,那么我們怎么可以不寫人生的苦呢!

          我們應(yīng)該怎樣描寫苦,才是文學(xué)的巔峰,才是眾生的福音。

          戴復(fù)古寫過一首詞,有曰:“千首富,不救一生貧!

          如果一個作家寫的苦讓我們的讀者更憤怒了,更壓抑了,更糾結(jié)了,更失去方向了,這樣的文學(xué)真的是上乘之作嗎?我們應(yīng)該這樣刻畫生活里無處不在的苦嗎!?

          蘇軾的朋友因為烏臺詩案被牽連,發(fā)配蠻夷之地的嶺南,歸來京城后與蘇軾相聚暢飲。席間,蘇軾和朋友歌女的一番對話讓蘇軾詩興大發(fā),揮筆寫就那首著名的《定風(fēng)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萬里歸來年愈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蒙冤受屈,背井離鄉(xiāng),艱苦卓絕的生活后,那個人回來了,那個人似乎是比從前年輕了,而且那個人是笑著回來了,笑得那么自然,美好,帶著嶺南梅子的.香甜。

          于是觀眾大驚,難道痛苦讓人年愈少,笑時猶帶嶺梅香嗎?

          于是答案呼之欲出,那答案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當(dāng)痛苦被文學(xué)家轉(zhuǎn)化為輕松和答案后,我還是想哭泣,但我絕對不會迷茫。

          秦觀是蘇軾的學(xué)生。在秦觀的作品里,到處都是蘇軾的影子。

          下面,我想引用能讓我淚流滿面地一首詞,那就是秦觀的《鵲橋仙》。

          讓我們懷著敬仰的心,在飛奔的淚水中體味下什么叫做頓悟。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牛郎織女的愛情,有著迢迢銀河阻渡,多么悲涼。

          然而在詩人眼里,一年一度的相逢,卻勝似人間廝守的無數(shù),這是為什么呀?難道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都不忍回頭看鵲橋的歸路般深厚的愛情,相逢一次就足夠了嗎?難道一年一度的相逢不是可悲可嘆的悲劇嗎!?于是我們再次需要答案。

          那答案就是,“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肉體遠(yuǎn)隔天涯海角,但是情在那里,但是心在一起,難道這不是最美的愛情嗎。侩y道這不是最真的答案嗎?

          當(dāng)一個人有能力用文字拍攝真實,他就是詩仙。

          當(dāng)一個人有能力用文字把痛苦轉(zhuǎn)化為輕松和答案,他就必然是一個時代的文學(xué)領(lǐng)袖。

        蘇軾的詩4

          舟中夜起

          宋代 蘇軾

          微風(fēng)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里,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譯文

          微風(fēng)吹拂著湖中的菰蒲,沙沙作響;我還以為是下雨呢,打開艙門一望,卻見到湖中灑滿了銀色的月光。

          水鳥都棲息了,舟子也進入了夢鄉(xiāng),忽然聽到潑剌水響,原來是一尾大魚在水里游竄,仿佛是野狐奔走在叢莽。

          夜深了,人與物都靜悄悄地,只剩下我,站在船頭,欣賞著這夜景,與身影相伴。

          潮水悄悄地上漲,那低咽的聲息,恍如蚯蚓蠕動;一輪明月西墜,懸掛在岸邊的柳條上,猶如蜘蛛懸掛在交織的蛛網(wǎng)。

          哎,我的一生老是憂愁不安,這清麗的境界,也只能是轉(zhuǎn)眼過去,留作他年回想。

          你看,一會兒,雞叫了,寺廟的鐘聲在湖面回蕩,鳥兒驚起,散向四方。我的船,也在鼓聲中,呼叫聲中,解纜起航。

          注釋

          蕭蕭:象聲詞。常形容馬叫聲、風(fēng)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

          菰(gū)蒲:茭白和菖蒲,均為淺水植物。

          “開門”句:詩人初聽到風(fēng)吹菰蒲之聲,誤以為是雨,誰知開門視之,竟是月光灑滿了湖面的景象。

          “舟人”句:意謂夜已很深,船工和水鳥均已進入了夢鄉(xiāng)。

          驚竄:受驚而逃竄。

          渚:水邊。

          吊:憐憫。

          寒蚓:即蚯蚓。

          “落月”句:意謂柳樹如蛛網(wǎng),落月如蜘蛛。

          忽忽:失意恍惚狀。

          能須臾:如此之快。能,如此。

          雞鳴鐘動:指天已拂曉。

          擊鼓:開船時打鼓招呼。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 赴湖州知州任途中所作。詩人寫完此詩不久,就發(fā)生了險些使蘇軾喪生的 “烏臺詩案”。

          賞析

          這是一個極美的夜境!拔L(fēng)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詩人在舟中聽到外面微風(fēng)吹拂水草的聲響,以為湖面上下起了蒙蒙細(xì)雨,于是,推開船門,去欣賞雨景,然而,看到的卻是滿湖月色,波光粼粼。這是詩人起首二句描繪的境界。它不但巧妙地點出了 “舟中夜起”之題,而且,寫出了詩人的幻覺。這種手法,前人也曾使用過,如唐人釋無可 《秋寄從兄島》云: “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但蘇軾此二句,似比唐人之句更為成功。

          自“舟人水鳥”至“落月掛柳”六句,詩人描繪了舟中夜起后所觀賞到的美麗畫圖, 曲折有致地表露了自己的心曲情懷。此六句可分三層,兩句一折, 寫出了 “靜”、“獨”、“冷”三種心境。

          “舟人水鳥”兩句,詩人以動靜相襯的手法,著重描繪夜境之靜:此時,舟人、水鳥都已進入了夢境, 只有大魚驚竄激起的水波聲。這魚聲在靜夜里格外響亮, 以致使詩人誤以為是一只狐貍在草叢中驚竄而去。將 “大魚”誤作為“奔狐”,其中暗伏著將滿是月華的`湖面誤作月光照耀下的草地,這是自“開門看雨月滿湖”之后的又一次幻覺, 它是暗伏著的, 不易為人查覺。這境界,如夢如幻、極遠(yuǎn)極近、極奇極美, “靜”字為其魂魄。詩人之所以如此喜愛這萬籟俱寂的夜境,這需要多少了解一點兒蘇軾當(dāng)時的心情。蘇軾早年曾“奮厲有當(dāng)世志”,但二十余年仕宦生涯的體驗,使他對之產(chǎn)生了厭惡情緒,官場上的爾虞我詐與詩人“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的天性格格不入,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與詩人自身的“野性”始終處于尖銳的矛盾之中。詩人曾說自己是: “塵容已似服轅駒, 野性猶同縱壑魚”( 《游廬山次韻章傳道》), 就正是這一矛盾的形象寫照。

          蘇東坡既不能真正歸隱,丟棄自己 “致君堯舜”的本來志向, 又難以忍受污濁的官場生活,這就使他常常要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得到慰藉!耙股钊宋锊幌喙,我獨形影相嬉娛”的深層蘊涵也正在于此。白天,“舉手搖足,輒有法禁”,那是 “野性”的囚牢,人性的桎梏,而現(xiàn)在,在這個靜靜的夜色里, 只有自己面對滿湖的月光、驚竄的大魚, 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形影互相嬉娛, 這是 “野性”的解脫,是駿馬的脫羈,詩人手舞足蹈, 陶然醉之了。此二句“獨”字為眼,不僅寫出此時此際之獨,而且從潛意識上講,蘇軾一生獨立危行, “一肚皮不合時宜”,也正是一種人生的孤獨,是一種時代先覺者的孤獨!蔼殹弊殖猩, 深化了 “靜”界。

          詩人由 “靜”至 “獨”,總體來說,是陶醉自然,物我同一的境界,是一種愉悅的審美境界。然而,詩人是不能完全忘卻塵世的,對人生、社會問題的深深思索, 會突然閃過心頭。于是, 詩人的心境轉(zhuǎn)至 “冷”字, 詩人面前的絕妙夜景也變得冷氣襲人了: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掛柳看懸蛛”。來自洲渚邊的潮水在暗漲,其聲幽幽咽咽,有如寒蚓蠕動的聲音;掛在柳條之下的落月, 猶如懸在絲端的蜘蛛。詩人使用 “暗潮”、“寒蚓”、“落月”、“懸蛛”這些充滿暗色寒覺的意象,既進一步為這幅舟湖夜色圖添畫數(shù)筆, 又象征和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 為下一段的議論作了渲染鋪墊。

          最后一部分,詩人以議論抒情作結(jié)。詩人想到,良辰美景,轉(zhuǎn)瞬即逝,天明之后,又要開始那令人痛苦的仕宦生活。你聽: 在雞鳴聲和晨鐘聲的合奏里,夜里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好夜晚的百鳥都散去了,只有船頭的鼓音與之呼應(yīng)。蘇軾此處用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中的 “猿鳴鐘動不知曙”句, 反其意, 寫自己對夜色清境的留戀, 暗示對白日 “忽忽憂患”生活的厭惡。

        蘇軾的詩5

          1、望湖樓

          與民同樂、濟世情懷

          吉祥寺賞牡丹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yīng)笑,十里珠簾半上鉤。

          2、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fēng)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yuǎn)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風(fēng)恬浪靜光滿川。

          須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3、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4、贈別

          青鳥銜巾久欲飛,黃鶯別主更悲啼。

          殷勤莫忘分?jǐn)y處,湖水東邊鳳嶺西。

          5、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呈趙景貺陳履常

          醉飲西湖晚,步轉(zhuǎn)北渚長。

          地坐略少長,意行無澗岡。

          久知薺麥青,稍喜榆柳黃。

          盎盎春欲動,瀲瀲夜未央。

          水天鷗鷺靜,月霧松檜香。

          撫景方婉娩,懷人重凄涼。

          豈無一老兵,坐念兩歐陽。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會恐難久,此歡不可忘。

          6、西湖美景篇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7、西湖荷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8、次韻代留別

          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

          他年一舸鴟夷去,應(yīng)記儂家舊住西。

          9、夜泛西湖五絕

          新月生魄跡未安,才破五六漸盤桓。

          今夜吐艷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闌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誰料得,看到蒼龍西沒時。

          蒼龍已沒牛斗橫,東方芒角升長庚。

          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惟有菰蒲聲。

          10、吉祥寺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蠶欲老,麥半黃,山前山后水浪浪!

          農(nóng)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

        蘇軾的詩6

          獄中寄子由二首

          宋代·蘇軾

          其一

          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其二

          柏臺霜氣夜凄凄,風(fēng)動瑯珰月向低。

          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游定何處,桐鄉(xiāng)知葬浙江西。

          創(chuàng)作背景

          宋朝開國以來,因文字批評朝政而被系獄的,蘇軾是第一人。這兩首詩是在獄中所寫,子由是蘇轍的字。蘇軾被逮入獄后,首先想到的也是其弟弟,詩中向弟弟進行解釋和關(guān)照。

          賞析

          兩首詩都表達了對家人的掛念,第一首通篇都是寫給弟弟蘇轍的,尤其吐露出濃濃的手足深情:身逢盛世,身為微臣的`自己卻愚蠢地自蹈死地。中年殞命,算是提前償還了前生的孽債,但是一家老少十多口人,從此就要拖累弟弟來撫養(yǎng)了。一死何足道哉,到處的青山都可以埋葬骨骸,只是當(dāng)年與弟弟相約夜雨對床的盟誓再也無法實現(xiàn),此后夜雨瀟瀟的時刻,子由只能獨自傷心了。但愿與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緣付諸來生!。

          蘇軾與弟弟蘇轍不僅在文章創(chuàng)作方面同列“唐宋八大家”,現(xiàn)實中更是手足情深,他們有感于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寧知風(fēng)雨夜,復(fù)此對床眠”的詩句,相約異日功成身退、對床而眠,共享閑居之樂。此時蘇軾自料將死,不免感慨昔日愿望,與此同時,“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期望更是感人至深。

          第二首是寫給妻兒的,表達對妻子兒女的思念以及對自己的傷懷,除此之外還有對身后事的囑托,“柏臺霜氣夜凄凄,風(fēng)動瑯珰月向低”,這二句描繪出月光下御史臺監(jiān)獄陰森的側(cè)影。漢代御史臺多種柏樹,所以又稱柏臺(見《漢書·朱博傳》)。瑯珰,指屋檐下系的鈴鐸。詩人在不眠的寒夜,想到自己在劊子手屠刀的陰影之下,心中充滿了驚駭之情。

          “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币宦(lián)可圈可點,是蘇軾善用比喻的體現(xiàn),表達出作者心如鹿撞,命運似雞的心情,也是其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

          最后二句:“百歲神游定何處?桐鄉(xiāng)知葬浙江西!弊髡咴谶@里自注說:“獄中聞杭湖間民為余作解厄道場者累月,故有此句”。當(dāng)年蘇軾由京官外放,首先就到杭州任三年通判(地方副長官),在任期間,大有功德于杭州人,因此杭州人民思之不已,為他作道場累月,給了很大的精神安慰。

        蘇軾的詩7

          [宋]蘇軾

          浮生知幾何,僅熟一釜羹。

          那于俯仰間,用此委曲情。

          自憐無他腸,偶亦得此生,懸知當(dāng)去客,中有不亡存。

          但恐宿緣重,每為習(xí)氣昏。

          似聞梅子真,近在吳市門。

          未能肩拍洪,但欲目擊溫。

          不敢叩門呼,恐作逾垣奔。

          且令紹介先,徐以方便論。

          不學(xué)劉更生,黃金鑄尚方。

          不學(xué)房次律,身事問潁陽。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獨見神山開,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聽瑩,粗才終蹶張。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黃壤,要言刻青瑯。

          蓬萊在何許,弱水空相望。

          且當(dāng)従嵇阮,聊復(fù)數(shù)山王。

          達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諜,兒童驚夜光。

        蘇軾的詩8

          《和桃源詩序 》

          蘇軾

          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①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 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②,或③至百二三十歲。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 道極險遠(yuǎn),生不識鹽醢④,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 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⑤,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

          注釋

         、僦梗和ㄖ唬挥。

          ②壽:長壽。

         、刍颍河械模ㄈ耍。

          ④醢(Xi):醋。

         、菅桑河诖恕

          譯文

          世上所傳的桃花源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詞。 考察陶淵明所記載的,只說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戰(zhàn)亂來到這里,那么漁人所見的都是避亂人的子孫,不是其人,所以說并非那個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說殺雞作為食物,哪里有仙人殺生的? 以前說南陽有菊水,水質(zhì)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幾戶人家,喝那里的水都長壽,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歲。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個老人村,據(jù)說五世同堂。 道路極其危險遙遠(yuǎn),活著的時候不知道鹽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彎彎曲曲像龍和蛇一樣,喝了那的水就會長壽。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暢,逐漸能夠接觸到日常的調(diào)味品,故而壽命減短,所以這就和外面的人壽命差不多了。 當(dāng)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時候,那里已經(jīng)早就成為很多人爭奪的地方。 一般來說,天下像這樣的地方很多,不單單是桃花源而已。

          賞析

          蘇軾的這篇詩序中,一方面駁斥了過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的錯誤 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 青城 菊水并舉寄托了他對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贊許

          蘇軾與眾不同,他對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懷疑 這是指桃花源那樣的社會,而不是指桃花源這個風(fēng)景區(qū) 先于蘇軾的唐代韓愈也表示過懷疑,他在 桃源圖詩里開筆就寫道: 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 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沒有提出更多的根據(jù)加發(fā)否定唯有蘇軾把否定傳說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

          文中考淵明所記中的淵明所記是指他所寫的《陶淵明集》。

          相關(guān)問題

          作者列舉了青城菊水,是為了說明?

          答:蘇軾在《和桃源詩序》中舉青城菊水的事例,是為了說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與世隔絕,民風(fēng)淳樸,水甘食簡,人皆長壽罷了。

          歷代附會《桃花源記》的情況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說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蘇軾在《和桃花詩序》中認(rèn)為這種說法是 ?

          答:蘇軾《和桃源詩序》中認(rèn)為這種說法是多過其實的。

          1、文中考淵明所記中的淵明所記是指他所寫的《 》。(1分)

          2、解釋下列各句加點的字。(4分)

         。1)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 )

          (2)飲其水皆壽。( )

         。3)或至百二三十歲。(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3、歷代附會《桃花源記》的情況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說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蘇軾在《和桃源詩序》中認(rèn)為這種說法是 (用選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4、在這段文字中,作者舉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參考答案】

          1、桃花源記(1分)

          2、 ①、只 (1分) ②、長壽(1分) ③、有的人(1分) ④、這里(1分)

          3、多過其實(2分)

          4、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與世隔絕,民風(fēng)淳樸,水甘食簡,人皆長壽。(3分)蘇軾《西江月》《書楊樸事》閱讀答案對比及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閱讀答案附賞析蘇軾《東欄梨花》閱讀答案及賞析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閱讀答案及賞析蘇軾《海棠》閱讀答案及賞析蘇軾《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閱讀答案及賞析四菩薩閣記 閱讀答案附翻譯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 閱讀答案附賞析喜雨亭記 閱讀答案附翻譯游褒禪山記 蘇軾《喜雨亭記》閱讀答案附翻譯宋史·蘇軾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紅梅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閱讀答案附賞析蘇軾對“竹”的游戲性觀照 閱讀答案葉嘉傳 蘇軾 閱讀答案附翻譯南堂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其二)閱讀答案賞析江城子 蘇軾 閱讀答案附賞析范增論 蘇軾 閱讀答案翻譯浣溪沙 蘇軾 閱讀答案水調(diào)歌頭(蘇軾)蝶戀花(蘇軾)西江月(蘇軾)水調(diào)歌頭(蘇軾)水龍吟(蘇軾)念奴嬌(蘇軾)永遇樂(蘇軾)

        蘇軾的詩9

          嘉祐中,予與子由同舉制策,寓居懷遠(yuǎn)驛,時年二十六,而子由二十三耳。

          一日,秋風(fēng)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離合之意。

          自爾宦游四方,不相見者十常七八。

          每夏秋之交,風(fēng)雨作,木落草衰,輒凄然有此感,蓋三十年矣。

          元豐中,謫居黃岡,而子由亦貶筠州,嘗作詩以記其事。

          元祐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fù)出領(lǐng)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詩,留別子由而去。

          床頭枕馳道,雙闕夜未央。

          車轂鳴枕中,客夢安得長。

          新秋入梧葉,風(fēng)雨驚洞房。

          獨行慚月影,悵焉感初涼。

          筮仕記懷遠(yuǎn),謫居念黃岡。

          一往三十年,此懷未始忘。

          扣門呼阿同,(子由,一字同叔。)安寢已太康。

          青山映華發(fā),歸計三月糧。

          我欲自汝陰,徑上潼江章。

          想見冰槃中,石密與柿霜。

         。ㄓ栌垨|川而歸,二物皆東川所出。)憐子遇明主,憂患已再嘗。

          報國何時畢,我心久已降。

        蘇軾的詩10

          寄劉孝叔

          宋代 蘇軾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lián)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zhàn)鼓。

          汗流奔走誰敢后,恐乏軍興污質(zhì)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

          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

          平生學(xué)問止流俗,眾里笙竽誰比數(shù)。

          忽令獨奏鳳將雛,倉卒欲吹那得譜。

          況復(fù)連年苦饑饉,剝嚙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頗應(yīng)時,又報蝗蟲生翅股。

          憂來洗盞欲強醉,寂寞虛齋臥空甒。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dāng)歸無別語。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

          吳興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補。

          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

          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去年相從殊未足,問道已許談其粗。

          逝將棄官往卒業(yè),俗緣未盡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應(yīng)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譯文

          君王要討伐驕橫的夷虜,要它們臣服,椎破銅山,開發(fā)銅礦,鑄制銅虎符。

          接接連連派遣了三十七位將軍,不斷走馬西來各自開設(shè)軍府。

          南山砍伐木材作戰(zhàn)車的軸,東海取出鼉的血涂抹戰(zhàn)鼓。

          佚役汗流奔走哪一個敢放慢步子,恐怕影響軍需供應(yīng)而死于刀斧。

          保甲雖村相連然鄉(xiāng)民未普遍團聚,方田法訴狀如雨鄉(xiāng)民紛訴苦。

          近來新降公文要實行手實法,挖掘剔括到口糧和種糧誰種糧誰敢說不。

          還要沿著各條生計脈絡(luò),仔細(xì)搜求以至一絲一縷。

          皇上詔書憐惜老百姓痛苦的情意實在是深厚,官吏辦事的材能淺薄,辜負(fù)朝廷希望,白費許多勞苦。

          平生的學(xué)問平平常常只屬于流俗,混在吹笙吹竽的隊伍中哪得和別人比教。

          忽然命令我單獨演奏《鳳將雛》,倉促之間想吹好哪里能得到曲譜。

          朝廷派我獨當(dāng)一面來密州做知州,我實在沒有現(xiàn)成的好辦法為老百姓服務(wù)。況且密州這些年連年苦于饑荒,老百姓剝樹皮嚙草根甚至吃泥土。

          今年雨雪頗能應(yīng)時令,偏又報蝗蟲長起了翅膀,長壯了腿股。

          發(fā)起愁來,洗洗酒盞,想勉強喝幾杯,寂寞空蕩的書齋里,只躺臥著空酒壺。

          公家廚房已經(jīng)整整十天沒肴炊煙,豈敢望紅裙舞女踏著筵席起舞。

          老朋友多次從山中寄信來,信上只有“當(dāng)歸”兩個字,沒有別的言語。

          正準(zhǔn)備和雀鼠一樣偷太倉的糧維持自己混下去,還不想辭職不干,不愿掛冠神武。

          吳興丈人您世事看得透辟,淡薄名利,平日立朝辦了許多好事非問小補。

          自從朝廷派遣使者到各地,各地鬧得不安寧,您回到了二浙家鄉(xiāng),做起了湖山主。

          那些置身于漁釣者之間的隱士,行蹤是高尚的。身居朝市過著隱居生活的大隱士,何曾放棄過簪組。

          您現(xiàn)在身為宮觀,就享受著這種閑悠。想起去年相從的歲月,還感到很大的不滿足,我向您求教問道,您允許我做一些粗略的陳述,但陳述得很不夠。

          我準(zhǔn)備棄官不做,跟隨您完成學(xué)業(yè),無奈俗緣未盡,那得拜見您,只得罷休。

          您的家就在霅溪上,我知道那個地方,上面有白云如白羽毛一般,環(huán)境很清幽。

          您應(yīng)當(dāng)憐惜我進退不得到處奔波的苦衷,象達摩大師那樣教會我安下心來,安心密州。

          注釋

          劉孝叔:名述,湖州吳興(今屬浙江)人。熙寧初任侍御史彈奏王安石,出知江州,不久提舉崇禧觀。

          驕虜(lǔ):指契丹和西夏。神宗初繼位,先后對西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用兵。

          椎(zhuī)破:以椎擊破。銅山:這里指產(chǎn)銅之山;ⅲ夯⒎9糯弁跏谟璩紝俦鴻(quán)和調(diào)發(fā)軍隊的信物。

          聯(lián)翩:接連不斷。

          開府:成立府署,自選僚屬。

          鼉(tuó)鼓:即用鼉皮蒙的鼓。鼉,揚子鱷。漫:當(dāng)作鞔,以皮蒙鼓。

          軍興:朝廷征集財物以供軍需。污資斧(fǔ):因獲罪伏法被斬。資斧,利斧。

          保甲:指保甲法。團未遍:指保甲法因遭到老百姓抵制,百姓還未完全組織起來。團,聚集。

          方田:指方田均稅法,每年九月官府派人丈量土地,按地勢土質(zhì)分五等定稅。訟諜(sòng dié):訟辭,訴訟文書。這句說方田均稅不公。引起民間訴訟紛紜。

          爾來:自那時以來。手實:指手實法。

          挾剔(xiétī):搜求挑取。窮脈縷:言法令苛細(xì)至極。

          詔書:皇帝的命令文告。惻怛(cèdá):哀憐、同情。信:確實。

          流俗:據(jù)《施注蘇詩》,王安石對神宗說蘇軾兄弟學(xué)本流俗。當(dāng)時譏議新政的人,王安石都攻擊他們是流俗。

          比數(shù):相提并論。

          鳳將雛(chú):漢代樂曲名。

          嚙(niè):咬。啖(dàn):吃。

          甒(wǔ):酒器。

          更望:豈望。紅裙:指歌舞妓。

          當(dāng)歸:本藥名,古人常用以表示應(yīng)當(dāng)歸去。

          太倉:京城中的大谷倉。

          神武:神武門,建康(今南京市)宮門。

          吳興丈人:指劉孝叔。

          二浙:浙東、浙西。這句說劉孝叔掛冠歸去。

          大隱:身居朝市而過隱居生活。簪(zān)組:官服。簪指冠簪,組指冠帶。

          去年:指熙寧七年春蘇軾與劉孝叔會于虎丘。

          粗:粗略。

          逝:通“誓”,表示決心之詞。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霅(zhá)溪:在吳興,由東苕溪、西苕溪等水匯合而成。

          初祖:初傳禪宗來中國的達摩。這句要劉孝叔教以安心之法。

          創(chuàng)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蘇軾赴密州任途中與劉孝叔等六人會于吳興,著名詞人張先作“六客詞”,成為文壇佳話。熙寧八年(1075)四月十一日蘇軾作此詩,對王安石變法作了相當(dāng)尖銳的譏刺,并抒發(fā)了自己在仕途上進退維谷之情。

          賞析

          這首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到“吏能”句,是譏時,譏刺宋神宗,王安石對外開邊,對內(nèi)變法,本想富國強兵,結(jié)果事與愿違。神宗即位不久,鑒于宋王朝同遼國和西夏的屈辱和約,有增強兵備,“鞭笞四夷”之意,先后對西夏和南方少數(shù)民族用兵,故此詩前八句首先譏刺開邊。為了鑄造銅制虎符,調(diào)發(fā)軍隊。已“椎破(以椎擊破)銅山”,大量采銅,可見征調(diào)軍隊之多,這是夸張的寫法;但熙寧七年(1074)九月置三十七將,皆給虎符,則史有明文記載;這一年八月遣內(nèi)侍征調(diào)民車以備邊,十一月又令軍器監(jiān)制造戰(zhàn)車,“伐木作車軸”也是事實;取鼉皮以張戰(zhàn)鼓,雖史無明文,但征集牛皮以供軍用卻與此相似。而這一切征調(diào),誰也不敢怠慢,否則就有資斧(利斧)之誅。蘇軾并不反對抵抗遼國和西夏,他青年時代就表示要“與虜試周旋”(《和子由苦寒見寄》),就在寫這首詩前不久還表示“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就能效一揮”(《祭常山回小獵》);但是,他反對“首開邊隙”,反對為此而開礦、置將、伐木、取鼉,加重百姓負(fù)擔(dān),鬧得雞犬不寧。

          “保甲”四句是譏刺新法的!皥F未遍”,寫保甲法因遭到一些老百姓的抵制(有人為了不作保丁而截指斷腕),還未完全組織起來!胺教铩睂懛教锞惙,丈量土地,均定獻稅,引起民間訴訟紛紜。“手實”寫令民自報土地財產(chǎn),作為征稅根據(jù),“尺椽寸土,檢括無余”(《宋史·呂惠卿傳》),這就是“抉剔根株窮脈縷”的具體內(nèi)容!霸t書”二句是對第一部分的小結(jié)。這些詔書表現(xiàn)了宋神宗對民間疾苦有深厚的哀憐同情之心,但這些新法一個接一個地頒布,事目繁多,吏能淺薄,并未取得實效。紀(jì)昀稱這兩句是“詩人之筆”,意思是說它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沒有把矛頭直接指向皇帝。但卻深刻地揭示了宋神宗、王安石的主觀愿望同客觀效果的矛盾。

          第二部分自“平生”句至“更望”句,是自嘲。熙寧二年(1069),蘇轍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罷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神宗問王安石:“蘇軾如何,可使代轍否?”王安石不贊成,認(rèn)為他們兄弟“學(xué)本流俗”!氨娎矬象摹,即《韓非子·內(nèi)儲說》所載濫竽充數(shù)一典的活用。第二部分的前四句是說:他早被王安石判為“學(xué)本流俗”,像濫竽充數(shù)一樣,平庸得無可比擬;現(xiàn)在突然要他擔(dān)任密州知州,作地方長官,獨奏一曲,這就像要南郭先生單獨吹竽一樣,怎么吹得好呢?這是從主觀上說的,接著又以“況”字領(lǐng)起,進一步講客觀上的困難:密州仍然旱災(zāi)、蝗災(zāi)不斷,老百姓餓得以草木泥土充饑,作為知州的'詩人自己也“齋廚索然,不堪其優(yōu),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過著“攬草木以誑口”的生活(《后杞菊斌》),更談不上置酒宴、賞舞聽歌了!凹t裙踏筵舞”,是從韓愈《感春》“艷姬踏筵舞,清眸刺劍戟”句化出。

          “故人”句至末句為詩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故人”(劉孝叔),戲語連篇,尤為曲折多姿。當(dāng)時,已經(jīng)提舉崇禧觀,過著隱居生活的劉孝叔多次寄書勸蘇軾“當(dāng)歸”。蘇軾同朋友開玩笑說:他雖“學(xué)本流俗”,是“眾里笙竽”,但總比那些盜食太倉之粟的雀鼠即貪官污吏好得多。他們都做得官,卻要他像南朝陶弘景那樣脫朝服掛神武門,辭官不干了。這既回答了故人“當(dāng)歸”之勸,又嘲笑了當(dāng)時一些無能的官吏。接著他稱頌劉孝叔在朝直言敢諫,有補于世,及見朝廷遺使(冠蓋)擾民,就立即自請?zhí)崤e宮觀,歸隱湖山;但“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晉代王康琚《反招隱詩》),要過隱士生活也不一定非棄官不可。這樣既贊美了劉孝叔的“高蹤”,又為他暫不歸隱作了辯護。最后又轉(zhuǎn)圓說,前一年相聚時已聞其道之大略,他定將棄官,到劉孝叔處完成這段學(xué)業(yè),只怕俗緣未盡,未必能睹劉孝叔之大道;蜻M或退,他正惶惶不定,有望故人教以安心之法。據(jù)《景德傳燈錄》載,慧可對達摩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說:“吾與安心竟!蹦┚浼从眠@一佛典。

          這是一首七古。范梈說:“七言古詩······須是波瀾開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fù)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fù)為奇,方以為奇,忽復(fù)為正,奇正出入,變化不可紀(jì)極!保ㄒ姟冻鹱⒍旁姟肪硪灰┨K軾這篇七古就具有上述特點。第一部分譏刺新法,語言相當(dāng)尖銳,卻以“詔書”二句收住,揭露既深刻,又不失詩人忠厚之旨。然后順手拈出王安石對他的職責(zé),轉(zhuǎn)入自嘲,轉(zhuǎn)得既陡峭又自然。既是流俗、濫竿,就難于勝任獨當(dāng)一面的知州,何況又是災(zāi)傷連年的地方。蘇軾的話看似自謙,實際卻回駁了“流俗”的指責(zé)。時局和他的處境既是這樣艱難,原本應(yīng)接受故人“當(dāng)歸”的勸告,但作者卻一波三折地反復(fù)申訴“未肯衣冠掛神武”,這就是“變化不可紀(jì)極”,這就是“東坡詩推倒扶起,無施不可!保▌⑽踺d《藝概》卷二)蘇軾詩長于比喻,這首也不例外,如以“紛如雨”喻訴訟之多,以“抉剔根株窮脈縷”喻“手實之禍,下及雞豚”,以白羽喻白云等。特別是“平生所學(xué)”四句,紀(jì)昀特別稱許說:“妙于用比,便不露激訐之氣。前人立比體,原為一種難著語處開法門!边@四句本來牢騷甚重,但由作者以“眾里笙竽”坐實“流俗”的指責(zé),以“獨奏鳳將雛”比喻任知州,反而顯得風(fēng)趣、幽默,“不露激訐之氣”了。

        蘇軾的詩11

          1、《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3、《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xì)細(xì),秋千院落夜沉沉。

          5、《海棠》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6、《冬景》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7、《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9、《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10、《鷓鴣天》

          林?jǐn)嗌矫髦耠[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xì)細(xì)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每個人的心中一定都留有一首蘇軾的詩,伴隨你們走過每個人生。

        蘇軾的`詩12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宋代 蘇軾

          祇知楚越為天涯,不知肝膽非一家。此身如線自縈繞,左旋右轉(zhuǎn)隨繅車。

          誤拋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欲從稚川隱羅浮,先與靈運開永嘉。

          首參虞舜款韶石,次謁六祖登南華。仙山一見五色羽,雪樹兩摘南枝花。

          赤魚白蟹箸屢下,黃柑綠橘籩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閩人誇。

          恣傾白蜜收五棱,細(xì)斸黃土栽三椏。朱明洞裹得靈草,翩然放杖凌蒼霞。

          豈無軒車駕熟鹿,亦有鼓吹號寒蛙。山人勸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

          徑從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故人日夜望我歸,相迎欲到長風(fēng)沙。

          豈知乘槎天女側(cè),獨倚云機看織紗。世間誰似老兄弟,篤愛不復(fù)相疵瑕。

          相攜行到水窮處,庶幾一見留子嗟。千年枸杞常夜吠,無數(shù)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藥不我遐。山中歸來萬想滅,豈復(fù)回顧雙云鴉。

        蘇軾的詩13

          就是這么一個人,讓我翻來翻去

          從仁宗翻到神宗,再翻到哲宗、徽宗

          中間,還有曹太后、高太后的彩色插圖

          這并不影響我,用雙手?jǐn)v扶一下

          一個帶著腳鐐、枷鎖

          被押解著走南闖北的老人

          走進大宋的黃州,沒有看到東坡雪堂

          卻吃了一頓東坡肉,感嘆

          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果有可能,大小官員都要走走蘇堤

          腳下踏過的何止浪漫

          還有潛藏了一千多年的親政、愛民

          再到惠州、儋州走上一遭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古來今往,有人焦慮,有人在瘋狂

          唯有一人,曠達自我,悠然不拘

          手中的書已被打濕,夜空泛著星光

          讀著讀著,書又沒有了

          書中的我,祭起一杯濁酒

          朝向一顆恒星,希望摘下來

          時刻懸掛在我的`書房,我的天空

          20xx年10月25日

        蘇軾的詩14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上б幌L(fēng)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永遇樂

          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中秋見月和子由

          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yīng)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zhuǎn)山前,浪*(左風(fēng)右占)風(fēng)回豈復(fù)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將下蟲)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水調(diào)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琦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子由徐州中秋作)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

          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

          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綺裘。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軾的詩15

          游凈居寺(并敘)

          宋代 蘇軾

          凈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寺僧居仁為余言:齊天保中,僧思惠過此,見父老問其姓,曰蘇氏,又得二山名。

          乃嘆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住。

          遂留結(jié)庵。

          而父老竟無有,蓋山神也。

          其后僧智凱見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則世所謂思大和尚、智者大師是也。

          唐神龍中,道岸禪師始建寺于其地,廣明庚子之亂,寺廢于兵火,至乾興中乃復(fù),而賜名曰梵天云。

          十載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畢婚嫁,攜手老翠微。

          不悟俗緣在,失身蹈危機。

          刑名非夙學(xué),陷阱損積威。

          遂恐死生隔,永與云山違。

          今日復(fù)何日,芒鞋自輕飛。

          稽首兩足尊,舉頭雙涕揮。

          靈山會未散,八部猶光輝。

          愿従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鐘聲自送客,出谷猶依依。

          回首吾家山,歲晚將焉歸。

        【蘇軾的詩】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的經(jīng)典詩02-02

        蘇軾的詩05-25

        秦觀給蘇軾的詩08-23

        蘇軾寫的詩05-25

        蘇軾寫的詩12-08

        蘇軾的詩有哪些10-11

        蘇軾寫的送別詩07-20

        蘇軾寫西湖的詩01-07

        蘇軾被貶后寫的詩07-21

        蘇軾和王安石寫的詩10-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