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16 17:39:15 毅霖 勸學 我要投稿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勸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資治通鑒》的有關常識。

          2、積累文言詞匯、文中的成語,理解文意。

          3、正確朗讀全文,讀出人物語言的身份、情態,分析人物性格。(重點、難點)

          4、領悟學習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感啟動

          1、導入新課

          很多偉大的領袖都強調過學習的重要性,列寧說:“學習學習再學習。”毛澤東主席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早在三國時期有位偉人也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那就是吳國國君孫權。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板書:《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2、預習指導

         。1)掌握本文有關文學常識。

         。2)正確朗讀全文,嘗試讀出人物語言的身份情態。

         。3)識記本文涉及的兩個成語的現代含義。

          (4)根據書下注釋嘗試翻譯全文。

          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本文選自《》,是()

         。〞r期)杰出的()家和()家()主持編纂的一部()體通史,記載了從()到()共()年間的史事。書名是當時皇帝宋神宗定的,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2)解釋成語含義: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搶答,按組加分,糾錯加分。

          二、解題生疑

          根據題目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1)孫權是誰?

          (2)勸誰學習?

         。3)為什么勸?

          (4)勸學結果如何?

          三、讀文求解

          1、學生齊讀文章,尋找答案。

         。1)吳國國君

         。2)呂蒙

          (3)卿今當涂掌事,讀書大有所益

          (4)呂蒙進步驚人。

          搶答,按組加分,糾錯加分。

          2、再讀釋義。

         。ㄗ杂衫首x文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口述)、評價)(自學3分鐘,小組合作2分鐘)

         。1)敘述性語言:譯文

         。2)孫權:譯文

         。3)呂蒙:譯文

         。4)魯肅:譯文

          四、三讀析人

          1、怎樣分析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的方法)

          2、分析文中人物語言展示人物什么身份、性格、心理。評價的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該人物語言(自由朗讀文章,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板書、評價)(自學3分鐘,小組合作2分鐘)

         。1)孫權:身份();性格();心理()。

          (2)呂蒙:身份();性格();心理()。

         。3)魯肅:身份();性格();心理()。

          五、求異思辯

          如果孫權勸學無效,呂蒙不學習,結局會怎樣?(展開你的想象運用簡短的話語進行說明)

          六、學以致用

          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或啟示。(用一句話說明)

          七、班長總評

          學科班長總評

          八、教學反思

          課堂實踐后發現的問題:

          1、學生對于文學常識的審題過于倉促,導致很多同學都沒有完整的回答出本題答案,在下次的.授課中,應先給學生10秒鐘的審題時間,之后再進行搶答。

          2、據題生疑中學生又提出了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怎樣勸的”,也應該給予確定。

          3、朗讀由原來的三讀:初讀理解大意;再讀釋義;三讀析人;增加到四讀深入理解,設置在人物分析之后,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

          4、人物分析,學生板書的答案書寫不是很規范,無條理,所以改用表格的形式,更加明晰。

          5、題目《孫權勸學》既交代了人物也交代了本文情節,呂蒙就學和魯肅鑒學亦是如此。所以在講解人物形象時同時也交代了文章情節。

          6、文章情節有詳有略,由此應該引到文章寫作手法的講解。

          7、課文翻譯中本文有三個語氣詞需要注意強調“邪、耳、乎”。

          8、學案設計的各個環節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不夠明確,應當加強。

          《勸學》教學設計 2

          【教學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識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張,勸學的意義。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態度,聯系學生的實際。

          3、注重字詞運用和注釋。

          【重點和難點】

          1、辨析字、詞、音。注重朗誦和背誦。

          2、比喻代議和喻議及正反四方面議論的特點。

          3、了解荀子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教法】

          師生互動法、提問法、議論法、朗讀法、電教法、板書法。

          【教學步驟】

          1、導入:

          同學們,作為一位學生,應該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么你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正確的目的和態度、方法嗎?知道堅持學習的重要嗎?現在我們就來了解荀子的《勸學》,看看古人怎么勸人學習的。

          2、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3、重點拼音:

          木直中繩:zhòng

          雖有槁暴:gǎopù

          輮以為輪:róu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ānxǐng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xūyú

          吾嘗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異也:xìng

          故不積跬步:kuǐ

          騏驥一躍:qíjì

          駑馬十駕:nú

          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稱荀卿,又稱孫卿。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為人性本惡,即“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但是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5、聽錄音《勸學》。

          6、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7、學生齊聲朗讀《勸學》。

          8、第一、二段重點字詞翻譯:

          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從;于:比……更

          冰,水為之:形成、凝結(動詞)

          木直中繩:合乎、結合

          輮以為輪:輮以(之)為輪,把它作為

          其曲中規:彎度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通“又”

          輮使之然也:這樣

          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利,鋒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明,明達;行,行為;過,過錯

          9、翻譯一、二段: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做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制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

          10、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1、第三段重點字詞翻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曾經

          吾嘗跂而望矣:遠望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見得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招,招手;加,增加

          而聞者彰:明顯,清楚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借助,借用;利:使……快;致,到達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名作動)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稟賦,資質;異:差別

          12、第三段翻譯:

          我曾經整天發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13、分論點: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

          假輿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絕江河

          《勸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在識字、寫字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識字與寫字的方法。

          4、認識9個生字,會寫“更、書、勸、學、首、遲、發”7個生字,掌握一個新部首。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7個要求會寫的字。學會新部首。

          2、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

          3、生字卡片。

          4、學生提前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難點:

          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導入)

          二、文學常識

          1、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孔子為孔圣人,孟子為亞圣),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荀子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

          ①孟子強調“法先王”;荀子強調“法后王”,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②孟子強調施仁政、行王道,強調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

          ②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3、題解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皠瘛笔恰皠衩恪钡囊馑肌!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三、語法總結

          難點翻譯: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1、通假字(107練習三)

         、佥娨詾檩,其曲中規、

         、陔m有槁暴,不復挺者、

         、蹌t知明而行無過矣、

          ④君子生非異也、

          2、一詞多義(107絕、強、假、望、聞)

          生: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名詞)蛟龍生焉(生長,動詞)

          一:騏驥一躍(一,數詞)

          用心一也(專一,形容詞)

          利: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詞)

          “利足”──現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金就礪則利(銳利,形容詞)=蚓無爪牙之利

          3、詞類活用:

         、賱釉~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勖~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古今異義詞

          ①蟹六跪而二鰲蟹腿,跪下

          ②蚓無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齒,幫兇、走狗;感情色彩變化

          5、特殊句式

          (l)判斷句

         、偾啵≈谒{

         、诒,水為之

         、垭m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四、分析課文(先完成106練習一)

          提出學不可以已的論點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作用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勸學》教學反思

          《勸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一篇議論性散文。自流傳以來廣泛的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推崇,是人們了解先秦文化、儒家思想重要材料,是人們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的力量源泉。在中學課本中,它是激勵學生奮發努力、勤奮學習的一篇力作。因此在授課前做了認真的.準備,制定了詳盡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方面:讓學生了解荀子基本的“人性惡”的觀點,提出問題荀子是如何勸世間人學習的,疏通文句,整理積累重要的實、虛詞的意義與用法,、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學習本文嚴密的謀篇布局特色;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

          這節課我很重視古詩的朗讀,讓學生聽范讀正音,理解大意,劃分節奏,全班集體朗讀解決字詞,自由讀找出比喻論證的句子,最后熟讀成誦。通過這節古詩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于古詩的朗讀津津樂道,很有興致,這無疑對學生今后的詩歌學習以及朗讀都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在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能據已學、據課注、據語境準確解讀文句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自主與合作相結合探究問題能力等等。

          在情感方面,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體會和諧合作、雙贏進步的成就感,激發主動、自覺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之于教養和人生的重要性、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的習慣。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不足,比如課堂的節奏偏慢,課堂掌控能力不強,在后面講比喻論證的時候,講的較淺不夠深入。通過這次參加課堂教學大賽,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自己也將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不段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勸學》教學設計 4

          一、導入

          既來(升入高中)之,則安之!獙W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度?——進入課文

          二、作者簡介

          “性本惡”→“明禮而化之”

          三、釋題

          關鍵字:勸——何解?

          學——學什么?

          四、朗誦

          五、理清思路,內容分析

          1、作者開門見山,引用了什么觀點?

          2、荀子為什么強調學習?

          △變)(書與人、獲得教養、學習改變一生……)

          △怎樣變?(比喻)

          3、學習的`意義與作用又何在呢?

          4、學習應采取怎樣的態度與方法?

          5、結構梳理:

          第一段: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提高自己(兩喻)第二段:學習的意義:(五喻)改變自己(三喻)第三段: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五喻)積累(四喻)第四段:學習的方法、態度(十喻)堅持(四喻)正反對比專心(兩喻)六、分類歸納總結文言文知識

          1、詞類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中的“水”。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中的“日”。

          2、特殊句式:

         。1)介詞結構后置A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3、一詞多義:

          絕強假望聞

          七、小結

          《勸學》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10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收集關于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

          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啟發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稚——推繼——斷桃——逃

          3、加一加:前——剪子——孟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導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3、全班匯報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系,聯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么語氣。

          可把課文分為三個情節: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并確定對話的基調: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勸學》教學設計 6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先介紹一位大家童年的伙伴,他就是砸水缸,救同伴的司馬光。司馬光的砸水缸救同伴的故事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長大。

          《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戰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初讀:

          1、師范讀,生注意人物的語氣和文中的停頓。

          2、抽生讀。

          3、全班齊讀。

          三、疏通文意:

          1、以小組為單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組內拿不準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記號,待會提交全班解決。

          2、生提出疑問,全班內解決。

          四、分析課文,指導朗讀

          1、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

          師相機板書: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驚嘆。

          2、教師借題發揮:有的同學不愛學習,任憑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學也無濟于事,孫權到底是怎樣勸學的,居然讓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呂蒙浪子回頭,最終成為一位飽學之士?磥恚斃蠋煹奶貏e要學一學孫權的勸學藝術。

          3、抽生讀孫權勸學的內容。

          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堅定,指出學習的必要性?梢钥闯鰧O權對部下要求很嚴格,同時又對呂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學成之后能更好地輔佐自己。

         、诠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擔當涉獵,見往事耳。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可以隱隱感覺出孫權對呂蒙找借口“辭學”的責備之意。

          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為呂蒙指明了學習的方法和目的.。足見孫權對部下的關心。

         、矍溲远鄤,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前一句是反問語氣。反駁了呂蒙“軍中多務”的借口。后一句以自身為例,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的可行性。

          ④孫權勸學可謂是語重心長。呂蒙收到的效果如何呢?請大家一起讀出來。

          驚嘆語氣。魯肅對呂蒙的才略大增既驚嘆又贊許。

          ⑤呂蒙的回答也很有趣。

          感嘆語氣。呂蒙對自己的進步感到自毫。呂蒙和魯肅同朝為官,對話有調侃的意味。

          6、小組內分角色朗讀,抽三人扮演其中的角色,其它同學旁白。

          五、拓展與提高

          1、呂蒙能聽取孫權的勸學,最終變得文武雙拳,這雖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不得不聯想到北宋神童方仲永,五歲能詩,但由于不注重后天學習,最張“泯然眾人”的悲劇,讓人痛心不已。

          呂蒙和方仲永雖一個在三國時期,一個在北宋,但我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設有一天,“呂蒙巧遇方仲永”,他們這間會有怎樣的一段對話呢?

          請小組內為他們設計幾句簡短的對話,待會小組內推薦兩句同學演示一下。

          2、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呢?請大家自由的,從多個角度談一談。

          參考:

         、僦灰袥Q心,有毅力,就能學有所成。

         、谔撔慕訍蹌e人善意的意見。

          ③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進步。

          3、呂蒙這所以能由一個目不識丁的武將,變得文武雙拳,這與他發奮讀書是分不開的。一位同學說: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下面請大家也談談你對書的感悟。

          例:書是階梯,能幫助從們登上理想的高峰。

          書是良藥,能醫治愚昧。

          書是清泉,能滋潤干涸的靈魂。

          書是渡船,能載人到達理想彼岸。

          書是橋梁,……

          4、欣賞完孫權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能不能也用你所知道的關于讀書的名言來勸學呢?

          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知識就是力量。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勸學》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及句子。

          2、品讀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學習重點:

          1、積累文言字詞,朗讀課文。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聯系生活,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發展的道理。

          學習過程:

          課前語文活動:交流對三國人物的了解和認識。

          一、導入新課:人不怕落后,怕的是落后了還不思進取。當一個人有了進取的雄心和勤奮踏實的態度時,他就能夠超越原來的自我,成為一個嶄新的人。三國時吳國的呂蒙就是這樣一個勇于進取的人。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展示預習情況:

         、傥膶W常識

         、谧⒁

         、墼~語解釋

          四、品讀文言文(文言朗讀三部曲)

          一讀: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偎]讀,其余同學糾錯。

         、诼犠x,也可以小聲跟讀,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讀音及停頓。

         、鄯伦x,注意字音和停頓。

         、荦R讀。

          二讀:讀懂文意

          ①提示翻譯方法。

         、谧宰x翻譯,小組討論。

          ③反饋問題,共同解決。

         、軓褪龉适虑楣,概括思想內容。

          三讀:讀出語氣

         、倨纷x人物語言(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诜纸巧首x。

          五、反思提升。

          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一是幼年不使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這不同的變化,給了你哪些啟示?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蒙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即更刮目相待

          2、翻譯句子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勸學》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構。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整理、歸納文中的多義詞、活用詞、特殊句式。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整理、歸納文中重要文言知識(用多媒體展示)

          A、字詞解釋

         。1)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生非異也

         。2)詞類活用

         、賱釉~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诿~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③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苄稳菰~用作動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3)一詞多義

          B、特殊句式(學生口譯,教師重點點撥翻譯注意點)

          (l)判斷句

         、偾,取之于藍

         、诒,水為之

         、垭m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艿歉叨校鄯羌娱L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敝小盁o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中心論點包括哪幾方面的意思?

          點撥: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這個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二是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

         。2)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點撥:“青”“冰”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3)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么觀點的?(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

          點撥:這個比喻是論述“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這個觀點的,強調了學習的作用。

         。4)“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點撥:這就強調了“聞者彰”“致千里”“絕江河”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異功能,而是因為憑借了外界條件。這就與文章的推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絲絲相扣,有力地論證了學習的作用,學習可以彌補人的不足。

          (5)課文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可以分為幾個層次?是如何正反設喻論證的?

          點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論述學習要積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第二層論述學習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設喻論述的。第三層論述學習要專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設喻論述的。

          四、鑒賞本文的論證藝術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比喻的有關知識,明確比喻的表達效果。引入對本文論證藝術的最大特點——采用大量的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特色的鑒賞。

          點撥:

         。1)本文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后正,有時先正后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2)論證方法靈活,是本文另一特點,全文先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分段論證。每段說明一個問題。第二、三段是先行論證,最后歸結論點;第四段則把論點貫穿于論證之中。論證中有時先正后反,有時先反后正。靈活而有變化,使論辯生動有力。

         。3)語言特點:多用對偶,夾用排比,也是一個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本文中排比句與大量對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齊對仗、節奏和諧,又參差錯落、變化流暢,反映了荀文議論透辟、筆勢雄健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會這一特點)

          指導學生齊背課文,進一步體味本文的語言特點和論證藝術。

          五、小結

          本文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理論為基礎,旁征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于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關鍵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文中所用的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這些仿佛信手拈來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會使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進而連類比物,啟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說的深刻道理。所有這些,也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六、課后作業

          以《勸學》為話題,結合當前實際,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篇文章,600字以上。

          《勸學》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積累和掌握文言詞類和句式現象;

         。、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對比論證”的行文方式;

         。、了解荀況關于學習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

          【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以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系?

         。、本文的比喻論證有何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本文

          由先秦文學談“百家爭鳴”;綜合上節課所講《秋水》一文莊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簡介

          荀子,名況,趙國人。一生主要從事學術活動;主要思想:

          1、法后王;

         。、人定勝天;

          3、人性惡,重視教育。

          其思想主要體現有《荀子》一書,被郭沫若稱為先秦散文“四大臺柱”之一。其文渾厚,邏輯嚴密。

          三、解題

          勸,即“勸勉,鼓勵”。

          四、誦讀第一段

          1、誦讀的準確。先劃分節奏,糾正字音;

         。病W生朗讀第一段;

         。场W生歸納其中的詞類現象,文言句式;老師指導;

         。础⒅该麑W生口譯第一節;

          5、文理分析:

         、疟竟澋挠^點是什么?

         、谱髡卟扇∈裁捶椒ǎ绾握撟C觀點的?

         、潜扔髡撟C,其中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

          ⑷這一節作者從學習的哪個層而來“勸學”的。

          五、誦讀第二節

         。、主要步驟同上(第一節);

         。、文理分析:

          ⑴本節的論點是什么?

         、拼斯澴髡咭廊徊扇”扔髡撟C,馬上一節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組比喻。

          討論:分析、歸納這些比喻論證中的本、喻體及內涵。

         、谴斯澋牡谝痪溆袃热萆先绾卫斫猓吭诮Y構上起到怎樣作用?

         、冗@一節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六、誦讀第三節

         。、主要步驟同上;

         。、文理分析:

          ⑴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频谝淮芜\用比喻論證,分析其此喻意,這一層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論證的?

         、堑诙䦟映擞髯C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這一句側重哪個角度的對比?

          “鍥而舍之,……,鍥而不舍,……”這一句側重哪個方面的對比?

          ⑷最后一層內容如何理解?

         、蛇@一節側重從學習的.哪個角度來“勸學”?

          七、全體學生一起朗讀本文。

          八、《勸學》是節選,結合本文,拓展思維。本文反映了荀子怎樣的思想。

          九、結合上面的討論,進一步思考:比喻論證有怎樣的作用。

          十、作業布置。

         。、背誦全文。

          2、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

          【附板書設置】

          一、學不可以已

         。、通過學習,可超越前人(橫向);

          2、通過學習,可提高自身(縱向);

         。、總結:只要學習,必有進步,甚至“知明而行無過”。

          ──學習的意義

          二、學習要善假于物

          1、過渡:承上啟下;

         。、比喻論證。

          ──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必須

         。薄⑸朴诜e累:正、反;

         。病⒊种院悖褐饔^、客觀;

         。、用心專一。

          ──學習的態度、精神

          《勸學》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積累“當涂掌事”“但”“涉獵”“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詞語的含義。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3、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難點: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n題導入(3分鐘)

          1、我們已經學習了《為學》,作者彭端淑鼓勵他的子侄輩們立定志向,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勸學的文章,《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2、齊讀課題,說說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么?

          “勸”。

          3、圍繞“勸”字,你會產生哪些問題?

          預設:誰勸誰?為什么勸?怎么勸?勸的效果怎么樣?

          4、我們圍繞這些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ǘ┱w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思考:文中是誰勸誰?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么?用筆在文章中劃一劃。

          明確:孫權勸呂蒙學習!皺嘀^呂蒙曰”,積累“謂”的含義“對······說”。

          孫權是君王,從他對呂蒙的稱呼“卿”和自稱“孤”可以看出。(“卿今當涂掌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卿:古時君對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孤:君王自稱。

          呂蒙是一名臣子、武將。孫權對呂蒙的稱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從“辭以軍中多務”看出他掌管的是軍隊,是一名武將。

          《孫權勸學》是作為君王的孫權勸作為臣子的呂蒙去讀書。

          2、那孫權因什么而勸(武將)呂蒙讀書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文章,圈劃一下。

          明確:“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即“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眳蚊刹粌H僅是武將了,還要協助孫權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學習了。(請學生再讀一遍)

          追問1:這句話該怎么讀?

          明確:雙重否定,肯定語氣,有股不容置疑的國君的威嚴!!”表示情感強烈。

          追問2:那呂蒙去讀書了嗎?沒有!懊赊o以軍中多務”。呂蒙推托了。可見,想要勸服呂蒙讀書,是一件難事兒。

          3、那孫權是怎么勸的?圈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追問1: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說一說。不理解的詞圈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翻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廣泛閱讀,了解往事罷了。你說軍中事務多,哪個像我?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

          追問2:孫權是從哪些方面來勸他的?(孫權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確:明確告訴呂蒙讀書的目的是增長才干(目標);呂蒙讀書是有時間的,是有可能性的(條件);現身說法,告訴呂蒙讀書是有效果的(預期效果)。

          追問3:老師把“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备某伞肮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當涉獵,見往事!蹦膫更好?(從孫權勸學的態度有何不同?)

          明確:原句好。先找出區別。改句少了“邪”“但”“耳”這些語氣詞。原句語氣比較舒緩,委婉、親切、誠懇地告訴呂蒙勸他學習目的是讓他增長才干,孫權想讓呂蒙心悅誠服,而不是用權力來壓制他去學習。同時感受到孫權作為君主的那種大氣、圣明。

          追問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迸c“卿言多務,孰若孤?”能調換位置嗎?

          明確:不能。如果調換的話,會與呂蒙爭鋒相對;原文的寫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決呂蒙思想上的誤區:以為孫權勸他讀書是為了讓他成為博士。

          4、“勸”的`效果怎么樣?從哪里看出?

          明確:效果不錯!懊赡耸季蛯W!

          魯肅過尋陽,“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年齡比呂蒙長、權職比呂蒙高,聽了呂蒙議論后情不自禁地贊美呂蒙,可見,呂蒙經過學習,才略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于是決定“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與他深交,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5、教師小結:本文寫了孫權勸呂蒙讀書,他從讀書的目標、條件和預期效果這三方面來勸說呂蒙。后來,呂蒙泛覽群書后,才略上有了驚人的進步,從一個將才成為了像魯肅一樣的帥才。呂蒙取得的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多虧了孫權的勸說。

         。ㄈ┰僮x感悟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讀一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權、呂蒙和魯肅,其他同學旁白。

          2、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從往事中借鑒,對治理世道有輔助作用),命名為《資治通鑒》,主要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3、學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作為君王,你會從中收獲些什么?作為大臣,你會收獲些什么?作為今天的你,會收獲些什么?

          4、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秳駥W》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ㄋ模┳鳂I布置

          1、整理《孫權勸學》課堂筆記

          2、改寫《孫權勸學》,300字左右

          《勸學》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能正確翻譯全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整體把握課文,小組合作準確翻譯、研討理解內容及作者思想。

          教學重點:

          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能正確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目標:反復朗讀課文,翻譯疏通,積累詞語,初步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導入課文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翰粣圩x書學習,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家作品

          1、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西下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3、簡介文中的三個人物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魯肅:學識淵博,孫權的謀士。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注音和句讀。

          2、讀準字音:卿豈邪更孰遂

          3、學生朗讀課文。

          四、反復朗讀,看書下注釋,翻譯,了解全文大意

          1、積累詞語:

          謂:對……說卿:君對臣的稱呼,你當涂:當道,當權掌事:掌管國家大事辭:推托多務:事情多治經:研究儒家經典博士:學官但:只不過涉獵:粗略地閱讀吳下阿蒙今義: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更:重新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過去的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跟呂蒙議論事情,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應當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后就分別了。

          五、概括課文情節,初步感知內容(出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論議”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六、作業: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情節:孫權——勸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第2課時

          目標: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養成勤學的觀念和習慣,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情節導入新課。

          二、研討課文:

          1、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理解:①詳寫“勸學”、“嘆學”,“就學”、“結友”則一筆帶過。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論議”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勸學》教學設計 12

          (一)說教材。

          《孫權勸學》是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ǘ┱f教學設想。

          新課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應該怎么教?本人的理解和做法是: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品味探究、適當運用”的十六字方針。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增強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推理,進行擴寫、補寫、續寫、演課本劇等,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閱讀。

         。ㄈ┱f教學目標。

          “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边@是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要求。

          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并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掌握并能運用文中的成語。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課文,做到能當堂背誦。

          2、品味人物對話的.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并能進行創造性閱讀。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朗讀體驗。讓“讀”貫穿課堂始終,讓學生在讀中體驗故事情節、人物個性。

          2、探究交流。采用師生同讀同講的方式。(在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知識互補和提高,有助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虛心接受正確意見,不斷追求進步,努力讀書學習的精神

         。ㄋ模┱f教學方法。

          精心制作PPT課件,讓多媒體輔助教學。

         。ㄎ澹┱f教學過程。

          見教學設計。

          《勸學》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聯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

          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并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鑒》應該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了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并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總的指導)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課文之后,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為什么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么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孫權——

          呂蒙——

          我們在《最后一課》中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么,在這篇課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

          這是的一篇關于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

          《勸學》教學設計 14

          教材簡析:

          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是學生所務必體會的重要方面。

          教學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匯。

          2、培養學生朗讀、翻譯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啟發學生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

          一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播放三國相關視頻資料)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帝王的一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來學習《孫權勸學》。

          二、背景簡介

          1、提問:《孫權勸學》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有誰能談一談有關《資治通鑒》的知識嗎?

         。ㄖ该榻B)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2、教師明確作家、作品(多媒體顯示圖片、文字資料)

          三、一讀——讀通課文

          1、讀準字音(多媒體顯示需注意讀音的字詞)

          2、請一生試著朗讀課文。

          3、聽課文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聽清字音和停頓)。

          4、全班齊讀。

          四、二讀——讀懂課文

          1、根據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己解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提出疑難字詞,全班互助解決。

          4、多媒體顯示重點詞句,指名翻譯。

          5、全班齊讀。

          五、三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1、多媒體顯示圖片及孫權的談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明確:語氣肯定,語重心長,現身說教。

          2、多媒體顯示圖片及魯肅與呂蒙的對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魯肅:驚訝、贊嘆。呂蒙:自豪、自得。

          3、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呂蒙、魯肅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點評、肯定。

          4、在上述基礎上,要求學生當場表演孫權與呂蒙、呂蒙與魯肅的對話,再現當時情境。

          5、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明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六、延伸拓展: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

          七、結束語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挺立在時代的潮頭。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八、作業:

          1、翻譯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孫權→勸→呂蒙←贊←魯肅

          (語重心長)(自豪、自得)(驚訝、贊嘆)

          關愛部下虛心接受意見愛才

          好學勤學、刻苦敬才

          善勸

          《勸學》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

          2、體會人物感情,領會課文內容。

          3、懂得讀書可以改變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相信大家讀了以后一定受益匪淺。板書課題?搭}目,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字或詞?導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名學生讀,學生糾正讀音。

          教師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讀懂大意。

          1、結合注釋,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記下不能解決詞句。

          2、小組合作,交流翻譯情況,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作好記錄,交給大家解決。

          3、提交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詞句,書寫在黑板上。大家解決,教師作必要的點撥。

          古文翻譯五字法:留、補、替、調、刪

          四、理解內容,讀出語氣。

          1、孫權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關心肯定,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保ㄘ焸洌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湴、自得)

          總結勸說方法:“首先說……,在呂蒙推辭后接著說……”這樣的方式。

          2、勸的結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保@訝、夸贊)

          側面描寫及作用。

          著意寫對象的周圍事物,或以物襯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來刻畫此人,使描繪的對象更為鮮明,更為突出。

          分角色朗讀。

          五、品讀課文,讀出深意。

          《資治通鑒》(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和他的助手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涨暗木幠牦w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

          你從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么啟示?

          孫權的`角度——

          呂蒙的角度——

          魯肅的角度——

          六、總結背誦

          1、本文有哪些人稱代詞:

          2、有兩個成語出自本文:這兩個成語現在是什么意思?

          結束語:冰心說: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薄獎⑾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薄K軾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禮記》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紹斯

          同學們,讓我們與書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讓我們與博覽同行,豐富開拓視野。腹有詩書自氣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河水來。祝孩子們在讀書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勸學》教學設計 1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誦讀并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2、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系。

          三、教學難點

          1、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掌握全文比喻和對比論證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結合書后思考練習題預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1、解讀第一段(7分鐘)

          1)回憶上個課時的內容并結合學生自主預習的結果,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中心論點:學習不可以停止)

          2)齊背誦第一段后,提問:

          a、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容?

          b、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c、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

          d、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e、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

          f、“金就礪”“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

          g、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栴}層層遞進,學生回答一個接一個問題時思考,本段的主旨即學習的意義為何?)

          3)教師總結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為“善”。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2、解讀第二段(7分鐘)

          1)同學們一起背誦第二自然段。

          2)提問:

          本段寫了幾層內容?

          第一層闡明什么內容?

          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

          第二層是具體闡述“假于物”的重要,第三層得出結論:“君子善假于物”。聯系前文思考“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

          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用哪幾個比喻?

          (問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自主剖析第二段的層次和主旨——學習的重要性)

          3)教師總結

          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

          3、解讀第三段(7分鐘)

          1)引導學生仿照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第三段(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

          4、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5、布置作業: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勸學》教學設計 17

          一、朗讀

          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方法:自由放聲朗讀,自己譯讀,同座譯讀,質疑解難

          二、積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發關注并需要積累的詞。

          方法:自己圈出,落實意義和用法,教師點撥強調。

         。ㄒ宰孕姓砘蚪y一練習的方式積累)

          以下詞需要強調:

          實詞:謂當涂涉獵見就過

          虛詞:以豈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稱:卿孤孰

          古今異義:博士往事

          語氣詞:邪耳乎

          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文中的“三”組合有以下一些內容:

          1、三個人物證蒙學

          穿插人物介紹:孫權、呂蒙、魯肅

          簡析三個人物(孫權、魯肅、蒙母)對呂蒙學習并成功的證明作用。

          孫權: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勸他讀書,對呂蒙滿是關心與厚望正因為有孫權的善于勸說,才有了呂蒙的“就學”及學有所成。

          魯肅:魯肅“與蒙論議”,一句“非復吳下阿蒙!”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地位高于呂蒙,且學識豐富,由他說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蒙母:從情節的角度講,文章的最后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余,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

          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

          2、三句話語見形象

          要求:體會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感受說話人的心理。

          方法:以讀促析,能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簡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表現出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深切關心,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大有所益”

          這一句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但又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尤其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讀來讓人感動孫權是善勸的他對呂蒙既嚴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出魯肅是個忠厚長兄,這句話流露出他重視學問、善于欣賞他人、對年輕將領的親切贊美之情。

          3、三次態度現性格:

          (1)蒙辭以軍中多務

          用軍務繁重來推脫,這里折射出呂蒙之前不讀書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2)蒙乃始就學

          在孫權的`教育和指點之后,呂蒙無可推辭并知錯能改,這是他實現自我轉變的重要一環。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可以看出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充滿自信我們仿佛能聽到他那坦誠豪爽的笑聲

          小結:

          呂蒙的三次態度的作用:

         。1)讓文氣有起伏;(2)豐滿了人物形象;(3)三次態度就是事件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他成長的三個階段(拒學就學成學);(4)比襯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三種語氣傳態度

          人物語言,尤其是語言中流露出的語氣語調能夠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語氣,“罷了”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傳達出孫權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嘆,可譯為“啊”此句一出,呂蒙自得、自豪、“書中多閱歷,胸中有溝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誦讀

          要求:讀熟、讀美

          能夠生動地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通過朗讀表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讀成誦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讀;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讀;全班背誦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我在學校上的一堂交流研討課,也是一堂常規教學課,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了備好這節課,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了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采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自主質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了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注釋,同桌互相翻譯,并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于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復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于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倱臅r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于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受益之處:

          我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

          2、對于文言文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集中訓練,落實知識點。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長短,都應尋找教學的突破點,如本文“魯肅和呂蒙的對話”就是突破點。

          《勸學》教學設計 18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介紹荀子

          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說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系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題

          從“勸”字入手,在比較古今詞義不同的同時,明確“勸”在此處應是“勸勉”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勸阻”語義不同!皠瘛笔鞘侄危皩W”是目的,明確本文主旨是勸勉人們學習。

          四、學習課文

          1、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

         、攀侨牡奈难邸

         、平y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詞語:已。

         。、講解第二自然段:

         、耪垖W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普页霰径握撌龅氖挛锛疤攸c:

          明確:

          藍→青,水→冰,木→輪,(金)鈍→利。

          以上四組都說明一個道理:藍、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對人而言,這個外作用力就是學習。君子因其博學而且經常反省,才能達到智慧清明、行無過錯的境界。

         、欠纸獗扔骶涞暮x,分析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教師舉例示范,用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目的在于教會方法。然后兩三個人一組用此方法解決其他句子的問題。此方法以訓練思維推理能力為主,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第二段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個比喻論述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為此作者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種事物進行設喻、論證!扒喑鲇谒{”,是講靛青從藍草中取出,但比藍草的顏色更青!氨谒保钦f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比水更冷。這兩個比喻句可以歸納擴展,得出:客觀事物(如藍、水)經過一定的變化過程,可以有所發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結合本文所論中心事情是學習,聯想一下,可得出同樣道理:人只要不斷學習,就會改變,就能提高。這一分析推理的過程用圖示可表示為:(略)“輮木為輪”的比喻,說的是直木經過加熱可以做成車輪;“木受繩則直”,木頭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就礪則利”,金屬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這三個比喻說明客觀事物(如直木、木頭、金)經過人工改造(如車柔、繩、礪),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如為輪、直、利)。根據同樣道理推論: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梢妼W習的意義十分重大。這一分析過程,同樣可以用圖示表示:(略)以上的推理過程其實是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規律,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啟迪思維。

         、瓤偨Y本段中心思想:

          論述學習的重要性。

          ⑸詞語:

          輮、槁暴、受、就、中。

         。场⒅v解第三自然段:

         、耪垖W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普堈页霰径巫钅苷f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亲髡呤菑哪膸讉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⑷詞語:

          致、絕、假。

          四、課后作業

          背誦前面學過的幾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講解第四自然段

         。、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病⒈径慰煞謳讉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

          可分為三個層次:

         、砰_頭至“無以成江海”,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啤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⑶“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场⒃~語:

          跬、鏤、一、焉。

          三、總結全文

          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四、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五、完成習題

          1、課后思考練習題。

          2、基訓上的習題。

          六、引導學生根據注釋讀懂原文,積累相關文言常用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在此基礎上,將背誦全文

          《勸學》教學設計 19

          【教學目標】

          1、認識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

          2、掌握文言詞語絕、強、假、望、聞的意義和用法。

          3、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體會荀子文章的風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絕等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如何結合時代的需要,使學生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四讀法。(自己總結的.。)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導入新課,簡介荀子

          1、荀子的思想:

         、盘烊讼喾郑匀挥衅渥陨淼倪\行規律。

         、浦铺烀弥l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⑶性惡論。人性本惡,所以需要學習和教化。

         、榷Y是治國之本。

          2、作品風格:是學者之文,樸素、深厚、縝密,多用排比和比喻。

          二、通讀全文,概括大意(一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正音。

          注意如下字的讀音:

          中(zhòng)智(zhì)躁(zào)有(yòu)

          (其它參見教材注釋。)

          2、學生結合注釋,通讀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明確:學不可以已。

          (意思對即可。)

          3、學生分小組筆譯課文最后一段,注意語言準確;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檢查,組織全班同學交流筆譯的情況,重點指導如下句子的翻譯:

         、艧o以:沒有用來的方法;

         、平罟侵畯姡簭娊〉慕罟。(倒裝句式。)

         、巧鲜嘲M,下飲黃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三、完成課后練習,重點學習文言詞語

          1、學生做練習二,掌握絕、強、假、望、聞的用法。

          2、教師檢查完成情況;

          3、學生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增加義項和例句。注意:絕的義項比較多。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師指名學生背誦絕、強、假、望、聞等詞語的義項和課文中的例句。

          二、細讀課文,理清思路(二讀。)

          1、學生自讀全文,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

          2、教師檢查,全班交流。

         。ǜ鹘M先推薦一人上黑板,還可以由其他同學不斷完善,直到滿意。)

          參考思路:

          學不可以已──智明行無過──常人成君子──積累、持恒、專一

         。ㄖ行模ㄒ饬x)(作用)(方法)

          三、研讀課文(重點是最后一段),分析討論(三讀。)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比喻論證的語段和句子,對比喻進行分類、歸納。(學生可以自己確定分類標準)

          2、討論比喻論證的作用、效果。

          3、教師總結,明確本文比喻巧而理至。

          第三課時

          一、審讀課文,評價創新(四讀。)

          1、教師引導:本文有哪些知識性錯誤,有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完善,請指出來。

          2、學生審讀課文,找出不足的地方。

          3、師生交流審讀結果。

          參考:

         、胖R性錯誤,如蟹六跪而二螯,(應是八跪;一說正確)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自己建筑巢穴,不用蛇鱔之穴)。

          ⑵在論證方面,只是從自我的角度來論證。本文只談了學不可以已的兩點作用,即提高自己,彌補不足。還可以從社會發展趨勢和需要的角度來談。

          二、聯系實際,拓展運用

          1、以《新勸學》為題,列提綱,分組發言。要求進一步充實荀子的論證。

          2、教師補充終身學習的有關內容,學生討論終身學習的重大意義。

          補充:終身教育看來是進入21世紀的一把鑰匙。它超越了啟蒙教育和繼續教育之間的傳統區別。它響應迅速變革之世界的挑戰。要把終身教育放在社會的中心位置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第8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

          【板書設計】

          勸學

          《荀子》

          智明行無過

          常人成君子

          學不可以已終身學習

          積累、持恒、專一

         。ㄉ鐣r代的需要)

          《勸學》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的:

          1、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2、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了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法設計:

          本文的可讀性很強,易于成誦,宜采用誦讀教法。誦讀要多次進行,一次比一次要求更高: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奏鮮明,讀得順暢;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二、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作者簡介。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后因避漢宣帝劉詢的諱而改稱孫卿。趙國人。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著有《荀子》,現存32篇。荀子在哲學上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他反對天命、鬼神迷信之說,提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著名論斷,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強調天是物質的天,是沒有意志的,人能認識天,就可以“制天命而用之”。打從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以來,荀子的“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一直就是思想家討論人性的焦點,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善源來自于惻隱之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三字經》),而荀子卻以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所有的善都來自于后天的人為。

          他的散文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

          四、預習課文。

          預習安排

          1、將下列各字的拼音寫在課文中該字下面:

          輮()雖又槁(gǎo)暴()礪()參(c。睿┦。ǎ睿纾┖跫褐ǎ┟髭枺ǎ┥ǎ┓钱愐蝉停ǎ耄酲K()駑()鍥()鏤()螯()

          2、朗讀全文至少二遍。

          3、從課文中找出幾句話作為你學習上的格言,抄在筆記本上,加以體會。

          檢查預習

          1、叫學生說說自己抄下了哪些句子。

         。ㄖ饕木渥佑校骸皩W不可以已!薄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薄熬由钱愐,善假于物也!薄板浂嶂,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保

          2、提問:秦以前還沒有“對偶句”的概念,但先秦著作中已經出現了許多跟對偶句相似的句組,有些甚至算得上是對偶句,試從這篇課文里找出幾個例子來。

         。ā澳臼芾K則直,金就礪則利!薄暗歉叨,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薄板浂嶂,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保

          提示學生:掌握這些句組的特點,可以幫助我們記誦這些課文。

          3、正音,然后齊讀全文。

          4、提問:

         。1)古時候我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只是一種幻想,而現在人們利用飛船卻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情況。(“善假于物”。)追問:宇宙飛船的發明,是現代科學進步的結果,也是學習的結果。在上古時代,人們也是有發明創造的,課文中有沒有提到這一點?(“輿馬”“舟楫”都是人的發明創造,說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2)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久而成學。”這說的是學習的道理。在這篇課文中有哪些話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積土成山……金石可鏤”。)

          追問:這段話的關鍵是哪個字?(“積”)

          提示:學習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有成。

          四、講解第一自然段。

          1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五、講解第二自然段。

          1、誦讀的準備。先給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學生試劃,教師糾正):

          學/不可以已輮/使之然也;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注意:虛詞要輕讀;加橫線的虛詞可讀出延長音。

          讓學生解釋下列詞語:

          “已”──在現代語中有沒有相同用法?請舉例。(奔騰不已,不能自已)

          “以為”──跟“自以為得之矣”(《石鐘山記》)中的“以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白砸詾椤笔亲约赫J為之意;此句中的“以為”是“以之為”(用它做成)”的省文。)

          “雖”──這個“雖”跟下面兩句話中哪一個“雖”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不同)②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相同)

          “木受繩”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來。(“受繩而后鋸之”“就礪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

          2、學生練習背誦。先自讀兩遍,再由教師領讀一遍(師生都不看書),然后檢查試背,發現難點,指出關鍵在于要理清文理。

          3、文理分析。

          第一步:找觀點

          提問: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觀點的?(起句和結句。)

          追問:開頭說:“學不可以已”,下面接著有一連串的設喻,這些設喻是證明這個觀點的嗎?(不是直接證明這個觀點,而是用來證明結句“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個觀點的。)

          再追問:既然如此,起句和結句所表述的觀點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后者用來證明前者──因為“博學而日參乎己”有“知明而行無過”的功效,所以“學不可以已”。)

          補充問: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涵

          提問:這段話中的設喻可分幾組?(分三組:①“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繩……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繩……則利”。)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認為這是簡單的重復?(不是,因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問:它們的角度不同表現在什么地方?①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②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性質上去,用“輮”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這一重大作用。③“受繩則直”“就礪則利”所強調的是改造的結果,照應下文“知明而行無過”;被省略的“鋸”“磨”二字,都表示持續的動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觀點。)

          3總結本段:以上的推理過程其實是由具體→抽象→具體的過程,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規律,教給學生具體方法,啟迪思維。明確:論述學習的重要性。

          4、熟練地誦讀這一段。

          六、留作業。

          1。誦讀第3、4段,并思考下列問題:

         、俚2段沒有現成的句子可用來概括本段的基本觀點,試自行概括。

         、诘3段有哪些設喻用于說明學問依靠積累?哪些設喻用于說明學習要“用心專一”?

          第2課時

          一、檢查作業。

          背誦第一段,試背第3、4段。

          二、誦讀第3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要求注意某一節拍之中有些字之間有極短暫的停頓(用“”表示)。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后解釋詞語:

          “終日而思”和“跂而望”──結構相同,“而”表示修飾關系。用現代語表述,依次為“整天地想”和“踮起腳跟向遠處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彰”──就是“明”的意思。,光彩奪目之意。

          “利足”──現在也有這種構詞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

          “致”──或以為同“至”,非是。“致”與“絕”對應,都表示動作結果,課本注為“達到”是正確的。

          “能水”──今南方亦有“會水”一詞,指游泳而言。

          2、學生練習背誦。方式同前。

          3、文理分析。

          教師提問:本段有哪些設喻,先一一列舉出來。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②“登高而招”則“見者遠”;③“順風而呼”則“聞者彰”;④“假輿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絕江河”。)

          追問:這些設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來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再追問:結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語句說的?(“登高而招”“順風而呼”“舟楫”“輿馬”。)它們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所假之物的性質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風”,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輿馬”“舟楫”,是人的發明創造之物,二者有層次高低之分。)

          小結:①喻屬起句;②③④⑤喻屬結句。

          主導問:起句和結句是怎樣的關系?(“學”是前提條件,“善假于物”是結果——能利用自然可謂善,能創造可用之物,則是善之善者。)

          請歸納本段大意:能學習才能善假于物(板書)。

          4、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順風”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點出“假”字;至“輿馬”“舟楫”二喻,才明白點出;最后再說“善假于物”,給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這種行文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記誦。

          三、誦讀第4段。

          1、誦讀的準備。

          先劃分下列句子的節奏:

          蚓/無爪牙之利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后解釋下列詞語:

          “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叟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2、劃分層次,然后練習背誦。

          第一層(首句,以句號為標志,下同)說明積善而后圣心備的道理。

          第二層(第2—4句)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積累的必要性。

          第三層(最后兩句)從正反兩面說明用心專一才能積累的道理。

          提示學生:此段較長,可按上述層次,一層一層地練習背誦,最后連貫地背誦全段。

          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練地背誦這一段。

          主旨是:學習知識必須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地積累;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心專一。

          四、總結全文。

          1、思想內容。

          總結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論點(分論點);再分析這些論點跟“學不可以已”這句話(中心論點)的關系,指出分論點就是中心論點的論據,最后列表說明。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無過”——意義(分論點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義(分論點之二)

          學而不已,方能積累,即“鍥而不舍”——態度(分論點之三)

          教師點撥:作者在本文中所論述的觀點,跟他的“性惡”說是分不開的。因為“性惡”,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為善,“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說明了這一點。改造的方法就是進行教育,“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說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為善。這種教育改造,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又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2、設喻的運用。

          教師說明: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高……而絕江河”。

          五、留作業。

          1、連貫地誦讀這篇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

          3、下面是一個作文題,想想該怎么做。

          談“善假于物”——荀子《勸學》讀后

          第3課時

          一、檢查背誦。

          方式:全班齊背一遍;聽教師背誦一遍,指出背錯的地方;學生互查。

          二、完成練習。

          1、課本練習題;

          2、練習冊;

        【《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勸學》教學設計11-06

        勸學教學設計03-01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6-21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06-17

        關于《勸學》教學設計03-20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04-04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8篇)08-21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8篇)06-21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21篇)07-14

        《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11-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