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行》詩歌賞析
《東門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描寫的是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在無衣無食的絕境中為極端窮困所迫不得不拔劍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漢代樂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爭性最強(qiáng)的一篇作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東門行》詩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東門行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dāng)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
翻譯/譯文
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回到家進(jìn)門惆悵悲愁。米罐里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xiàn)在這樣做不對!”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fā)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注釋
⑴東門行:樂府古辭,載于《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中。東門:主人公所居之處的東城門。
、祁櫍耗睢2活櫄w,決然前往,不考慮歸來不歸來的問題。不歸:一作“不愿歸”。
、莵砣腴T:去而復(fù)返,回轉(zhuǎn)家門。
、葠潱恒皭澥б。
、砂唬èg):大腹小口的陶器。
⑹還視:回頭看。架:衣架。
、恕鞍蝿Α本洌褐魅斯吹郊抑袩o衣無食,拔劍再去東門。
⑻兒母:孩子的母親,主人公的妻子。
⑼他家:別人家。
⑽哺糜(bǔmí):吃粥。
、嫌茫簽榱。倉浪天:即蒼天、青天。倉浪,青色。
、悬S口兒:指幼兒。
、呀穹牵含F(xiàn)在的這種冒險(xiǎn)行為不對頭。
、疫停╠uō):拒絕妻子的勸告而發(fā)出的呵叱聲。
、有校鹤呃玻
、晕崛檫t:我已經(jīng)去晚啦!
、障拢好撀洹_@句說:我頭上常脫落白發(fā),這苦日子難以久挨下去。
賞析/鑒賞
東漢末年,朝政*敗,宦官當(dāng)權(quán),戰(zhàn)禍頻仍,民不聊生,社會不公尤為嚴(yán)重,據(jù)《潛夫論》等書記載,當(dāng)時首都的貴人們衣服、車馬、裝飾、廬舍全都講究豪華,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細(xì)刻,一套棺槨重達(dá)萬斤,里面還放上許多珍寶(這一點(diǎn)現(xiàn)在已為許多考古發(fā)現(xiàn)所印證);而農(nóng)民卻豐年不得飽食,饑荒年頭甚至發(fā)生人吃人的慘劇,許多人淪為奴隸,時有暴*發(fā)生。《東門行》里的故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發(fā)生的。
《東門行》描繪了一幅凄慘又壯麗的畫面。主人公走出家門,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兒女又難以割舍。一進(jìn)屋門,家徒四壁,生活無望,又拔劍出門,妻子生怕出事,一邊哭泣一邊勸阻,但主人公仍感到無路可走,終于揮衣而去。
詩的前半寫主人公要去“為非”的原因,用了六句。前二句寫他下了決心走出東門,詩中卻說“出東門,不顧歸”!安活櫄w”,是說原本下了決心,不打算來歸,但又不得不歸,因?yàn)樾闹挟吘褂兴櫮睢K櫮畹淖匀皇瞧拮觾号。可以想象:主人公在東門外踟躕、扼腕,過了好一會,終于又腳步沉重地走回家來。然而,家中的景況,對于他來說,不啻當(dāng)頭棒喝,打消他的任何幻想。所以接下的兩句說,“來入門,悵欲悲”,F(xiàn)在他清醒地意識到:除了那一條路,別無他路可尋。心中悲酸,都系于一個“悵”字,這并非平常的悵然之嘆,而是一種絕望之感。擺在他面前的,是殘酷的現(xiàn)實(shí):“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睙o衣無食,這比出去干那樁事更可怕。要么凍餒待斃,要么拚作一腔熱血,同命運(yùn)作最后的決斗。如取后者,尚存萬一生的希望,頂多犧牲個人,卻可能救活可憐的一家老小,若取前者,全家人只有死路一條。這是明擺著的事。這一段,通過主人公復(fù)雜心理活動的描敘,把主人公推向矛盾的頂點(diǎn)。詩中入情入理地寫出此君之所以走上這樣一條可怕的道路,乃是為貧窮所逼。詩的主題建立在這樣一個現(xiàn)實(shí)基礎(chǔ)之上,就不致使人產(chǎn)生倫理上的厭惡之感。這便是此詩的不可動搖的美學(xué)價值。
這六句在煉意上頗有獨(dú)到之處。一個本來安分的人怎樣走上那條危險(xiǎn)之路,這是一個很復(fù)雜的過程。而詩人則緊緊抓住主人公幾度徘徊,歸而復(fù)出這一心理和行為的激烈矛盾,就寫出其中的必然性。又如“盎中”以下兩句。盎中無米,架上無衣,都是主人公眼見的事,可是,詩人卻將“視”字屬下句。這樣,在表現(xiàn)效果上就大不同。盎中無米,架上無衣,是悲感之所由發(fā),也就是主人公之所以不得不去冒險(xiǎn)的根本原因。這是全詩的關(guān)鍵所在。如說“視盎中無斗米儲”,就將本句與上句隔斷,從而使語勢陡然轉(zhuǎn)折,上句的“悲”字就失卻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像詩中這樣將“視”下屬且加“還”字,就更加重了上句的意義:吃沒吃,穿沒穿,還有什么活路呢?因而具有征服讀者的不可辯駁的力量。
后半,“拔劍東門去”承上句而來,是主人公由猶豫、反復(fù)到下定最后的決心。主人公要出去做事,不一定非要作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但詩中這樣處理,卻異常真實(shí)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決絕而無反顧。以下妻子牽衣哭勸一段文字,是對主人公這不顧一切的行動的戲劇性烘托。妻子說,別人富貴我不羨慕,我甘愿和你喝稀飯。這是自欺欺人的話。家中灶下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大約她也覺出自己的話沒有說服力,就又說:你看在老天爺?shù)姆稚习。這話當(dāng)然也不會生出什么效果。主人公早就不信老天爺了。她又讓他為兒女著想,而他正是為了兒女才這樣做的啊。妻子想到的是另一層:一旦事敗,觸犯“王法”,不但救不了一家老小,而且還會將他們投入更深的深淵。這句話對前面主人公的極度矛盾的心理作了注腳;同時前后照應(yīng),加深了此詩悲劇的內(nèi)涵。主人公的行為不免飲鴆止渴,又勢在不得不飲。最后妻子無可奈何地說,“今時清,不可為非!保ㄓ喙谟⒄J(rèn)為“今非”中似有脫文,應(yīng)作“今時清,不可為非”)主人公這樣回答他的妻子:“咄!行!我去為遲!”兩個單字句,一個四字句,短促有力,聲情畢肖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決難回轉(zhuǎn),他是就要去拚命了。“咄”在這里是急叱之聲,吆喝他的妻子走開,不要攔阻他。他說現(xiàn)在去已經(jīng)為時太晚,并非指這次行動,而是說先前對自己的可悲處境尚不覺悟,對這世道尚缺少清醒的認(rèn)識。“白發(fā)”一句,可能是漢代的俗語,意思大概如今天說的“誰知還能活幾天”。表明主人公把這罪惡的人生看穿了,而不是說人的年齡。
這篇詩歌雖然采取了雜言形式,但是由于用字簡練,句子長短相濟(jì),讀來有頓挫流離之感。
樂府中有兩篇《東門行》歌辭,這里用的是本辭。另一篇為晉樂所奏,共四節(jié),較本辭有所增衍。其中最顯眼的是“今時清廉,難犯教言”之類的句子。這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shí)加以粉飾。盡管作了這樣的改動,基本思想內(nèi)容還是不能改變,最后只好予以排斥。這篇民歌的遭遇,見諸《古今樂錄》所引王僧虔《技錄》的記載:“《東門行》歌古‘東門’一篇,今不歌!
【《東門行》詩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山行》杜牧 詩歌賞析11-20
詩經(jīng)《出其東門》賞析09-04
錢塘湖春行的詩歌賞析01-05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歌賞析11-16
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詩歌賞析12-25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五)》詩歌賞析11-27
國風(fēng)·陳風(fēng)·東門之池原文及賞析07-16
山行杜牧賞析01-06
杜牧《山行》賞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