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優秀散文

        時間:2023-01-06 05:39:13 散文 我要投稿

        優秀散文兩篇

          意境深邃的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也是優秀散文的特點之一。

        優秀散文兩篇

          書家亭

          一步,兩步,三步……不多不少,三十步。

          這是從我老家老房子門口到書家亭的距離。

          我家在書家前路。不遠處就是書家亭。書家亭就在書家前路的路口。

          書家亭是一個路亭。往前走五十米是大街;往左邊走兩百米,會到著名的杉洋古民居“積慶堂”;往右走,就是年代久遠的書家前路,走三十步就會到我的老宅門口。再往前走不到兩百米,就到了同樣著名的余氏煥公總祠(即“三才堂”),和我曾經就讀過的杉洋小學(現在它被辟為了杉洋農民文化中心)。書家亭還緊緊挨著“鰲頭境”宮,宮里供奉的是和朱熹同時代,后為朱熹仗義直言而被貶到杉洋當巡檢司的楊公——楊易。它們某種程度上就是渾然的一個整體,不可或缺。

          亭,是中國古典建筑群體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路亭又稱涼亭、長亭,一般都是四根柱子,四角頂,四面通風,以前多修造于道路相交處和山嶺上,或者橋頭處。所以,書家亭也是這樣的四根柱子,四角頂,四面通風,但它沒有一般路亭都有的供人坐著歇息的長條椅子。杉洋去白溪村的路上,有一個路亭叫“金雞亭”,和建造于道路相交處的書家亭不同,它建造在山嶺上;但無論是金雞亭,還是書家亭,只要是路亭,它們都可以供人休息和躲避風雨。除了書家亭這個路亭外,杉洋村還有水心亭、龍潭亭、觀音亭等多個路亭。

          古代交通非常不發達,人們出門辦事經商都是靠步行騎行坐轎子,于是,挑著沉重柴禾的樵夫穿草鞋的大腳被小石頭硌疼了,就盼著早點走到路亭解放雙腳;“挑擔客”怕筐子里的帶魚黃瓜魚等海貨被太陽曬壞了,也盼著快點到路亭避避大日頭;而官人們坐轎子被顛痛了屁股,更是一心盼著快點到路亭舒展身體……因此,古代的富人都很愿意“修橋鋪路造涼亭”。在他們眼里,修造這樣的一個路亭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而無數旅人,各色人等,在艱苦的跋涉和行走途中,在路亭里歇歇腳,吹吹風,談談天,抽抽煙,解解乏,一定也是倍感愜意的吧?

          我無數次想象過最早的“書家亭”的模樣,和書家亭這個路亭的最早修造者。他是巨商大賈?還是返鄉官宦?亦或就是愛讀書卻沒有多少銀子的窮酸書生?不然,為什么這個亭會叫作“書家亭”呢?實際上,根據古老傳說,“書家亭”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里以前是書塾舊地和這一帶多是書香門第而得名。滄桑變幻中,當年的書塾和書香門第都已被雨打風吹去,而“書家亭”也是幾經興廢。如今人們見到的“書家亭”重建于2000年,鋼筋混凝土結構,雕梁畫棟。亭內四根柱子上各有一句話,充滿了醇厚的人文氣息:“書賢萬代榮蘭桂,家發千房耀鰲頭。亭興明季留勝跡,境展鴻圖仗同心。”四句話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書家亭境”。“鰲頭境”是杉洋的“四姓八境”中的一“境”。我想,在遙遠的古代,或許“書家亭境”和“鰲頭境”是互相通用的吧。但如今只要一看到這四句話,過路的人們就會意識到: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里都是一個多么注重文化的地方啊!

          雖然沒有可供坐著歇息的長長的椅子,但記憶里,這亭內的四根大柱子,曾是童年的我和姐妹們的玩具——我經常和姐姐妹妹們在里這玩搶柱子的游戲。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大概三十年前,在我家門口玩耍的五歲左右的侄兒凌程還曾在我們大人聊天時,手腳麻利地爬上了正在曬太陽的老母豬的背上,大吃一驚的母豬嚇得一溜煙跑到了書家亭里,接著又竄到了熱鬧的大街上,而同樣大吃一驚的侄兒卻緊緊地揪著母豬的而耳朵。母豬吃痛,跑得更快了。我們聞訊后紛紛拔腿追到大街上去,圍追堵截,總算把侄兒給成功解救了下來……書家亭見證了當年那令人歡樂的一幕,不知道現在在外地工作的他還記得嗎?

          書家亭內那根“境展鴻圖仗同心”的柱子前有一尊石獅子,年代久遠,有點破損。它是我童年的玩伴,我曾無數次騎在它頭上,想象自己是個威風凜凜的勇士……

          從書家亭往里走,經過我家的土房子,再往前走一百多米,就到了我曾經就讀的杉洋小學。杉洋小學于1979年8月的一個深夜失火燒毀,一位男老師跳樓逃生時還摔斷了一條腿。我家離學校不遠,12歲的我和家人們趕到火災現場,望著熊熊烈火痛惜不已。

          杉洋小學旁邊就是祭祀煥公的余氏總祠。唐天寶14年,公元755年,杉洋余氏開基祖余煥從泗州下邳郡(今江蘇睢寧一帶)經過江西鄱陽和福建建陽,來到這里,所以以“三陽”命名這個他眼中的寧靜村莊。北宋建隆年間(公元960到963年),村中央位置有了祭祀煥公的余氏祠堂。明初洪武年間,它因為火災被燒毀;明朝永樂間,余氏“云路房”覲公發起重建,除了奉祀始祖煥公外,還把云路祖先一并移入祭祀,并取《瓊林幼學》中“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之意,以“三才堂”命名這座規模頗大的祠堂——不過現在我母親等老人都習慣性地稱它為“巷里大厝”。余氏選中了現有“三才堂”位置建立祖厝后,由于古代根深蒂固的聚族而居觀念,漸漸地,杉洋村就形成了以“三才堂”為中心的余、李、林、彭“四姓八境”的縱橫街巷和地理格局。

          如今,雖然“三陽”這個名字已經被“杉洋”取代,但余煥的后代子孫們在文化傳承上走得很遠。正如當代文化學者閑云先生所說的那樣:杉洋人“發鄱陽,經建陽,立足杉陽,三陽開泰;祀孔子,尊孟子,潛心朱子,諸子登科。”因此,在杉洋在“四姓八境”的鰲頭境這個地方,古人建造一個充滿書香氣息名字的“書家亭”,就不足為奇了。

          古代的路亭不但有讓路人歇息的作用,還有迎來送往的功用。那時的大戶人家家里來客人,主人就會到路亭去迎接,重要的客人要走,主人還會依依不舍地送到路亭。讀書人對相接相送更是看得非常重,路亭就成了他們惺惺相惜依依不舍的場所。那么,這個叫“書家亭”的路亭,一定接納過無數愛讀書重情誼的古代學子吧。唐代的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不就在長安城外的長亭里依依惜別,在長亭外折柳送別?而李白,不是還曾經發出了“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的感慨?

          在月色斑駁或者月華如水的晚上,我無數次走過書家亭。走在書家前路這條小巷子里,歲月滄桑的感覺會不自覺地泛上心頭。舊時的書家前路曾有多少讀書人金榜題名?曾有多少官員衣錦榮歸?曾有多少閣樓上的癡情女子為上京趕考的丈夫望穿秋水?我已經無法得知。但我相信,在自己無法穿越的唐宋元明清那些個朝代里,許多居住在書家亭附近和書家前路這條小巷子里的讀書人,手里捧的是書,眼里看的是書,白晝讀的是書,夜里,讀的還是書!清代文人余文溪曾在《文苑遺言》序言中歷數煥公以下的先賢,稱贊余家子孫詩禮傳家,代不乏人。沒錯,僅僅在南宋時,就有余氏家族的余復高中狀元,以及余宋興、余天迪、余亮等28人高中進士,杉洋李氏則誕生了李廣文等九名進士。其中的余宋興更是于南宋淳熙11年,也就是公元1184年撰寫了456字,可以與歐陽修《醉翁亭記》相媲美的《龍井記》,鐫刻杉洋東部約四公里外的龍井瀑布附近的巨石上。12年后,朱熹的古田籍高徒林用中來到這里,認真觀賞,贊不絕口,F在,這方高3、1米,寬3、7米的大型摩崖石刻——《龍井記》,成為了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杉洋眾多歷史文物中的一塊瑰寶。

          而繼孔子之后最偉大的儒家學者,兩度來到杉洋講學的朱熹,也在他的《東齋記》中,對余仁椿創辦藍田書院二百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簪纓間出,子孫顯榮,皆由此始”,同時他還鼓勵杉洋后世的人們要“異日奮起,徒步而梯青云”……

          浮想聯翩間,我還相信,書家前路這條巷子里的人們從來都是崇尚詩文,尊敬讀書人的,而以前書家前路的許多古民居的廳堂上,也多半會遵照舊俗擺放一個花瓶和一面鏡子,因為“平平靜靜”才能讀圣賢書啊。遺憾的是,如今,在書家亭附近的一些年代久遠的古民居,卻被一把鎖鎖住了大門,幽閉的老宅子隔絕了好奇者窺探的目光,讓人們無從了解當年的書生和小姐的故事,無從感受曾經的書香滿屋。

          我還堅信,書家亭和書家前路一定走過不少當年的出類拔萃的人物,比如建造了“百廿間”的大商人余金財,比如詩書畫三絕的李若初先生,而作道童打扮的著名文人余士庵也極有可能和他的結義兄長——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福建省長薩鎮冰一起走過這里,或在書家亭里拱手作別……

          也許,書家前路還曾經走過穿著漢人服裝的西洋人。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英國傳教士“自著漢裝”到杉洋傳教,在城外借民房作為為教堂。到了民國初期,因為村里的教徒慢慢多了起來,英國傳教士就在另擇地方蓋起了一座中西合壁的教堂,而且,還仿照杉洋城北“天一門”的稱謂,取名“天一堂”。這座“天一堂”就在離書家亭幾百米外的杉洋舊西門方向。

          杉洋,有古道,古巷,古井,古樹,還有菜園、籬笆、炊煙,阡陌。它以一種平和與恬靜,讓人沉浸在農耕文明的美好里。在這個寧靜的村莊里,如今的杉洋人依然相信詩書繼世、耕讀傳家,也依然恪守著“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的訓導。

          而這個叫書家亭的亭子,連同它所在的鰲頭境宮,讓我時時想起了莘莘學子,想起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想起了“獨占鰲頭”和“金榜題名”。它和八百多年前走過杉洋大地的儒家大學者朱熹一樣,以特有的力量,對這個地方的人們進行著教化。八百多年后,書家前路這條小巷子里,走出了一批批的大學生研究生,他們從書家亭走過,走出杉洋,走出古田,走出福建,走向了天南地北。

          書家前路,以前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刻苦攻讀的莘莘士子,以前那些聞雞晨舞劍、挑燈夜讀書后,終于走上仕途,意氣揚揚地衣錦還鄉的的官宦,以及那些曾經在暮色四合后提著燈籠呼喚和尋找頑皮孩子的慈母……都隨著時光的洪流,消失了。但我堅信,書香還會在書家前路,在杉洋的四鄉八境繼續流傳。“書香門第春常綠”,那醇厚的書香,在杉洋這片如今文風依然鼎盛的土地上,永遠不會消失。

          而書家亭,和書家前路,也一定會出現更多的飽學之士,更多能夠為民族復興和文化傳承做出自己應有貢獻的當代棟梁和薪火傳承者……

          優秀散文篇二

          我的青春紀念冊

          小丫昨天給我要老照片。

          早早起床,收拾完家。爬上梯子,將書櫥最頂端的一摞二十幾本影集搬下來,翻找我的老照片。

          初中的黑白照,高中的黑白+彩照,大學的風景照,有大小丫后的家庭照,結婚紀念十周年、二十周年及寫真照等等。

          影集里的生活照截止到2005年前,因那時買了第一部數碼相機,所有照片開始按年歸檔,年內按日期、事件再細分文件夾。迄今,一個用作備份的200G移動硬盤已滿,又添置了一個500G的。

          坐在床邊,一張一張翻看著,翻拍著。從初中到現在,一晃快40年過去了。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啊。

          在影集里還翻到逝去的家人、朋友的照片;小時候在農村和發小們的合影;現在勇往無限職場人的半歲照;以及大學畢業時一些朦朧情感現在無果的同學的珍貴留影。

          將照片一一發給家人、發小、同學,不想一下激起群體回憶潮。引來無數溫馨的小回憶、溫暖的小片段。最令人驚喜的是,引來初中好友私信,說她也是因發小聚會,現在和我們隔壁班,那屆的學霸走到了一起,戀愛已近一年。

          幾張幼兒照發到家庭群,惹來很少發文的老媽,一連串回憶表述。換來姑一重一重帶著回憶味道的輕笑。招來胖那廝讓我將他老照片拍一拍的請求。

          一組黑白照發到發小群,幾個小伙伴晚間竟然齊聚群里,說著過往的種種。聽了一晚家鄉話,瞬間回歸童年的快樂。

          三張模糊的照片發到大學同學群,引來群主讓大家晾曬照片,共同創建“青春紀念冊”的倡導。

          幾張照片私下發給兩個很多年不聯系的同學,對他們來說,這些照片應該是珍貴的`,因為這是他們真純情感的留存和紀念。

          翻看老照片,感受著兒時的天真,少年的率真,青年的狂妄。再看青春,我也美麗過、苗條過、神采飛揚過,長發飄飄過。

          給大小丫感慨過去的曾經,訴說現在的失落。

          倆人不斷用夸贊式的安慰來安撫我。什么驚艷了,什么軟妹了,什么復古文藝了。上一秒被她們夸暈,下一秒又被她們見到胖年輕照時的花癡像嘔倒。

          建了一個“青春紀念冊”文件夾,將翻拍的老照片全部放進去。

          一天就在一種莫名興奮中度過;貞浲,懷念過去,不是為了感傷,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情懷和感覺。就如同一遍遍的重溫一個美好的夢境,不為別的,只為了記憶的畫卷可以再次翻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歲月終將掠去風沙,留下的唯有生命的從容。

        【優秀散文】相關文章: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優秀散文06-09

        優秀散文07-24

        當代散文作家優秀散文05-15

        放逐優秀散文07-04

        蝶戀花優秀散文07-03

        婚姻優秀散文07-04

        時間優秀散文07-0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