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種田者游散文
雅安這個地方是著名的雨極,因而被稱為雨城。在距雅安不遠的地方S地區(qū)也被稱為雨鄉(xiāng)。
S地區(qū)四面環(huán)山,屬于地塹構造,地勢較為平坦,雨水充沛,到處可見“茂林修竹,屋舍儼然,小橋流水,稻田阡陌”的景象。
12月份我隨一位老者去其女兒家串門,老者邀請他的親家公帶我們去村莊周遭游玩。這兩位老者都是種了一輩子田的莊稼人。
時值當地政府大力推廣茶葉種植,喊出“大干30天,努力栽茶5000畝”的口號,一時間全地區(qū)地方干部入村檢查茶葉種植比較忙。曾經和一位做茶葉生意的朋友聊這個事,他說現在中國茶葉市場早已飽和,中國茶葉產量已經很高很高,這樣還在種茶,那就不好了。我不是專家不知道整個茶葉產業(yè)的狀況,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茶葉的種植主要在坡地,山崗坡地是種茶的好地方。在大力推廣種茶的背景下,那些稻田也被勒令種茶。老者說這樣以后我們就只有天天喝茶水了。我的腦海里不停的閃現出“縣官急索租。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一朋友評論道:“是歲,民饑,上曰:何不飲茶乎”。于是感慨很多作詩一首:
耆老邀我至田家,三人漫漫壟上行。
縣官急索催植茶,千畝稻田成茶田。
集市貨郎賣茶忙,農人相曰栽茶去。
嗚呼嗚呼奈若何,日夜飲茶不用食
我們沿著已經廢棄不用的灌溉稻田的干渠走著,看到兩邊被大老板承包的農田改為苗圃的良田,這位親家公說很好的稻田現在都差不多沒了,現在這些人都沒受過苦,沒經歷過餓死人那個年代。就是再有手藝,都不種糧食了,如果經濟不景氣,沒有活可干,家里又沒糧食,我看還不得照樣餓死。
沿著那條新修的河堤風景走廊,這位親家公指給我們看這條河原有的水系網絡,現在經過這么一修切斷了這條河原有的水系網絡,導致兩岸水系的水,包括村莊雨水排泄的水,無法排泄到河流里,會造成兩岸積水成災。更可笑的是即便有的地方設置了排水管,但是入河的管口居然和枯水期水位一樣高,一旦到了豐水期,管口倒灌,上面的水無法排泄下來,只會淹沒大量農田,甚至威脅村莊。
隨著他的指引我們來到了一個早年建有水磨的地方,在水磨上方有個河心大島,這個島是水磨的魚嘴,把水分開一部分引流至水磨處,然后這個水又經過稻田可以灌溉稻田,可是現在被新修的河堤風景完全破壞,水磨不見了,魚嘴也被破壞。再一看現在這個島被叫做河心綠島?v觀這個河堤風景的修建設計,這也反映出了當下市場化下這些設計師審美水平的有多么低。這些只管眼前自己能掙多少錢,哪管當地百姓的死活,我們急需一些人文素養(yǎng)的設計師。本來在這個水磨處的最大風景就是再現水磨風光,把原有的恢復起來,況且這也本身就是先民的智慧。
現在的設計拋棄了古代那種天人合一,系統(tǒng)思維的設計思路,而僅僅是粗略的設計,只管一次,哪管千代萬代。這條河堤風景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公園風景走廊設置沒有什么區(qū)別,有些名字雖然也取得好,但是現在基本沒有人去欣賞品評這個景觀設計的蘊意,基本都是情侶,或者散步者的聊天場地,至于這個景觀自身所具有的內涵更是無人問津,而不像古人那樣臨景賦詩。坐在這里和坐在其他地方的椅子上沒什么區(qū)別。大眾審美能力的下降,也必然導致技術工匠的技術粗糙。也恰巧反映出了當代人審美能力的下降。
走過這里看到了幾處荒蕪的農田,這兩個莊稼人說多好的田,多可惜。今天的這個途中我領略到了老農人的智慧,于是寫下這篇,希望能引起思考。
【與種田者游散文】相關文章:
有誰能懂漂泊者的沉默與價值散文10-06
釣者的心經典散文10-04
初夏游月湖散文11-11
滄海與秋水散文12-06
落葉與情緒散文10-01
屈原與離騷散文07-13
《藍田溪與漁者宿》唐詩11-14
我與季羨林的散文07-13
《前世與今生》林清玄散文12-24
親情與責任的散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