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原文注釋翻譯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的原文及賞析
《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詩作。此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guān)于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的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作品注釋
、俅嗽娮饔谔K軾經(jīng)澠池(今屬河南),憶及蘇轍曾有《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從而和之。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澠(miǎn)池:今河南澠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fā)出人生之感。查慎行、馮應(yīng)榴以為用禪語,王文誥已駁其非,實為精警的譬喻,故錢鐘書《宋詩選注》指出:“雪泥鴻爪”,“后來變?yōu)槌烧Z”。
、劾仙杭粗阜铋e。蘇轍原唱“舊宿僧房壁共題”自注:“昔與子瞻應(yīng)舉,過宿縣中寺舍,題其老僧奉閑之壁!惫糯怂篮螅运崞涔腔。
④壞壁:指奉閑僧舍。嘉祐三年(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yīng)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并題詩僧壁。
、蒎浚╦iǎn)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蹇,跛腳。蘇軾自注:“往歲,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作品譯文
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jīng)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dāng)年題過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dāng)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創(chuàng)作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冬,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作詩寄蘇軾,這是蘇軾的和作。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未到任即中進士。他與蘇軾赴京應(yīng)試路經(jīng)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于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陜西鳳翔做官,又要經(jīng)過澠池,因而作《懷澠池寄子瞻兄》。詩云:“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游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碧K軾的和詩,四個腳韻與原作全同,卻縱筆揮灑,絲毫未受束縛。
賞析
《宋史·蘇轍傳》記載:“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稍)怨尤,近古罕見!辟潎@這樣的兄弟情誼十分難得。雖然蘇轍的文學(xué)造詣不及蘇軾,但他沒有嫉妒,反而更加尊敬哥哥。每當(dāng)蘇軾遭遇災(zāi)厄,經(jīng)常都是蘇轍不畏強權(quán)、挺身而出,想盡辦法為哥哥化解危機。這對兄弟深厚的情誼可從那些往來于他們之間的書信與詩文窺知,例如“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就是出自蘇軾所寫的《獄中示子由》,文意顯示在生命的最后關(guān)頭,蘇軾心中惦念難舍的,始終是他最親愛的弟弟。兄友弟恭的他們?yōu)楹笫懒粝铝说浞,而那些文字也都成為文學(xué)史上難得的珍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父親蘇洵帶著蘇家兄弟從眉山到汴京應(yīng)試,中途父子三人曾在豫西澠池寄宿奉閑和尚的寺院,并在寺院墻上題詩留念。之后,順利通過預(yù)備考試的兩兄弟乘勝追擊,相偕參加了翌年春天的科舉考試,并且一鳴驚人同榜進士及第。當(dāng)時蘇軾年二十二,而十九歲的蘇轍則是同年上榜者中年紀最小的。嘉祐六年(1061年),初次任官的蘇軾奉命到陜西鳳翔作判官,蘇轍一路送哥哥到河南鄭州,兩人才依依不舍地道別。分離之后,蘇軾立刻寫了一首七言古詩寄給弟弟。蘇轍讀到詩中“獨騎瘦馬踏殘月”時深受感動,想到蘇軾持續(xù)西行的路線,必定會經(jīng)過五年前他們投宿過的澠池舊地,一時有感而發(fā),便作了《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回贈。蘇軾收到信以后,感觸極深,便又依著來詩的韻腳,和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這首詩文句淺白、富含哲理,內(nèi)容十分飽滿。首四句以雪泥鴻爪譬喻人生的蹤跡漂泊不定,貼切巧妙,一新眾人耳目,傳為千古佳句。后四句則呼應(yīng)了蘇轍來詩所言,以追憶手法回想過往兄弟倆互相扶持的情景,在敘事中融染了濃烈的情意。
就形式而言,這是一首回應(yīng)弟弟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的唱和之詩。創(chuàng)作唱和之詩非常不簡單,因為韻腳受到限制,創(chuàng)作的空間便跟著狹隘起來。蘇軾憑借著他的才氣,揮灑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從容自如。除了融合情感與哲理于敘事之中,文辭更是優(yōu)美,不愧是千古絕唱。
《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可分成前后兩個部分:前兩聯(lián)使用平實的語言,把心中萬千感慨直接化作字句。雖然是因離別而生的感嘆,但蘇軾不從個人情緒下筆,而是將這樣的愁苦看作人生常態(tài),用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面對這個看似無常、實則恒常的人生課題。首句以問句起筆,接著用新穎的比喻回答“人生到處知何似”這個存在于大家心里的大哉問。他說人生的流轉(zhuǎn)遷徙從來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即便偶然留下了一點蹤跡,也只像那鴻鳥留在雪地上的足跡,轉(zhuǎn)瞬就被雪給覆蓋,消失殆盡。然而鴻鳥之所以有別于燕雀,正是因為它心懷千里、志在四方,無暇眷戀往日的種種,只得義無反顧地振翅高飛!傍欙w那復(fù)計東西”一句,便表明了這樣的豪情壯志,可以看出作者的心緒并沒有沉溺在兄弟離別的感傷中,反而勉勵自己和弟弟都能朝更遠大的人生目標(biāo)前進。
詩作的第三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回應(yīng)弟弟來詩所提及的舊事。蘇軾這次經(jīng)過澠池時,奉閑和尚已經(jīng)過世,那面題詩的墻也傾圮毀壞,眼前全是殘敗景象,心里感觸良多。此部分蘇軾采寫實筆法,娓娓道出記憶里溫馨的澠池已然經(jīng)過一番人事變遷。第四聯(lián)追憶過往,更進一步地呼應(yīng)蘇轍的詩作!巴掌閸邕記否”可說是明知故問,那些過去兄弟相伴的日子,蘇轍怎么會忘記呢?蘇軾本人更是刻骨銘心!過往的艱苦如今回想起來,記憶里總是長路漫漫、行人困頓的蒼涼畫面。雖然騎著羸弱的跛驢,讓行路更加困難,但有摯愛的弟弟在身邊,想來還是十分溫馨。對比今日的形單影只,蘇軾不禁感傷了起來。
在政治黑暗的北宋時期,每個人都像驚弓之鳥般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留意,就在混亂的政治局勢中成了倒霉的犧牲品。但蘇軾兄弟真誠相待,在情況危急時更是生死與共、互相援助,絲毫不怕受牽連而惹禍上身。反觀現(xiàn)今社會,兄弟鬩墻的事件層出不窮,為了錢財、政治立場反目成仇者大有人在。想一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學(xué)習(xí)蘇軾兄弟,好好珍惜自己的親人呢?
溯及《和子由澠池懷舊》的寫作動機,是為了呼應(yīng)蘇轍的《懷澠池寄子瞻兄》。就形式上來說,兩首詩的韻腳一模一樣,呈現(xiàn)了唱和之詩的獨有特色。就內(nèi)容上來說,則二詩相互輝映,各有所長: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游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面對未來的惶惶不安,誰能避免呢?“共道長途怕雪泥”的“怕”字點出了蘇轍的感懷。“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描述兩人分別走向不同的道路,也走向不同的人生。接著“曾為縣吏民知否”,談蘇轍曾被派到澠池擔(dān)任主簿,但因高中進士而未曾到任。彼時的蘇轍并不知道今日的際遇,而那些澠池的百姓又怎會知道曾有過他這個縣吏?加上和哥哥曾在此地暫留,今日哥哥又將往此處去——種種的機緣,讓蘇轍相信澠池這個地方與自己有著不可解釋的命運牽系。然而少了哥哥,去哪里都倍感孤單,且意興闌珊;所騎的駿馬似乎也懂得他的憂傷,而嘶嘶鳴叫。整首詩透露出蘇轍濃濃的懷舊之情,既寫自己,也寫哥哥蘇軾,這對兄弟的生命是緊緊互相纏繞著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文學(xué)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傳世。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的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歌賞析10-24
和子由踏青_蘇軾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黃庭堅《秋思寄子由》原文及賞析09-14
送子由使契丹_蘇軾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蘇軾《行香子》古詩原文及賞析02-11
初秋寄子由 蘇軾08-07
《滿江紅·懷子由作》蘇軾古詩賞析10-20
蘇軾行香子·丹陽寄述古原文及賞析08-26
行香子·寓意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