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內經夏季養生方法

        時間:2023-04-19 06:36:23 內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內經夏季養生方法

          導語:《內經》為歷代醫家尊奉的醫學圣經,它從飲食、起居、勞逸、寒溫、七情、四時氣候、晝夜明晦、日月星辰、地理環境、水土風雨等各個方面,確立了疾病的診治之法。

        內經夏季養生方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經文: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前這三個月。一般來說,五月五號左右就立夏了,接著就是小滿、芒種、夏至,然后是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

          夏三月,我們生長的環境變成什么樣了?“此謂蕃秀”,所謂“蕃”就是層層疊疊的樣子。春天開花,到了夏天則是枝葉茂密,在老樹上出現了新的枝。而“秀”到底是什么意思?秀是個象形文字,懷孕的“孕”上面一個“乃”下面一個子,而秀是下面一個“乃”上面一個“禾”,就是植物懷孕了的意思。“秀”就是植物開花受精后,開始孕育果實的那個狀態。“秀才”啥意思?懷著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不是一肚子草包的叫“秀才”。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春天“天地俱生”,地氣都往上走,升到天上凝不成雨,只凝成了云,所以下點雨很難,“春雨貴如油”;而到了夏天,地氣上升為云,天氣下降為雨,一升一降,這種交流就開始了,天地就像一對情侶一樣熱烈地擁抱。“萬物華實”,萬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一到夏天,開花的植物有,開始結果的植物有。像早春開得很早的杏花,到夏天里就沒了,但結了果。夏至前后,杏就黃了,我們就能吃到杏了。這個時候比春天光開花那會兒更殷實,所以叫“萬物華實”。

          在夏天又要根據天地的變化來調整作息時間,“夜臥早起”,可以晚點睡,早點起,因為這會兒晝長夜短。“無厭于日”,就是說在夏天這么激烈、奔放的時候,不要討厭太陽。我們現在討厭太陽的方法有很多,把自己關在寫字樓里,還要開著空調;出去吧還要抹著各種防曬霜,打著遮陽傘,就是討厭那個太陽。

          其實,夏天本來就應該熱。植物要華而實,想孕好果子,必須要在夏天受熱才行,否則成熟不了。人的生理發育跟自然是同步的,如果光有秋收、冬藏、春生,沒有夏天的熱烈,很多人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影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00年去香港,大概是八九月份去的;日本呢,也講究穿西服打領帶,很正規地上班,所以也在夏天的時候,冷氣開得那叫一個足,我就受不了。在這樣的環境呆久了,很多人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身心疾病。

          我們的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比如說對鈣,對維生素D的吸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要有光照。為什么有人一到秋冬就會患抑郁癥?就是因為他光照的時間不長。我們經常說,身體的陽氣是生命的動力,那自然界的陽氣從哪里來?從太陽來?墒俏覀兊搅讼奶,卻怕熱,想盡辦法去躲太陽。

          人的身體是冬暖夏涼的,在冬天,你摸上去熱乎乎的;到夏天就跟摸到蛇一樣,是涼的。因為我們人體有一套自我平衡的系統,比如你感覺冷了,身體會通過“打擺子”來振奮體內的陽氣,使自己熱乎起來。

          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我們人體有兩套系統:一套制熱,一套制冷。制熱系統對應的是肝和心,而制冷系統對應的是肺和腎。所以到夏天,你感覺特別熱的時候,腎水就開始“工作”,你身上就會出點毛毛汗,不是那種大汗,接著沒過多久,你的心情也不那么焦躁了。

          老話說“心靜自然涼”,現在這個社會心又不靜,很多人是發自內心地燥熱,即使外面天氣不熱,他身上也燥熱。如果再加上外面天氣熱,他會怎么做呢?不去從根本上“鼓勵”自己的腎水來平抑心火,反而通過喝冰水、吹空調來降火。

          我們現在還有一項偉大的發明——電冰箱。手一伸進去,寒氣進到身體里了,加上喝進去的冷東西,兩冷一夾擊,受寒了。在夏天,身體其實是最痛苦的,好多人的病都是受寒后“做”下的。因為在夏天,我們的毛孔是張開的。經常騎摩托車的人容易得關節炎,但他不是冬天得的,因為在冬天,他知道穿皮褲、用護膝裹住膝蓋來抵擋冷風,而且冬天我們的身體是收縮的。但一到夏天,毛孔就張開了,屋里又吹著空調,這樣寒邪最容易侵襲進身體。

          很多老媽媽正在熱火朝天做飯的時候,突然忘了根黃瓜,打開冰箱,手一伸進去,寒氣一下就竄到身體里了。結果肩膀疼、關節疼,到醫院也查不出啥毛病。很多人從來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小習慣會產生什么大問題。不少人得病的原因是喪失了“知覺”。“知”是什么?理性的考慮,知道夏天應該“無厭于日”,應該熱乎點兒,離涼遠點兒,這叫“有知”。無“知”的話,我還有“覺”啊!虛邪賊風一來,我有感覺,馬上就躲開它。但現在的人,第一無“知”,第二“無”覺。為什么無覺呢?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喝那些冰鎮飲料、碳酸飲料,結果把自己的感官給麻痹掉了,最后在不“知”不“覺”中被病邪侵害了。

          “使志無怒”中的“志”,它代表了記憶和志向。在甲骨文里,“志”上面是一個“之”字,心知道往哪里去,這就是你的志向和愿望。另外,“怒”是什么意思?“怒”就是把自己的心壓抑成了奴隸,而奴隸是匍匐在地下不能站起來的人。我們講圣人的養生之道是“無恚嗔之心”。恚嗔之心是怒氣的開始,怒氣形成了以后,沒爆發出來的狀態叫“怒”,爆發出來則叫“憤”。你看噴涌的“噴”,口字邊一個“賁”字,憤怒的“憤”是心一個“賁”字,所以把怒氣發出來叫“憤”。“怒”是肝氣動了以后,被壓抑的那個狀態。

          我們常說“怒傷肝”,憤傷別人,怒則是要傷自己的。“制怒”是儒家或古代士大夫修身的方法,意思是要壓制自己的怒氣,別讓它流露出來。但道家就不主張這么做,它建議我們:第一,要看得開,以不生恚嗔之心,不生氣、不怒為最高境界。

          如果已經怒了怎么辦?要找合適的地點、場合,把它發出去,絕對不要去制怒,把心中的那股氣壓在那兒。人身上的能量是守恒的,生氣了,你要不把它轉化出去,那口氣永遠就在那兒。剛開始是無形的一口氣,慢慢地它會再結合身體里的其他“恐怖分子”,比如說痰、瘀血等,就變成有形的了,時間一長,就會長出一塊東西了。

          很多人生氣以后的習慣就是吃東西,我建議大家這時千萬別吃。我們知道肝氣是往上走的,所有在個成語叫“怒發沖冠”。吃東西是往下咽的,足陽明胃經也是從臉往腳上走的,所以一個往上頂,一個往下壓。而氣本來是無形的能量,但是加上你吃進去的東西后,就變成有形的了,所以生氣的時候去吃東西,會形成很難化解的郁氣。有句話就叫“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

          怎么去化解自己的怒氣呢?我們可以吃一些疏肝理氣的藥,一般這些藥物都有些辛味兒,是發散的。最好是去找醫生調理一下,也可以去藥店開一些成藥或者是湯藥,比如舒肝丸。吃完藥或扎完針以后,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會開始打嗝、放屁,而屁、嗝是氣,就是你咽下的那口氣,你把它發出來了,它就變成了一種無形的東西,肝里面郁結的氣也隨著消散了,“敵人”沒有根據地了,你就免了“患”,“患”就是心中堵了一串。

          夏天絕不是郁悶、憋怒、憋屈的季節,如果心中有患,你要去找合適的場合、時間把它盡情地發泄出去,這就是“使志無怒”。不要讓自己活得太壓抑,冬天是“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你藏著、掖著沒問題;但在夏天,你還這么壓抑著,那就不太好活了。

          “使華英成秀”,英是草字頭底下一個央字,“央”是什么意思呢?“央”是最高點的意思,子時的最高點就是央,我們說夜未央,就是未到子時。“英”就是花開了以后中央吐出的最高點,那是花蕊。在夏天,我們要利用這種熱烈的天氣,不要厭于日,讓我們開出的那些花、吐出的蕊受精,使它懷孕、結果,這叫“使華英成秀”。其實,農民伯伯最怕的是夏天不熱,夏天要是連著幾個陰雨天,完了,種下的麥子該灌漿的灌不了漿,該抽穗的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實,結不了果。

          “使氣得泄”,“泄”和“瀉”有什么區別?“泄”是無形能量的流失,而能看得見的水瀉、大便溏瀉則是“瀉”,它們分別指的是無形和有形的能量流失。冬天是閉藏的,不要泄氣;而夏天,毛孔是開放的,你能看見的是出汗,看不見的是體內的熱氣正往外蒸騰。夏天毛孔開放,就是要讓體內積攢的、不管是氣還是什么污濁的東西排泄出去,不過前提是你要“無厭于日”。如果你整天開著空調,開著電扇,結果氣沒來得及出去,虛邪賊風就先竄進你身體里了,所以夏天是非常容易中風的一個季節,因為你身體里的氣是往外泄的。

          “使氣得泄”,這是一種渾身舒暢的感覺。很多人喜歡喝冷飲、吃冰棍,把自己“冰鎮”起來。想一想,氣被這些冷東西冰鎮后能從身體里泄出去嗎?不會,反而被鎮在身體里了。所以古代沒有電冰箱的時候,人們在冬天把冰塊切下來放到地庫里,夏天再把冰從地庫里拿出來運到城里去賣。這些運冰賣冰的人在路上渴了,就會敲開街坊的家門,討碗水或茶喝。他為什么不吃冰呢?因為冰把他鎮住了。“生津止渴”,只有讓自己的體內產生津液,才能真正消除焦渴的狀態。如果生不了津,你就是吃再多的冰,喝再多的冷飲,也還是會渴。

          “若所愛在外”,春天是發情的季節,是情緒、情感、感情萌動的時候,它發青,還比較青澀;到了夏天,植物顏色從青色變成了紅色、赤色,木生火,所以夏天是一個火熱的季節。

          春天對應的是肝,夏天對應的是“心”,“心”包括我們說的心包——肉質的心臟,還包括我們形而上的情感、情緒。這時候,心氣隨著天地的變化也變得很足、很旺。然后呢,夏天是一個表達自己那種愛的季節,甚至是做那個的季節。愛的繁體字“愛”的中間有個“心”,愛是要動心的。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我們要“四氣調神”,跟著自然天氣的變化去走,天氣出現了什么像,出現了什么氣,我們應和著走,所以保持一致叫“應”。應一聲就是叫一聲答應一下;沒有回聲,沒有回應,那你就沒有跟上天地的共振和節奏。在春天,植物發芽了,到夏天就要瘋狂生長,去孕育自己的果實。

          我發現,現在人們的“果實”發育不良了,男子的精子數目減少了,女子的卵泡不成熟,這都跟夏天用空調、冰箱以及喝冷飲有關。萬物是一理的,萬物華實,也包括我們人類。孕育自己的果實需要一個熱烈的階段,否則它就發育不好,出現抑郁癥、躁狂癥,包括一些心臟疾病,其根兒就在夏天。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本來應該熱,“無厭于日”的,你非要逆著它,傷了自己的心氣,就好像春天去殺生,會傷自己的肝氣一樣,在夏天,你逆著天地之氣走的話,就容易傷心;而到了秋天就容易得一種病——瘧疾,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其實,這是伏寒在身體里面發散不出來的表現。這樣到了秋天,就沒東西可以收獲了。華英成不了秀,沒有孕育,哪來結果?所以春華為什么沒有秋實呢?因為沒有夏秀,在夏天,你沒有好好地、熱烈地讓她去秀,所以就“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在夏天,如果“無厭于日”就會出很多汗,流失掉很多鹽份,怎么辦?多喝湯、喝熱水,另外加點鹽,補充體內的鹽份。在夏天,人體內的陽氣和能量是往體表走的,是要出汗的,這時反而是肚子是涼的。

          我老家有句俗話說得好,睡覺的時候,冬天要蓋后背,夏天要蓋肚子。在夏天,你摸摸肚子,是涼的,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所以夏天我們叫疰夏或苦夏,這是身體自然的一個表現。越到這個時候,你就越要吃熱性的東西。我們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為什么要吃姜?為了溫暖腸胃?墒窍奶,我們不光吃冷飲,還吃海鮮,很多人鬧肚子,上吐下瀉的,就是吃多了海鮮鬧的。

          在中醫里面,海鮮是寒涼之物,水里的東西都是寒性的。夏天寒性的東西吃多了,就容易鬧肚子;其實如果你上吐下瀉地拉出去了,還不錯,如果沒拉出去,就相當于把陰寒的東西吸收進體內了,就為往后出現蕁麻疹等一系列(過敏性)疾病埋下了禍根。如果實在喜歡吃海鮮的話,一定要加一些熱性的配料,如紫蘇葉、芥末、生姜、黃酒、白酒等去平衡它的寒性,或者是炭烤著吃。

        【內經夏季養生方法】相關文章:

        《內經》養生與美容02-09

        《內經》說春季養生02-23

        《內經》之冬季養生07-29

        《內經》的養生之道06-19

        《內經》中“真人”的養生法09-29

        《內經》養生理論剖析05-12

        內經養生靜心要訣11-09

        內經古老養生秘法11-14

        黃帝內經運氣與養生03-28

        內經養生:冬季養藏12-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