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入黃溪聞猿》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柳宗元《入黃溪聞猿》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入黃溪聞猿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注釋:
、冱S溪:在今永州境內(nèi),水出雙牌縣陽明山后龍洞,流經(jīng)芝山區(qū),入祁陽縣,至白水入湘江。
、诠鲁迹汗铝o援、憂心國事的臣下。
、厶撟鳎嚎兆,徒作。斷腸聲:指哀猿悲鳴。
翻譯:
黃溪的小路彎彎曲曲千里綿延,
不知從哪兒傳來了猿猴的哀鳴?
孤獨(dú)無助的臣下早己衫濕淚盡,
枉然徒勞發(fā)出凄哀斷腸的悲聲。
鑒賞:
這首詩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縣)。永州在當(dāng)時(shí)屬偏僻荒涼之地,奇山異水很多。詩人于永貞元年(805)貶為永州司馬后,因司馬是個閑官,加之心情抑郁憤懣,常寄情山水,形諸筆墨,排憂解愁。正如詩人自云:“仆悶則出游!(《柳宗元集》)著名的永州八記等文就是在這段時(shí)間里寫成的。詩人因此被后人譽(yù)為游記之祖。故《新唐書》本傳說他“既竄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边@首五絕正是詩人懷著“堙厄感郁”之情,“自放山澤間”時(shí)所作。
黃溪,在永州東面,距州治七十里,是環(huán)永州城百里內(nèi)名山水之最佳處。兩山墻立相連,崖峭巖窟為缺,花木駢植,與山升降;淺水處多石,小者平布于底,大者可坐飲食;深水為潭,若剖大甕,積水莫測?《柳宗元集·游黃溪記》有生動介紹,可資參讀。其文末記時(shí)為“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度朦S溪聞猿》可能同出一時(shí),只不過一為文,詳記黃溪之游,一為詩,直抒個人感慨。
首句緊承“題中意”而來,從“溪略”寫起,使人開篇即進(jìn)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間小溪境界。開宗明義,單刀直入,省去許多閑筆!扒Ю铩睒O言“溪路”之長,“曲”字極繪“溪路”之形!扒Ю铩倍帧扒,可見“溪路”依山就勢、蜿蜒曲折之態(tài)。次句點(diǎn)題,寫“聞猿”! 哀猿何處鳴?”正是“兩岸猿聲啼不住”,時(shí)斷時(shí)續(xù),此起彼伏,只聞其聲,不見其形。山勢之陡峭,森林之莽蒼,“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連又相隔,盡在不言之中。正因?yàn)椤跋非Ю锴,故不知“哀猿何處鳴”! 猿”前著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詩人此時(shí),正處在寂寞、凄愴、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聞“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以上兩句,一從視覺上寫“溪路”,一從聽覺上寫“猿鳴”,而“千里曲”與“何處鳴”又互相映襯,“入黃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這樣寫,尚屬平常,當(dāng)讀到三四句時(shí),才使人品出奇趣來。詩承上,緊扣“聞猿”寫感受。君不聞:“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同上)寫的是古代漁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聞猿鳴而下淚,倍感其聲凄厲。詩人呢?理當(dāng)“猿鳴三聲淚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詩卻說:“孤臣(詩人貶后自稱)淚已盡,虛作斷腸聲”。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貶邊州,申訴無效,前途無望;淚已流干,愁腸寸斷;這哀猿聲聲,徒自空嘯,我哪里還有淚可流,哪里還有腸可斷啊?這看似反常的寫法,卻更深沉地道出了詩人難以言狀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極度的惆悵和痛苦!“長歌當(dāng)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故清人沈德潛評此詩曰:“翻出新意愈苦!(《唐詩別裁集》)又說:“柳州詩長于哀怨,得《騷》之余意!(同上)這些評述均中肯綮。
此詩頭二句寫景,景為情設(shè);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說。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蘇東坡曾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全唐詩話續(xù)編》卷上引惠洪《冷齋夜話》)詩人聞哀猿長嘯,不寫“淚沾裳”而說“淚已盡”,不寫“腸欲斷”而說“腸已斷”,由此帶出一個擲地有聲的“虛”字來—— “虛作斷腸聲”。就本應(yīng)“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常理來說,是“反常”;就實(shí)際“孤臣淚已盡”的心境來說,又是“合道”——合乎淚盡愈苦之道。所謂翻出新意,所謂奇趣,正在這反常合道之中。詩人所以“自放山澤間”,原是為了借山水以遣悲懷,然而結(jié)果正如李白所說借酒澆愁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掩卷沉思,詩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遠(yuǎn),都包孕在這二十字之中。詩的藝術(shù)魅力正在于此。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新政改革。憲宗即位(806年),參與永貞革新者均遭貶黜。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寫作此詩時(shí),在永州貶所已七年之久。詩人隨永州刺史赴黃溪黃龍祠祈雨,中途聽到猿猴哀鳴,遂有感而作。
拓展:入黃溪聞猿的.唐詩鑒賞
入黃溪聞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江上聞猿
雍裕之②
楓岸月斜明,猿啼旅夢驚。
愁多腸易斷,不待第三聲。
注:①此詩作于永貞革新失敗后作者被貶永州之時(shí)。②雍裕之: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飄零四方。
1.請簡要賞析《人黃溪聞猿》前兩句的藝術(shù)特色。(5分)
2.兩首詩都寫了聞猿后產(chǎn)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認(rèn)為哪一首詩的愁思更濃重?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觸景生情(1分):作者看到眼前的黃溪小路彎彎曲曲綿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聲聲哀鳴不知來自何處,更勾起了詩人內(nèi)心的惆悵,(2分)在凄涼,哀婉的氛圍中,生發(fā)了身處逆境的苦悶與悲涼之情。(2分)
、谝暵牻Y(jié)合(1分):從視覺上寫溪路之曲折,從聽覺上寫猿鳴之哀婉,(2分)營造了凄涼,哀婉的意境,抒發(fā)了身處逆境的苦悶與悲涼。(2分)
(如果從其他藝術(shù)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2.柳詩寫的是貶謫之愁,雍詩寫的是羈旅之愁。(2分)柳詩所寫愁思更濃重。詩人被貶邊州,聽到哀猿啼叫本應(yīng)淚沾裳腸欲斷,可詩人卻說淚已盡腸已斷,無需猿啼就已愁絕,這哀猿聲聲,徒自空嘯,更能突顯詩人極度的惆悵和痛苦。(4分)(或答:雍詩所寫愁思更濃重。在霜楓冷月的秋夜里,江上一聲猿啼就會驚破游子的旅夢,使人斷腸,已無需第三聲,從而突出詩人極濃的羈旅愁苦。)
(第二問作答時(shí)言之成理即可)
【柳宗元《入黃溪聞猿》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入黃溪聞猿_柳宗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入黃溪聞猿》賞析08-24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唐詩鑒賞11-16
柳宗元《入黃溪聞猿》唐詩鑒賞11-18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古詩鑒賞09-13
《入黃溪聞猿》柳宗元全詩鑒賞09-12
《入黃溪聞猿》唐詩鑒賞11-29
入黃溪聞猿的唐詩鑒賞12-02
《入黃溪聞猿》古詩鑒賞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