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詩經》中人生本真的體現

        時間:2020-10-25 18:14:29 詩經 我要投稿

        《詩經》中人生本真的體現

          《詩經》取材于現實生活,通過描寫自然形態的物類事象,取喻于它們的自然屬性,抒發由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正因為如此,《詩經》體現出了人生的本真,本真反映在人對自然原生態的體驗,人在日常生活中真實的情感,藝術手法描摹下的真實場景以及這種本真情懷對后世的影響力上。

        《詩經》中人生本真的體現

          一、人對自然的本真體驗

          《詩經》多取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陸機做過一本詩經的草木鳥獸蟲魚疏,其中關于草木的有80多種,鳥獸30多種,蟲魚30種。凡天象、地理、草木、鳥獸、昆蟲,以及人事等現象均可引起感情的抒發,情感完全根植于現實生活中的感受。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云:“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就是說,人們寫詩吟詩,是發自最自然的感情,而情之所起就是受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觸發。《詩經》源起于人們在勞作與生活中對自然的真實體驗,無論是描寫美好的愛情,還是痛斥失敗的婚姻,還是寄托對游子的思念,還是訴說勞動人民的艱辛,都是周之先民最日常最原生態的生活,都能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比如《周南》中最出名的描寫青年男女的愛情的《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開篇先寫的是雎鳩這種河洲上的水鳥。水鳥鬧春之景,深深地觸動了主人公的情懷,使他展開移情聯想:禽鳥于春日融融的河洲邊,樂求匹偶;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值此春光爛漫之時,亦正當尋求配偶。情由物起,多么具有鄉野風情,多么清新諧美。同樣描寫愛情的《樛木》也從自然中捕捉到美麗的意象: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在南國的原野上,一棵高大的下曲的樹木,對其下的藟藤現出愛心,使藟藤迎時乘勢與之結合,直沖藍天。這自然界美的意趣,觸動了周民們對婚姻的認識:只有兩性自由結合,生命才能出現真正的奇觀。祖先們擁有如此睿智細心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是因為擁有富有詩意與情感的靈魂再加上對自然的細心觀察與真實體驗。最有趣的一首詩是《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這首詩描寫的是子孫眾多。許多人初讀這首詩會覺得有些荒誕。螽斯,即我們今天所說的螞蚱。人與螞蚱如何能相提并論?人的生育又如何能與一窩蜂的出生的昆蟲相類比呢?原來詩人把螽斯這種昆蟲與子孫放在一起類比,是從其生殖能力強,群聚性和集中性悟出了人們的生育要義,祈求多子多福。更奇妙的是,詩人用了六個不同的疊音詞表達“眾多”的意思:詵詵、振振、薨薨、繩繩、揖揖、蟄蟄。方玉潤《詩經原始》云:“唯六字煉得甚新。”為了表達“宜爾子孫”,詩人變換了數個字,構成重章疊唱體,反映了詩人對螽斯的動作、聲音、群聚形態細致入微的體驗和豐富的聯想。

          如此大膽的想象與妙趣橫生的描寫,《詩經》中比比皆是。大概是因為《詩經》的創作都來自先民們體驗自然后的真切感悟。在與大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詩人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對生活現象的理解中。再比如表達傷感諷刺情緒的詩,同樣也寄托情感于自然風物!囤L》中的《北風》寫民不堪暴政而呼朋喚友歸于有德者: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荻梦,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荻梦遥瑪y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詩人從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奇寒徹骨,萬物凋零的肅殺景象中想到了衛國的暴政,于是呼朋引類,相與勸逃。百姓積壓于內心已久的對酷政不滿的情感,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一觸即發,真是“北風不絕人之怨。”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幾乎每篇都有,情感不是直接生硬地抒發,而是寄予于一些象征之物,那種對自然的體驗和由此引發的感悟是直接的、原始的、無功利的,它讓讀者看到了民間文學與人生的緊密關系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個著名的觀點:“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詩經》就印證了這一道理。《詩經》體現了早期人們有感于自然的創作,是人們在形而下的生活體驗中追求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的反映。

          二、生活情感的本真反映

          《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詩歌源于人們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詩實際上就是早期人類人生中的一種形式,是人們對于人生作精神、情感處理的必然結果,《詩經》表現的是最普通的人生,抒寫的是普通民眾在平凡人生中的真切感受、價值觀念、理想形態,其中喜怒哀樂的情感貫穿始終。比如鄭風《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女子婉拒情人幽會的場景,將少女初戀時的矜持自愛,含蓄又渴望又擔心的心態表現得生動細膩。“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以女子的口吻嬌嗔仲子逾墻來幽會的行為,初讀時或許讓人有些費解,難道熱戀中的女子不渴盼與心愛的戀人約會嗎?讀下去就明白了:“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原來,少女并不是拒絕仲子的愛,也不是怕仲子逾墻壓壞了樹枝 ,而是害怕父母知道。這就盡顯人生的真切情感,試想哪位懷春的少女沒有這樣懵懂含蓄的情感呢?最美好的戀情總是羞于讓人知道的,這種微妙的想愛又不敢愛的感覺不正體現了人的情感的復雜性嗎?詩人通過對戀愛中男女行為真切有趣的寫照,表現了少女心理變化過程,反映了普通男女戀愛中都會產生的一般情感,不是很真實動人嗎?與《風》中大量反映的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情感相比,《頌》反映的情感則流露出一種崇高!俄灐范嗝鑼懙氖堑弁鮽兗漓胩斓匕偕褡孀谏耢`,成湯殷武的圣績偉業,文王武王的大道純德,成王康王的興隆至治,祭祀者的無限虔誠與崇敬等等。這些文章多出自宮廷文人之手,寫得很有氣勢,在內容上多多少少隱含著某種道德教化,力圖表現節操、責任、道義等等,相比《風》之下缺乏鮮活與生動,不像《將仲子》這類詩那么貼近人生的本真,但是也能反映出周民們行祭祀禮儀時真切的內心感受!对娊洝分辛鞣及偈溃捴巳丝诘钠麓蠖喑鲎耘c《風》,如《靜女》、《柏舟》、《雞鳴》、《伐檀》、《碩鼠》等,大概就是因為貼近人生本身的描寫比那些力圖微言大義的文章更能觸動讀者的情感。然而后代有些學者對《詩經》中傳達的真情實感有明顯的誤讀。比如《關雎》明明展現的是男女之間相思相戀之情,《毛詩正義》卻對其強加意義:“《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這樣解讀似乎為了大力彰顯道德教化而不顧及人自然的情感,不顧及自然的邏輯與人性關懷,又如:“《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從道德教化的角度對《詩經》加入非常人生化與非人性化的解讀,就會變得陳腐不堪,平庸惡俗,面目可憎。其實《詩經》中描寫的是自然生活的感情,并無牽扯到什么后妃的賢良美德。

          三、藝術手法對本真生活的表現

          好的詩歌總是能貼近人生與人性,展現出生活本真狀態的。它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在于運用藝術手法把最真切的人之常情表現出來。《詩經》中表達人的情感的方式總是很妙,常常會讓人讀著讀著有驚喜和新鮮感。驚喜在于詩人總會不斷變換重章疊句用形形色色的描寫鋪墊情感,而不是通過簡單呆板的重復去加強感情。這不僅能感染讀者的情緒,而且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其中許多詩都以自然風物比興,大量運用描寫萬物形態的疊音詞。比如前文提到的《螽斯》,變換了六次疊音詞描寫其眾多蟲子眾多的形態,力圖表達對多子多福的祈求。再比如描寫芳齡少女出嫁的《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人用比興和重章疊唱的藝術形式,展現出嫁的女子如盛開的桃花般青春的美,生命的美。雖然詩中沒有直接贊美,但是讀者可以由“灼灼其華”到“有蕡其實”再到“其葉蓁蓁”綠葉成蔭滿樹桃子果實累累的景象體會到女子對愛情與婚姻的期許。通過自然景物的發展展現情感遞增的強度,原始淳樸,清新諧美。還有許多篇章也運用這種手法寄寓情感,比如《芣苢》、《氓》、《采葛》等等,詩人們在回環反復吟唱一個意念,但是又不是簡單的重復,每次回環,詩句都會有些許變化,或是草木由稀到盛,或是花兒由盛到衰,或是時間由短到長……總之,事物在變化中,情感在變化中,一切都在變化中,那些生活化的場面緩緩緩緩地滲進讀者的心里。方玉潤在《原始》中評《芣苢》:“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重章疊唱的藝術形式和不斷變換的動詞“掇”、“捋”、“袺”、“纈”生動地表現了婦女勞作的場景,細細品讀這些字詞,也不禁會進入到那種清麗欣喜的情感中。《詩經》是人們在勞作之余,閑暇之時的自由吟唱,這些朗朗上口的疊音詞流露著詩人內心的情感,那些自由且與萬物相容的靈魂馳騁于豐富多彩的自然中,通過藝術表現力展現了先民們富有詩意的生活。后人多贊譽《詩經》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大概是因為這種藝術手法可以表現出情感自然變化的過程,十分貼近人的正常的心理變化并富有感染力。

          四、本真情懷對后世的影響

          《詩經》是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早期文學作品之一。它有表現大量貼近人生本真的內容,反映出早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等等,也影響了后世中國文學的創作理念!对娊洝肥乾F實主義的開山之作。戰國時期屈原的作品繼承了這種精神,真實地再現了楚國的社會現實,抒發了真摯遠大的理想。漢樂府民歌更是繼承了《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深刻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與人生的豐富性。最重要的是,《詩經》所包含的人生意蘊反映了中華民族在人生原態中的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是健康自然極富生命力的,塑造了后代的寫作氣度和人格情感。后世許多偉大的作品,比如《西廂記》、《紅樓夢》等等都可以在《詩經》中找到原型的情感。偉大的作品總離不開貼近人生本真的塑造和描寫!对娊洝房梢哉f啟發了后代作者創作的靈感,奠定了詩性的文風。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詩性的民族,一個民族的文學只有富有詩性,關注人的自然感情,才能表現出一定高度的人生氣度。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