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時間:2023-06-27 18:20:54 振濠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往體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1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jì)念屈原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fēng)貌,影響深遠(yuǎn)(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zhǔn)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fēng)俗;以此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jì)念伍子胥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jì)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dāng)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yīng)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jì)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jì)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jì)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dāng)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jì)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jù)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xí)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chǎn)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biāo)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jié)就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jīng)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yōu)槟戏皆S多少數(shù)民族,因此,端午節(jié)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詩詞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 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jié)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zhǔn),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lián)浔窍悖y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biāo)將近,兩龍望標(biāo)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biāo),后船失勢空揮撓。

          屈原塔

          【宋】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fēng)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yīng)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2

          端午節(jié),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節(jié)日。因傳說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來人們亦將端午節(jié)作為紀(jì)念屈原的節(jié)日;個別地方也有紀(jì)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jié)起源于江浙地區(qū)吳越部族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fēng)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附會紀(jì)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jì)念內(nèi)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節(jié)文化內(nèi)涵。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shè)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jì)元通用天干地支。

          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古詩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dāng)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xì)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fù)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zhuǎn)午陰涼。

          《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fēng)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

          唐 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zhì),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qū)嬇f詩。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yuǎn)而。

          端午日賜衣

          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dāng)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 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biāo)歸。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 3

          一說認(rèn)為端午節(jié)是龍的節(jié)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jié)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認(rèn)為端午節(jié)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jié)日。

          二說認(rèn)為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jù)《續(xù)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說是據(jù)《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說認(rèn)為據(jù)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jié)系為紀(jì)念先賢介子推。

          五說認(rèn)為宋代高承《事物紀(jì)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時期越王勾踐于是日操練水軍。

          六說認(rèn)為梁宗懔《荊州歲時記》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后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說認(rèn)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說是據(jù)《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jì)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說認(rèn)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jié)。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戶飾,以懲惡氣。

          十說是民間有一傳說認(rèn)為,端午源于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杰專門劫富濟貧,后因遭當(dāng)?shù)毓俦灰u圍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dāng)?shù)孛癖娙f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示悼念。

          古詩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dāng)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xì)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fù)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zhuǎn)午陰涼。

          《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南鄉(xiāng)子·端午》

          【作者】李之儀【朝代】宋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dāng)時枕上聞。

          《端午日賜衣》

          【作者】杜甫【朝代】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dāng)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花心動》

          【作者】史浩【朝代】宋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jié)。

          寶觥交勸殷勤愿,把玉腕、彩絲雙結(jié)。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biāo)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游人強生區(qū)別。

          勝負(fù)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漁家傲》

          【作者】歐陽修 宋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節(jié)令門·端陽》

          【作者】李靜山【朝代】清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zhí)瑓s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日》

          殷堯藩 唐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及相關(guān)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立夏相關(guān)古詩詞04-21

        端午相關(guān)的古詩詞05-12

        小暑節(jié)氣相關(guān)古詩詞05-18

        古詩詞押韻相關(guān)知識09-27

        元旦相關(guān)的古詩詞12-27

        元旦相關(guān)古詩詞12-28

        元宵節(jié)相關(guān)古詩詞02-06

        清明節(jié)相關(guān)古詩詞02-22

        清明節(jié)相關(guān)的古詩詞03-23

        芒種相關(guān)的古詩詞(精選42首)06-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