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詩詞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diào),押韻、轉(zhuǎn)韻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虞美人 詩詞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虞美人 詩詞賞析1
虞美人·枕上
毛澤東
【原文】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注釋】
、匐x人:指作者的夫人楊開慧。參看《蝶戀花·答李淑一》〔驕楊〕注一九二○年冬,同毛澤東在長沙結(jié)婚。
、跉堅拢悍鲿詴r形狀如鉤的月亮。宋代梅堯臣《夢后寄歐陽永叔》:“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
【賞析】
這首詞寫于1921年,1920年冬毛澤東與楊開慧結(jié)婚,翌年春夏間毛澤東外出考察,此詞寫的是新婚初別的愁緒。枕上,取首句中語詞,表明寫枕上思念之情、乍別失眠之苦。
上闋寫惜別之愁。一個“堆”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愁悶之多;一句“愁何狀”的設(shè)問,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與離愁關(guān)合,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方式!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都是借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這里詩人推陳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強烈的夸張,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可謂是寫愁的又一經(jīng)典。如果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一比較,本句在狀形、摹聲、繪色方面,則更突出、更鮮明地寫出“愁狀”。詩人因愁悶而失眠,更感長夜難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蒼穹,寂寞無奈中查數(shù)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不正是離人的眼睛嗎?這里,景與情完美融合,充分顯示出詩人寂寞孤獨的情懷。在毛澤東的手跡上此句原為“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遣詞造境上的改動,使此句的意蘊和色調(diào)更深更濃更富感染力。
下闋抒傷別之苦。開頭兩句,直抒胸臆,一個“曉”字點出是徹夜未眠;一個“影”字寫出若即若離的別樣之苦,“盡”與“剩”的鮮明對比寫出傷別的深重。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無眠,捱到破曉,百念俱毀,只有離人的影像浮現(xiàn)眼前,拂也拂不去,喚又喚不來,這是多么令人傷痛和無奈!望月思友,見月懷人,明月最能牽動離愁別緒。“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寫出了柳永的寂寞無奈,而詩人遙對著西流的一鉤殘月,此時的情狀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兩行酸淚洶涌傾斜出來,這是詩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動的無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濤。這種感情是真實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讀者至此,其不同樣“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嗎?
抒寫離別,歌詠愛情,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是彌足珍貴的。詩貴情,情貴真,沒有感情的詩篇,就等于沒有詩魂,也就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首詞在語言方面并沒有過多的藻飾,但句句如感慨之言,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這種純真質(zhì)樸情感,讀后動人心腸,令人難忘。
虞美人 詩詞賞析2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拿李煜李后主的這首詞作為我的開始,是我相信人生就如這首詞一樣,風(fēng)雨飄零是事態(tài)常事,全詞漂亮的無法形容,只剩下感受,這也許就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悟與不悟,得與不得,是文字最不可悟最不可得的東西,所以淡定的從春花開始,然后東流結(jié)束,人這一生何嘗不是這樣的悲喜交集。
如果說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繁華極盛到頹落極衰,我想那是命,不是其他,那時李煜還不懂什么是亡國之君,只知道人生如此,如此是詞,一切到了家破人散的地步,所有的東西都已不再重要,即使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應(yīng)該理解了人生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地點位置上,那么絕對是悲哀。
悲涼的詞,一段對生命關(guān)于從喜到悲的寫照,李后主也許最后明白的人生是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又包含了太多無奈和辛酸,遙想他的過去錦衣玉食萬人之上,可命中也安排他注定囹圄無可奈何。
人生就像他的詞一般只可感受不可言傳,他在獄中不會想到那是現(xiàn)實,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想不到,也有太多的做不到,只是繁華過盡世態(tài)炎涼,李后主一生善詞多愁善感,靈性與感性在他的詞里后人無法企及,只是命運安排又有何辦法,讓他成為一切不可能中的不可能,雕欄玉砌太過靡麗,玉娥嬌娃過眼云煙,一個普通人想不到的他做到了,一個皇帝該做到的他沒有做到,后人唏噓后人惜才但歷史不會改變。
我們無數(shù)人讀這首詞那字字如滴血,那句句似剜心,可我們卻不會想明白最后真正痛苦都無力的人卻是這個只會吟詞作賦的亡國之君。
一江春水都已東流去,他的意識中自己連一江水都早已不如,物化的境界高超的表達意境方式,讓人嘆為觀止,讓人醉了卻不是那壺濁酒。
李煜最終還是明白了如果他不是天命之子,也許他可以沉溺于煙花柳巷,一輩子不聞朝廷之事,賣弄風(fēng)月彈詞譜曲,他能做到他也會做到。
有些東西強求并不好,有些世理不俗不完美,時間已經(jīng)將他埋沒,可這首次卻永遠的存在,一切都是好的一切又都是壞的,這可能就是命吧,李后主不會再生,虞美人再也不能有第二首,時也命也天注定人難違。
虞美人 詩詞賞析3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 韻轉(zhuǎn)兩平韻。
②了:了結(jié),完結(jié)。
③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yīng)猶:一作“依然”。
④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菥 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賞析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yīng)。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shù)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fēng)”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dāng)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ji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diào)》“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jié)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nèi)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yīng),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nèi)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虞美人 詩詞賞析4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清朝: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古詩簡介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秋景,下片寫作者故地重游,引發(fā)感慨。全詞凄凄楚楚,蕩氣回腸,纏綿婉約,表達了詞人追憶舊情的感傷。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翻譯/譯文
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fēng)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jīng)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布滿了青苔。此時舊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回廊之處曾經(jīng)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游,相思成灰。獨倚回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注釋
、旁瓰樘平谭磺笥脼樵~牌名。此調(diào)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沏y床:指井欄。一說為轆轤架。
⑶淅(xī)瀝(lì):象聲詞,形容風(fēng)雨聲、落葉聲等。
、葘(xiè)粉:借指所戀之女子。屧,為鞋的襯底,與粉字連綴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什上悖褐冈c她有過一段戀情的去處。
、缩(cù):聚攏,聚集。
、踢B錢:草名,葉呈圓形,大如錢。
、痛渎N(qiào):女子的首飾。
、位乩龋河么呵飬峭酢绊懧睦取敝洹K畏冻纱蟆秴强ぶ尽罚骸绊懧睦,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履,廊虛而響,故名。”其遺址在今蘇州市西靈巖山。作者詞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納蘭性德與戀人開始戀情的地方。
⑾就:走進,接近。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創(chuàng)作背景
馬大勇《納蘭性德》言: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性德與盧氏結(jié)縭。三年后,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托哀思。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賞析/鑒賞
和朋友去k歌時,“十年”幾乎是大家必點的歌。其實未必是每個人都經(jīng)歷著分手,或者此際逢著別離。但這首歌總是讓不同的人一樣很有感覺。歌詞寫得很好: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
蘇聯(lián)詩人曼德爾施塔姆說“二月,足夠用墨水來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夠用來懷念”。一年兩年太淺,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長,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經(jīng)過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經(jīng)心上生苔蘚。十年,十年剛剛好,足夠用來懷念,又不會太浪費。如果來得及,你我還可以趕在華發(fā)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詞也是可以唱的。顧貞觀就曾感慨:“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那么容若這闋“虞美人”,也許當(dāng)時和“十年”一樣被唱成了街知巷聞的“流行金曲”。應(yīng)該還有更久遠的生命力。我們無法證明,再過三百五十年后還會不會有人記得這首“十年”。不過,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記得容若這闋《虞美人》,記得那句:“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詞中的十年,容若是實指還是虛指尚有爭論。但我可以確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陰下,心里一定歲月滄滄,充滿了滄海桑田的遺憾。
讀這首詞儼然看見一個傷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蕪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這是和她曾經(jīng)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聲聲,兩人在花下乘涼,她著香云紗,撲著流螢,一團歡喜熱鬧。而如今蟋蟀聲已消失,她也已經(jīng)不見。他只在草間撿到當(dāng)年她無意間遺落在此的翠翹。
……
十年之后,蘇軾對著萬頃松濤,一座孤墳;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翹有恨不能言。但他們的身邊都有了新人隨侍在側(cè),真應(yīng)了歌里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淚不只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說,沒有人會喜歡樂意看到每天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還珍藏著十年前情人的舊物。每個人對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續(xù)而貪婪的,因此看見舊物,儼然是看見入侵者,會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才有“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蘇軾在十年之后寫下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已亥記夢》,其他的話還沒開口,起句“十年生死兩茫!睂⑵嗷虜U大到無盡。而容若的結(jié)句說“十年蹤跡十年心”,更將凄涼意深深蔓延。
看起來會很簡單,悼亡詞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辭藻,只需要人有真實切身的感受,可以將它飽滿地付諸紙上。實際上卻是從蘇子開了悼亡詞的先河,之后歷代悼亡詞就少有佳作出現(xiàn),幾乎成了真空,直到納蘭的出現(xiàn)。容若比蘇子更投入地寫悼亡,他生性沒他灑脫豁達,在戀情的周折,襟懷未開的抑郁矛盾中輾轉(zhuǎn)一生。
十年蹤跡十年心,是為愛情,亦是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傷。愛人,妻子,是溫情的容若最堅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歡在她們身上獲得滋養(yǎng)和綻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見的姿態(tài)慢慢萎謝,悼亡詞是他最后的光華閃現(xiàn)。
注:悼亡詞的由來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fù)。清朝著名詞人,詞風(fēng)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xué)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xí)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fēng)“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敝小锻ㄖ咎眉、《側(cè)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虞美人 詩詞賞析5
虞美人
蘇軾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fēng)鑒塵埃?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為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后,于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后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jīng)寶應(yīng)至山陽,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著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跋对隆保复耋料吨兴娭。據(jù)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偘浮份d,蘇軾于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dāng)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jīng)應(yīng)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應(yīng)天府。
流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盁o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本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zhì)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后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dāng)年兩人同游的情景。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唱和甚樂。復(fù)會于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游諸寺。詞云“竹溪花浦曾同醉”,當(dāng)指此時情事!熬莆丁保府(dāng)日的歡聚:“淚”,謂別后的悲辛。元豐二年端午后,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尋問消息。以后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fù)相見!熬莆抖嘤跍I”,當(dāng)有感而發(fā)。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帮L(fēng)鑒”,指以風(fēng)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fēng)鑒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睎|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余力。熙寧七年(1074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嘆,遂結(jié)神交。三年后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后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
可見文人高士之友誼實非常人可比。
虞美人 詩詞賞析6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fēng)休遣玉人知。
作品賞析
納蘭主張詞要抒寫“性靈”,又當(dāng)有風(fēng)人之旨。本篇言辭直涼,不好堆砌,情意卻又能緩緩而出,不落于寡淡,是直抒胸臆的佳作。全詞語境淺顯,直白,表現(xiàn)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fēng)格。
塞外的黃昏,病體沉沉的容若,沒有了家中呼奴喚婢的可能。出差在外的他連煎藥估計也得自己動手。心里沒有多少怨氣。只是有點蕭索,如每個在病中的人一樣,感覺到種種的無常,攬鏡自照,鏡中那清瘦的身影著實令人憐惜。心情不免低落自憐自傷,再添上對家人的思念,多情公子無可排遣之下怕也只能一聲嘆息淚落如絲。這一首,值得品味的是黃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黃黯淡。黃昏給人的通感往往是這樣。
因為詞中“彈指”一詞還引起爭論,長嘯和彈指都是古人表達情緒的慣常動作。卻也有說是指吟唱顧貞觀所著的《彈指集》而落淚。聯(lián)合下句的詞意會發(fā)現(xiàn)容若是在思念所愛的女子。因《彈指集》而附會到顧貞觀未免牽強。兩個男人之間,再怎么要好,他也不至于明目張膽的叫他玉人,說因為吟唱《彈指詞》而落淚也有點怪怪的。
死死地摳字眼以獲得樂趣,這是詞評家們慣常做的事,說精細也可,說無聊也行。讀一首詞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詞意是表象,詞境才是內(nèi)質(zhì)。我很簡單的把彈指理解為彈擊手指,表示強烈的感情,也不耽誤我領(lǐng)略詞義,因為納蘭想表達的感覺不在這兩個字上。況且將詞義解為寫給家中人,與集中另一闋《臨江仙永平道中》倒是很有上下傳承之妙。
這詞突出的反映了容若多情體貼的性格,雖然也很思念家人,心里未嘗不想著家人知道,可是未免她擔(dān)心,還是寧愿獨自承受著病中寂寞。
看容若總有些寶玉的影子,說著不愛榮華富貴吧,實際上骨子里已經(jīng)脫不了那富貴安逸,雖然不戀功名,但是極度戀家。容若自己病著卻想著不要讓家里的“林妹妹”曉得。和寶玉自己淋雨卻要人家快躲的癡勁簡直是一脈相承。寶玉那句:“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傾馘傾城的貌!边真可看做容若“多情自古原多病”的注解。
虞美人 詩詞賞析7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當(dāng)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fēng)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賞析
這首詠物詞也是詠虞美人草的。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詠虞美人草映帶虞姬事,不同的是議論成分較前篇為重。詞的上片寫霸王別姬。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開頭兩句寫項羽春風(fēng)得意。言其當(dāng)年在全國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機起事,猶如芳草應(yīng)運而生,春風(fēng)得意,枝繁葉茂,成為西楚霸王,天下無敵。這兩句以芳草喻項羽,既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又貼近詞題,頗為得體。“拔山”承上啟下,寫其由強變?nèi)酰墒⑥D(zhuǎn)衰,化用項羽的悲歌,渾化無痕,并巧妙地引出結(jié)尾二句!帮嬃T”二句寫霸王別姬。言帳飲之后,彼此分離,而虞姬何以對待項羽呢?言外之意是說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從于地下,這就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去。詞的下片詠虞美人草!叭碎g”二句言虞美人草為虞姬精誠所化,聽到虞美人曲,就應(yīng)拍而舞,千載之下,猶見其對項羽的精誠,世人不理解這一點,只是“貪看青青舞”,則辜負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澳喝弧本鋵懹菝廊瞬萃V刮鑴。在這里,作者使用“斂袂”,寫虞美人草靜止不動,猶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讓人覺得格外生動。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動?“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虞姬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用擬人筆法和心理描寫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賦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蘊藉,真摯動人。
知識擴展:虞美人
虞美人(趙文鼎生日)
翠屏羅幕遮前后。舞袖翻長壽。紫髯冠佩御爐香?慈∶髂隁w奉、萬年觴。
今宵池上蟠桃席。咫尺長安日。寶煙飛焰萬花濃。試看中間白鶴、駕仙風(fēng)。
虞美人(送趙達夫)
一杯莫落吾人后。富貴功名壽。胸中書傳有余香?磳懱m亭小字、記流觴。
問誰分我漁樵席。江海消閑日?淳焐习荻鳚。卻恐畫樓無處、著東風(fēng)。
虞美人 詩詞賞析8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江山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俅苏{(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②了:了結(jié),完結(jié)。
、燮觯号_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yīng)猶:一作“依然”。
、苤祛伕模褐杆鶓涯畹娜艘阉ダ。
⑤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譯文
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地更替,
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經(jīng)匆匆而去。
小樓晚來又春風(fēng)吹拂,望著明月依舊,
傾覆的江山卻不堪回首,不忍再憶起。
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應(yīng)該依然華麗,
但亡國的宮女,美麗的容顏不再美麗。
物是人非啊,我自問該有多少的哀愁,
正恰似那春來滾滾的長江,東流無語。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晌疫@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jié)呢?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dāng)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江山不堪回首月明中!逼埱彝瞪男怯忠淮未猴L(fēng)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江山卻早已被滅亡。作者身居囚屋,聽著春風(fēng),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透露出他內(nèi)心幾多凄楚和無奈! 夜深人靜,倚樓遠望,只見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對南唐江山的深深懷念。 “江山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人在這里發(fā)出的豈止是深沉的嘆息,簡直是痛徹肺腑的呼號。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北M管“江山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江山”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極為沉重,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作者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dāng)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表現(xiàn)出愁思如春水的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jié),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yīng),流走自如的地步。
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詞的傳統(tǒng),將詞由花前月下娛樂遣興的工具,發(fā)展為歌詠人生的抒情文體。
【虞美人 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虞美人詩詞賞析09-05
李煜詩詞《虞美人》賞析03-01
李煜的詩詞虞美人11-29
《虞美人》詩詞鑒賞11-27
虞美人的詩詞的鑒賞11-27
虞美人詩歌的賞析12-26
虞美人黃庭堅賞析10-28
虞美人古詩賞析11-10
虞美人詩歌賞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