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學
李商隱開創(chuàng)了無題詩的先河,那么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學是怎樣的呢?
自李商隱研究協(xié)會成立以來,人們對其人其詩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然而,研究者們對其無題詩歌的研究,卻意見紛紜,諸多歧解。人們在探究詩歌意義的過程中爭論不休,反而忽略了無題詩作為一種新文體的獨創(chuàng)意義,從文體學角度進行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筆者以為,一種新文體的出現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它與文學傳統(tǒng)、作家個性、風格、文學思想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無題詩的產生,顯然并非一時一地之作,數量也少,但不管有意無意,這些詩歌的質量高,影響大,千古傳誦卻又難以模仿,還是值得關注的。無題詩形式不一,筆法多樣,經歷了一個孕育、誕生、發(fā)展乃至成熟的過程。李商隱無題詩的獨創(chuàng)性在于,從文體學的角度,它在文學史上是首次如此成熟、精巧地開拓了心靈感受的文體形式,抒寫的筆法極其新巧,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
一、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界定
稱李商隱的無題詩前無古人,并不為過。李商隱的無題詩有自己的獨特性,對后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文體學的角度進行界定,須是李商隱的詩歌全集中署為“無題”的才準確,F存唐詩中,在李商隱之前,以“無題”為詩題的,只有盧綸的一首七律:
恥將名利托父親,只向尊前樂此身。才大不應成滯客,時危且喜是閑人。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唯夸漉酒巾。
詩歌寫的是才士滯留賦閑的牢騷,意思顯豁。至于到底是原題如此,還是因為題目散佚后編錄者署以“無題”,似乎很難下定論。與李商隱同年代而年輩略長的李德裕也有一首五絕《無題》:
松倚蒼崖老,蘭臨碧澗衰。不勞鄰舍笛,吹起舊時悲。
詩中用山陽聞笛的典故抒發(fā)傷舊之情,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盧綸和李德裕的.無題詩數量少,流傳不廣,影響不大。而李商隱的無題詩從數量、質量及流傳程度看,都顯然超越前人。
考察李商隱無題詩歌諸篇,“八歲偷照鏡”篇一般認為是少時所作,《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與“聞道閶門”)作于任職秘省期間,都是李商隱二十歲左右創(chuàng)作的作品。故李德裕此詩創(chuàng)作時間未必早于李商隱《無題》詩。即便李德!稛o題》年代早于李商隱《無題》,除此之外李德裕也沒有其他類似的無題詩。故獨立創(chuàng)作無題詩并取得較高成就的第一人,非李商隱莫屬。
李商隱詩集中以“無題”為題的詩,清人馮浩的《玉生詩集箋注》有二十首。武漢大學鄭在瀛在其著作《李商隱詩集今注》說:“李商隱詩集中的愛情詩總共一百多首,其中《無題》詩只有十七首(僅‘萬里風波一葉舟’一首不屬愛情詩)。”安徽大學劉學鍇界定是十四首。筆者以為,從文體學的角度,李商隱的無題詩可以印證是十四首。它們是《無題》(八歲偷照鏡)、《無題》(照梁初有情)、《無題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風;聞道閶門萼綠花)、《無題四首》(來時空言去絕蹤;颯颯東南細雨來;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隨急管)、《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無題二首》(鳳尾香羅薄幾重;重帷深下莫愁堂)、《無題》(近知名阿侯)、《無題》(白道縈回入暮霞)。另外有六首,雖題為“無題”,但從內容上看,與認定的十四首區(qū)別較大,研究者對此也有合理的辨析。如與五律《蝶》《初來小苑中》合題為《蝶三首》的另兩首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內容與蝶無涉,《唐音統(tǒng)讖》將此二首七絕改題為《無題》,但并無任何版本依據。此二首當是如集中《贈歌妓》一類冶游贈妓之作,失去原題后與《蝶》(初來小苑中)相連,遂統(tǒng)題為《蝶三首》,當改題為“失題”。原與五古“八歲偷照鏡”合題為《無題二首》的五律“幽人不倦賞”,馮浩稱“必有題而失之”,紀昀謂其系與《無題》詩相連,失去本題,誤合為一,說法也可靠。《留贈畏之》今本共三首(席本即題《留贈畏之三首》,后二首七絕(待得郎來;戶外重陰)與留贈畏之題意毫不相干,馮浩云“趙氏刊《萬首絕句》作《無題二首》”。實則此二首亦為原有題而失之,遂與前題《留贈畏之》合為三首。此外,《無題》(萬里風波),內容為懷古思鄉(xiāng)之情,與其他十四首《無題》寫男女之情迥然有別,又置于集外詩,紀昀認為此篇系“佚去本題而編錄者署曰無題”,說亦有理。十四首《無題》包含了律、絕、古風等多種文體,形式靈活,內容豐盈可觀。
二、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變化
縱觀李商隱的文學創(chuàng)作經歷和成長經歷,通過閱讀李商隱的文章,可以依稀看出,無題詩的產生經歷了一個從孕育、誕生、發(fā)展到成熟的過程。無題詩并非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遵循著某種社會創(chuàng)作思潮或者個人成熟的創(chuàng)作理想而大量創(chuàng)作的,它的產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一個過程。受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創(chuàng)作經驗熏陶的詩人,根據自己的抒情需求,無意地寫下了無題詩。閱讀十四篇無題詩,讀者可以發(fā)現,詩歌抒發(fā)的情感極其細微復雜,確實不好命名,詩人才署以無題。
從詩歌體裁上看,十四首《無題》,五古、七古、五言六句小律各一首,五律二首,七律六首,七絕三首,覆蓋了除五絕、五排以外的古近諸體。這一情況表示,李商隱在進行摸索,看哪種詩歌形式最適合他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
聯(lián)系李商隱的文學思想,他是一個善于多方面向前人學習、同時不失個性的作家。李商隱留存的六百多首詩歌,有屈原、杜甫、李賀乃至徐陵、庾信的學習痕跡。李商隱受宋玉的影響特別深刻,這使他擅長各種詩歌體式。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李商隱張揚個性,反對墨守成規(guī)。李商隱文《上李尚書狀》云:
某始在弱齡,志惟絕俗。每北窗風至,東皋暮歸,彭澤無弦,不從繁手;漢陰抱甕,寧取機心?巖桂長寒,嶺云鎮(zhèn)在,誓將適此,實欲終焉。
在創(chuàng)作中,他確實做到了“志惟絕俗”,做詩力求別具一格。雖然某些詩歌用典有“獺祭魚”之嫌,但大部分用典巧妙精當。著名的《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把莊生夢蝶和望帝啼鵑兩個互不相干的典故有機地結合,產生了無限的涵義,引人遐思。 《上崔華州書》“始聞長老言,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對此,李商隱頗不以為然,他主張作文時“直揮筆為文,不愛攘取經史”。對一個成熟的作家而言,他的詩歌與文章是相通的,作文不循師法,自出機杼的主張,在詩歌中也能體現。
后人對李商隱詩歌獨創(chuàng)性早有評論。張戒《歲寒堂詩話》:“李義山、劉夢得、杜牧之三人,筆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詩而不工古詩,七言尤工,五言微弱,雖有佳句,然不能如韋、柳、王、孟之高致也。義山多奇趣,夢得有高韻,牧之專事華藻,此其優(yōu)劣耳。”特別指出李商隱詩歌的閃光點“奇趣”,在無題詩中這一點表現得尤其突出。
正是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和獨立的創(chuàng)作個性形成了李商隱創(chuàng)作無題詩的契機。他最早寫的一首《無題》采用五古的體裁。題材則取閨中少女幽閉的生活寄寓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詩文如下: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能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詩中采用民歌形式描摹一位閨中少女聰明美麗,才藝俱佳,然而她的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至待嫁之年,悄然生悲,黯然淚下。這位少女的形象無疑帶著詩人自己的痕跡,詩中流露出對受束縛少女的同情,抒發(fā)了自傷的情懷。作為一個才華橫溢、志向遠大卻又家世衰微、人微言輕的詩人,李商隱有著難言之隱。寫這首詩時,李商隱未及弱冠,才名嶄露頭角,雖然受令狐楚賞識,但寄人籬下的感覺仍然強烈,命運實際上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出頭之日難以預料。這種一箭雙雕的寫法,發(fā)端于李商隱對女性天然的同情和贊美。幼年喪父的他,在母親的辛勤撫養(yǎng)下長大,使得他對女性充滿親近和保護的心理,影響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必須要借助詩歌抒發(fā)一些不便對外人言說的心思時,便采取無題這種方式,并采用女性題材。李商隱《別令狐拾遺書》曰:“今人娶婦入門,母姑必祝之:‘善相宜。’前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貯之幽房秘寢,四鄰不得識,兄弟以時見。欲其好,不顧性命,即一日可嫁去,有不問賢不肖健病,而但論財貨,恣求取為事。當其為女子時,誰不恨,及為母婦則亦然……軸而繹之,真令人不愛此世,而欲狂走遠飆耳!”對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了憤恨不平,抒發(fā)了否定和背叛的愿望。第一首無題詩要反映在這種同情的憤激下夾雜自己少俊多才、憂慮仕進的心理,是很隱曲的,因而也不好命題。“無題”其實是最恰當的詩題了。
然而,較之其他體裁,李商隱更擅長七律。所以,在他嘗試了五律《無題》:“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之后他轉向了寫七律。五律的這首《無題》寫得不錯,借一位女子的不平來抒發(fā)自己秘書省考試中遭遇的不平等對待,但李商隱對七律這種體裁駕輕就熟,他更鐘愛運用七律這種體裁。他的詠史詩取得相當高的成就,幾乎肩及杜牧,其中很多首名作都是七律。如著名的《詠史》就是一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十四首《無題》中有七首是七律,占了總數的一半,說明李商隱在體裁的甄選中最后選擇了七律,這使他有意無意間把無題詩推向了成熟。
用七律寫就的《無題》,多有名句傳世。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如何雪夜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這些詩句的突出特點是對愛情生活的場景或心理描寫非常傳神,不僅把李商隱在愛情生活中的特殊體驗寫得淋漓盡致,更貫穿詩人生活的各個側面。試以《無題四首》(其二)為例:
颯颯東南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呲鎖燒香如,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掾少,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在春雷細雨中萌發(fā)的強烈春心,既不能深閉固藏,又無法強行壓抑。無論是像韓壽賈女生遂眷屬,還是如曹植甄女死薦枕席,相思之情總如春花爭發(fā)。即使屢經灰滅,也不能自己。
無題詩中的主人公感情總是癡情纏綿,深摯癡頑。即使在因離別間隔引起的苦悶、悵惘、傷感、痛苦乃至幻滅中,也總是有溫馨的追憶、深情的期待、堅韌的追求,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甚至帶有一點愛情至上的意味和強烈的殉情色彩。
歷覽中國古代愛情詩,除了民歌和學習民歌得其神的作品外,真正具有愛情詩歌品味的不多。封建婚姻,義務與責任往往多于愛情。婚前的愛情既被視為非禮,婚后的愛情又很少有人訴諸筆端,因此文人愛情詩中寫夫婦愛情的很少。如果寫到愛情,也多半是些浮艷的事。這類情詩,流品頗雜。齊梁陳隋初唐的宮廷艷詩,由于帝王、貴族文人生活與思想感情的影響,往往流于對女性外在姿容體態(tài)的賞玩乃至流露出對女性的狎褻。初盛中唐的文人愛情詩中品味較高的,主要還是那些脫胎于樂府民歌并在此基礎上加工提高的作品,如張若虛、崔國輔、崔顥、王維、李白、劉禹錫等人之作。但中唐元稹開始的艷詩,則帶有明顯的封建文人夸示艷遇的色彩,不時流露出市井庸俗之氣。他們對愛情的描寫,往往更津津樂道于女子的容貌、體態(tài)、衣著,甚至男女的調情歡會,如元稹的《會真詩》就寫得很露骨。元稹之后的溫庭筠等人的艷詩也往往流于輕艷,甚至
于冶蕩。愛情詩歌發(fā)展到晚唐,可以說是走上了歧路。而李商隱所獨創(chuàng)的無題詩,正是與流俗格格不入的另外一種特殊的情感日記詩。其創(chuàng)新性在于,十四首無題詩,不僅沒有任何艷褻的描寫,甚至連婦女的姿容體態(tài)都很少涉筆。它注重的是心靈,是真摯的愛情而非單純的欲念,是雙方心靈的情投意合而不是對美好軀殼的迷戀。在無題詩中,李商隱把古代文人的愛情詩真正提升到純粹感情的領域,實現了由欲到靈的提升,使愛情詩成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純粹情詩。
三、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學價值
李商隱的無題詩開辟了一種新的唐詩文體,形式靈活多樣而又不失律、絕、古風等常態(tài)。慣用各種體裁寫詩的李義山,馳騁于詩歌的王國,在厭倦了命運之多舛、愛情之悲涼、仕途之煎迫及生活之飄零后,以詩為媒,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無題詩這種情感日記體。李商隱的無題詩屬于心靈所有,創(chuàng)作時如月夜下的野泉,兀自清涼兀自流淌,是一種累積的人生印記,里面縱橫交錯著各種感遇,不宜用具體的人事去求甚解?傊,對唐詩來說,李商隱的無題詩豐富了詩歌的文體形態(tài),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創(chuàng)新意義。
在內容上,李商隱的無題詩不拘一格,隨物賦形,隨感而發(fā)。時至今日,李商隱的無題詩仍在啟發(fā)后人不斷地模仿,模仿者也將個人難以公開的奧秘心靈感受用無題詩寫出。然而,因個人心靈如冰山一角難以使人窺探到真相,使讀者不得其解,后人的模仿因個人氣格和才情及人生經歷種種皆不如義山,所以,難以引導新一代愛情詩歌的潮流,從文體學上說,這種個人的獨創(chuàng)在文學史上雖然占有一席之地,但終究不能成大氣候,未免遺憾。
【李商隱無題詩的文體學】相關文章:
李商隱的無題詩翻譯11-16
李商隱的無題詩的賞析12-12
李商隱無題詩賞析手法12-19
李商隱無題詩加賞析12-13
關于李商隱無題詩賞析12-05
李商隱無題詩詞中英對照版02-26
無題詩詞鑒賞06-27
李商隱的屏風12-21
李商隱的詩12-10
李商隱的愛情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