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朗讀課文,正確斷句、停頓;
2、理解文章大意;
3、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4、領悟并學習文章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
〖學習側重點
1、朗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并能熟讀成誦;
2、學習文章以下幾點:語言上的言簡意賅,選材上的詳略得當,人物塑造上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解說: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理解各篇文章的內容,注意它們各自的寫法”,故“自讀導言”旨在引導學生以讀為突破口,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藝術上的特色。)
【自讀程序】
1、初讀。整體感知課文,有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注釋粗曉大意。教師適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鑒》的有關常識。
2、速讀。理清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情況。
3、競讀?茨奈煌瑢W將對話的語氣讀得最到位。
4、研讀。讀自“及魯肅過尋陽”至文末一段,思考呂蒙有了怎樣的變化,給人怎樣的啟示。
5、背誦。
(解說:以上的程序設計體現(xiàn)了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借速讀來加深對課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認識。如: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是一開始就馬上聽從的嗎?他本人在學習前后有何變化?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競讀則既檢驗了同學們對人物語氣的把握情況,又是對朗讀水平的一種促進與提高。第四步的研讀則重在讓學生體會孫權的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中的“益處”是怎樣在呂蒙身上體現(xiàn)的,并使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對讀書的認識,激起他們對讀書學習的興趣。最后的背誦是對以上四步閱讀的一個總結深化,使閱讀過程中的諸多收獲得以鞏固與積累。)
【自讀點撥】
1、資料補充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陽縣南)人,三國時吳國名將,從孫權攻占各地后隨周瑜等破曹于赤壁,又定計取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居陵侯。
2、重難點分析
、僖詫υ挒榭坍嬋宋锏闹饕侄巍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三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毕嚷暶饕笏x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xiàn)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肮鲁Wx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②除正面記言外,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xiàn)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xiàn)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③文章材料取舍精當,詳略安排得當。
課文以對話為主,其他內容均一帶而過,或簡說,或不說。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詳略的安排非常精當。
、苷Z言精練,情節(jié)發(fā)展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而緊湊。
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毫無冗繁之處。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除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情節(jié)發(fā)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fā)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解說:本點撥內容首先以補充資料的形式將課文注釋中尚未交待的內容展示出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其他則重在幫助學生完成“自讀導言”中的自讀要求4和學習側重點2,目的是使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認清人物形象,幫助其從藝術上掌握文章的特點,以便于在寫作中模仿和借鑒。)
【自讀思考】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偾浣癞斖空剖
②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矍溲远鄤,孰若孤
2、解釋文中的兩個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3、下面的短文出自《三國志·呂蒙傳》,將其與課文中的“及魯肅過尋陽結友而別”一段作比較閱讀,說說兩文的異同點。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彼焱劽。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彼彀菝赡,結友而別。
4、以下詩句、格言都是與讀書、學習有關的,結合文中呂蒙的變化,寫出自己對讀書的認識與感想。
、僮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②書到用時方恨少。
、凵賶巡慌Γ洗笸絺。
④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菽乳e,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迣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⑦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嘤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嶂R就是力量。
、鈺侨祟愡M步的階梯。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
(解說:第1、2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第3題做初步拓展,以比較閱讀的形式,換個角度去分析課文;最后一題則進一步拓展深化為談對讀書的認識與看法,這三個題目是按由淺入深,由窄而寬的順序設計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既要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既會讀,又練寫。)
〖參考答案
1、①卿:古代君對臣、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當涂:當?shù)溃敊。②孤:古時王侯的自稱。博士:當時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③孰若:哪里比得上。
2、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淺。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3、相同點:都寫出了呂蒙的變化及魯肅的贊嘆之意。不同點:①課文主要記言,而本文則既有語言,又有人物的動作及心理描寫。②課文突出的是呂蒙的變化,而本文還表現(xiàn)出了魯肅對呂蒙的態(tài)度由輕視而嘆服的變化。③課文略去了兩人談話的內容,此處則作了清楚的交代。
4、略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2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導入
先集體背誦課文。預設:大多數(shù)同學背的不錯。還有幾位同學不熟。所以老師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對一些不肯用功學習的同學應該如何勸導他呢。無獨有偶,三國時,孫權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怎么勸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孫權勸學》。(板書課題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誰能簡介作家作品,要求背著說。
二、引導自學,發(fā)現(xiàn)問題
1.根據(jù)你們的學習經(jīng)驗,你覺得本課我們應重點學習什么。(提示:知識、寫法)
認定目標:學生根據(jù)所學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師總結出示目標。
孔子云:“學然后知不足!苯處熢疲骸白灾鲗W習,體會深刻!睂<艺f:“喂大的學生是無能的學生!爆F(xiàn)在你們就自己動手,豐富頭腦吧。
出示自學提示:
。ń處熝惨暎笇W生自讀,并隨時了解學生自讀情況)
三、點撥導學,合作探究
。ㄒ唬┧自捳f,眾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們是燒多大的火呢,誰來說說你的疑問。
學生提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疑問。
競爭促進合作,我們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看哪組能把文中的人物讀活。(分旁白、孫權、魯肅、呂蒙)
。ǘ┤喾纸巧首x課文
幸運總是愛給有準備之人的,智慧之花會落入誰家呢?
。ㄈ﹤溥x題目。
由學生自選人物。點擊后直接鏈接到備選題目中的某一道題。
然后教師給小組打分。
張弛有度,緊張過后我們一起來思考。
。ㄋ模┧伎加懻
1.概括課文主要情節(jié)。(板書)勸-學-贊
2.課文在情節(jié)詳略處理上有什么特點?引申出文章重點在勸及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兩個情節(jié)改一下: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蒙侃侃而談。你看如何?
3.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
預設: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磥韯裰杏猩钜狻
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設置意圖:為了讓學生體驗本課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如果把課文的題目換成“刮目相待”怎么樣,說說你的意見。然后從學生的回答中導出本課重點及難點:本文重點寫的是勸,比較有特色的也是勸。看來勸中有深意。為了讓學生體味人物語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問:你從對話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種心理和神態(tài)。因為這樣,學生不能真正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
對這個重點和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勵學生超越范例進行寫作練習。下面就是課堂片段:學生練習。
陳思宇:呂蒙暗自高興,想:魯肅既然如此說我,想必我的進步真是不小。當初聽孫權的話真是對了,F(xiàn)在我已文武雙全,由此看來,讀書真是受益不淺呀。想到這,不由自主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聶藝菲:孫權心想:“呂蒙這個人物有的是勇氣,缺少的是智謀。如果多讀書,就會彌補這些不足的。那樣我身邊就會多了一位文武雙全的好將軍了。那樣,我何愁難以創(chuàng)建大業(yè)呢。想到這,孫權便苦口婆心地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政掌權,可不能不學習呀!”
孫海清:魯肅面容可掬,心里想道:“這個呂蒙,如今不僅武功高強,居然也知兵法,懂謀略。與以往的那個呂蒙比起來,真是煥然一新,真讓人大吃一驚。說道:“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初的那個不讀書的阿蒙了!庇窒耄哼@回我應該與他結為兄弟,以后對我也有幫助,否則,豈不可惜了。于是結為好友而別。
四、當堂訓練,內化所學
還記得我的那個難題嗎。司馬光老先生教了我們這么多勸的藝術,你們也一定會是個優(yōu)秀勸解員了吧。那就幫我勸勸他們吧。
設置勸學語言情境,進行對話描寫訓練(見課件)。
楊勝男:“學無止境,以后的日子還長者呢!現(xiàn)在苦點累點,以后就會苦盡甘來的。你現(xiàn)在的`問題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改進學習方法后,你會更棒的!”
趙倩:其實學習方法和心態(tài)很重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學起來就不費勁了。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那么學什么都是白學,因為他根本就沒用心學。如果把學習當成樂趣,不也是很好嗎?
徐德漩:爸爸,您還是需要學習的。學無止境,如果把知識比作海洋,您學到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彌補我們的不足。那樣您就更受別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會在進步,不能因為學歷高就不學。還有許多的新鮮知識等著你去學,有許多新的事物等你去發(fā)現(xiàn)呢。不學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觀理由,我是領導,但現(xiàn)在還得學習呢!咱們倆現(xiàn)在有可比性嗎?沒聽過:“活到老,學到老!眴?學習對工作也有幫助呀!現(xiàn)在還有老年大學呢!再說了,工作干好了,還能加工資呢,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王藝學:爸爸,知識永遠是新鮮的,即使對老人也是。一個八十歲的老人還學會了好幾門外語呢!所以你也應該學習,再說,你如果博學些,您的下屬不是會更欽佩您嗎?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嗎?咱們倆一起學吧。
王彬:學習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日后回報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學習,成績倒數(shù),F(xiàn)在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用心學了,也從中體會到了樂趣。你也試一試吧。
五、反思總結,質疑求學
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就是因為它文質兼美。生動的述說、形象的描繪、深刻的內涵都會啟迪著我們。
從這個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學貴在反思和質疑。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嗎?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嗎?
六、分層作業(yè),異步達標
必做題:用成語“刮目相待”和“吳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擴寫其中的某個片段或某句話。
選做題: 仔細閱讀課文,想想?yún)蚊勺兓瘜δ阌惺裁磫⑹荆堄?00字以上的文字談談自己的感受?
后記:
我們學校所進行的“創(chuàng)建新課堂、構建初中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中要求課前展示教學目標,我要求學生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體會本課學習目標。這樣學生通過學習體驗能主動有意識地掌握學習重點。
從我的教學實踐中就可以感受到讓學生先體驗,他們就會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感知,這樣才會觸發(fā)他們擁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獲會讓學生欣喜不已從而銘記在心。
實踐證明我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人物的語言情味又能在體會理解課文的重點和特色時得以寫作上的訓練。
從課后學生的作業(yè)中也能看出學生文學素養(yǎng)在提高,有的還能熟練地運用古文去擴寫。
例如,附學生作業(yè)舉例:
周鴻基:受到輔導后,他的成績突飛猛進,真應對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幾天前,他還是個淘氣包,現(xiàn)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學習了。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現(xiàn)在知識如此豐富,再也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現(xiàn)在卻宛如一位學者,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了。
從課后作業(yè)中能看出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感受到每個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態(tài)。
徐德漩:肅想:蒙不過是個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學淺。我難為難為他,也好讓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開始談論兵法,沒想到,呂蒙的回答竟很有見解。他十分驚訝地說:“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當初的那個阿蒙了。
王翹楚:當魯肅尋陽時,呂蒙與他大談破魏、蜀之道,講的精妙之極。魯肅大驚道:“以你現(xiàn)在的才能和謀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吳下阿蒙了。
張燦宇:蒙談了一會軍機大事,也想趁機嘲諷一下呂蒙的才疏學淺。不想,待魯肅講完后,呂蒙就事論事,侃侃而談,借古喻今,頭頭是道,直說的魯肅張口結舌、目瞪口呆。驚呼道:“呂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謀略,再也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學已在我之上,你過去武藝過人,英勇善戰(zhàn),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雙全,再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了。我東吳又添一人才!
王迪峰:初,孤令卿當涂掌事、,乃因卿有治軍軍平戰(zhàn)之勇。而卿之智術淺短,誠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欲內修政務,卿不可不學!
汪瀾:肅與蒙論議,知蒙羞于兵法,厭讀兵書。故,初欲使蒙難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復吳下阿蒙。實乃一博學將才。遂嘆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泵C思之,吾應與之交好,此乃真博學矣!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設喻論證的方法和“對舉”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作者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chǎn)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楔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3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師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l.對照注釋,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2.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3.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翱梢浴痹诠艥h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2)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袄K”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和“為”是兩個動詞,“***”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做成!耙浴痹趦蓚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詞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爪牙”在本文中是兩個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皬姟弊x***,堅硬的意思!吧稀薄ⅰ跋隆狈轿辉~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坝眯摹辈皇呛铣呻p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七)誦讀第l段。
1.誦讀的準備。
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使之然也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xiàn)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
“自以為”是自己認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
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fā)現(xiàn)難點,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
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jīng)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fā)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既經(jīng)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性質上去,用“***”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xù)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梢娺@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最后板書此段文理示意圖,幫助學生記誦。
4.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學生參照上面的示意圖齊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師檢查。
誦讀第2段。
(八)誦讀第2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要求注意某一節(jié)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用“·”表示)。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釋詞語:
“終日而思”和“***而望”——屬于“對舉”,結構相同,“而”表示修飾關系。用現(xiàn)代語表述,依次為“整天地想”和“躍起腳跟向遠處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從“彡”,從“章”,“章”亦聲,光彩奪目之意。
“利足”——現(xiàn)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為同“至”,非是!爸隆迸c“絕”對應,都表示動作結果,課本注為“達到”是正確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會水”一詞,指游泳而言。
2.學生練習背誦。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絕江河”。)
追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來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語,作解釋,說明“登高”的效果。③與“登高”一喻對舉,說明“順風”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與此相同。)
再追問:結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語句說的?(“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揖”“輿馬”)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揖”,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小結:①喻屬起句;②③④⑤喻屬結句。
主導問: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chuàng)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請歸納本段大意:能學習才能善假于物(板書)。
4.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順風”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點出“假”字;至“輿馬…“舟揖”二喻,才明白點出;最后再說“善假于物”,給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這種行文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記誦。
(九)誦讀第3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后解釋下列詞語: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2.劃分層次,然后練習背誦。
第一層(首句、以句號為標志、下同)說明積善而后圣心備的道理。
第二層(第2—4句)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積累的必要性。
第三層(最后兩句)從正反兩面說明用心專一才能積累的道理。
提示學生:此段較長,可按上述層次,一層一層地練習背誦,最后連貫地背誦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十)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jù),最后列表說明。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義(分論點之二)
學而不已,方能積累,即“鍥而不舍”——態(tài)度(分論點之三)
教師點撥: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教師說明: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3.對舉的運用。
說明:對舉是一種行文方式,就是將有關的兩個事物(包括同類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時舉出,其句子構造也相同或大體相同。
讓學生舉例(同類事物對舉,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等;相反事物對舉,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蚓無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討論對舉的作用。教師要說明一下:上述對舉句組又都是設喻,那是就其目的(說明事理)來說的,而討論對舉的作用則應從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處。(讀起來節(jié)奏整齊劃一,鏗鏘有力;以同類事物對舉可以豐富內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對舉,可以使讀者對問題獲得一面的認識。)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和要求】
。、了解《荀子》的常識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張,勸學的意義。
。病⑴囵B(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態(tài)度,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
。、注重字詞運用和注釋。
【重點和難點】
。、辨析字、詞、音。注重朗誦和背誦。
。、比喻代議和喻議及正反四方面議論的特點。
。场⒘私廛髯訉W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教法】
師生互動法、提問法、議論法、朗讀法、電教法、板書法。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作為一位學生,應該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你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正確的目的和態(tài)度、方法嗎?知道堅持學習的重要嗎?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荀子的《勸學》,看看古人怎么勸人學習的。
。病⒄垈別學生朗讀課文。
。、重點拼音:
木直中繩:zhòng
雖有槁暴:gǎo pù
輮以為輪:róu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xū yú
吾嘗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異也:xìng
故不積跬步:kuǐ
騏驥一躍:qí jì
駑馬十駕:nú
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础⒆髡呓榻B: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時人稱荀卿,又稱孫卿。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即“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但是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聽錄音《勸學》。
。丁⒅行恼擖c: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贰W生齊聲朗讀《勸學》。
。、第一、二段重點字詞翻譯:
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從;于:比……更
冰,水為之:形成、凝結(動詞)
木直中繩:合乎、結合
輮以為輪:輮以(之)為輪,把它作為
其曲中規(guī):彎度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通“又”
輮使之然也:這樣
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利,鋒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明,明達;行,行為;過,過錯
。埂⒎g一、二段: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做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jīng)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
。保啊⒎终擖c;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保、第三段重點字詞翻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曾經(jīng)
吾嘗跂而望矣:遠望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見得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招,招手;加,增加
而聞者彰:明顯,清楚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借助,借用;利:使……快;致,到達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名作動)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稟賦,資質;異:差別
。保、第三段翻譯:
我曾經(jīng)整天發(fā)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jīng)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保、分論點: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
假輿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絕江河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識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張,勸學的意義。
2、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態(tài)度,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
3、注重字詞運用和注釋。
【重點和難點】
1、辨析字、詞、音。注重朗誦和背誦。
2、比喻代議和喻議及正反四方面議論的特點。
3、了解荀子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教法】
師生互動法、提問法、議論法、朗讀法、電教法、板書法。
【教學步驟】
1、導入:
同學們,作為一位學生,應該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你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正確的目的和態(tài)度、方法嗎?知道堅持學習的重要嗎?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荀子的《勸學》,看看古人怎么勸人學習的。
2、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3、重點拼音:
木直中繩:zhòng
雖有槁暴:gǎo pù
輮以為輪:róu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xū yú
吾嘗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異也:xìng
故不積跬步:kuǐ
騏驥一躍:qí jì
駑馬十駕:nú
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時人稱荀卿,又稱孫卿。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即“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但是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5、聽錄音《勸學》。
6、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7、學生齊聲朗讀《勸學》。
8、第一、二段重點字詞翻譯:
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從;于:比……更
冰,水為之:形成、凝結(動詞)
木直中繩:合乎、結合
輮以為輪:輮以(之)為輪,把它作為
其曲中規(guī):彎度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通“又”
輮使之然也:這樣
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利,鋒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明,明達;行,行為;過,過錯
9、翻譯一、二段: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做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jīng)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jīng)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
10、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1、第三段重點字詞翻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曾經(jīng)
吾嘗跂而望矣:遠望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見得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招,招手;加,增加
而聞者彰:明顯,清楚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借助,借用;利:使……快;致,到達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名作動)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稟賦,資質;異:差別
12、第三段翻譯:
我曾經(jīng)整天發(fā)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jīng)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13、分論點: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
假輿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絕江河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合書后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解讀第一段(7分鐘)
1、回憶上個課時的內容并結合學生自主預習的結果,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中心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
2、齊背誦第一段后,提問:
a、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容?
b、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c、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
d、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e、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
g、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栴}層層遞進,學生回答一個接一個問題時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學習的意義為何?)
3)教師總結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yōu)椤吧啤。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2、解讀第二段(7分鐘)
1、同學們一起背誦第二自然段。
2、提問:
本段寫了幾層內容?
第一層闡明什么內容?
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
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層得出結論:“君子善假于物”。聯(lián)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用哪幾個比喻?
。▎栴}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學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層次和主旨——學習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chǎn)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
3、解讀第三段(7分鐘)
1、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段(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
4、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5、布置作業(yè):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了解荀況及其主張。
2、 了解本文的條理性及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明白、生動的寫法。
3、 了解荀況對于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等的論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4、 理解幾個文言虛詞和通假字的用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 第一、三兩自然段的教學。
2、 難點:以生動、通俗的比喻為論據(jù)。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一、 導入:
1、新課導入:同學們,也許我們有的同學不能真正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也許我們有的同學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頭看書,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學習荀子的《勸學》,它將告訴我們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tài)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鑒。
2、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二、 課文賞析
1、 師范讀課文。
2、 生自由朗讀,掃清字音障礙。
3、 生齊讀課文,師點撥指導。
4、 生借助注釋工具書梳理課文。
5、 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已,停止,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于(從)藍,而(卻)青于(比)藍;冰,水為(凝成)之,而(卻)寒(冷)于(比)水。(也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為(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guī)。雖有(又)槁暴(曬干),不復(再能)挺(直)者(的原因),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說明學習可以改變人的習性,使之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z查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說明學習可以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yǎng)。)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可以已”。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三個側面證明只要善于學習,善于假物,就能使人成為有才德的君子,然后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吾嘗(曾經(jīng))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比,強調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比,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利用學習、利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利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借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利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利用)于(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學得的知識和本領,善于利用處界條件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松。
第4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于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圣心(圣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學習要靠積累,并引出結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yǎng)了“圣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了積累。正反對比,闡明學習必須不斷積累。)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舍。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比,朽木與金石對比,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比,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積”,到論證“不舍”,最后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證明“學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廢。
6、 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于,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后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于,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知明而行無過矣。(而,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而,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 (而,連詞,表轉折,相當于“卻”、“可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而,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于是”。)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 (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通假字)
7、 學生討論,老師引導歸納文章寫作特色。
、俅罅窟\用比喻闡明事理,是本第一大特點。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體,深入淺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達效果。第二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第三段用了五個比喻,說明學習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個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些比喻有的用同類事物相襯托,如:“登高而招”與“順風而呼”,“假輿馬”與“假舟楫”,“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有的用相反情況相對比,如“騏驥一躍”與“駑馬—卜駕”,“朽木不折”與“金石可鏤”等。比喻說理明白透徹,深入具體,使人信服。
、谡撟C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壅Z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jié)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茍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等12個文言常用實詞和“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2.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3.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4.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探究作者的思想觀點。
【使用說明】
1.第一課時落實學習目標1-2,第二課時落實學習目標3-4;
2. 第一課時落實基礎演練1-3,第二課時落實基礎演練4-5;
3. 第一課時落實合作探究1-4,第二課時落實合作探究5-10;
4. 第一課時落實鞏固訓練1-8,第二課時落實鞏固訓練9-13;
【知識導學】
1.關于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內容分前后兩個部分,前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后部分著重闡明學習的方法。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勉勵人們學習須持之以恒,以求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品德。
2.關于勸學的名言名句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慵翰粚W,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shù)點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3.關于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體 ” ,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體 ” ,聯(lián)系二者的詞語叫 “ 喻詞 ”(像、是、如等)。用來作為喻體的事物,應當是為大家所熟悉的、具體的、淺顯的,這樣,才能既通俗又生動地說明另一個事物。比喻應當貼切、自然,要能恰到好處地說明被論證事物的特點。如可以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春蠶,說明他們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卻不能將他們比喻成能使別人干凈起來,可他們自己卻像越來越臟的`抹布、掃帚,這樣運用比喻法,叫“引喻失義”,應當注意。因為比喻的雙方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lián)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論述一個問題,不能僅靠幾個比喻,應把它和例證法、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比喻論證不是議論文寫作的主要論證方法,要求慎重使用。
【基礎演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靛青( ) 蓼藍( ) 木直中繩( ) 參省( )
須臾( ) 以為輪( ) 跬步( ) 生非異也( )
槁暴( ) 騏驥( ) 駑馬( ) 跂而望矣( )
二螯( ) 鍥而不舍( ) 金石可鏤( ) 則知( )明而行無過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勸學(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吾嘗跂而望矣( ) (4)假輿馬者( )
(5)而絕江河( ) (6)風雨興焉( )
(7)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9)駑馬十駕( ) (10)用心躁也( )
(11)學不可以已( ) (12) 金就礪則利( )
(13)而聞者彰( ) (1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15)用心一也( ) (1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
。17)木直中繩,以為輪( ) (18)聲非加疾也( )
。19)非能水也( ) (20)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3.名句默寫填空。
(1)(20xx江蘇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20xx福建高考)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
(3)(20xx天津高考)______________,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4)(20xx全國高考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復挺者,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
4.找出文中的20個比喻句。
5.結合已學知識,說明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后的括號里。
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遞進關系。c.連詞,表轉折關系。d.連詞,表因果關系。 e.連詞,表順承關系。f.連詞,表修飾關系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诰硬⿲W而日參省乎已( )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
、芊e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蓓橈L而呼,聲非加疾也( )
、扌妨蚨 )
。2)按照“之”字的意義的用法,選出全是代詞的一項( )
、偾啵≈谒{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③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⑤冰,水為之⑥君將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3)下列句子中加點介詞“于”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青取于藍,而青于藍 ② 善假于物也 ③ 寡人之于國也
④屈原至于江濱 ⑤頒白不負于戴于道路矣
、奕接小⒓韭芬娪诳鬃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合作探究】
一、說說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根據(jù)提示,梳理本文內容
文本圍繞“ ”從三方面展開說理分析,其中第二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三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能夠 、 、 ,第四段從學習的 說明道理,運用 個比喻句分析了學習要求 、 、 。
三、分析第一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四、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五、分析第三段五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六、我們今天認為,在一個人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上,“思”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荀子卻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應該怎樣理解?
七、分析第四段十個比喻句所表達的意思。
八、結合文本,說說本文比喻說理的特點
九、荀子認為學習可以改變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惡”的本質,從而具備圣心,成為君子,對此,你有著怎樣的評價和認識?
十、在知識急增的社會,我們對于學習的看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你認為荀子的觀點是否過時?有哪些觀點需要補充發(fā)展?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xiàn)象;
2、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3、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2、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jié)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2、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jié)奏,糾正字音;
2、學生朗讀第一段;
3、學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xiàn)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4、指名學生口譯第一節(jié);
5、文理分析:
、 本節(jié)的觀點是什么?
、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論證觀點的?
、 比喻論證,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 這一節(jié)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jié)
1、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jié));
2、文理分析:
、 本節(jié)的論點是什么?
、 此節(jié)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論證,馬上一節(jié)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 此節(jié)的第一句有內容上如何理解?在結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⑷ 這一節(jié)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jié)
1、主要步驟同上;
2、文理分析:
、 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 第一次運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 第二層除了喻證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 最后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 這一節(jié)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齊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jié)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可以已
1、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3、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1、過渡:承上啟下;
2、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1、善于積累:正、反;
2、持之以恒:主觀、客觀;
3、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tài)度、精神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0
總學習目標:
1.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了解人獲取教養(yǎng)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2.初步了解關掌握閱讀現(xiàn)代文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3.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5.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學常識
課時按排:8-10課時
求學之道——①勸學
教學目標:1)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學常識。
教學重點:1)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虛詞和實詞。
教學難點:對荀子的學習觀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導入新課: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一、作者簡介: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主張“明禮義而化之”,即后天的環(huán)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惡,所以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教育的功能,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本性。他的思想體現(xiàn)在荀子一書中.《荀子》是后人為其編,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多用比喻排比,這些在《勸學》中有所體現(xiàn)。《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二、自學提示:請同學們查古漢語字詞典,掌握重點詞,并思考幾個問題
勸,君子,已;藍,青,雖,挺,就,暴;須臾,望,疾,至,能水,絕,生,聞;跬,駕,鏤,用,跪,強,躁
1、中心論點是什么?怎么理解?
2、分了那幾個論點論述?
3、采用了什么論述方法,找出相關句子
三、課文分析:
1、解題:《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是什么意思?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什么意思? “勸勉”!皠瘛钡姆斌w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學習。
2、文章結構:(分析同時串講課文)
* 論點:學不可以已(開門見山)
已:停止11]一生都不能停止 2]方法態(tài)度是:持之以恒
* 論證過程:為什么學?怎么學?
1] 君子[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古今異義。此處增強論據(jù)力度[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n.],取之于藍[于藍取之],而青[adj.]于藍;冰,水為[凝結]之[代冰],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于]繩。輮[糅,以火烘木,使之彎曲]以為[做成]輪,其曲[彎度]中規(guī)。雖[即使]有[又]槁暴[曝,曬干],不復挺[直]者,輮使之然[(彎曲成)這樣]也。故[所以]木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則直,金[金屬刀,借代。]就[接近,靠近]礪[磨刀石,即金屬刀拿到磨刀石上磨]則利,君子博學[廣泛學習]而[并列]日[n作狀,每日]參省[參,檢查。省,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青——藍;水——冰;木——輪;金——利
外物加工結果
1 博學日參省乎己知明而行無過
五個比喻(嘗試背誦)
2] 吾嘗[曾經(jīng)]終日而[表修飾]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跂[提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眺望[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強,宏大]也,而聞者彰[清楚,明顯(欲蓋彌彰)]。假[借助,利用]輿[車]馬者,非利足[腳步快]也,而致[達到。注意字形]千里;假舟楫[槳,這里是用作借代指船]者,非能水[n作動,游水]也,而絕[橫渡]江河,君子生[性,本性,資質]非異[(同一般人)沒有差別]也,善假于物也。
1 順風而呼聞者彰;登高而招見者遠;假輿馬至千里;假舟楫絕江河
善假于物的結果 君子生非異
1 學習的結果能: 提高改變自身;彌補不足學不可以已
五個比喻(嘗試背誦)
3] 積土成山,風雨興[興,起]焉[兼詞,于此];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神明”即“神靈”]自得[“自”是自然,“得”是通.全句意為:精神智慧就得到提升],圣心備焉[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焉,表肯定的語助詞]。故不積跬[半步]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千里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馬拉車走一天為一駕],功[成功]在不舍[停止]。鍥[用刀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蚓無爪牙之利[難點:之,定語后置標志,鋒利的爪牙],筋骨之強,上食埃土[細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也[舊版,用:以,因為。一,專一]。蟹六跪[腳]而二螯[鉗夾],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藏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心]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積水成淵,蛟龍生 積1、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不積1、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朽木不折 舍1、
駑馬十駕;金石可鏤 不舍
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專1、
六跪二驁-非蛇鱔之不可寄托 躁
學習方法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心
十個比喻(嘗試背誦)
* 論證手法:比喻:形象生動
排比:說理透徹氣勢磅礴
對比論證:鮮明有理
四、知識點小結:(字詞句段)
* 第一組:通假字
。ǎ欤┹妑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與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ōng礪lì參cān省xíng跂qì臾yú螯áo
(3)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4)復習初中知識,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溫故知新
于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介詞:從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介詞:比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介詞: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有蔣氏者,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將哀而生之乎連詞:并列關系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連詞:修飾關系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連詞:轉折關系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連詞:順接關系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 取之于藍(介賓后置);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
* 見文章結構 分析。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積累文本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二、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探討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情感目標: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恒心”“專注”的優(yōu)秀求學品質。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學生內心并使之身體力行。
【教具、學具準備】:
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一,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過程】
預習提綱:
1、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在預習筆記上。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提高修養(yǎng)的途徑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學習。其實,學會學習也是一種學習,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本身就是一種修養(yǎng)。相信兩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勸學》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yǎng)我們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yǎng)有所啟發(f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流傳千古的佳作。
荀子簡介:
1、學生讀注釋。
2、教師補充: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國、秦國、楚國,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但強調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性中的“惡”,因此,他特別重視人的學習,重視教育的作用。
課文賞析: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提示學生注意老師發(fā)音、重讀、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jié)奏。
3、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適時點撥,對學生讀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時鼓勵(可以帶頭鼓掌),以營造一種感情朗讀的氛圍。
二、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1、學生根據(jù)預習筆記,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合作解決。
2、教師在課堂巡回,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為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三、師生合作,答疑解惑:
每組可由一名代表提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解答或讓其它小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在學生解答時要注意是否需要補充、拓展或強調。
四、邊讀邊譯,字句落實:
經(jīng)過上面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jīng)掃清了字、詞、句理解上的障礙,為鞏固效果,增強整體把握課文能力,要求學生邊小聲讀邊在心中翻譯。(翻譯的過程也是對所學知識運用、鞏固的過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比較“于”“焉”在文中不同語句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3、找出文中使用“而”的'句子并根據(jù)它的意義和用法歸類。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教師出示幾個重點、難點的句子,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選擇的文句要能反映課文中的重點文言現(xiàn)象。
2、檢查對虛詞“于”“焉”“而”等的掌握情況,并指導學生通過中學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了解“而”“焉”的其它用法。教師此時注意適時講解、點撥。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ㄒ唬、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教師明確本段第一句話“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3、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論述到的事物及其關系,其所含喻義是什么?
藍←———勝于——青(取之于藍)
提高自己
水←———寒于——冰(水為之)
直木——輮————→輪
木———受繩———→直改變自己
金———就礪———→利
結論:事物經(jīng)過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注:1、在分析所論事物的關系和特點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用文本中的詞句加以表述。
2、“結論”和“喻義”由學生去總結、揭示,老師只作適當點撥。
。ǘ⒀辛暤诙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五組對應關系,用文中的語句概括其共同特點,其中喻義是什么?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于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結論:善假于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注:教師提示學生回顧荀子思想,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但強調后天的學習和后
天的環(huán)境、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從而提高自己成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養(yǎng),所以荀子特別重視學習的作用。
3、教師引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不利條件,每個學生都應該利用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在此,教師也可以設置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ㄈ⒀辛暤谌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了哪些優(yōu)秀學習品質,除了運用比喻論證外還采用了什么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學生不難得出本段中強調的三種優(yōu)秀品質——積累、恒心、專注,以及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拓展延伸:積累、恒心、專注,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鍵品質,我們在
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yǎng)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教師在此處設置“缺點曝光臺”和“優(yōu)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yǎng)。
。ㄋ模、學生總結,教師引導,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3、結構采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三、布置作業(yè):(二選一)
1、結合自己體會,采用“總—分”形式就“積累”“恒心”“專注”談談你的感受和認識,可三者聯(lián)系起來談,也可就其中一點發(fā)表見解。寫在周記本上,600字左右。
2、學習是提高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習修養(yǎng)是人身修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的你通過本文的學習受到哪些啟發(fā)?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想于周記本上。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薄⒄J知目標 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掌握文中涉和的常用文言詞語。
。、過程和方法目標 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測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標 同學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薄⒋y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聯(lián)系生活,讓同學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薄⒐适聦耄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身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同學自主閱讀課文下注釋。)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讀一讀:
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jié)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全班齊讀。 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jù)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語句。 故事復述。
。病⒆h一議: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測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tài)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溢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保護。)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淖陨淼那猩眢w會來談,現(xiàn)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tài)呼之欲見。)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示出呂蒙對自身才略出息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四、模仿扮演,體驗反思
。薄⒛7掳缪荩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后進行對話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同學作點評。
。、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么啟示呢?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總結存儲: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出息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課外延伸:
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和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寫一篇讀后感、談談學了本文后你的體會。 課后背誦全文。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荀子其人;
、谑柰ㄎ木洌矸e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鄯e累本文的名言名句。
。ㄒ陨蠟榈谝唤虝r之知識目標)
④體會、學習比喻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蒹w會、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布局特色;
⑥明確如何才能獲得教養(yǎng)。
。ㄒ陨蠟榈诙虝r之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聲情并茂地誦讀文言名篇的能力;(第一教時)
、谂囵B(yǎng)學生能據(jù)已學、據(jù)課注、據(jù)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第一教時)
、弁宫F(xiàn)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第一教時重疑難文句探究,第二教時重論證方法、思路的探究)
3、人文、情感目標
①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fā)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第一、二教時)
、谧寣W生明白學習之于教養(yǎng)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1、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⑥(第二教時);
2、能力目標之①②(第一教時);
3、人文、情感目標之②(第二教時)
【教學難點】
知識目標之②(第一教時),④(第二教時)
【教學模式】
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師生互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
一、設境導入
設問1:大家知道在我們國家比較有名的《三字經(jīng)》嗎?
設問2:《三字經(jīng)》會背幾句的同學愿不愿意舉起你驕傲的手?
教師相機導入:從《三字經(jīng)》導入孟子導入孟母三遷導入人生的“教養(yǎng)”導入本專題“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
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實際略說教養(yǎng)的重要性,然后順勢導入《勸學》。
二、關于荀子
設問:有誰了解《勸學》的作者荀子嗎?
學情估計:若有學生舉手,則請其說,教師略作補充;若無則變問為:不知道的請舉手。如果普遍不知,則由教師介紹荀子。
三、誦讀
全班齊誦,教師諦聽,并可能進行誦讀指瑕。
四、分組合作學習,文句疑難探究。
1、教師略說高中課堂古文學習的新模式,要學習積累的文言知識構成。
2、6人一組,合作進行文句疑難探究。
要求:不做機器做主人,每組成員積極參與,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不了的疑難,組內先行探究,本組探究不了的,組長記錄后提交全班探究,全班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
3、填寫好探究紀錄,以便交流。
4、教師巡視、參與。
五、各組根據(jù)探究記錄,由代表匯報探究情況,教師加以標示
后匯報的組只匯報或補充與前組不同的疑難和知識總結,教師標示后,鼓勵全班同學競答,解決不了的由教師點撥,相關學生記錄。學生沒有關注的重要知識點則由教師補充。
六、教師課堂評價、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1、課堂評價側重于本堂課學生的參與表現(xiàn),以肯定鼓勵為主;
2、作業(yè):
①每個同學填寫好本課的知識積累卡;
②完成《名師一號》中《勸學》一課的基礎練習(選擇題部分)。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人文要求:通過學習短文,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2、知識要求:理解短文內容,積累主要實詞和虛詞,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自制光盤(音樂、畫面、提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趣引讀
同學們看過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片段,聽著這雄渾而沉淀著歷史滄桑的樂曲,看著這狼煙滾滾、旌旗獵獵的畫面,我們就會想到三國時代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圖片),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圖片)的信賴,可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孫權屢次勸他多學知識,可他總是推三阻四,認為自己是一介武夫,讀書沒有用處。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同學們想知道嗎?那么,讓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鑒》中的記載《孫權勸學》。
二、第一次嘗試讀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文章篇幅短小,注釋詳盡。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結合注解,爭取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適時指導)
2、指定學生朗讀。
3、學生評價。(是否聽清楚他們所讀的字音、句讀。)
A、卿qing邪ye即更jingeng
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孤/凱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三、第二次嘗試讀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把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找出來,可以和同桌討論,并嘗試用自己的話互相講講這個事故。
1、字、詞、句質疑并解答(或將你認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來引起重視)。
①以:以……為借口
務:事物
涉獵:廣泛瀏覽群書,不深入研究。
、诘寡b句:蒙辭以軍中多務
、鄢烧Z: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課文中故事情節(jié)(故事情節(jié)質疑并解答)
A、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B、呂蒙接受孫權的建議嗎?(辭——→就)
C、課文怎樣表現(xiàn)呂蒙學習效果的?(議論)
D、魯肅與呂蒙的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3、學生齊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故事情節(jié)。
4、小結:
孫權這一次勸學讓武將呂蒙真的開始就學,而且取得了很大進步,就連文韜武略的魯肅都愿意和他結為好友。
四、第三次嘗試讀文:揣摩人物語言
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些人物形象的?(語言描寫)那么,我們接下來仔細品讀品讀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語言描寫,我們從哪些方面揣摩語言呢?(①身份②心理狀態(tài)③語氣)
1、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表現(xiàn)出對話中的神態(tài),看哪些小組做得最好?
2、播放音樂,創(chuàng)造情境,示范朗讀
。ㄐ〗M比讀,學生評價,給更多的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3、動畫配音。(由學生選出朗讀的最棒的同學組合朗讀。)
孫權: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孤/豈領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苦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語重心長)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訝、稱贊)
呂蒙: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師小結:
東吳的君主孫權非常愛惜人才,語重心長的'勸說呂蒙要涉獵群書;武將呂蒙通過學習有了進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長者魯肅看到呂蒙進步,由衷的稱贊,并大為驚訝。
五、第四次嘗試閱讀:拓展語言訓練
1、自編故事一則
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建議,我們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在座的老師們,讓這些老師再講給和大家一樣的青少年朋友們,好嗎?
2、嘗試總結課文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孫權勸學》一文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誰能談談學習的收獲: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談啟示。(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過孫權的勸學,他勤奮學習,最后成了一名儒將。所表現(xiàn)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們如果能像呂蒙一樣,抓緊時間,發(fā)奮學習,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到時候老師可要對同學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同學也不會是吳下阿蒙。)
、亵斆C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別人。
、趨蚊芍蛔愣髲浹a。
、蹖O權是個善用人才的明君。
、茏x書能使人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
。ㄗ⒁庹Z言表達清楚,有條理)
3、寫作訓練
我們班上的劉明同學非常聰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網(wǎng),厭倦讀書,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孫權勸學》,老師覺得有很多話要對他說說,你們愿意勸勸劉明同學嗎?
板書設計(略)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4-04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14篇)04-05
《勸學》教學設計04-19
勸學教學設計03-26
《勸學》教學設計09-28
勸學教學設計03-01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合集14篇04-06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通用14篇04-05
荀子《勸學》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