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靜女
原文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一說刺衛(wèi)宣公納媳。
靜:嫻雅安詳。姝(音書):美好。城隅:城角隱蔽處。
愛:隱藏。踟躇(音池除):徘徊不定。
孌:年輕美麗。彤管:一說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yīng)是一物。
說懌(音月義):喜悅。
牧:野外。荑(音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詢:實在,誠然。
譯文
嫻靜的姑娘多么美麗,在城的角樓等我。
隱藏起來不讓我看見,急得我撓著頭來回走。
嫻靜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紅色的笛管。
紅色的笛管色澤鮮亮,漂亮的笛管真讓我喜愛。
姑娘從郊野采來茅草芽送我作為信物,真是美好新異。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為美人所贈。
你和我是好朋友,攜起手來歸他邦。
哪能舒緩再猶豫?事情緊急快逃亡!
沒有紅的不是狐,沒有黑的不是烏。
你和我是好朋友,攜手乘車同離去。
哪能舒緩再猶豫?事情緊急快逃出。
詩經(jīng)故事
十七歲的小哥哥進(jìn)小城去讀書了,小城街上的青石板上,就常常走著他那剛剛冒起的修長的身影,皎白俊朗的面孔,被一襲長長的青袍一襯,很吸引人的目光呢;手上是不離經(jīng)卷的,身后是跟著書童的,開口是之乎者也的,剛變了音的略帶磁的厚重音,是能穿墻越縫,清清地飄進(jìn)窗欞的。
是誰啊?!在郊外的道上和他相遇,四野是金黃一遍的茅草,花絮像雪花一樣的滿天灑飄,藍(lán)的天,紅的日,水碧云白,黃的牛,白的羊,牧鞭輕搖,你贈他一束飛絮的白茅,在他的眼里,美麗又奇妙。
是誰啊?!上元夜如水的月光下和他相遇,燦燦的燈火,喧嘩的街市,鼎沸的人群他都察不到,你送他一支紅紅的竹管,那紅光在他的眼里璀璨慰然,他的心那一刻充滿了喜歡。
是誰啊?!春日里約他在城角相見,卻躲進(jìn)了小樓中把窗兒輕掀,靜靜的把那徘徊的人兒靜觀,看他的搔首,看他的踟躕,聽他的腳步在青石上發(fā)出的“啪、啪”。
天上會飄下雨來的,飄下酸酸的、甜甜的雨,有一只紅傘會在小樓下輕開,輕盈的飄過細(xì)雨,飄向那雨中修長的身材。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鑒賞
《靜女》一詩,向來為選家所注目,F(xiàn)代學(xué)者一般都認(rèn)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也就是說,它是一首愛情詩。而舊時的各家之說,則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詩序》云:“《靜女》,刺時也。衛(wèi)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云:“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 “季姬踟躕,結(jié)衿待時;終日至暮,百兩不來”、“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室無憂”、“躑躅踟躕,撫心搔首;五晝四夜,睹我齊侯”之句,則反映齊詩之說,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遂謂“此媵俟迎而嫡作詩也”。所說拘牽于禮教,皆不免附會。宋人解詩,能破除舊說,歐陽修《詩本義》以為“此乃述衛(wèi)風(fēng)俗男女淫奔之詩”,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淫奔期會之詩”,他們的說法已經(jīng)接近本義,但指男女正常的愛情活動為“淫奔”,仍是頭巾氣十足,與漢儒解詩言及婦女便標(biāo)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詩是從男子一方來寫的,但通過他對戀人外貌的贊美,對她待自己情義之深的宣揚,也可見出未直接在詩中出現(xiàn)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說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稱敘述中顯得更為鮮明。而這又反過來使讀者對小伙子的癡情加深了印象。
詩的第一章是即時的場景:有一位閑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小伙子約好在城墻角落會面,他早早趕到約會地點,急不可耐地張望著,卻被樹木房舍之類東西擋住了視線,于是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徘徊原地。“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雖描寫的是人物外在的動作,卻極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劃了人物的內(nèi)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戀慕至深、如癡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兩章,從辭意的遞進(jìn)來看,應(yīng)當(dāng)是那位癡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時的回憶,也就是說,“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之事是倒敘的。在章與章的聯(lián)系上,第二章首句“靜女其孌”與第一章首句“靜女其姝”僅一字不同,次句頭兩字“貽我”與 “俟我”結(jié)構(gòu)也相似,因此兩章多少有一種重章疊句的趨向,有一定的勻稱感,但由于這兩章的后兩句語言結(jié)構(gòu)與意義均無相近之處,且第一章還有五字句,這種重章疊句的趨向便被扼制,使之成為一種佯似。這樣的結(jié)構(gòu)代表了《詩經(jīng)》中一種介于整齊的重章疊句體與互無重復(fù)的分章體之間的特殊類型,似乎反映出合樂歌詞由簡單到復(fù)雜的過渡歷程。
讀詩的第二、第三兩章,讀者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對詩人的“寫形寫神之妙”(陳震《讀詩識小錄》)有進(jìn)一步的感受。照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yuǎn)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dá),不妨說已成為一個具有能指優(yōu)勢的特殊符號。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戀人紅潤的面容,那種“說(悅)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異”,則是對她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nèi)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那已經(jīng)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jìn)入了追求內(nèi)心世界的諧合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含有愛情將更加發(fā)展的象征意義。
第三章結(jié)尾“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兩句對戀人贈物的“愛屋及烏”式的反應(yīng),可視為一種內(nèi)心獨白,既是第二章詩義的遞進(jìn),也與第一章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的典型動作刻劃人物的戀愛心理可以首尾呼應(yīng),別具真率純樸之美。讀完此詩,對那位癡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讀者必然深受感動。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靜女】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07-24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終風(fēng)04-15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綠衣04-24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燕燕07-24
詩經(jīng)·國風(fēng)·邶風(fēng)·日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