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詩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3-01-09 19:59:05 詩歌 我要投稿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詩歌教學設計1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幽默、有趣的情節,學習有表情的念兒歌。

          2、在老師引導下,初步懂得大與小、強與弱的關系并不是固定不便變的。

          二、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可操作的大象、老鼠

          三、活動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討論。

          設問:大象和老鼠誰大誰小?誰怕誰呢?

          2、師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設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老鼠作上“火箭炮”是什么?老鼠怎么會坐上火箭炮呢?

          討論:大象怕不怕老鼠?為什么?

          3、師邊操作邊朗誦兒歌,幼兒體驗理解。

          設問:大象最怕什么?老鼠在什么?老鼠坐上火箭炮會怎樣?

          你認為大象和老鼠誰厲害?

          4、幼兒學念兒歌。

          5、遷移經驗,進行創編兒歌。

          設問:老鼠坐上火箭炮會發生什么事?請小朋友。

        詩歌教學設計2

          一、課題:古代詩歌五首

          二、教學目的:

          1. 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

          1. 理解詩歌的意境。

          五、課時:2課時。

          六、課型: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ㄒ唬z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枯藤 昏鴉 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ǘ┤昼娧葜v

         。ㄈ﹦撛O情境,導入 新課

          1.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ㄋ模⿲W習《觀滄!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肥遣懿俚拿9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ㄎ澹⿲W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5.總結:

          首聯兩句點題!扒嗌健碑斨副惫躺剑阪偨,面臨長江,三面環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譄挼煤茫骸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由感受寫到思鄉。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6. 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ㄒ唬⿲W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是分寫。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ǘ⿲W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ㄒ唬⿲W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 :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ǘ┱n堂練習:

          閱讀

         。ㄒ唬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體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系是

          4.本詩以 字統領全篇,先寫 景,然后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

         。ǘ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 體 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懷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系是 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內容無直接關系 。

          4.本詩以 觀 字統領全篇,先寫 實 景,然后寫 虛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十、板書設計 :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東漢 四言樂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唐朝 五言律詩 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詩 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南宋 宋詞 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元曲 悲秋思鄉

          十一、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 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詩歌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六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是繼五上《遨游漢字王國》五下《走進信息世界》之后的又一次大的綜合學習。

          本組綜合性學習,旨在引導學生走進豐富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這次綜合性學習,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都以“活動建議”導入。第一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搜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第二個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自己動手寫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合作編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基本上是為第二個板塊的活動服務的,但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呈現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第二個板塊所涉及的材料還教給我們怎樣去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感情,還教給我們如何欣賞詩歌,如何讀同一題材的詩歌。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搜集、閱讀詩歌或者記錄當地的民歌民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古詩等,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搜集并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積累中華詩文。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等活動,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學習重點:

          朗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

          四、學習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能力,我打算用三個模塊十三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模塊:制定學習計劃(預習模塊)。

          學習目標:

          1、閱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生搜集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的興趣。

          2、通過閱讀單元導語和活動建議,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3、各小組根據活動建議討論、制定本作的活動計劃。

          4、學生通過閱讀“詩海拾貝”的一組詩歌,初步掌握搜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學習重點:初步掌握搜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進行過語文綜合性學習,還記得我們開展過哪些綜合性學習嗎?綜合性學習跟我們平時的學習有沒有不同呢?

         。ㄉ鹤约憾ㄓ媱,開展活動,成果交流分小組學習等)

          2、板書課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輕輕敲開詩歌的大門,走進五彩繽紛的世界,領略詩歌的奧妙,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樂趣。讓我們先讀讀導讀部分,看看這部分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學生:介紹了許多著名詩人。師:李白、杜甫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辭》這種詩歌形式的創始人。郭沫若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女神》是當代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你還指導我國有哪些詩人?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會有多少不朽的經典名作流傳至今,讓我們靜下心來深入地學習吧。

         。ǘ┟鞔_“詩海拾貝”這一板塊的學習內容

          1、我們都來讀一讀這一單元的內容,看看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2、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還真不少呢,這次綜合性學習分了哪兩個階段?

          3、那么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歌的海洋,像趕海的孩子那樣,去撿拾那些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貝殼吧。

          4、我們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活動建議?

         。1)搜集詩歌

         。2)整理詩歌

         。3)欣賞詩歌

          尤其是整理詩歌,怎樣給詩歌分類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幾種分類方法?

          按內容分按形式分按時間分按國家分還可以按體裁分按詩人分……

         。ㄈ┻M入“與詩同行”板塊的預習

          1、那么,“與詩同行”這個階段又要求我們開展哪些活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活動建議。

          2、指名學生說說這個板塊要開展的活動。

         。1)自己動手寫詩

         。2)舉辦詩歌朗誦會

          (3)合編小詩集

         。4)進行詩歌知識競賽

         。ㄋ模┯懻摶顒佑媱

          小組討論活動計劃制定比較詳細的計劃(時間人員分工……)

         。ㄎ澹┙處熜〗Y

          我們要利用語文課閱讀課時間按照自己小組制定的計劃開展這次活動學習。還要同學們利用課外一些時間去搜集整理。通過報刊、書籍或者訪問別人來搜集詩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歡的,別忘了幾天后我們要展示成果呢。

          第二模塊:展示“詩海拾貝”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匯報自己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相互交流。

          2、在全班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3、明確“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活動內容,學寫兒童詩,感受時的魅力。

          學習過程:

         。ㄒ唬⿲耄何覀兘洑v了幾天的學習,一定有很大的收獲。跟老師一起回想一下學習的課本上的詩吧(回顧書上的六首詩)。我們還利用閱讀課搜集了很多詩歌,咱們來展示一下吧。

         。ǘ┬〗M交流

          各小組分別匯報自己小組搜集的哪類詩歌。

          聽了他們的匯報,誰有話要說?……

          教師小結:聽了同學們的匯報,我發現你們這一周收獲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給詩歌進行了分類,這些是各種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歡的,推薦給大家吧!

         。ㄈ┩扑]自己喜歡的詩歌

         。ㄋ模┙處熜〗Y

          第三模塊:展示“與詩同行”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匯報“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學習成果

          2、召開詩歌朗誦會

          3、進行詩歌知識競賽,了解掌握更多的詩歌知識

          學習過程

         。ㄒ唬⿲耄航裉煳覀円M行“與詩同行”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的匯報。這幾天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老師很高興,為了這次展示,你們一定準備好了。

          (二)小組匯報

          1、詩歌朗誦會

          第一步:必誦詩篇目(主要是“詩中的秋”中的幾首,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先從近處著手)

          第二步:自選詩歌。

          生生互相點評師生共同點評小組積分。

          2、知識競賽:

          填一填: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

          我國第一首詩歌是《 》。

          普希金是( )國的著名詩人?

          3、展示詩集

         。ㄈ⿲W習總結

          1、教師指導:

          2、小組互相交流活動收獲

          3、全班總結

         。ㄋ模┙處熆偨Y:詩歌是人類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經過我們的學習過程,我們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凝練,音韻的優美;詩歌還蘊涵著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讓我們今后繼續在詩歌的海洋里遨游吧。

        詩歌教學設計4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溢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同學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同學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經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同學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并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同學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同學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需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同學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同學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同學有發展的余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同學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后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同學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同學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同學終究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同學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

          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同學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同學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指導同學串講句意。

          最后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著同學,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同學“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同學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同學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同學試著自身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同學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同學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身學懂。

          這樣,讓同學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教師了解反饋,和時糾正。

          4.讓同學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同學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采用兩種方對同學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同學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協助同學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同學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同學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同學發明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同學—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同學“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同學:

          1.同學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干讀得美呢?)

          2.同學匯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

          (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安排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同學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 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詩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四首詩歌。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這四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提升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觀滄海

          曹操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學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奏、韻律,直觀地再現詩歌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播放課件和錄音

          三、詩歌賞析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本詩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四、導入

          詩歌文體知識:四句是絕句,八句是律詩。詩句以寫景、敘事、抒情為主。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見書中注釋。

          2.聽范讀,注意誦讀詩歌時的語速、語調、節奏。(聽一遍,跟讀兩遍,自讀兩遍)播放錄音

          六、詩歌賞析

          1.“楊花落盡子規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和子規的啼鳴。

          作用:(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寄:寄托、托付。與:給。

          “愁心”即作者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

          (4)明月給人的感覺是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七、熟讀成誦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地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二、朗讀詩歌

          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淺近且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讀兩遍,學生自由誦讀。

          播放錄音

          三、研讀賞析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尾聯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3.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四、導入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疤靸羯场笔乔泼(多媒體顯示)播放音樂

          五、朗讀詩歌

          1.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2.學生默讀,根據課文展開想象,寫一篇描述性文字,內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兩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展示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他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六、詩歌賞析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氛圍,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了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是為此作鋪墊。

          七、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詩歌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佳角度和具體突破口,總結鑒賞詩歌的一般規律與方法。

          教學設想: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梢哉f,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璀璨的明珠。不過,據我所知,有許多同學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會古詩中那優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藝術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認識和鑒賞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研究以下這個問題。

         。ń庹f:高中生雖然學習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

          二、教師提問,學生發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學生各自發言,談自己學習、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x不懂詩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體會不出作者要抒發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ǘ┎涣私忤b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三)有時隱約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ń庹f:問題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分析、討論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①出示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成了一個充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盡頭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如果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作者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的作者的內心情緒吧。▽W生分析、回答)。

          ②小結: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出現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規律。正如我們在許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傍B”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如《詩經》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薄坝辍钡囊庀笸碗x情別緒有關。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懷念親人有關。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詩歌作品的內涵有很大的幫助。

          出示“對應關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暫,對死亡的焦慮。鳥——男女戀情與婚嫁。

          雨————離情別緒。

          月———思鄉、懷念親人。

          楊柳———依依不舍、惜別。

          雁——書信、思念之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的景物相交融時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論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边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都是情景交融的結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

         。ń庹f:了解了景與情的對應特點,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從實境中探尋虛境,從景物中體驗對應的情思。)

          ③學生練習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請鑒賞這首詩,(學生體會、討論)

          明確:詩中所寫的是山、水、帆、日四種景物。但這些景物都飽含著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詩人眼中的意象,構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特的意境,這正和詩人那氣勢浩蕩的胸襟和激越熾熱的情懷相契合。

          2、“讀不懂詩歌”的第二個層次,是不懂得字詞在詩中的豐富含義,對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體會。換句話說,不懂得詩人對某些關鍵字詞的選擇和安排與其所傳之情的對應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關注那個“又”字,詩人為何要用這個“又”字呢?經琢磨字義,又,“再一次,”“多次”“總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再仔細琢磨“何時”“還”這幾個字,這個“又”字的意蘊就非常明確了,春風吹綠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詩人在這如畫的春天里,心頭泛起的是更深的思歸之情,感嘆時光流轉,而自己歸家無期。

          ②出示元稹《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頭”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詞語意義外,還可注意推敲“紅”的深層含義:在寥落的古行宮中,在一群已白頭的,憔悴的老宮女旁,一叢花卻開得紅火熱烈,讓人于時世變遷的滄桑之外,體會到一種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無論是顯赫一時的玄宗還是屈辱的宮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間,而茍活于世的宮女也將走完人生的歷程,只有紅花還在年復一年地開放。人的生命短暫,而自然的萬物如紅花、行宮依然存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ń庹f:通過具體的詩歌作品,講、練、思結合,使學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與思維規律的把握上有比較扎實的認識與收獲。)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討論、練習,初步了解到了鑒賞詩歌的意境的幾種思維角度與具體方法,這節課,我們來突破另外兩個難關:如何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如何將自己心里的感覺用語言明確、恰當地表達出來。

          二、了解一下詩歌的藝術特點,詩歌創作的一般原理與規律。

          1、請學生回答詩歌的一般特點,明確:抒情性、間接性、空白性、跳躍性、整體性。

          2、分析討論詩歌的空白性與補白性。

         、俪鍪疚鍡l線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說明五條線組合成五角星——整體大于部分之合。而這種“組合“有賴于我們的聯想與補白。

         、诔鍪抉R致遠《秋思》(見前)這首小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意象。

          1、枯藤,2、老樹,3、昏鴉,4、小橋,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風,9、瘦馬,10、夕陽,11、斷腸人,12、天涯。要注意這些意象所展示的獨特而豐富的情緒色彩。詩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構成一種衰敗、凄涼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一幅離世索居的圖景,表現出了孤寂的環境;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襯托一個浪跡天涯的人影,表現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陽西下”又是美景隕落的暗示,表現出傷悼的心緒;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遠離,表現出懷戀的感情——這各種意象在作品中合成為一個冷寂的世界,一個凄苦、悲涼的情緒氛圍。這時我們注意的不再是諸如“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些孤立的具體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類的單純的情緒,而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廣闊深遠的畫面,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彌漫的氛圍。

          學生自行體會、引申、聯想、合成。

         。ń庹f:詩人們筆下的景物,是必須從整體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蘊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鑒賞一是要完成從個體到整體的聯想與想象過程,而這恰是許多學生的薄弱之處。)

         、鄢鍪纠畎住丢氉赐ど健放c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獨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眾鳥高飛盡,千山鳥飛絕,

          孤云獨去閑。萬徑人蹤滅。

          相看兩不厭,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獨釣寒江雪。

          明確:通過咀嚼字詞,分析意象,得出:李詩詩意——何必去艷羨高飛的眾鳥,又何必去企慕獨去的閑云,我們不也可以指到屬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兩不厭”而得到安詳,變成永恒么?——其實不必去刻意尋覓,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詩詩意——與李詩題材相似相通,意味卻完全不同:在嚴酷孤寂的環境中不但沒有感到孤獨不安,反而襯托出詩人一種高貴和尊嚴的大無畏氣概,所謂是非、得失、榮辱、沉浮已經不再能困擾這位飽經人世滄桑的詩人,千山也因他而靜,萬徑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詩人那種從容淡定的精神懾服,并因此也顯現那么莊嚴肅穆。

          ④出示《喜外第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

         。ㄒ唬┱堈f出三人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ǘ┰u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請分析“優”在何處。

          明確:相同點:“同一機杼”三人的構思布局相同,內容上都是將自然的景物“黃葉”、“秋”與人之將老“白頭”、“老”關連起來,形成一種對應、類比關系;形式上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出一種“悲秋”、“悲遲暮”、“悲人生短暫”的感傷!八究諡閮灐眱炘趯懢爸苯涌陀^,不用“將老”、“已秋”、“……日”、“……時”作提示交代,而將具有“秋”、“老”的特征意義的詞語直接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本來已處深秋的“黃葉”還處于“雨”中,更顯凄楚無助;人已“白頭”卻又在燈下獨坐,更見其悲愴與惆悵。煉字精當,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景”與“情”聯系起來,引發深刻的聯想與感慨,表面客觀冷靜,不動聲色,內里卻蘊含豐富,深沉動人。這種“藏”與“含蓄蘊藉”的韻味,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精華。相較之下,另二首則不夠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對詩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會,但不會用現代的、自己的語言轉述、表達。

         、俪鍪荆航l故人偶聚客舍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問題:這首詩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頗豐,請結合詩的意思作簡要分析。

          ②方法:首先先根據所指詞語分大類:“疑”、“畏”均是表現心理活動的詞(而不是敘述描寫景物的詞)。其次:根據題目,詩意具體分析:“疑”表現了詩人對與友人“偶聚”的不相信,懷疑自己身處夢中,可見是“驚喜過望”、“出乎意料”的感情,側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平日里常在夢中見到朋友,思念至深,以致現實中會聚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拔贰弊直磉_了歡聚時的喜悅,又恨短的復雜心情,由于相聚機會難得,相談暢飲甚歡,以致生怕拂曉的鐘聲響起,天亮就要分手的那一刻的到來,寫出了朋友間難舍難分的依戀和擔心天亮不得不分,企盼夜長無涯又知其不可的傷感無奈之情。

          ③總結:對詩歌鑒賞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應當明確,鑒賞要心中有“數”:既要注意到詩歌內容與表現的特點,又要細致認真地分析每一首具體詩歌中的景物與字詞的選用,同時要盡量占有大量的詞匯(近義詞)和專用術語,以便在鑒賞中加以準確地選擇和運用。

        詩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

          4.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詩的熱情,使學生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喚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難點: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詩中“木葉”的藝術特征而實質是談詩歌語言的特點。

          分析:詩歌的暗示性是一個詩歌理論問題,而學生對詩歌只有淺近的知識,也容易為文題的表面所迷惑,不能把握本文的真正用意。因此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突破認識的難點,幫助他們理解、學會暗示這一表達技巧,汲取寶貴的藝術營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同學們,請你們說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并做一個簡要的分析。(意在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輕松的回顧,讓學生先進入語言的美感情境。)

          我們的古詩人是“敏感而有修養的”,他們似乎參透了深奧的美學和心理學原理,創造了耐人“觸摸”的精妙的詩歌語言,這語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謂的科學的解答的,需要我們用心靈去解讀。

          “詩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

          同學們,就讓我把這幾句話作為本堂課的“題記”獻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帶著的激情和想象,走進詩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葉”和“樹葉”的區別,探究由“木葉”發展為“落木”的原因,比較“木葉”“落葉”及“黃葉”,進而把握“木葉”的藝術特征。

          問1:從概念上講,“木葉”就是什么?

          討論,明確:就是“樹葉”。

          問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為什么會給人如此不同的感覺呢?請同學們結合作者所引用的詩句來體會。

          邊顯示文中所引詩句邊引導學生思考:

          引1:

          樹: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葉: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思考:這所有的詩句,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

          引2:

          木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去飛。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思考,討論:體會這幾句詩給你的感覺。并注意由“木葉”到“落木”的發展及其關鍵之處。(為幫助學生體會,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誦。)

          明確:蕭瑟、凄涼。關鍵之處在于“木”字。

          顯示:木 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之中比較:“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與“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討論后明確:“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予人以一種飽滿感,感覺到了層層樹葉的波動。而“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則是一種落木千山的畫面,感覺到的是“空闊”。

          小結:這就是“木”字在古詩中的藝術特征。

          提問:為什么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木”暗示了“落葉”呢?

          明確:因為“木”具有“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葉”暗示的究竟是怎樣的“落葉”呢?

          體會:“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木葉”、“落葉”、“黃葉”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

          明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木葉”飄零中透些微黃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中“落葉”則飽含水份,繁密,而“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的“黃葉”微黃但不干燥,無飄零之意。

          結論:“木葉”暗示的是“落葉的微黃與干燥”,帶給我們的是“整個秋天的疏朗的氣息”。這就是“木葉”的藝術特征。請同學們再結合“洞庭波兮木葉下”的畫面體會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寫作目的,把握詩歌語言的特點;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確:是為了闡述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提問:作者又是如何闡釋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的呢?

          明確:這種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詩歌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和啟示性。

          討論: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卻擬題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明確:標題若擬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 ,整個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變,它可能就要從理論的角度來論述,就會寫成一篇理論性較強的學術論文。而標題擬為 “說‘木葉’” ,就可以把深奧的文學理論滲透于有關“木葉”詩句的品讀玩味中,化深奧為簡單,化抽象為形象,既體現了作者的科學態度,也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

          四、思考同類文學現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師:詩歌的語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不僅要品嘗言內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意味。

          思考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梅”“柳”“杜鵑”等。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的藝術特點。(顯示《一剪梅》《相見歡》兩首詞及其畫面)

          討論,結論:望月懷遠

          思考2:請根據你所熟悉的梅花詩,說說“梅”這個意象的特點。顯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討論,結論:高貴,圣潔,堅貞。

          師: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盛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請同學們注意一下,有時候,詩人把同一意象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詩:“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倍鸥s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再如毛爺爺和陸游的兩首《卜算子·詠梅》,就境界迥異。

          五、布置作業 :古代詩歌中寫“梅”的不勝枚舉,所表現的感情不盡一致。除了前面列出的幾首,請再找出一些,寫一篇鑒賞性小論文。

          六、小結:同學們,我們生長在一個詩的國度里,詩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遺產,更是我們的驕傲。希望同學們在今天品味詩句的審美體驗之后,能更加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讀詩,學詩,愛詩,成為一個個有激情,有修養的小詩人。最后,請讓我把下面這首詩獻給同學們,作為今天的結束:

          風雅頌是詩,古樂府是詩;

          三閭大夫的狂放是詩,詩仙太白的神游是詩;

          大江東去是詩,把酒臨風也是詩;

          詩,可以靜靜的坐下傾聽;也可以在微雨街頭溫柔吟唱……

          愛詩,其實是在愛著,我們的生活。

          探究活動

          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

          研究方法:

         。1)收集有關“月亮”的古詩。

         。2)班級交流。

         。3)鑒賞研究,寫成小論文。

          參讀作品:

          曹操《短歌行》,劉禹錫《石頭城》,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李白《靜夜思》,杜甫《月夜憶舍弟》,孟郊《古怨別》,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詩歌語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會給詩歌創作帶來負面影響。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聯想意義也最容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了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廊硕际,‘柳腰桃面''王嬙、西施’,才子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談風景必是‘春花秋月’,敘離別不離‘柳岸灞橋’;做買賣都有‘端木遺風’,到現在用鉛字排印書籍還是‘付梓”殺青’!焙笕耸芮澳救~”詩句的影響,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種“流弊”呢?古代詩歌還有沒有類似的常見意象呢?請找出來,作專題研究。

          研究方法:

         。1)閱讀古詩,找出一兩個常見意象。

          (2)作比較賞讀。

         。3)召開詩歌鑒賞研討會。

          參讀書目:

          《詩集傳》《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詩集。

          3.在我國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時候,詩人把它組織在不同的意象體系里,使之表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古代詩歌中寫“梅”的不勝枚舉,所表現的感情就不盡一致。請找出一些,試辨析并交流.

          研究方法:

          朗讀交流、品味交流、心得交流。

          參讀書目:

          王安石《梅花》,陸游《卜算子·詠梅》,毛爺爺《卜算子·詠梅》,黃蘗《上堂開示頌》,盧梅坡《雪梅》,張謂《早梅》,林逋《梅花》,周邦彥《花犯》,范成大《霜天曉角》,姜夔《暗香》《疏影》,蕭泰來《霜天曉角》,彭元遜《解佩環·尋梅不見》,黎洪《詩話一百篇·逸者之梅與志士之梅》。

        詩歌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北驹O計力求體現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匯、拓展思維空間。因為學生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對于每個季節的特征也基本了解。所以教學本課應該努力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色彩鮮明的圖畫中感受四季的美,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閱讀和創造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教材說明】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后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優美,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里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顒。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并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復習鞏固識字,指導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及本班學生實際,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七、兒、九、無”4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模仿課文自創詩歌。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自創詩歌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教學準備】

          課文課件、生字卡片、擬人貼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活動】

          請大家拿出手,摸著自己的胸口說:“我是最棒的!”再用手搭在同桌的肩上,對你的同桌說:“你是最棒的!”最后讓我們齊聲說:“我們是最棒的!”

          【設計意圖:自信心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 。課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上的自信,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走進生活,初步感受四季美。

          1、同學們,什么季節已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相機板書:秋季)你是從哪兒發現的?(學生根據身邊現象談:樹葉、玉米黃了,天氣涼了,蘋果熟了等。)

          2、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在你眼中,它們又是什么樣的?(學生根據生活閱歷談:春天桃花粉紅,夏天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西瓜,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等。)

          3、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點,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欣賞這四季美麗的風光,高興嗎?(課件播放四季美麗的風光圖片。)

          4、現在,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嗎?(相機板書:四季,用筆要慢,學生書空,齊讀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四季的兒童詩。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學生擁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在觀察圖中整體感知四季的景物,培養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二、讀中學識字,讀中感悟美。

          1、我們欣賞的圖畫美,課文描寫的更美。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吧。ㄅ錁罚瑢W生邊欣賞邊聽教師范讀課文。)

          【設計意圖:詩歌的教學范讀特別重要,教師朗讀的投入不僅能引領學生進入詩境,同時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2、你也想讀一讀課文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來學習,邊讀的時候把今天要認識的漢字娃娃用圓圈圈出來,多讀幾遍。

          3、讀好的小朋友與小伙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經認識了讀給小伙伴聽,說說你是怎么認識的?還不認識的交流交流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4、識字(生字寶寶可調皮了,他們一個個都跑出來想考考大家呢!大家準備好了嗎?) ⑴ 、出示“圓、秋、雪、肚”4個帶拼音的生字(將這四個字的偏旁涂上紅色),這些偏旁你認識嗎?你是在哪里認識這些偏旁的?這些偏旁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交流已有的識字經驗,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對知識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通過仔細觀察偏旁的變化,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座交流識字方法。(先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再互相檢測)

         、 、請你來當小老師,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么?(比如:“說、是”是翹舌音;禾+土=秋,月+土=肚,口+十=葉;“是”和“足”“驚”和“就”長得像,別記混了等等。)

         、取㈤_火車認讀生字和生詞。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課間游戲:摘蘋果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間游戲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為識字還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平臺】

          5、朗讀感悟:

          ⑴ 將這些生字送回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請你試著讀一讀。(自由練讀課文)

         、 指名讀文,聽聽他讀得怎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加強學生的間的互相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選讀:

          選讀自己喜歡的內容,注意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感悟:

          反復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如。每小節講的是一個季節,課文講了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都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重個體差異,保護學生感悟!

          三、做輕松操,放松心情。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做1分鐘有趣的輕松操。

          【設計意圖: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長的特點,在教學內容進行到一半或一大半的時候,教師帶著學生做1分鐘有趣的輕松操。這樣放松了學生的心情,使學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環節打下基礎。既注重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寫字指導。

          1、 出示“七、兒”兩個字,認讀。

          2、 這兩個字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筆畫,你知道它是什么嗎?這個筆畫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新的筆畫:豎彎鉤。(教師示范豎彎鉤的寫法)在你喜歡的地方書空,每個筆畫各寫兩遍,注意筆順規則。

          3、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問:這兩個字怎樣寫好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4、 練寫。(老師示范豎彎鉤的寫法:折角運筆的方法,要寫得圓潤。)根據觀察所得先描紅,再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獲真不少!認識了11個生字,寫了兩個生字,讀熟了課文。為自己祝賀祝賀!下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四季。

          【設計意圖: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

        詩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明確是個意象,感受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我國古代詩、詞、曲的特點。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3.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研(獨立)——初次解讀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特別是唐詩、宋詞、元曲,

         。ㄒ唬 導入:更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今天我們學的這五首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我們要通過學習和吟誦,領會詩歌的優美意境,接受文學熏陶,提高文化品味。

         。ǘ 疏通文字: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巴山楚水: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2)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

          (3)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氐酱謇铮胖酪堰^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4)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

          (5)千帆、萬木:比喻后繼者仍大有人在。

          2.《赤壁》:

          (1)將(2)東風(3)二喬

          3.《過零丁洋》:

         。1)起一經(2)干戈(3)四周星(4)寥落(5)汗青

          4.《水調歌頭》:

         。1)乘風歸去(2)高處不勝寒(3)低綺戶(4)應(5)長向(6)嬋娟

          5.《山坡羊潼關懷古》:

         。1)山河表里(2)躊躇(3)秦漢經行處

         。ㄈ 簡要了解作者及有關寫作背景。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2.《赤壁》作者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和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他有經邦濟世之才,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卻處在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郁的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使他的抑郁情懷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惻。這些,都影響他的詩風。他的詩,往往立意高遠,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麗。詠史詩成就最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與形象的高度概括融為一體,令人嘆為觀止。

          3.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他的詩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俺夹囊黄裴樖恢改戏讲豢闲荨薄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這首詩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后來元軍統帥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

        詩歌教學設計10

          幼兒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前,請幼兒觀察春天,了解春天動物植物的變化,同時了解下雨后動植物的狀態,引導幼兒感知春雨帶給我們生活的變化,感知動植物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設計的每一節語言教育活動,都應充分滿足幼兒語言表達的愿望;顒又校乙杂變簜別表述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幼兒將所思所想進行表達,我們都是傾聽者,任何一種場合都是幼兒表達的舞臺。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此活動中,我設計了例如:誰會來聽春雨彈吉他呢?小聽眾會怎么聽?花婆婆、蝸牛弟弟和蝴蝶姐妹是怎么聽的?三個問題類似卻又層層遞進,細看問的越來越細的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后能將回答的范圍逐漸縮小具體。

          3.回歸生活。教育來自于生活,當我們把生活中的細節變成課堂活動時,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提升,重新生成新經驗,我們要把孩子們的新經驗送回去,所以,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仿編的小動物會怎么聽春雨彈吉他呢?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憶小兔子、小燕子等動物在下雨時會怎么做?會怎么聽春雨彈吉他呢?鼓勵幼兒將經驗用美好的文字表達,進行仿編。生活是美好的,語言是優雅的,回歸生活,讓幼兒在語言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這來自于語言的魅力。

          完整的活動方案:

          活動名稱:

          中班語言活動--春雨的吉他(詩歌)

          年齡段:

          中班幼兒

          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知道都有誰是春雨的聽眾。(重點)

          2.能用好聽的聲音朗誦詩歌,嘗試替換詩歌中的詞句進行仿編,豐富詞匯:聽眾、陶醉。(難點)

          3.感受詩歌中春雨的美,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吉他并感受吉他的聲音,了解有關春天大自然的變化

          物質準備:詩歌圖片、輕音樂、下雨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聲音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播放春雨的聲音,引導幼兒感受春雨的聲音。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是什么發出來的?引導幼兒用語言模仿水滴的聲音。

          2.再次傾聽春雨的聲音,出示背景圖片,理解并學說詩歌第一段內容。

          教師用詩歌中的語言提升梳理,并鼓勵幼兒模仿學說。

          二、出示并觀察圖片,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吉他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春雨在彈吉他,聽眾會是誰呢?豐富詞匯“聽眾”。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春天的動物或者物體。

          2.出示“花婆婆、蝸牛弟弟、蝴蝶姐妹”的圖片,引導幼兒猜想這幾位小聽眾會怎么聽春雨彈吉他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想與表達。

          三、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說詩歌

          1.教師第一遍完整朗誦詩歌。

          提問:春雨在彈吉他,花婆婆等是怎么做的呢?為什么豎起了耳朵、伸長了脖子、停止了飛舞呢?

          利用活動式的圖片,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說出花婆婆、蝸牛弟弟和蝴蝶姐妹是怎么樣聽春雨的。

          2.教師第二遍完整朗誦詩歌。

          提問:它們為什么要這樣聽呢?豐富詞匯:陶醉。

          小結:春雨的吉他聲太好聽,所以它們都陶醉在春雨的吉他聲中。

          3.幼兒完整學說詩歌,感受詩歌意境的美。

          提問:朗誦詩歌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情朗誦?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和表情完整的朗誦。四、仿編詩歌,體驗仿編詩歌的樂趣

          1.結合圖片,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討論:還有哪些小聽眾在聽春雨彈吉他呢?他們是怎么聽的呢?2.請幼兒分組說一說自己仿編的詩歌,師幼完整朗誦仿編詩歌。

          五、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將春雨的聽眾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并能自己創編成詩歌.

          課后延伸活動設計:

          《指南》語言領域中指出4--5歲幼兒“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

          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在本次活動結束后,我鼓勵幼兒將自己對詩歌以及仿編的詩歌進行繪畫,重點在于請幼兒在語言角結合自己的繪畫作品進行表達,如果說畫出來是將幼兒大腦中虛擬的畫面變成跳躍在畫紙上的音符,那么想象、表達與表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好朋友,它們相輔相成的同時,幼兒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課后反思

          一、反思教師的作為

          1.課前帶幼兒找春天,發現春天的變化,了解吉他以及聲音特點。

          在本次的教育活動中,我重視請幼兒收集有關真的生活經驗。

          首先,我引導幼兒從認真觀察春天開始,鼓勵小朋友從植物和動物,從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等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與表達,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接觸春天,了解春天。用同樣的方法,了解春雨,觀察春雨中和春雨后動植物的變化,對大自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能進行語言分享。

          其次,請幼兒了解吉他,以及吉他的聲音特點:清脆、悅耳、輕巧,引導幼兒有自己用手指彈一彈吉他的經驗。

          2.猜想討論,充分挖掘教材隱藏的價值。

          在理解詩歌的過程中,我首先請幼兒猜想會有誰可能是春雨的聽眾,引導幼兒發現春天的動物植物等,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集中到了自己的家人這個話題上,于是我結合自己的肢體動作,鼓勵幼兒跳出來,來到圖片和大自然這兩個點上。

          接著在討論花婆婆、蝸牛弟弟和蝴蝶姐妹為什么出現了詩歌中的各種的狀態時,我在間接的引導孩子發現他們和春雨的關系:花婆婆有了春雨變得滋潤與鮮活,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蝴蝶姐妹在大樹上避雨,靜靜的等待與欣賞。有了這樣的引導,幼兒更容易理解詩歌,并發現詩歌中語言的優美。

          3.鼓勵幼兒仿編詩歌并大膽表達。

          在充分的欣賞與理解詩歌之后,我們引導幼兒進行仿編,有了前期大膽想象春雨的聽眾會有誰之后,我們將范圍逐漸縮小,重點引導幼兒猜想小蜜蜂、烏龜、小兔子等小動物會怎么聽春雨彈吉他,中班幼兒兩兩一組,互相合作分享與溝通,充分挖掘詩歌中的含義。

          二、反思幼兒的表現

          幼兒在活動中非常積極,能認真傾聽,也能大膽表達,有著良好的學習品質,尤其是在思維轉換與語言表達上,當我提出問題:花婆婆為什么要豎起耳朵、蝸牛弟弟為什么要伸長的脖子和蝴蝶姐妹為什么要停止了舞蹈來聽春雨彈吉他時,小朋友們能認真思考,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仿編詩歌時,小朋友們討論比較熱烈,個別幼兒也能互相被吸引一起參與詩歌的仿編。大班幼兒紛紛有自己的想法,小蜜蜂笑著聽、小白兔豎起耳朵聽等等,很有趣味性。

          三、反思教具的提供

          教具的提供方面,我以紙質圖片的形式,出示春雨背景圖,請幼兒結合春雨的聲音感受春雨的美妙,當出示吉他的圖片時,直接請幼兒理解春雨彈吉他的妙處。請幼兒想象都會有誰聽春雨彈吉他呢?孩子們盡情的表達之后,我直接出示花婆婆、蝸牛弟弟和蝴蝶姐妹,請幼兒猜想他們會怎么聽春雨彈吉他,在柔美的輕音樂下,當我朗誦詩歌的時候,我結合圖片為幼兒加深了印象。

          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時,我將圖片進行了巧妙的處理,花婆婆豎起了耳朵,我直接將哭臉變成了笑臉,花瓣豎起來了,蝸牛弟弟伸長了脖子,我直接將蝸牛的圖片脖子伸展開,圖片很形象的展示伸長了脖子的動態,幫助幼兒理解詩句。以上是我針對本次活動的反思。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能多渠道收集喜歡的詩歌并摘抄,通過階段性交流,進一步豐富現代詩收集的渠道和類型,加深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

          2.結合本單元學習,嘗試通過續寫、仿寫等方式寫一寫詩,表達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學交流。

          3.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與同學合作編小詩集。

          4.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能用合適的語氣朗讀,表情、體態自然大方。

          教學過程

          1.產生積累詩歌的興趣,能多渠道收集喜歡的詩歌并摘抄。

          出示一些詩集封面,明確活動任務:把喜歡的詩摘抄下來,嘗試做一本屬于自己的詩集。

          提供范例時,首先要在詩歌內容上多動腦筋,精心選取選材多樣、內容有趣、形式活潑的詩作激起學生收集、摘抄現代詩的濃厚興趣。

          1.出示教師的詩歌摘抄本,一頁頁展示給學生看,并相機作如下提示: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卡紙,按要求摘抄《短詩三首》中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短詩。

          (2)學生摘抄作品全班展示,按以下內容對同學的摘抄進行評價,滿分為五顆星:

          通過詩歌摘抄本的階段性交流,進一步豐富現代詩收集的渠道和類型,加深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

          1.本單元已經學習了四篇課文:《短詩三首》《綠》《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這些現代詩,或展現了畫面,或飽含著情感,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許多同學收集并摘抄了自己喜歡的詩歌,和我們分享最打動你的一首現代詩吧。

          2.組織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分享自己摘抄的詩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這首詩的理由。

          交流分享中,要真實呈現學生的摘抄本,主要分享方式是朗讀,重點幫助學生通過交流,進一步豐富收集現代詩的渠道和摘抄的類型。教學時,教師還可以組織交流《白樺》課后練習的“選做”內容,從“量”和“質”兩個方面保證后續編寫小詩集的素材累積。

          1.學生上臺呈現并朗讀摘抄的詩歌。教師相機點評,重點關注:

          (1)摘抄態度是否認真,是否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

          (3)詩歌收集的渠道是否多樣化,類型及角度選擇是否豐富。

          2.除學生自己舉手要求展示以外,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挑選展示者:

          個人朗讀;和小伙伴一起朗讀;用事先準備的音樂配樂朗讀。

          預設1:為使摘抄格式更加美觀,詩行居一頁的正中間處,并且要左對齊。

          預設2:并非每一行詩句都有標點,要仔細看并認真摘抄。

          預設3:可以借助書店、圖書館、書報亭、網絡等渠道收集現代詩。

          預設4:收集、摘抄詩歌的類型及角度盡量豐富一些。可以是抒情詩,也可以是敘事詩?梢允且晃辉娙瞬煌}材的作品,可以是同一題材不同詩人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題材不同詩人的作品。最好既有中國詩人的作品,又有外國詩人的作品。

          結合本單元學習,嘗試寫一寫詩,表達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學交流。

          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幾首現代詩歌,并且也已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詩歌摘抄,但無論是仿寫、續寫,還是獨立寫一寫現代詩,對于學生來說,依然是一個難點。因此,在指導中,首先要從思想上幫助學生降低寫詩的難度,幫助學生一步步克服寫詩的障礙,激發他們寫詩的興趣。

          “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這是冰心永不漫滅的回憶,或許你也有難忘的記憶……艾青寫《綠》,或許你也曾經看見過大自然許多奇特的畫面……葉賽寧寫《白樺》,或許你也會想寫些其他的植物……在天晴了的時候,你曾經到哪里去走過?看到過怎樣的雨后天晴的景象……詩,是我們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此刻,就讓我們靜靜地回想……或許你會想起某個事物,某個人,或是某段經歷,某種情感——打開你記憶的閘門,嘗試著寫一寫詩,人人都可以是詩人……

          (2)如果覺得困難,可以在摘抄的詩中選擇一首,續寫一兩句,或者仿寫一兩段;也可以仿照“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中的兩首短詩,用羅列事物的方式寫寫詩。

          2.教師發給每位同學三個“大拇指”貼紙,學生自主閱讀交流墻上的詩歌,在自己為之一笑、為之心動、為之感懷的詩歌作品上貼上一個“大拇指”。

          隨機采訪一位貼“大拇指”的同學:喜歡這首詩的原因是什么?這首詩有什么獨到之處嗎?

          采訪詩歌作者:你覺得同學們喜歡你的詩歌的原因是什么?

          提問:你給自己的詩歌貼“大拇指”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讀一讀自己的詩歌嗎?

          提問:有沒有哪位同學的詩你很喜歡,特別想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的?

          1.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2.與同學交流自己收集或創作的小詩,合作編小詩集。

          1.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2.與同學交流自己收集或創作的小詩,合作編小詩集。

          1.梳理回顧前期的學習活動:學習了《繁星》《綠》《白樺》等現代詩歌,摘抄了很多詩歌,進行了交流活動,還嘗試了寫現代詩。

          1.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布置任務:拿出自己收集或創作的詩歌,在小組內讀給同學聽。

          有感情地讀:朗讀自己收集或創作的詩歌。(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不超過三首)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評,表揚資料收集角度、類型豐富的學生。

          3.出示部分詩歌題目并提問:你能給下面的這些詩歌分分類嗎?

          按按鈕([美]謝爾·希爾弗斯坦)貓([英]艾莉娜·法瓊)

          按讀后感受分:讀了覺得開心的、讀了覺得悲傷的、讀了獲得啟發的;

          1.出示詩歌分類導圖,布置任務:想一想,如果要合作編一本小詩集,如何給自己收集的詩歌分類。

          預設:還可以按詩人的國籍分類、按詩歌類型(敘事、抒情)分類、按自己讀后感受分……

          3.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布置任務:小組合作分類整理。

          整理標示:根據分類整理摘抄的詩歌,選出要收錄進詩集的。

          (1)提問:小詩集的內容除了我們前期摘抄的詩歌和自己寫的詩之外,還可以有什么?

          (2)提問:有了內容,編一本小詩集,我們還需要考慮些什么?

          預設1:詩集的名字。教師可以隨機組織學生交流一下知道哪些詩集的名字,然后小組內商量一下合作編寫的詩集名字,如果一時商量不好,可以課后接著討論。

          預設2:封面設計。教師點撥:封面的畫面和用色等要與詩集的名字相匹配。

          (3)提問:我們知道了可以編什么內容,知道了如何設計版式,關于合作編小詩集,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呢?

          預設2:最后如何裝訂?(組織學生討論:可以用訂書機裝訂,還可以用夾子固定。)

          5.出示小組分工表,組織各小組討論填寫,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繼續討論。

          1.組織各小組依次上臺匯報合作編小詩集的任務分工,在此過程中有沒有突發問題,如何解決的。

          可以讓各小組先交流一下,選定匯報人,然后班級交流。

          2.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簡單小結,告知學生今天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各小組編寫的小詩集。

          1.組織各小組討論如何介紹本組編寫小詩集的名字、收錄的內容、最大的特色或者亮點,選定一名發言人(剛剛代表小組進行匯報的人不再發言)。

          2.組織各小組發言人依次上臺匯報,然后將本組的小詩集放置在教師指定的展示區域。

          3.組織各小組到展示區域翻閱大家編寫的小詩集。為了確保活動的有序,教師可以提前給各小組編號,然后讓各組按照序號順序,翻閱其他組編寫的小詩集。

          1.教師宣布有關獎項:“最佳編排獎”“最佳作品獎”“最佳詩集名”“最佳封面獎”“最佳插圖獎”“最佳裝幀獎”等。

          2.給每一小組下發若干即時貼,告知評價規則:小組共同討論如何投票,不能給自己小組的詩集投票,每一個獎項最多可以給三個小組投票,在即時貼上寫上所投小組的編號,貼到相應的獎項下方。

          5.請獲獎小組選派代表(最好為此項分工的承擔者或者貢獻最多者)簡單發表獲獎感言。

          可以利用0.5課時進行集中指導,然后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討論、推進。

         、倮收b篇目選擇,可以是本單元學習的詩歌,可以是摘抄的詩歌,也可以是同學自己創作的詩歌;

         、诶收b形式選擇,可以是個人朗誦,也可以是小組合作朗誦,可以配上適當的音樂、PPT;

          ③朗誦表演者的選擇,可以自我推薦,可以組員投票產生,也可以邀請其他小組成員。

          (2)全班交流入選節目,討論導演組、主持人、場地布置等工作安排。分頭準備,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

          (1)根據各組商定的朗誦形式進行彩排,做好音樂、PPT等方面的準備。

          (2)練習朗誦時,注意書中“小貼士”的要求:用合適的語氣朗讀,表情、體態自然大方。

          (1)點評要點:朗讀篇目選擇;朗誦形式選擇;朗誦要求體現。

          ①朗誦第二節時,是否能用不同的語速、語調體現綠色之多;

         、诶收b第三、第四節時,是否能體現相同句式的語氣變化;

         、劾收b最后一節時,是否能用合適的語速和語調體現出勃勃生機;

         、芾收b整首詩,是否體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

         、堇收b到詩歌中的一些動詞時,如“擠”“重疊”“交叉”“指揮”“飄動”,是否能夠加上合適的手勢,讓表演更具感染力;

          如“最佳表演獎”“優秀表演獎”“最佳配樂獎”“最佳合作獎”“突出貢獻獎”等。

          (1)教師角度:可以從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熱情、資料收集的質量、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等角度總結;

          (2)學生角度:可以從自己的學習收獲、克服困難的過程、與同學合作的感受等角度總結。

        詩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識記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誦詩文;

          3、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詩,它們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登山望海,賞花觀鳥,詠春悲秋。我們學習這些詩歌時候要注意多朗讀,朗讀時要讀準字音和節奏,現在先學習第一首《觀滄海》

          二、檢查預習

          1、《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龜雖壽》等。

          2、從《觀滄!芬辉姷捏w裁看,它是一首樂府詩。(四言絕句)

          三、作者簡介(將課本下面注釋有的劃起來)

          四、寫作背景(PPT展現)

          這首詩作于漢獻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的最高峰,他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族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的話,他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五、詩歌朗讀(朗讀指導)

          1、聽錄音,把生字詞標記注音,注意朗讀的節奏、情感的變化。

          2、生字詞注音之后,全班齊讀。

          六、疏通文意,解釋關鍵字詞

          1、滄:蒼蒼茫茫,這里指廣闊遼遠,看不見邊際的大海;

          2、臨:到達;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詞,多么;

          5、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6、竦峙:高聳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風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發出的悲涼的聲音。蕭瑟: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

         。ㄗ屔卮,全班齊讀)

          譯文:

          向東來到碣石山,并來觀賞這廣闊無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搖蕩,山島高高挺立。

          島上樹木郁郁蔥蔥,百草豐美茂盛。

          秋風瑟瑟吹來,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運行不息,好像在海濤中運行。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在海濤中閃爍發亮。

          真是好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感受吧。

         。ㄈ帻R讀譯文)

          七、詩歌品析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第一句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內容都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句主要寫了“觀海的地點和目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確:全詩共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觀海地點和目的,直陳其事,“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涌起):描寫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島景象!獙嵕

          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大海和山島的景象;

          (2)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句“山島竦峙”展開的;

          (3)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驚濤拍岸。

          第三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體現了作者的氣概。——虛景。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容無關。

          八、詩意理解,寫作特點

          1、本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九、復習總結

          《次北固山下》

          教學用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滄!纷屛覀兏惺艿搅瞬懿俚暮肋~情懷,現在我們一起去體會另一位詩人的濃濃鄉思。

          二、預讀檢查

          《全唐詩》、王灣、唐、五、律

          三、寫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四、聽錄音朗讀(注意節奏)

          (齊讀全詩)

          五、詩句詳解

          漫漫的旅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漲滿之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一帆高掛。

          夜將盡未盡的時候,一輪紅日從海上升起,江上早春,舊年未過,新年已到。

          家信已經傳達到了哪里呢?希望北歸的大雁幫我將家信捎回家鄉。

         。ㄖ鸩揭龑g,全班齊讀原詩和譯文)

          六、思考回答問題

          1、詩中描寫了什么時節的哪些景物?表現出什么特點?

          2、從這首詩中你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3、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七、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蘊含的哲理:

          (1)紅日驅走黑暗——————樂觀向上

         。2)春意驅走寒冷—————樂觀積極

          (3)新舊事物更替——————體現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八、主旨

          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中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詩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想、想像法。這四首詩語言優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課前預習:

          1、給生字注音。(10個以上)

          2、試讀課文。(3次以上)

          3、劃分各首詩歌的朗讀節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釋題目的含義。

         。2)簡介作者和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觀滄海》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2)作品簡介

          題目《觀滄!分校坝^”的意思是“遠望、眺望”,滄海:大海,這里指渤海。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范讀,要求字正腔圓,感情飽滿。(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3、整體感知課文

         、賹W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補充內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②難點點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重點提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好鑼懞K蜕綅u。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叭赵轮小彼木鋵懘蠛,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主題:本詩作者描寫了大海的壯麗景色,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抱負。

          難點點撥: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就可以實現蕩平宇內,一統天下的宏偉目標了。)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表現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

          5、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6、背誦全詩、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聞名。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題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介紹律詩的有關知識:

          律詩共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四聯。

          押韻,每聯的尾字押韻。押韻的字叫韻腳。

          頷聯、頸聯一定是對偶句。

          3、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4、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皯摇笔嵌酥备邟斓臉幼,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a、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5、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

          默寫詩歌《觀滄海》和《次北固山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一、《錢塘湖春行》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從詩的體裁看,《錢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有時也可以這樣劃分:××/××/×××。如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

         。1)從《錢塘湖春行》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寫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沒馬蹄”。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納主題。

          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3)詩中“幾處”“誰家”用得極有分寸,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系全詩,說說為什么。

          “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準確地反映了初春時景物的特點,也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換作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4、背誦全詩。

          二、《天凈沙 秋思》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馬致遠:元代著名戲曲作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代四大戲曲作家。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喈斢诳梢蕴钤~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之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奏。

          提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點撥:“小橋流水人家”是以樂景反襯哀景,“小橋流水人家”雖好卻不是自己的家鄉,有家歸不得,更加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哪句可以作為點睛之筆,道出了游子的情懷?

          斷腸人在天涯。

          提示: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納主題。

          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數150字左右。

          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獨自承受長夜漫漫,怎么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背誦全詩、

          三、布置作業

          1、默寫詩歌《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詩歌教學設計14

          一、金題回放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戊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技巧點撥】分析詩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深入理解詩歌,挖掘內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義。

          (1)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此詞是詩人晚年閑居滄州時所寫。詩人是否獨享這一份清閑?胡賊未滅,功業未成,滿懷報國熱情的陸游卻是請纓無路,有志難伸,怎不感慨萬千,怎不唏噓長嘆?領會了注釋的深意,我們對詞意就不難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難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河夢斷”、“身老滄州”,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等詞句理解全詞。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斗生活,匹馬征萬里,其颯爽英姿、卓犖不凡之氣可見;“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靶脑谔焐剑砝蠝嬷蕖北磉_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例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詠柳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這首詩題為“詠柳”,實際上托物寓意。請細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覺得哪

          一種更好些?請簡述理由。

         。1)諷刺、揭露得勢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們必定無好下場。

         。2)用“天地”好!疤斓亍敝塾诳臻g:有立體感,突出了正氣的浩然之態。“秋后”與“清霜”重復

          二、考試說明:

          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歌鑒賞的要求是:(1)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2)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詩人自我形象。

          三、命題特點:

          1、詩歌絕大多數選自唐宋詩詞,具有經典、規范的特點;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且由客觀題向主觀題轉化。

          2、歷年高考詩歌均是近體詩,且大多數是短小精悍的絕句,沒有一年選古體詩或其他形式的詩歌,其內容多半是不帶典故的借景抒情詩,或相思、或懷古、或閑適。

          3、選材力避兩點:家喻戶曉的作品不選,以免猜題押題艱澀冷僻者也不予考慮。

          4、鑒賞的詩歌均選自課外。故閱讀相當數量的古典詩歌是做好鑒賞題目的前提。

          四、方法指津

          詩歌形象是指詩人借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蟲、魚等物。高考主要考查對形象的識別,對其象征意義的感悟,對其特征的把握,對其社會價值的認識等。

          自然形象

          自然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往往是一種意象

          詩歌是以抒情言志為目的的,而意象是詩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歌的情感賴以寄托的地方。所以從意象入手,展開想像和聯想,是理解詩歌的必由之路。

         。ㄒ唬┳ァ跋蟆钡奶卣,探知詩人的感情

          1、詩歌形象的主要表現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場景,更多的時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例如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前兩句十四個字,運用六種意象,我們可以從“月落”后夜色的濃重、烏鴉凄厲的啼鳴、“霜滿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楓”的黯淡和“漁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2、分析詩歌形象即指分析這些“象”的個性特征,特別是分析它的象征意義。

          如《寒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所表現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堅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潔的情懷。所以鑒賞古詩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義。

          3、記憶我國古典詩歌傳統意象

          古典詩歌有許多傳統意象,這些傳統意象是解讀詩歌的鑰匙,所以應該了解并記憶。

          月——①對月思親思鄉,引發離愁別緒。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②望月思故國,表現亡國之痛。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菊花——堅強堅貞高潔的品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痹娙艘燥嬄恫突ㄏ笳髯约浩沸械母呱泻图儩。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北磉_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痹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痹娋浼葘懗隽嗣坊ǖ囊蝻L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杳坊▉肀扔髯约簜涫艽輾埖牟恍以庥龊筒辉竿骱衔鄣母呱星椴。

         。ǘ┳プ∥锱c志的“契合點”:挖掘物象內在的品格、精神。

          例如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釋:刺頭:指松樹苗長滿松針,又直有硬。

          該詩是典型的詠物言志詩,先要欣賞作者對所詠之物特點的抒情和刻畫,找到與“志”的契合點,從而掌握主題。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個煉字“刺”,不僅準確勾勒出外形特點,而且把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斗的精神勾畫了出來。w。w。w。k。s。5。u。c。o。m

          杜荀鶴雖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無相識”,以至屢試不中,后因設法得到朱溫賞識才居要職。該詩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諷喻時俗。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之木,聯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輕微也能成就大業”的觀點;另一方面諷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淺、趨炎附勢的本質。

          (三)聯系全篇,宏觀把握,分析意境,探知詩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觀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創設的生活圖景,主要是由景物構成!耙饩场本褪菍⒆髡叩乃枷敫星楹蜕顖鼍叭诤显谝黄鹚茉斓哪腿藢の兜乃囆g境界。

          在意境的創設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境常見的表達程式有兩兩相對的四組概念:

          宏闊——蒼涼、雄渾、莽蒼、遼闊、高遠、壯闊、深遠

          細膩——空寂、纏綿、幽靜、幽美、寧謐、婉轉、朦朧

          繁復——繁麗、熱烈、高亢、繁華、淳樸、喧鬧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蕭條、荒涼、冷寂

          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常把要抒發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例:臺城(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南京古城陰雨連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為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凄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后兩句寓情于景,于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了盛衰興亡的感慨。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①作品中描寫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親屬、友人等。②詩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詩人自己,且往往與寫景結合在一起。

          在敘事詩中,詩人是通過筆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性格、志氣、情感或思想觀念;而在抒情詩中,則是通過直接抒寫自己的主觀情緒,來完成對自我形象的塑造。

         。ㄒ唬┳髌分忻鑼懙娜宋。包括英雄、名流、親屬、友人等。

          觀獵(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通過寫一次狩獵活動,勾畫出了一位將軍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的形象,表現了奮勇殺敵、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首聯起得突兀,大有先聲奪人的氣勢。頷聯寫發現獵物奮力追擊的情形,生動而又逼真。頸聯寫獵罷歸營,不著痕跡地表現了將軍策馬疾馳的風姿。尾聯以“回看”一詞寫將軍躊躇滿志的神情。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本詩寫于柳宗元被貶柳州之后。

          詩歌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作者的寓意是什么?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在冰天雪地里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它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大雪之中,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獨釣寒江之上。描寫了在寒冷的環境中,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大雪飄飛,忘掉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孤獨,性格卻顯得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ǘ┰娙俗晕倚蜗。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詩人自己,且往往與寫景結合在一起。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寄托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蟬

         。ㄌ?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詠蟬

         。ㄌ?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尺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ㄌ?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虞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借蟬“垂緌”狀和“流響”聲;“清露”之潔、“疏桐”之高挺來喻其不與流俗相同的高潔品格。這樣,“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寄托之筆,便水到渠成了。

          駱賓王的《詠蟬》則由蟬及人,由人到蟬,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奥吨仫w難進,風多響易沉”既是指蟬,更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別有興寄。我們自是不難從“露重”、“風多”中窺見作者那因環境窘迫而自傷遲暮、無人理解的凄惻苦楚的心境。至此,“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李商隱的《蟬》則情調與前兩首相異,李詩借“本已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的蟬的處境來抒寫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無告的凄苦之情。“高難飽”和“很費聲”哀中有恨,“疏欲斷”之聲和“碧無情”之樹兩兩相對,無理反襯,這哪是詠蟬呢,簡直是述說自己的身世遭際嘛!至此,“我亦舉家清”的長嘆才會令人扼腕。

          在解讀詩歌時,只有立足于作品中意象的聲響、色彩、情調方能體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2、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登幽州臺歌

         。ㄌ疲筷愖影海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分析感情只能從人物的形象特點中來。抓人物語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梢姡姼璞磉_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強化訓練

          1、試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觀獵

          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2。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江雪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3、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昭君怨(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正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是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表現了什么思想?

          4、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極寫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_。

         。2)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棲”采用的是____的修辭方法和_____的表現手法,表面上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實際上卻寫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旁谶@首詩中,詩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谱髡咧饕\用了哪

          些寫作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6、分析下面詩歌的人物形象。

          貧女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韜玉:應進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來被薦為工部侍郎。②儉:通

          “險”,怪異。時世:當代。白居易《新樂府?時世妝》:“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

          四方……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③壓金線:用金線刺繡。壓:手指按住,

          刺繡的一種方法。

          7、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西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

          問: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8、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9、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分析詩人筆下的“早梅”具有怎樣的特點?

          10、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

          孤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參考答案】

          1、【解析】首聯起得突兀,大有先聲奪人的氣勢。頷聯寫發現獵物奮力追擊的情形,生動而又逼真。頸聯寫獵罷歸營,不著痕跡地表現了將軍策馬疾馳的風姿。尾聯以“回看”一詞寫將軍躊躇滿志的神情。

          這首詩通過寫一次狩獵活動,勾畫出了一位將軍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的形象。

          【解析】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

          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1)、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家院內。

         。2)、明寫梅花不擇環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yin的高潔品格。

          4、(1)幽獨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2)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棲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鴻自比,表現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

         、旁娙怂茉斓闹饕蜗笫敲坊ǎ煌怀隽怂秃ū┝种兄松恚、清高(不同桃李混

          芳塵)、報春(散作乾坤萬里春)的特征。

         、谥饕\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用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的

          手法;詩人借此表達了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6、描寫了一位哀傷、惆悵的貧女形象。她風采優雅、品德高尚、勤勞能干,針線刺繡精巧,但生于蓬門陋戶,傷嘆無媒人可托,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詩人借她表達了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

          7、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詩的第一、二句分別從視覺與聽覺兩個方面寫浪卷、云涌、風吹、雷鳴,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暴風雨將臨,詩人卻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進而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

          8、詩人描繪了一幅中秋月夜圖。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

          樹蔭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

          在萬籟俱寂的夜深,秋露輕盈無跡,打濕庭中桂花。全詩營造寂靜、空靈、清美的意境,將

          思鄉的情意表達得委婉動人,抒發了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

          9、(1)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幽香四溢,素艷芳潔。(2)第一聯用對比手法,以萬木來反襯早梅不畏嚴寒的品格。第三聯從嗅覺和視覺感受的角度寫出早梅內蘊幽香、外顯素艷的姿色和風韻。抒發了詩人雖懷才不遇,但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10、(1)、前六句表現了桐樹怎樣的特點?

         。2)、對本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簡要評價。

          雖孤獨卻樹干筆直高聳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強。抒發作者的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甘愿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的情懷。

        詩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激發學生學習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讀詩,愛上背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多讀成誦。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激情導入古詩詞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古詩詞表達形式重含蓄,詩文講究凝練,充滿畫意。今天讓我們用很多有趣的方式進入古詩詞的世界,領略它的魅力。

          2.詩海泛舟——賽詩全班同學積極參與背誦古詩詞。

          要求:積極踴躍,聲音洪亮清晰,語速適中,不可重復背誦。

          趣味填空小組形式交流討論,并匯報

         。1)古詩趣味填空1~2組

         。2)古詩詞接龍3~4組

         。3)古詩應用題5~6組

          4.看圖吟古詩根據出示的圖片,吟誦古詩。

          5.詩中故事關于古詩詞中的逸聞或故事。

          出示家喻戶曉的七步詩創作過程。

          6.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對古詩詞有新的看法,愛上古詩詞,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設計11-03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7-31

        詩歌《水調歌頭》教學設計10-23

        詩歌《山村》教學設計07-30

        詩歌教學設計15篇11-04

        詩歌《雨巷》的教學設計11-16

        詩歌化石吟的教學設計11-06

        詩歌《秋天的雨》教學設計11-20

        《化石吟》詩歌教學設計11-04

        詩歌《化石吟》的教學設計11-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