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三字經(jīng)的故事有

        時間:2020-11-28 20:16:09 三字經(jīng) 我要投稿

        三字經(jīng)的故事有

          三字經(jīng)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言簡意賅。

        三字經(jīng)的故事有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jī)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yáng)。

          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我國歷史上的“亞圣”,他的學(xué)問很好,還收了許多學(xué)生,他能有這些成就,全都要歸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這里經(jīng)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xué)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后,決定換個環(huán)境。

          這一次,他們搬到鎮(zhèn)上,每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xué)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于是孟母又決定搬家了,因為她知道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孟子搬到學(xué)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xué)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背誦著。

          有一天,孟子逃學(xué)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正片織好的布,然后對孟子說:“你讀書就想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隨意逃學(xué),就象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

          從此,孟子便發(fā)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xué)問家。

          2、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yán),師之惰。子不學(xué),非所宜,幼不學(xué),老何為。

          從前,有個無惡不做的強(qiáng)盜,在他做盡壞事后,終于被衙門的捕快捉了起來。由于他犯了許多不可原諒的罪,所以縣太爺判了他死罪。

          臨刑前,縣太爺問他有什么要求,強(qiáng)盜說:

          “我想見我母親最后一面。”

          縣太爺命人把他母親請來,當(dāng)他們母子一見面,母親很悲痛的抱者兒子大哭。誰知道,那個強(qiáng)盜竟然狠狠的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并且傷心地說:

          “我好恨娘在我犯錯時,從來不教訓(xùn)我,現(xiàn)在我后悔也來不及了。”

          這強(qiáng)盜的母親,要對強(qiáng)盜的下場負(fù)一半的責(zé)任啊!

          清朝時,大將左宗棠的部下張曜,立了許多功勞,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許多不服氣的人,便以張曜沒有念過書為理由,不給他官做。

          張曜知道因為自己的不識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難過,于是發(fā)奮苦讀,終于憑著他的學(xué)識,把官給爭了回來。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xí)禮儀。

          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dāng)時的楚厲王。

          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xiàn)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yùn)。

          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jìn)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許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4、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東漢時,有個九歲的小孩--黃香。他非常的孝順父親,為了不讓父親太勞累,所有的家務(wù)事都是由自己動手做的。

          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席子給扇涼了,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黃香總會在父親睡覺前,把被窩躺暖之后,才讓父親入睡。

          黃香這種孝行,沒有多久便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夸黃香是個孝順的孩子。這種孝順的行為,的確很令人欽佩。

          和黃香同一個時代,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

          “爹,我的年紀(jì)最小,應(yīng)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為,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5、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一個人無論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學(xué)問,都應(yīng)該腳踏實地,循序漸進(jìn)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績,千萬不要學(xué)明朝的吳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吳同是明朝人,從小便跟著泥匠師傅學(xué)功夫,但是吳同是個很懶惰的人,每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藝能象師傅一樣好,可是又不肯從最基本的手藝慢慢練習(xí),所以學(xué)了幾年,還是蓋不了一間房子。這天,師傅決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內(nèi)蓋好一間房子。

          吳同心想,這實在太容易了,只要把從師傅那里偷偷學(xué)來的技術(shù)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吳同果真蓋好了一間房子。

          第四天時,突然來了一場暴風(fēng)雨,使得吳同蓋的房間頓時倒塌成一灘爛泥。還沒有讓師傅看過,自己蓋的房子就這么,沒有了,吳同心里既懊惱,又羞愧,從此,他下定決心要循序漸進(jìn)的把蓋房子的工夫?qū)W好,不再好高騖遠(yuǎn)了。

          6、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如果要改善社會的風(fēng)俗使天下永遠(yuǎn)和平,人類的生活幸福,就要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婦間的相處關(guān)系,一旦建立了和諧的關(guān)系,許多紛爭就不會發(fā)生了。

          有一次,楚莊王招待臣子們喝酒,喝到一半,燭火突然熄了,其中有一位臣子便趁一片漆黑時,調(diào)戲楚莊王的妃子,妃子不甘心受到欺侮,一把抓下這個人的帽帶,準(zhǔn)備等燭火從新點燃時清楚莊王將他治罪。

          楚莊王知道這件事后,很自責(zé)地說:

          “都是我請喝酒,才會發(fā)生這種事,現(xiàn)在大家都把帽帶解下來,再繼續(xù)喝酒吧!”

          等到燭火從新亮起,在座的每個大臣,沒有一個人系著帽帶。如此一來,妃子要楚莊王抓的大臣,也無從查起了。

          幾年后,楚國與敵人作戰(zhàn)戰(zhàn)爭中有位奮勇殺敵,立了不少功勞的將軍,正是當(dāng)年被妃子扯下帽帶的人。他為了報答楚莊王的恩情,因此才誓死效忠,好回報他的恩德。

          他們這種君臣之義,確實讓人由衷欽佩。

          7、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yùn)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yīng)乎中。

          遠(yuǎn)古時代的皇帝,是個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萬物的神。

          當(dāng)時,有個東方部族的首領(lǐng)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揮,皇帝決定率領(lǐng)軍隊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戰(zhàn),他有八十一個兄弟,分別掌管八十一個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們便團(tuán)結(jié)起來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來對付皇帝,

          所以當(dāng)兩方交戰(zhàn)時,皇帝的軍隊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這是,碰巧起了大霧,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軍隊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決定暫時收兵,等霧散之后,再繼續(xù)戰(zhàn)斗。

          皇帝使用新發(fā)明的指南車參與作戰(zhàn),這種車子的正前方有個鐵娃娃,無論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著南方。

          于是,就靠著指南車,皇帝輕易的打敗了蚩尤的軍隊。

          8、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古時候的人,看見天下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覺得太復(fù)雜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觀念來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認(rèn)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關(guān)。

          當(dāng)時,有個叫鄒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說。他認(rèn)為作天子的一定要擁有五行中的一德,這樣地位才能穩(wěn)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說皇帝的了土德,因此當(dāng)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顏色就是黃色。

          后來,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興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點復(fù)雜,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夠了。

          “天干和地支”相傳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來計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從甲子開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時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9、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dāng)中權(quán)。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很久已前的人們,對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有許多的疑問,有人說,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說地球是由一只大烏龜背著,只要走到世界的頭,就會掉進(jìn)大海里。

          一直到哥倫布饒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來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圓的”說法。

          那時侯,有許多人總認(rèn)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圍環(huán)繞著其他的星球。盡管也有人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的說法,可是,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后,這種說法才被接受。

          事實上,地球不僅會轉(zhuǎn)動,而且是圍繞著太陽轉(zhuǎn)動的,太陽系又圍繞著銀河轉(zhuǎn),對整個大宇宙而言,銀河只不過是個點而已,所以,人類在宇宙中,其實是十分渺小的。

          10、曰江河,曰淮濟(jì),此四瀆,水之紀(jì)。曰岱華,嵩衡橫,此五岳,山之名。

          長江是我國第一條大河,恰好將中國分成兩半。

          宋朝時,外患金人企圖橫越長江,結(jié)果被宋朝的戰(zhàn)鼓聲,嚇的不敢渡江。

          至于黃河,是中國文化的發(fā)祥地,不過,長泛濫成災(zāi),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至于“五岳”,則各有動人的故事,這里只介紹西岳,山勢非常險惡。相傳,唐朝的韓愈有一次奮力登上山頂后,就雙腿發(fā)軟,沒有勇氣下山,最后只好麻煩地方官員派人把韓愈灌醉,將他抬回家。

          傳說位在河南的嵩山及山西的恒山,都曾有人在此修煉。會吹笙的周靈王太子喬,曾在恒山修成白鶴仙人;張果老是八仙中的一仙,他是在恒山修成正果的。

          11、曰士農(nóng),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古代的社會,把人民的職業(yè)分成四等,到了今天,已經(jīng)有所謂的“三百六十行”,不管從事哪一行,只要努力工作,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許多的行業(yè)中,以農(nóng)業(yè)和中國的關(guān)系最密切。

          據(jù)說,漢朝時有個叫孟嘗的太守初調(diào)到合浦時,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們不懂得耕田。只能拿珍貴的珠寶和鄰國交換米糧,一旦珠寶用完了,只好活活餓死了。孟嘗一到任,便開始教人民耕種的技術(shù),于是合浦漸漸的富足繁榮起來。

          人民的飲食問題解決后,“五常”的德行,應(yīng)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春秋時代有個孫叔敖,為了不讓別人見到兩頭蛇而喪命,便將蛇打死,埋了起來。

          東漢時有個荀巨伯,為了照顧生病的朋友,寧可讓強(qiáng)盜殺了,也不愿意留下朋友自己逃命。

          他們的故事,正是實踐五常的最好例子。

          12、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魚蟲,有鳥獸,此動物,能非走。

          大約在兩千年前,中國已有了許多關(guān)于花草樹木、蟲魚鳥類的奇妙神話。

          《山海經(jīng)》是一本專門記載古代地理的書。書上說,有座招搖山,山上長了一種叫“祝余”的草,形狀有點象韭菜,吃了以后,就象吃了米飯一樣,可以有很飽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樹,在樹干的地方,有一圈圈黑色的紋理,這紋理有個奇怪的名字,叫“迷谷”,如果把迷谷帶在身上,就可以躲避妖魔鬼怪。

          有個傳奇而又有趣的國家“黑齒國”,住在這里的人民都長著一口黑牙。在黑齒國的一個山谷里,有棵扶桑樹,傳說當(dāng)時天上的十個太陽都會到這里來沐浴,十分有趣。

          這些多彩多姿又有趣的故事,雖然是編造出來的神話,但同時也表達(dá)了人類對這個世界所抱持的濃厚情感呢!

          13、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詞四聲,宜調(diào)協(xié)。

          好的音樂不但可以調(diào)劑身心,還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我國古書中,記載著許多中國傳統(tǒng)的樂器,并且也記載了關(guān)于以琴會友的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名叫俞伯牙的人,他雖彈的一手好琴,卻苦于找不到能與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聲吸引了一位樵夫前來聆聽,這位樵夫名叫鐘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聲深深感動了。

          余伯牙遇到了這位知音,心里好高興,便和鐘子期結(jié)為異性兄弟。

          兩人約訂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鐘家村拜訪子期,順便讓子期欣賞他的琴藝,時間過的很快,他們約定的時間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訪鐘子期。

          沒想到,鐘子期竟然已經(jīng)過世了,余伯牙悲傷的來到子期墳前,對著子期的墳,將琴摔個粉碎,并發(fā)誓從此在也不彈琴了。

          這對因琴而結(jié)緣的朋友,他們的友誼的卻很讓人感動。

          14、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子自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漢朝時,有個名叫偉伯余的讀書人,每當(dāng)他犯了錯誤,母親總是拿著棍子教訓(xùn)他。孝順的偉伯余,自知做錯了事,便虛心聽從母親的教誨,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興。

          有一次,母親打他,他竟然哭了起來,母親便很著急的問他是否打的太重了。

          偉伯余回答說:

          “以前母親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親身體還很健康,今天,母親打輕了,可見母親的身體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難過呢?

          這正是偉伯余發(fā)自內(nèi)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朝時,有個治禮作樂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兒子伯禽有事要見他,竟連續(xù)三次被周公打了出來。伯禽覺得很疑惑,便找賢人商子求教。商子帶伯禽到南山上,說:

          “這里有棵喬樹,高大又比值,哪里有棵梓樹,低矮又卑下,你仔細(xì)想想這兩棵數(shù),就知道原因了。”

          伯禽著才明白自己當(dāng)時忽略了尊卑的道理。

          15、父子恩,夫婦順,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有個關(guān)于夫婦之間順從和睦的故事是這樣的:

          漢朝時有個鮑宣,他娶了桓少君為妻,因為桓少君家里相當(dāng)富有,所以他嫁過來時,帶了許多的嫁妝和奴仆。鮑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這些嫁妝退回娘家。

          桓少君聽從了鮑選的話,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妝分給他們,自己換上樸素的衣服,和鮑宣過著艱苦的生活。

          這一則是講兄弟友愛的故事。

          我國漢朝時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趙孝,弟弟叫趙禮。

          有一天,家里突然闖進(jìn)來幾個強(qiáng)盜。這幾個強(qiáng)盜把他們家里值錢的東西都搶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東西,餓了很久的強(qiáng)盜一見長的白白胖胖的趙禮,便決定將他吃了。

          趙孝連忙跪在強(qiáng)盜面前說:

          “大爺,你們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較好吃。”

          強(qiáng)盜們被這對友愛的兄弟所感動,于是就放了他們。

          16、此十義,人所同,當(dāng)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功,至絲麻,五服終。

          古代的葬禮和現(xiàn)代的差不多。

          按照習(xí)俗,要先替死去的親人沐浴,然后穿上干凈的衣服,還要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孔放一小塊玉,玉可以防腐,這也就是希望親人的尸體不要腐爛。

          官位愈高或愈富有的人,他們所穿的衣裳就愈華麗,而且陪葬品也愈珍貴,至于一般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一小束干草蓋住了。

          死者的親人,依據(jù)和死者的親疏關(guān)系,穿的孝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絲麻五個等級,就叫做“五服”

          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在傳統(tǒng)禮節(jié)里,喪服和喪禮的規(guī)定是很繁復(fù)的?兆拥牡茏釉,曾經(jīng)這么說:

          “與其在親人死去以后殺牛來祭墓,不如在親人還活著的時候,就多烹調(diào)些美味食品來孝敬他們。”

          這段話告訴我們,當(dāng)親人還健在時,該有的孝道或禮儀就應(yīng)當(dāng)遵守,不要等親人不在了,才做一些彌補(bǔ)的工作,這是沒有意義的。

          17、禮樂射,御書數(shù),古六藝,今不具。惟書學(xué),人共遵,既識字,將說文。

          據(jù)史書的記載,孔子的門徒中有七十二個人精通六藝,雖然古人認(rèn)為讀書就要學(xué)這六項技能,但是,到了我們這時代,凡是講求專精,只要成了專家,就能為社會國家貢獻(xiàn)。

          造就一個專家,首先要歸功于文字的發(fā)明。

          中國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復(fù)雜的一種。關(guān)于他的起源,有許多傳說。據(jù)說,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倉頡所創(chuàng)造的。

          神話中曾提到:當(dāng)倉頡在創(chuàng)造文字的時候,天上掉下來許多米,而鬼也在夜晚號哭。不管這些神話是多么不可思議,有一點是我們應(yīng)該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個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時間就能創(chuàng)造完成的,正確的說法,是由滄頡整理而成的。

          中國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備的“字”書--《說文解字》,專門記錄文字的由來,由這本書,我們就能明白中國文字的起源及演變。

          所以,要認(rèn)識中國文字,就應(yīng)該讀讀《說文解字》。

          18、凡訓(xùn)蒙,須講究,詳訓(xùn)詁,明句讀。為學(xué)者,必有初,小學(xué)終,至四書。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好的開始,求學(xué)問也不例外,打好了基礎(chǔ),才能追求其他更高深的知識。

          研究字形及句讀可以說是研究學(xué)問的基礎(chǔ)。

          就句讀來說,雖然稱不上什么高深的學(xué)問,但是如果不認(rèn)真學(xué)習(xí),把標(biāo)點符號放錯了位置,可能會造成許多麻煩呢!

          從前,在唐朝有個員外,有一天,他請了一位新的管家,由于天性吝嗇,就和新管家約定,限制他每日的伙食如下:“無雞鴨也可以,無魚肉也可以;青菜萬萬不可少,酒也不可。”

          但是員外立下這個條約時,條紋中并沒有標(biāo)點符號。

          一年之后,管家在辭職時,向員外要求補(bǔ)償他的伙食費(fèi)。員外理直氣壯的把當(dāng)年立的條約拿出來,而這個管家立即拿筆將他改為:

          “無雞,鴨也可以;無魚,肉也可以;青菜萬萬不可,少酒也不可。”

          這下子,員外無話可說,只好賠錢了,這故事充分說明了句讀的重要。

          19、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論語》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書籍。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學(xué)問家,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們在這里只舉一個來說。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們道理,弟子們照例圍坐在孔子的身邊,年僅二十四歲的增參也坐在其中,他是個自省能力很強(qiáng)的學(xué)生,所以孔子很欣賞他。

          席間,有弟子問孔子:

          “老師,為什么您講的道理都那么復(fù)雜呢?”

          孔子聽完這個問題,看看這為弟子,又望望曾參,然后回答說:“我的道理是渾然一體,而能貫通任何事物的。”

          說完,便離開了。

          滿頭霧水的弟子們圍著增參,曾參微笑著回答他們:

          “老師所說的道理,就是我們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誠心最重要。”

          雖然是簡單的兩句話,但是,真要做好,還不太容易呢!

          20、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xué),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中庸》其實就是一本人生哲學(xué)的書。

          晉朝的'陶淵明是中庸哲學(xué)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視現(xiàn)實生活,也不會沉溺在夢想里。

          有一次,家里窮的沒飯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薦去當(dāng)縣令。雖然他并不相當(dāng)縣令,但是迫于現(xiàn)時,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顧全大局。

          后來,有個朝廷大官要到陶淵明這個縣來視察,他的屬下便提醒陶淵明,大官來時,要記得多說些好聽的話,對大官要必恭必敬的,這樣才能有升官的機(jī)會,陶淵明聽了很不以為然,感嘆地說:

          “難道就為了區(qū)區(qū)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別人彎腰嗎?”

          于是陶淵命將官職辭了,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從新過著農(nóng)耕的生活。

          陶淵明在政治上雖然談不上什么功績,在文學(xué)著作上也沒有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潔的中庸哲學(xué),卻永遠(yuǎn)留在人們的心中。

          21、四書熟,孝經(jīng)通,如六經(jīng),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jīng),當(dāng)講求。

          《孝經(jīng)》是討論孝道的書,內(nèi)容是記載孔子和弟子曾參的論孝情形。自古以來,孝經(jīng)就被推為談道德理論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輕時,非常孝順,感動了頑劣的父親,和長設(shè)計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樣孝順。這種孝順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孝。

          孝順的最高境界,不僅是要孝順父母,扶持父母而已,還要做到顯耀父母的名聲。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年輕的時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盡苦難,就在心中立下了一個拯救國家并且讓父母感到榮耀的志愿。

          于是,劉邦帶領(lǐng)軍隊南征北討,終于當(dāng)上了中國第一個平民皇帝。

          當(dāng)他回鄉(xiāng)省親時,他的父親見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劉邦不僅連忙阻止,還封父親為太上皇。

          這就是孝親最好的例子了。

          22、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迷圣言,禮樂備。

          禮儀廉恥是國家很重要的四個綱紀(jì),排在第一位的是禮。至圣先生曾說過:

          “不學(xué)禮,就不能立身在這個世界上。”

          可見“禮”對我們個人人格的修養(yǎng)是多么重要。

          周公是文王的第四個兒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繼位,周公負(fù)起了輔佐的責(zé)任。

          他在輔佐成王時,廣招賢才,對有才能的賢士相當(dāng)禮遇。有時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賢士來拜見,他會立即將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儀容后,跑出來接見他們。

          就是因為周公如此禮賢下士,才會有這么多的賢才之士來幫助他,一起把國家治理的即富強(qiáng)又安樂。

          之后,周公又根據(jù)當(dāng)時的需要,把官制分為六種,并且按著每一種官位,寫成一篇有關(guān)職務(wù)和有關(guān)條文來,這本書就是“周禮”。

          后人讀這些經(jīng)典,除了學(xué)習(xí)書中的精神外,也要身體力行才是。

          23、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宋朝有個杰出的人才--岳飛,關(guān)于他的事跡,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岳飛是宋徽宗宗寧二人年時出生的,由于出生時,正好遇上黃河泛濫成災(zāi),百姓紛紛往南方逃難。岳飛的父親就是在逃難的途中過世的。

          帶著幼子的岳母,仍然堅強(qiáng)的隨著人群往南方避難,他辛苦的撫養(yǎng)岳飛長大,母子二人就這么相依為命。

          岳飛在岳母的嚴(yán)厲教導(dǎo)下,不但用功,對于仁義道德的道理,更是充分的實踐,所以岳飛年記輕輕的,就以深知國家民族大義。

          宋徽宗時,金人常南下侵?jǐn)_宋,岳飛也毅然投入宋澤的軍隊,努力為國家效力。他屢破金兵,立了許多功勞,深受長官激賞。

          精忠報國的岳飛,屢次擊退金人的侵略,功績彪炳,卻在壯年時遭到奸人秦檜的陷害,不得不令人感嘆“好人不長命,禍害貽千年”。

          24、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費(fèi)。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明朝的開國君主是有名的臭頭皇帝--朱元璋。在他小時侯就處處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性格來。

          由于小時侯家里窮,他必須幫人家放牛,一維持生活。在當(dāng)時,和他一起放牛的小朋友,每個人都很聽朱元璋的話,他就像一個孩子王一樣,有什么吃的喝的,總是分給大家享用。

          有一次,朱元璋把自己幫人放的牛,宰了一頭分給大家吃,事后,他還設(shè)計了一個謊話,騙過了小氣的牛主人。由此可見,朱元璋從小便是個重義氣,有機(jī)靈的孩子。

          可惜朱元璋因為自小窮怕了,所以當(dāng)上了皇帝后,很害怕別人會嘲笑他過去的一切。久而久之,疑心病越來越重,尤其是大臣的奏折中常會出現(xiàn)一、一些很敏感的字句,如“作則”讀音和作賊很像,便被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因此大臣上奏時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

          這就是明朝初年的“文字獄”。

          25、迨成祖,遷燕京,十七世,至崇禎。權(quán)閹肆,寇如林,至李闖,神器焚。

          中國歷史上,以宋朝和明朝遭受的入侵最為嚴(yán)重,宋朝最后被北方蒙古族大軍所滅,忽必烈就在中國的歷史上建立了元朝。而明朝也遭遇相同的命運(yùn),在勢力強(qiáng)大的清軍的攻勢下,明朝滅亡,破關(guān)而入的滿族建立了大清帝國。

          在明末岌岌可危的時候,許多忠臣義士奮力不不懈的想挽回國家的勢力,雖然最后還是失敗了,但卻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鄭成功,這個和臺灣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民族英雄,在明末時,就非常痛恨那些賣主求榮的人。

          有一次,他帶兵攻打福建漳州,久攻不下,只好以懸賞總督的首級來改變僵局,結(jié)果有個人果真提了總督的首級來領(lǐng)賞。

          鄭成功知道后,很氣憤地將這個人斬了,旁人問他原因,他答道:

          “國家會如此衰敗都是因為賣主求榮的人太多了,如今這個人是總督的心腹,卻也照樣將主子殺了來討賞,我能留這種人嗎?”

          由此便可以看出鄭成功剛烈耿直的個性。

          26、幼而學(xué),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yáng)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中國的至圣先師孔子,自幼就是一個懂事孝順的人,據(jù)說他的父親叫孔紇,是個大力士,有一天,孔紇和妻子來到尼丘山,希望能求得一個兒子。

          果然,他的妻子不久便生了孔子,所以孔子的名字叫孔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孔紇便去世了,孔子隨著母親來到魯國曲阜縣?鬃用刻於紩鸭沂伦龊,夜晚臨睡前,還替母親捶背,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

          孔母則常常鼓勵孔子要好好讀書,長大后才能光宗耀祖,揚(yáng)眉吐氣。后來,孔子的母親也去世了,孔子難過之余,牢記母親的教誨,更加用功讀書。

          沒多久,孔子博學(xué)的美名傳遍整個魯國,許多人自愿向他求教,拜他為師,孔子也因此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真可說是“幼而學(xué)”、“揚(yáng)名聲,顯父親”的最好例子啊!

          27、人遺子,金滿籝,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攻,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我國的詩仙李白,小時侯也很貪玩,后來受到一見事的啟示,才立志讀書,成為大詩人。

          這次,貪玩的李白又逃學(xué)了,他來到河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鐵杵在石頭上磨,便好奇地走上前去問她:

          “老婆婆,你磨這根鐵杵做什么啊?”

          “小朋友,我要把他磨成繡花針呢!”

          李白聽了,很吃驚的說:

          “這怎么可能呢?”

          老婆婆看見李白的表情,便笑著對他說:

          “只要我每天不斷的磨,總有一天,這根鐵杵就能磨成針了。”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中完全覺悟了,他心想,不能再這么貪玩了,應(yīng)該好好把握時光,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對。李白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之后,果然成為唐朝的大詩人。

        【三字經(jīng)的故事有】相關(guān)文章:

        有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06-07

        有哲理的中國寓言故事12-10

        有深意的古代寓言故事12-08

        感恩父母的小故事有那些01-11

        源于神話故事的成語有04-16

        人的心里有一根刺的故事寓言故事11-25

        有哲理的寓言故事11篇11-01

        饒陽縣有個詩經(jīng)村的名人故事08-01

        有深度的寓言故事:鶇和貓頭鷹12-08

        牛頓與萬有引力與光的故事03-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