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 國風》中的怨刺
《詩經》的“怨刺詩”不僅具有它的審美價值、文化價值,更具有其獨特的社會功用。
《詩經》在戰(zhàn)國時就被應用為外交辭令,不會《詩》的使者就如同聾子、啞巴,使于四方而不能專對。而對于孔子更看重的是《詩經》的教化功能,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孔子說:“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孔子也曾用“不學《詩》,無以言”來教育兒子孔鯉?梢姟对娊洝吩诳鬃拥慕逃砟钪姓紦(jù)重要的位置。漢代獨尊儒術之后,《詩》被奉為儒家經典被納入五經之中,同時也作為文學作品而被納入評論家的研究范圍。“怨刺詩”在詩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國風》中的怨刺更顯豐富多彩,而“怨刺詩”本身也具有它獨特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功用。“怨刺”是作者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展示,是當時社會歷史進程的真實記錄,并作為一面鏡子被各個時代的理學家所推崇。下面就《詩經・國風》中的“怨刺”談一談我的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關于“怨刺”
《說文解字》釋“怨,恚也。”“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怨”字從心,是指人的一種情感。人產生了“怨”的情感,才會指責、痛斥使他們“怨”的事物,就是“刺”。孔穎達在《毛詩正義》指出“怨亦刺之類,故連言之。”也就是說“怨”就是“刺”,“刺”是“怨”的感情外化的表現(xiàn)。
鄭玄說:“后王稍更陵遲,懿王始受譖亨齊哀公。夷身失禮之后,邶不尊賢。自是而下,厲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壞,《十月之交》、《民勞》、《板》、《蕩》勃爾俱作。眾國紛然,刺怨相尋。”孔穎達說:“怨與刺皆自下怨上之辭。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責其愆咎,大同小異耳,故《論語》注云:‘怨謂刺上政。’”在此看來,這里的“怨刺”更多的是“怨責”之意,而不是《辭源》所說的“怨恨諷刺”。《詩經》中一部分的確來自民間,而老百姓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切身問題,是否穿得暖、是否吃的飽、一家人生活是否安樂等等,所以他們有怨時多是指責統(tǒng)治者,指責社會,而沒有“諷刺”的意識。而當官者有怨時,能夠言于國主的也是“諫”多于“諷”。所以我也傾向于把“刺”理解為“指責”而非“諷刺”。
二、“怨”與“刺”的內容。
孔子認為只要符合“仁”的要求,合乎“禮”的范疇的“怨”都是合理的、正當?shù)模栽谒磥怼对娊洝分械?ldquo;怨”是在“思無邪”基礎上、在“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感情范疇之內,且“怨”的目的在于“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装矅、毛萇、毛亨等學者再作注時也繼承了孔子的思想,所以在我們看到的《毛詩》和朱熹的《詩集傳》以及方玉潤的《詩經原始》有許多不同。周振甫在編《詩經譯注》時也不能全部指出誰對或誰錯,畢竟時間久遠古人尚且不能追溯原委,何況今人。我暫且以我個人的判斷把《詩經・國風》中的“怨”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君子”不遇之“怨”
自古懷才不遇都是讀書人的一大“怨”,寒窗十載卻屢試不第;出仕做官卻屢受打壓,才華不得施展;身居高位卻逆臣當?shù)啦坏觅t主。這種“怨”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知識分子身上,如《邶風・柏舟》!睹娦颉罚“《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wèi)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方玉潤:“賢臣憂讒憫亂,而莫能自遠也。”高亨注:“作者是衛(wèi)國朝廷的一個官吏,書寫他在黑暗勢力打擊下的憂愁和痛苦。”劉熙載亦云:“柏舟與離騷同旨,讀之當兼得其人之志與遇焉。”。歷來《柏舟》都被《詩經》研究者看作是“變風”之始,《國風》中的“怨刺詩”也由此篇為開篇之作。
2、百姓徭役繁重之“怨”
后稷創(chuàng)造了農業(yè)文明,作為后稷的子孫周人更熱愛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平穩(wěn)定的農業(yè)勞作的生活。但是,諸侯國的連年征戰(zhàn)和外族的不斷侵擾使男子放下鋤頭走上戰(zhàn)場,他們厭倦戰(zhàn)爭,思念家鄉(xiāng)妻兒。歸家的遙遙無期和戰(zhàn)爭帶來的死亡的恐懼讓他們不得不“怨”。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春秋初年,衛(wèi)國公子州吁殺死衛(wèi)桓公,做了衛(wèi)君,聯(lián)合陳國、宋國,去侵略鄭國,強迫人民出征。打完了仗,領兵的將官把一些反對戰(zhàn)爭、口出怨言的士兵拋在了關外。這首《擊鼓》就是被拋棄的士兵所唱。
男子出征在外,最掛心的當屬妻子,她們無時無刻不思念遠在邊關的丈夫,企盼丈夫早日歸來,怨恨無休止的戰(zhàn)爭以及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最具代表的就是《王風・君子于役》。
3、世人仁德敗壞之“怨”
周懿王之后,周室大壞,統(tǒng)治者不尊不賢、驕奢淫逸,當官者無功受祿、貪贓枉法,國民不尊教化、無視禮儀,全國上下莫不怨恨君王無道、仁德敗失,妻怨其夫、子怨其父、臣怨其君。衛(wèi)宣公淫亂,殺其庶母夷姜,為兒子娶了齊國之女,看到齊女美貌便占為己有,生了壽和朔,想殺死�,立壽做世子,派去坐船,叫船夫翻船淹死。壽知道了,就同一起去坐船,船夫因此不敢翻船!缎屡_》、《二子乘舟》兩篇便悲怨斥責此二事。當時衛(wèi)國宮廷尚且如此,更何況于百姓,所以民間“棄其舊室、淫于新婚”者層出不窮!缎l(wèi)風・氓》和《邶風・谷風》就是為這些棄婦所作,詩中充滿了對負心人的控訴、怨恨和責難!段猴L・碩鼠》,詩中把統(tǒng)治者比作大老鼠,由于統(tǒng)治集團的上下盤剝致使民不聊生,無奈之余,忍無可忍的人民不得不逃離自己的家園。
對于作者來說,怨恨也是作者的一種內心情感狀態(tài),正是由于“怨”的積淀形成“刺”的發(fā)泄,才造就了“怨刺詩”的出現(xiàn),為“詩緣情”的文藝美學理論提供了現(xiàn)實論據(jù)。而對于讀者來說,被“刺”者能夠接受指責、認識錯誤并及時更正;旁觀者可以以此為鑒,塞違正法。所謂“刺過譏失所以匡救其惡,各于其黨,則為法者彰顯,為戒者著明。”,無論“怨”者為何,“怨刺詩”的功用大致如此。
【《詩經 國風》中的怨刺】相關文章:
從《詩經·國風》中的植物看詩經時代的愛情03-30
詩經中的國風有多少篇06-07
詩經·國風·墉風·桑中04-18
詩經《國風·鄘風·桑中》鑒賞04-25
論詩經中的擇偶觀-以《詩經·國風》為例03-30
詩經國風11-09
《詩經·國風》概述02-23
解密《詩經·國風》10-26
詩經國風全文09-08
《詩經》國風·周南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