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蜀道難重點難點講解

        時間:2020-11-10 20:37:59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重點難點講解

          1、詩人是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蜀道難重點難點講解

          明確: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2、“連峰去天不盈尺……冰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明確: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明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xiàn)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明確:

          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xiàn)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5、如何理解“西去”與“西望”?

          明確:

          巴蜀在秦陜的南面,本詩如何說“問君西游何時還”,如何說“側身西望長咨嗟”?這是當時的習慣說法。從長安人蜀,先要西行一段,然后南折。古人宏觀的地理觀念比較淡薄,故而形成了這樣的表達習慣。唐詩中寫由長安人蜀而稱“西去”的比比皆是,而稱唐玄宗逃亡到蜀也稱為“西巡”“西幸”或“西遷”。

          6、如何理解“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明確:

          課本中的注釋是一種解釋,即“守關的將領倘若不是(自己的)親信,就會變成叛亂者”,這樣,把“狼與豺”理解為“比喻叛亂的人”,而“化為狼與豺”的就是指守關的將領了,這樣理解比較曲折隱晦。另一種解釋是,“狼與豺”比喻異類,“化為狼與豺”是指死亡,即不復為人之意,其主語是“友人”。這種理解比較直接。

          7、如何理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幾句詩的詩意?

          明確:

          這幾句詩主要是用夸張的手法極寫蜀地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奉勸友人不可以久居,不是實指。詩歌的語言本來就有不驚人不足以為美的特點,杜甫就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有些記山野景物的詩也表現(xiàn)出這樣的特點。如“前有毒蛇后猛虎”(《發(fā)閬中》),“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課伐木》),“人虎半相居,相傷終兩存”(《客居》)等。

        【蜀道難重點難點講解】相關文章:

        有關蜀道難重點難點講解02-17

        古文蜀道難的重點難點講解02-16

        《師說》課文重點難點講解12-12

        《喂──出來》課文重點難點講解12-12

        蜀道難詳細講解02-12

        《蘇州園林》課文重點難點講解12-12

        《愚公移山》課文重點難點講解12-12

        關于智取生辰綱的課文重點難點講解12-12

        初二語文課文蘆花蕩重點難點講解12-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