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詩歌意象的解說

        時間:2023-10-24 11:19:36 雪桃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詩歌意象的解說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歌意象的解說,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歌意象的解說

          意象是詩歌的主題,詩歌是語言的精華,而意象又是詩歌的靈魂,它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現實的復合體。由主觀情緒體驗孕育情感表象進而形成內視意象;由客觀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視意象;由主客體貫通、主體客觀化、客體情意化而形成內外意象交融。意象形成是主客體互存統(tǒng)一的機制,因而產生意象的形象感受性、隱喻多極性以及游移虛幻性等審美特征,從而使詩歌意象的接受與闡述具有特別廣闊的心理空間。意象是一個具有主客觀內涵的情感生命體,詩人對其有序化的并置與選擇,是使其在詩歌結構中的功能得以發(fā)揮、確認和規(guī)范的最終手段。意象是富有文藝美學概念,用以形容詩歌如水中月、鏡中花般空靈虛幻的美感特質,我們發(fā)現意象有其確定內涵,其主要審美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即虛實相生、意生境、境生象外、物我齊一、意與象、意與境渾、真實自然、因小見大、心領神會。虛實相生即虛與實的統(tǒng)一,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境與象的關系,物我齊一即主客體的統(tǒng)一,意與境渾即情與景的交融,真實自然即表與里的一致,因小見大即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心領神會即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

          意象是中國詩學中的一個具有核心意義的詩學范疇,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對生命的體驗、人生的經驗都凝聚于意象中。詩,是詩人心靈震顫的余音,是最講究真性靈,詩歌的內涵和作者賦予的情感是由具體的意象生發(fā)而來,意象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與外在具體物象結合而形成,即源于內心并借助于物象。詩歌的意象是詩人心志與物象的契合,帶有強烈的個性特點,最能展示詩人的寫作風格。對意象的解讀是詩歌審美的關鍵。詩歌蘊涵著各種豐富的意象。

          詩歌意象所涉及的題材極為廣泛,諸如神話意象、山水風物、日月星辰以及花草烏獸等無不攝入筆端,或情感激越,或清幽新奇。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詩人尋找客觀事物作為意象、建構意象語言、從而使其主觀情感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意象是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是隨著詩人自身的生活經歷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的。詩歌創(chuàng)作原則,其美學核心是意象。好的詩歌中的意象鮮明地體現出其主導風格是豪放,非主導風格是悲慨和清新。

          意象本身是一種文化,它的生成帶有深厚的文化意蘊。意象與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意象所蘊涵的文化因素是有差異的。意象灌注了久遠的文化心理,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詩歌意象具有描述性、擬情性、象征性(指意性)功能,詞語借助意象構成了自身,在大的文化環(huán)境中得到了養(yǎng)份。詩歌意象為詩歌本位和重視意象化的意象觀,以及張揚真善美與詩人人格力量的創(chuàng)作理念,終于使自己慢慢積淀成為一個具有參照系價值并兼具文本與文化意義的詩學現象?梢哉f,大文化環(huán)境是源,現實人心是探源寶器,詞人在總括宇宙、社會之后,凝結成頗有時代特色的詞心,創(chuàng)造出了令人愉悅的產品──詞。

          每個歷史階段“意象”理論的不同特質,指出其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處,同時也說明,意象理論并沒有“死亡”,隨時可以更新、激活,得以新的發(fā)展。比如唐代離別詩創(chuàng)造了大量雋永感人的詩歌意象,這些意象寄托著濃厚的離情別緒,蘊含著豐富的意旨,承載著唐代詩人對離別的獨特體驗。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以含蓄、簡約和微妙見長。中國古典詩歌是建立在一系列具體、特定的細節(jié)描寫上的。這些描寫能夠刺激人們的感官而產生形象的感覺或畫面,如落日的顏色、花草的芳香等,這些經過細致刻畫的細節(jié)描寫在詩歌中被稱為意象。

          詩歌的意象可分為五大類:即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等;社會生活的,如戰(zhàn)爭,游宦,漁獵,婚喪等;人類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臟腑,心理等;人的創(chuàng)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飾,城市等;人的虛構物,如神仙,鬼怪,靈異,冥界等。自然界意象、社會生活意象、人類自身的意象、人的創(chuàng)造物意象、人的虛構意象。詩歌意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敘型意象。詩歌中的比喻型意象使用較廣,主要分為九類論述:即單喻意象、雙喻意象、連喻意象、駢喻意象、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現某種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與不確定型是屈大均詩歌經常使用的三種主要象征型意象。描敘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寫敘述人物、事件與環(huán)境等物象形態(tài)的意象類型。主要分為兩類:即情隱式意象和情顯式意象。

          意象是詩歌構造的基本元件,它的獨立價值只是相對的。任何一首詩,大多是由一系列意象組合而成,如此,才能使意象在詩歌整體結構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確認。詩歌意象常用的組合方式,主要分為八點:即并列式意象組合、對比式意象組合、跳躍式意象組合、遞進式意象組合、疊加式意象組合、輻合式意象組合、相交式意象組合與荒誕式意象組合。

          意象三種主要的組合,即意象的拼和,并置和疊加。意象的拼和是指意象和意象之間省去了一切聯系詞,只剩下若干意象拼接在一起。意象的密集能給讀者更多的想象。意象的并置是指將有關連的若干意象用對比,排比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達到映襯,深化的效果。意象的疊加是指將比喻的意象與被比喻的意象連接,中問省去聯系詞,使兩者之間呈現出一種微妙的關系,使讀者的想象產生跳躍。

          好的詩歌意象總是融入詩人深沉的思想意念與飽和的內在情緒。詩歌意象就是如此,它既具有鮮明的形式,又具有豐厚的內蘊。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首先是生命意識,主要包括生命憂患意識、情愛觀念和生命解脫意識。其次是宇宙意識,這種意識大多是通過其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宇宙常動不息;二是宇宙萬物和諧;三是宇宙砥礪生命。從歷史意識來看,詩歌往往借助山水景物或名勝古跡來表達他的強烈而深邃的歷史意識。主要從歷史興亡、社會現實和個人際遇三方面展開。最后是愛國情結,詩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為心系國家,抵御外侮:二為維護尊嚴,反對壓迫;三為關心人民,同情弱者。

          現代意象詩學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線索,分階段,以群體、流派或有代表性的詩論家為中心,進行現代意象詩學的系統(tǒng)總結與闡釋。詩歌中出現了大量淺易輕綺的詩歌意象,它們情感體驗模式化,語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動態(tài)表象與靜態(tài)表象之間的聯系缺乏張力,呈現出形式圓熟,內涵單薄平面的審美特征。另一方面“意象”、“意境”、“境界”、“鏡像”等審美的魅力,進一步豐盈了“空靈美”、“哀憐美”、“虛幻美”、“朦朧美”等審美形態(tài)的內涵,可以說是詩歌的審美形態(tài)全譯。

          詩歌意象的審美特性是具體性、精確性、婉約性等特性意味。詩歌以心靈為殿堂,詩歌意象比其它文學體裁更具有濃烈的主觀色彩,因此,它是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心理效應的藝術。好的詩歌呈現出鮮明的意象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音樂美,包括節(jié)奏美、韻腳美、音調美和聲情美。其次是色彩美,詩歌意象克服了直觀性、有限性及籠統(tǒng)性的色彩描寫,而代之以間接性、豐富性與變化性的色彩描寫。詩人通常從選用色詞、實物代色、光影映襯、情緒染以及虛空色彩等五個方面表現其詩歌意象的色彩美。動態(tài)美,主要通過直接描述式和化靜為動式表現其詩歌意象的動態(tài)美。最后是含蓄美,詩歌中常用寄托、比興及典故等表達含蓄的手法。它在語言形式中創(chuàng)造的多側面的感覺復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組合核裂變中生發(fā)的無窮審美意味,以適度反自然、反常規(guī)的語式表達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意象獲得立體的審美空間。

          意象是詩歌的靈魂,有意象則自成高格,無意象則味同嚼蠟。意象在人的感官上,即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方面對人產生的沖擊進行分類,使讀者對意象產生感,性認識;繼而從詩人選取意象入詩的意圖的角度來劃分,把意象即描述性的意象,修辭性的意象,象征性的意象,通感的意象以及抽象性的意象。因此,好的詩歌意象使詩歌內涵更加豐富,產生耐人尋味的效果,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尤其能給當代人浮躁的心靈吹來一股清涼之氣,才能使讀者和詩人產生共鳴,達到文化傳播與交流的目的,使我們的生活因變得富有詩意而格外精彩、美麗。

          拓展:詩歌意象寫作的語言構成

          詩歌意象是詩歌的基本構成要素,是詩歌的靈魂和生命。因為詩歌充滿暗示、隱藏和象征,蘊含豐沛,意境深遠,不存在成分完全對等的重復。詩歌意象是以語言為載體的。事實上,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詩人尋找客觀事物作為意象、建構意象語言、從而使其主觀情感能夠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的過程。從語言學角度出發(fā),運用普通語言學、文化語言學、修辭學、對比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理論,以漢、詩歌作品為例,對詩歌意象語言進行多角度的探討。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與詩歌意象相對應的大多是表示具體物象、事象的名詞性詞語,包括名詞性詞和名詞性短語。這些具象性、可感知的名詞性詞語用在詩歌中便成為意象詞語。

          詩歌意象語言具有形象描繪功能、感情描繪功能和美學功能。詩歌意象語言是形象描繪和情感描繪高度統(tǒng)一的語言,它從形象描繪和感情描繪相結合的角度寫景抒情,寓主觀情感、深刻哲理于客觀事物的形象描繪之中。詩歌意象語言具有豐富的審美屬性,它的本質特征就是審美,帶給人們美的感受和啟迪,具有突出的美學功能。詩歌意象語言的形象描繪功能和感情描繪功能,也使詩歌意象語言帶給人們外在形式的美感和內在意蘊的美感。

          筆者認為在建構意象語言時,運用的是隱喻思維機制。隱喻思維是以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相似性為基礎的。因此,隱喻思維遵循萬物互滲的思維規(guī)律。通過運用直覺聯想或超常想象的思維運算方式來建構主觀情感和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將自己的某種主觀情思與客觀事物的某些感性特征對應起來,從而建構出隱喻性的詩歌意象語言。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產生創(chuàng)作動機,并在創(chuàng)作動機的驅動下,進行內部言語的組織。詩歌意象語言內部言語的構思和組織過程,就是詩人在民族文化的制約下,恰當選擇客觀事物充當意象載體,建構詩歌意象語言以寄托情思的過程。

          筆者認為,當代詩歌意象語言的內部言語生成后,內部言語必須外化,發(fā)之于聲音,形之于文字,詩歌意象語言建構的全過程才得以完成。詩人通過運用語音、語義、語法等外部語言手段,實現內部言語向隱喻性外部言語表達形式的轉換。詩歌意象語言具有語義多層性、多義性、不確定性特征。詩歌意象語言深層意義的理解須受到文化語境的制約。詩歌中,意象語言中的主體意象詞語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正確把握主體意象詞語賴以存在的文化語境,是深刻理解詩歌意象語言深層語義的重要依據和保證。詩歌意象語言的語義理解可以訴諸于語言坐標系兩軸關系的幫助。

          詩歌可以擔負意象語言的單個的意象詞語,也可以是一個固定的熟語,還可以是一個以意象詞語為主體的非名詞性短語或句子等。詩歌意象語言從文藝學角度看,是塑造藝術形象的一種手段,而從語言學角度講,它又是一種傳遞美學信息和審美感受的一種藝術語言。詩歌意象語言以日常語言為基礎,其審美價值的實現須借助于日常語言的概念意義;它又不同于日常語言,是對日常語言語音、語義、語法等方面的審美變異,這種審美變異突出表現在承擔詩歌意象語言主體的意象詞語與形容詞、動詞等之間搭配的超常性上。詩歌意象語言具有具象性、隱喻性、民族性特點。

          詩歌寫作中呈現出的綜合性不是具體的特定所指而是分解、擴散為了不同的形態(tài)和樣式,詩歌寫作方式、詩歌寫作抱負是綜合性、典型性、標志性和新質性、創(chuàng)生性的如下幾點綜合性詩學意識提拎、抽取出來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細致考察;個人化與非個人化的綜合,歷史化與非歷史化的綜合,影響與創(chuàng)生的綜合,自由與限度的綜合。綜合性集中表現在對詩歌寫作的非個人化的介入、歷史化意識與普遍性、可公度性觀念的吸納,和對詩歌寫作的個人化的個人立場、姿態(tài)的堅持、捍衛(wèi)。對現代情思經驗異質混成的詩歌寫作,只是一味把精力投注給經驗、投注給混成,而忽視了如何使這經驗、混成皈依、抵達詩歌的精神性、心靈性情、志、意本體。在表現手法上最突出、明顯的綜合性標志有兩點;一是將敘事、說理、抒情結合為一體;二是戲劇化。

          從寫作理念和姿態(tài)上看,具有一定的詩學價值和實踐意義,也能夠為現代漢語詩歌寫作提供新的生長點和可能性;但在詩歌實踐層面,它還沒有經過充分的詩學準備和話語歷練,因而存有生硬、急促、簡單、機械、拼湊等諸多不足,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詩意的傳達、詩美的舒張,更重要的是,它導致詩歌成為了偏離言情、言志的精神性、心靈性本體、本位的非詩、偽詩。

          筆者認為,在綜合性詩歌的寫作中文體的綜合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散文句式組合于詩歌的框架,詩的行由散文的段落組合而成,詩歌體式與戲劇體式的綜合,詩體與其它文體的異體混成。立足于詩歌本質,詩歌文體的綜合性的消極影響大于積極作用。詩歌不可替代的體式不僅是詩歌得以區(qū)別于其它文類的外在特征,而且詩歌的詩意、詩美以及某些作為內容的意,都只能由詩歌應有的體式才能盛裝、承載與生成、產發(fā),如果省略、失卻了這些必要的詩體形式,就是刪掉、涂擦去了相應的詩意、詩美和內容。

          詩歌文本中發(fā)生著復雜的語言含義向詩歌含義的轉化,使詩歌表層言語結構不再表示它一般的語義,或者說不再和自己的深層語言結構表示同一個意思。詩歌含義通過表層結構結晶、析出,不能返回詩歌文本的深層語義結構層面。深層語義結構只是對詩歌含義元語言的解釋,詩歌含義必須伴隨詩歌文本的韻律、調性和節(jié)奏來品味。通過語內全譯,詩歌表層結構能夠在元語言層面得到多重體現,這些體現結構能夠從不同側面,如“思想”,“主題”,“構思”等文藝學概念提供語言學的“等價物”。從語義關系上講,詩歌的上下文意義構成意象語言語義理解的橫軸,主體意象詞語的各種文化語境意義構成意象語言語義理解的縱軸。縱、橫軸上的語義組合關系和語義聚合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從而形成詩歌意象語言的深層審美意義。

          從綜合性詩歌寫作中較為突出的審美綜合。除此之外,日常性詩意與超常性詩意的綜合、有我與無我的綜合、悲劇性與喜劇性的綜合等也是詩歌寫作中尤其明顯、具有創(chuàng)生性的審美特質的綜合類型。在結語部分,筆者指出;綜合性在詩歌寫作中并不具有本質論目的,綜合性詩歌寫作不過是為了抵達詩歌本體、落實詩歌本質的方式和手段,F代漢語詩歌寫作現場的綜合性詩歌寫作,不管是哪一維度的,自是有其可取之處,提倡者和踐行者的動機和意圖無疑都是嚴肅、真誠的,只是在某些綜合性維度上的確也出現了失范、無度的病態(tài)和不良的現象,一些詩歌寫作者把綜合濫用到了失控、失禁的程度,其明顯表現就是把詩不當詩寫,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地讓“他性要素”搶占地盤、排擠詩歌要素。站在詩學高度,綜合性詩歌寫作不失為抵達詩歌本位、忠實詩歌本體、維護詩歌不可替代性的藝術語言的合理和有效途徑之一,也不失為寫好詩的可能性路向之一。

          詩歌含義的生成語言學,通過分析音義、形義互動,陌生化、等價原則、平行對照原則和語義翻譯原則的作用,不僅能夠正確地解決詩歌語言的分析問題,厘清語言與詩歌,語言意義與詩歌含義的關系,建立科學的詩歌語義學,還能夠將文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與詩歌創(chuàng)作有關的諸種學科貫穿入詩歌分析中,打通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流傳、詩歌欣賞諸種學科門類之間的壁壘。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對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全譯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為詩學語言學、語言學的開拓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依據。

          語言符號是一套綜合系統(tǒng),音、形、義三位一體,既不可分離,又相對獨立。三要素之間,語音和語形受語義支配,同時對語義具有反作用,它們共同組成一個開放和演進的意義系統(tǒng)。在現實的言語活動中,語音和語形在承載語義的過程中發(fā)揮的功能和效力可以是不平衡的,即語言可以通過語音或語形的改變來傳達額外之情,特殊之意。詩歌充分發(fā)揮了語言的這種特性,利用語音突顯,詩歌營造起各式各樣的語音積聚和重復,構筑起自己的聲韻、節(jié)律和語調,制造奇妙的音響效果;特殊的獨白式的調性甚至能夠賦予數字組合序列詩以別樣的詩意,給人以愉快、哀傷或憂郁的情感體驗。利用語形突顯,詩歌能夠按照題旨的需要安排自己的構形,集中采用某種語法結構,形成排比,對偶,層遞,反復,排復等表現力手法,使詩歌曲折的情致、細膩的意象形成于言外,或由節(jié)律音響溢出。

          語音和語形的系統(tǒng)性、規(guī)律性構造也能造成語義的聚合關系的突顯。這種突顯手法可以改造詞匯的表達功能,實現詞匯語義的詩性化審美升華,生成其它語言手段無法傳達的富含文學、哲學性質的詩歌含義。以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為例具體分析了語義聚合關系,從語音和語形的語義化審美構造對詩歌含義的生成一般只起到輔助作用,在音、形、義的一致性構造產生沖突時,語音、語形一般要服從于語義。

          從語言學角度重新審視詩歌文本,思考詩歌含義生成的手法問題,啟發(fā)人們尋找詩歌含義生成的文學評論與語言學分析從隔離到合力的切入點。語言是一個靜止的系統(tǒng),只有被使用以后才轉變?yōu)樵捳Z,話語是指語言運用后的言語,序列是指話語語義的排列模式,語體是適應不同交際功能、不同題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運用語言的體系。語體的“常規(guī)”是使用單音節(jié)詞、使用散句、句不協韻、語義直陳,語體的“偏離”是使用復音節(jié)詞、使用整句、部分協韻、使用比喻。在“常規(guī)”與“偏離”的對比中,簡質而不刻板的語體風格(通常我們也表述為語言風格)得以形成。將詩歌文本的結構要素(語音、語法、語義)、語用功能、文化背景、作者和讀者等方面的關系串聯起來,綜合分析這些方面的因素在詩歌含義生成中的功能和影響,以滿足從詩歌創(chuàng)作至詩歌接受的全程解析。

          從語言功能的角度提出可以解答言語義的生成機制問題,當然包括詩歌含義的生成機制。等價原則關于“詩性功能就是將等價原則從選擇軸投射到了組合軸”的理論觀點給對我們探尋詩歌含義生成的機制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它使我們發(fā)現了詩歌文本重構“世界語言圖景”的內在目的,詩歌文本中各層級的語言單位的音、形、義三要素的突顯與生成詩歌含義的功能,組成詩行的語言單位間的縱橫語義對比及其比值問題,等價關系的詩歌文本內投射和文本外投射問題以及這些等價投射對詩歌含義生成的作用與影響。

          最后;筆者認為由于聚合關系而形成詩歌文本各個層級語言成分的重復,從語音、格律、詞匯、句法、詩行乃至整個篇章都有平行參照的對象,能夠相提并論、相互對立,促生語義變量和不變量的比值關系,從而使含義互生,賦予詩歌“微言大義,微言多義”的特性。創(chuàng)新之間在于,平行對照原則指出自動化和非自動化機制在詩歌文本構造機制中同時起作用;平行對照原則把詩文本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純屬構形層面的語法也囊括進語義認知模式中,打破了傳統(tǒng)語言學理論只將語法視為“語言使用的規(guī)則系統(tǒng)”的認識,使語法范疇變?yōu)樵姼韬x生成的積極因素;把作品、作家、讀者置于歷史文化的動態(tài)語境中,認為讀者作為解讀主體參與文本的語義生成,作家之間,作品之間,作家與作品之間也有等價對比關系,這些因素都對詩歌含義的生成構成影響。詩歌含義代表言語義的最高層級,是言語義的審美極致,代表心智的最高、最新、最美的認知體驗;調控語言結構的規(guī)則是語義規(guī)則,元生的意義體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乃是詩歌含義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統(tǒng)領,含意是詩人構思作品的本源,也是創(chuàng)作詩歌的結點。詩歌含義是由詩歌表層語義結構承載和生成的,是“語言學范疇的語義結晶”。

        【詩歌意象的解說】相關文章:

        海子詩歌的意象07-21

        王維詩歌的“落花”意象10-18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意象03-30

        王維詩歌的意象研究11-08

        徐志摩詩歌中“云”意象03-18

        解讀李商隱詩歌燈燭意象08-31

        杜甫詩歌中的舟船意象04-11

        杜甫詩歌風雨意象05-14

        杜甫詩歌中有名的意象09-26

        李商隱詩歌意象的類型特征10-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