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
《木蘭詩》創(chuàng)具一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其特質(zhì),乃是中國人傳統(tǒng)道德精神、樂觀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這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實與以諷刺為特征的西方喜劇大不相同。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頊\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淺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
詩歌的語言一般都很精練,追求意境,通過精準的語言來表現(xiàn)主題,為了主題的需要,對語言進行推敲,做到繁簡得當,形式服務主題。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初讀《木蘭詩》,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有的地方非常繁雜拖沓,有的地方還過于簡略。如果我們細細再一品讀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更好地塑造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突出詩歌的主題,木蘭是一個純樸的少女,又是一個機智勇敢的英雄,為了使木蘭這一形象更加豐滿,詩歌緊緊圍繞著木蘭的形象著墨,語言繁簡得當,修辭手法運用妥帖,在典型環(huán)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木蘭既有“剛”的一面,又有“柔”的一面,通過木蘭替父從軍這一事件來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戰(zhàn)場和戰(zhàn)爭只是一個背景平臺,而通過從軍緣由、出征前的準備和辭官還家這些細節(jié)才能更好地豐滿木蘭這一形象。正如一幅山水畫,不能平均用筆著色,為了主題的需要,有的地方用粗線條勾勒,有的地方要用工筆細細刻畫,這樣才是一幅高水準的作品。木蘭詩恰恰做到了該詳則詳,該簡則簡,有時描述得細致入微,有時只是粗線條地簡單勾勒,做到了繁簡的對立與統(tǒng)一。
為了塑造木蘭這一典型形象,為了主題的需要,對戰(zhàn)場和戰(zhàn)爭的描寫相當簡略,寥寥數(shù)語對這一場面高度概括,置木蘭于這一典型的環(huán)境之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只用三十個字,便概括了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馳騁沙場、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生涯。其中兩句寫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躍馬飛奔直抵前線,只用“萬里”“若飛”寫出了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接下來兩句寫北風凜冽,遠處傳來的打更聲,月光照射在鎧甲上反射出冷光,北方邊地的凄寒空曠,人困馬乏,戰(zhàn)士和衣而臥,隨時都有敵人的突襲,木蘭怎能入睡。對于木蘭來說,盡管邊地的生活是極其艱苦的,周圍寂靜得只聽見忽斷忽續(xù)的打更聲,幽深凄涼,木蘭不但要忍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還要忍受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煎熬。邊地生活的艱苦,戰(zhàn)斗的慘烈都沒有詳細描述,正如繪畫書法中的留白,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這里我們不難想象木蘭是怎樣應對的,這里雖是寫戰(zhàn)爭,但不是為了寫戰(zhàn)爭,只是借助這個場景塑造主人公形象,所以作者惜墨如金,只做了簡單的勾勒。
而對木蘭從軍緣由、出征前的準備和辭官還家卻不惜筆墨,濃墨重彩地塑造木蘭這一光輝形象。木蘭替父從軍實屬無奈之舉,但是這充分證明木蘭的“孝”,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地走上戰(zhàn)場,又表現(xiàn)出木蘭對國家的“忠”,木蘭做到了“忠孝兩全”。詩歌寫出征前的準備:“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四句共二十字,只是復述了上文“市鞍馬”的內(nèi)容,乍看覺得非常呆板和啰嗦,但我們仔細品讀一下,這正是詩歌的需要,因為這么一鋪排渲染,木蘭及其家人如何緊張而又周密地準備戎裝的過程鮮明地展示給了讀者,木蘭一家忠誠國家,在國家危難時敢于挺身而出、報效國家。如,寫軍情和征程,“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里用宿營地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越遠思親越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寫出了木蘭的兒女深情和英雄氣概,也寫出了木蘭的無奈,畢竟木蘭是一個從未離開過家鄉(xiāng)的少女。再如,寫木蘭還鄉(xiāng)與家人團聚,戰(zhàn)爭總算結(jié)束了,木蘭回到了久別的家鄉(xiāng),見到了自己的親人。“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里依舊用了重復排比的句式,不厭其詳?shù)貙懥藸斈、阿姊和小弟的舉動,寫出了家人團聚的喜悅場面。雖然屢立戰(zhàn)功,但是木蘭不追求名利,熱愛和平,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平常人的生活,怎能不高興呢?隨后寫了木蘭回到家后的舉動,同樣也是不厭其詳?shù)孛鑼懢唧w的細節(ji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這里連連用了六個動詞“開、坐、脫、著、理、貼”表現(xiàn)出木蘭回到家后喜不自禁的激情。木蘭依然眷戀著家園的耕織生活,依然保持著女性的本色,依然有愛美之心;謴土伺畠荷,找回了原來的自我,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見到同行的伙伴,伙伴“皆驚忙”,出乎意料,木蘭竟然是女的,這一喜劇性場面將故事推向了高潮。男扮女裝,在封建制度下被視為反常的現(xiàn)象。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秘密代父從軍,并發(fā)揮出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瞞天過海,隱秘身份,可見木蘭的靈活機智、行事縝密。因而為了主題的需要,詩歌寫得很詳。
全詩著力寫木蘭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動,而她的英雄業(yè)績寫得很少。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而這樣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作為一個質(zhì)樸的少女,替父從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她也是熱愛和平的,雖然屢立戰(zhàn)功,但還是辭官回家,沒有去追求名利,回家過普通百姓的生活,足見木蘭的本性。
《木蘭詩》的語言詳略得當,這樣寫,既突出了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又豐富了她的英雄性格,使木蘭的形象真實感人,詳略安排巧妙得當,更好地突出了詩歌的主題。
附文:
木蘭詩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惟聞 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貼 通:帖;驚忙 一作:惶)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語言特點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開篇采用的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木蘭詩》語言生動質(zhì)樸,極少雕飾斧鑿:“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流傳千百年來,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口語;除了“萬里赴戎機”六句文字比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著民歌的形式和風格,連鎖、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語言豐富多彩,單就原韻來說,篇幅較長的樂府詩歌大都是隔幾句換一個韻,很少一韻到底,這樣才能使演唱的歌曲音節(jié)復雜而有變化!赌咎m詩》一共換了七個韻,也可以說是七種曲子:“唧唧復唧唧……女亦無所憶”;“西市買鞍韉……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暮宿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天子坐明堂……不知木蘭是女郎”;“雌兔眼迷離……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就相當于一個題下七首曲子。所不同者,這里則是一個完整的歌子。好多民歌每韻的句數(shù)比較整齊,而《木蘭詩》的句數(shù)卻比較參差。正因為它曾為樂人所演唱,所以古往今來都被收入樂府歌中,而且直到現(xiàn)在,仍有評彈藝人在演唱《木蘭詩》。
【淺談《木蘭詩》的語言運用】相關文章:
《木蘭詩》的語言運用11-01
《木蘭詩》語言運用的鋪排方式及其作用11-19
木蘭詩運用的修辭手法11-01
木蘭詩的語言特色09-18
《木蘭詩》語言繁簡09-20
《木蘭詩》的語言特點09-19
木蘭詩語言之美11-26
木蘭詩的語言特點11-13
《木蘭詩》語言特點及鑒賞08-09
分析《木蘭詩》的語言特點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