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離騷》深度賞析

        時間:2020-11-12 19:37:10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深度賞析

          《離騷》賞析

        《離騷》深度賞析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該篇詩作長達375句、近250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早最長的抒情詩,堪稱中國歷史第一抒情長詩。

          離的字意有:分開、分別,離別、離開;割;相并、成排;陳列;經歷;八卦之一,象征火;明;罹,遭受;縭,女子出嫁的佩巾;麗,依附;螭的古字,《廣雅·釋天》“山神謂之離”。

          騷的字意有:動亂、騷擾,騷亂、躁動;憂愁;狐臭味;掃。

          離騷一詞,司馬遷解釋為離憂,王逸解釋為別愁,班固解釋為遭遇憂愁,近人又有解釋為牢騷、勞商的,勞商即楚國流行歌曲名《勞商》。從離騷的字詞本身來說,上述解釋都有道理,也都能成立。但是,如果從屈原寫作這首詩篇的時間、內容及其所欲達成的目的來分析,他是在遭受小人讒陷,被楚懷王冷淡、疏遠之際撰寫的(公元前313年左右),是要寫給楚懷王聽的,意思是“我經歷著思想波動,不得重用,便回去干老本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屈原用“離騷”作為篇名,取意為“陳述自己躁動不安的心情”。

          《離騷》全詩,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大段落。

          第一段落,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豈余心之可懲”,共130句,內容分為5小節。

          小節1 、屈原在《離騷》開篇第一句就自述自己的出身高貴“帝高陽之苗裔兮”,這里的高陽指太昊、少昊。我們知道,屈原出身楚國的少數民族巴族,巴族的祖先為太昊、少昊;與楚王、楚人、楚國貴族的祖先顓頊相比,少昊曾孺帝顓頊,事見《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币虼,屈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說,楚王和楚國的貴族,你們不要瞧不起我,我的祖先比你們的祖先更高貴。

          接下來,屈原再述自己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的大吉日子(巴人崇尚虎),天賦聰慧、重視自身修養、志向高遠,以及只爭朝夕、變法圖強、敢為天下先的政治抱負“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小節2 、講述自己輔佐楚懷王進行立法改革,欲使楚國實現堯舜禹三代盛世。但是,卻遭到小人讒陷,楚王毀約,被疏遠、排除在楚國政壇之外。在這里,屈原指天為正,表達自己對祖國對君王的赤誠忠心,并痛惜靈修(楚王)毀約和反復多變:“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傷靈修之數化。”

          所謂楚王毀約,這是一種非常不尋常的說法,普通臣僚是不會這樣說的.。屈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從政,代表著楚國少數民族巴族抗秦的意愿,而且是與楚懷王達成約定的。公元前318年楚懷王被推舉為合縱長,領導諸國共同抗秦,屈原正是在這時進入楚國決策層的,而楚懷王看中的則是巴人尚武精神所具有的戰斗力。但是,楚懷王在外交問題上反復多變,而且既不精明又沒有原則,時而抗秦,時而親秦,以致失信于天下,失信于國人。

          屈原在《離騷》中多次用“靈修”代指楚王,例如“夫唯靈修之故也”、“傷靈修之數化”、“怨靈修之浩蕩”。那么,屈原為何稱楚王為“靈修”?顯然,這不是楚國貴族、臣僚通用的稱呼楚王的方式,而是屈原的獨創。這是因為,屈原出身巴族巫師,本名靈均(靈即巫),因此他有理由認為楚王是大巫師或巫師首領。修字意為美好、高、大,古人以身材高大為美;所謂靈修,即高大的巫師,亦即巫師之首。

          小節3 、描述自己在任職期間做了大量有益于國家的工作,但是卻無法改變眾小人鉤心斗角奔走鉆營的社會現狀。自己深切感到時間在虛度,長此下去恐怕到老也實現不了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自己“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彭咸指巫彭、巫咸,古代著名的巫師;屈原出身祭司,法名靈均,所謂向彭咸學習,就是干自己的老本行。

          小節4 、描述自己早晨在朝廷上受到指責,傍晚就被罷免了官職,以致情緒非常低落和困惑,心情極為痛苦。盡管如此,自己仍然不肯同流合污,對美好事物的選擇也不后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其中特別提及“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所謂“眾女嫉余”云云,表明屈原眉毛彎如月,身材修美,風流倜儻,再加上他那特立獨行的舉止,曾一度強烈吸引了王公貴族及其嬪妃女眷的注意和愛慕,并由此而遭到嫉妒,一時謠言四起。

          小節5 、描述自己復雜的心情和艱難的選擇“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意思是,既然從政而獲罪,不如修復自己原來的服裝(巴人巫師的民族服裝),去重新做自己的老本行。在保持民族習俗的問題上,屈原的態度是堅決的“民生各有所好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第二段落,從“女須之嬋媛兮”到“余焉能忍此終古”,共128句,內容分為4小節。

          小節1 、描述女須勸告自己要入境隨俗,莫要與眾不同。表明屈原被排擠出政壇后,曾一度回到家鄉,或者在流放途中曾繞道回到家鄉;家鄉人雖然同情屈原的遭遇,但是并不理解屈原的主張。

          女須,其身份眾說紛紜,或謂是屈原之姊妹,或謂是屈原之女,或謂是屈原的侍女、侍妾,或謂是屈原虛構的人物,其地位相當于靈氛、巫咸。從《離騷》“女須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的描述,以及女須所持的觀點來看,她應當是屈原生活中的一個真實人物,很可能是屈原的姐姐。與此同時,女須的身份應當是一位女巫,其職務類似巫山十巫中的巫姑;陳士林通過楚語與彝語的比較,也認為“女須”意即“靈女”(《民族語文》1991年2期)。

          小節2 、描述自己來到南方,向帝舜陳述自己堅持人生理想的原因,并總結歷史成敗經驗教訓,繼續闡述只有舉賢授能,國家方能富強的主張。

          小節3 、描述自己駕龍乘鳳到遠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實現而求索”,不顧路途如何遙遠,都要上下求索、尋找理想。但是,雷師不聽調遣,天宮守衛不肯打開天門,自己處處碰壁,暗示去國離鄉之路走不通。

          在這里,屈原充分展示出他那超乎尋常的想象力,他命令羲和讓太陽車慢慢行,請來月神望舒為先驅,忽而到昆侖山的空中花園懸圃,忽而到咸池飲馬,忽而又到天宮叩門。顯然,這得益于屈原的巫師出身,因為請神、命神之辭,乃巫師的工作之一,并成為習慣性思維;事實上,類似的修辭方式,大量存在于屈原的各種作品里,并成為屈賦的最突出的文學特征之一。

          小節4 、描述自己對歷史上美女的追求,同時借尋求美女來展現自己對理想的執著決心。屈原在《離騷》中反復描述自己對美女的追求:“哀高丘之無女”、“相下女之可詒”、“豈唯是其有女”、“孰求美而釋女”、“聊浮游而求女”,以及“求宓妃之所在”、“見有 之佚女”、“留有虞之二姚”等等。宓妃,相傳是伏羲的女兒,溺死于洛水,遂成為洛水女神;有 之女,即帝高辛之妻;二姚,夏帝少康之妃。

          關于屈原在《離騷》中“求女”的寓意,古今注家紛爭鵲起,或謂是求通君側之人,或謂是求實現美政之途徑,或謂是求紅粉知己,或謂是求知音。其實,這里涉及到屈原的愛情與婚姻、家庭問題。

          或許,屈原反復訴說自己“求女”而均未果的經歷,實際上是在陳述自己婚姻的屢屢失。悍说呐畠哄靛ò抵竿踝宓墓鳎湴亮,看不上自己;自己看上的有 氏美女(暗指貴族的千金),別人已經疾足先得;自己還不如逃難的少康,沒有人肯把女兒(暗指遠方的世家女子)嫁給自己。當然,屈原在婚姻上的受挫,同時也是他在從政上受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一般來說,如果屈原出身楚國望族,上述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由于屈原出身楚國的少數民族巴族,而又在楚國宮廷從政。他的這種特殊身份,既失去了與本族女子結婚的機會,又同時受到楚國望族在通婚問題上的歧視和冷遇。在這種情況下,才華出眾的屈原,盡管不乏愛慕自己的女子,也不乏自己愛慕的女子,但是卻有情人終不成眷屬,因而陷入強烈的失戀之中。正是由于屈原在婚姻和從政兩個問題上都受挫,他才會萌生離開楚國政壇另謀出路的念頭,并去征求女須、重華(舜)、靈氛和巫咸的意見。

          第三段落,從“索 茅以筵 兮”到“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共117句,內容分為3小節。

          小節1 、描寫自己的追求未能實現,不知道出路何在,于是請靈氛占卜。靈氛占辭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勸屈原離開楚國,遠走高飛莫遲疑。

          小節2 、描述巫咸降神,屈原向巫咸咨詢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出路,決定接受巫咸的意見,去國遠游,“聊浮游而求女”、“周流觀乎上下”。

          小節3 、描述自己擇吉日出發遠游,一路上興致勃勃,但是忽然回首望見故鄉,眷戀之情悠然升起,不肯就這樣離去,因為自己內心深處仍然期待著楚王醒悟。

          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離騷》的最后一段話說:“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币馑际牵骸八懔税!國內沒有理解我的人,我又何必眷戀故都?既然我不能實現美政的理想,那么我就向彭咸那樣生活吧!

          屈原所謂的向彭咸學習,也就是要干自己的老本行。他在《離騷》中兩次提到要向彭咸學習,意在強調其重要性。事實上,這句話是反著說給楚懷王聽的,是在真誠地期待著楚王能夠醒悟。

          縱觀《離騷》全詩,不僅文辭流暢,而且也充分體現出屈原的機智和策略。事實上,屈原創作《離騷》,并不是單純在發牢騷,更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意在通過這篇長詩,申明自己憂國、憂君、憂民之赤子之心,影響并感化楚懷王,以便能夠繼續實現自己的美政理想。

          或許,屈原之所以能夠在不太長的時間,就結束第一次流放,回到郢都,并獲任三閭大夫之職,即與楚懷王讀到《離騷》并有所感悟,不無關系。當然,屈原的去留,并不僅僅取決于個人的恩怨,而是有著時代的背景,這個背景就是楚國與秦國的外交關系。

          公元前313年,張儀自秦赴楚,勸楚懷王親秦絕齊,并以割地六百里為餌,楚懷王利令智昏而信之。由于屈原持堅定的聯齊抗秦的主張,因此遭到楚國親秦派貴族的讒陷和排擠,楚懷王為表示親秦之決心,遂疏遠并進而流放屈原。此后,秦國背割地之約,秦楚交惡,楚懷王這時讀到《離騷》,才又想到屈原,并重新起用屈原,直至公元前296年楚懷王客死秦國為止。

          據此可知,屈原創作《離騷》大約是在公元前313年之后的一段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卜居》稱“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此言若是,則屈原被罷免左徒之職,到重新被任命為三閭大夫,其間隔當有三年之久,也就是說《離騷》約創作于公元前310年左右。

        【《離騷》深度賞析】相關文章:

        《離騷》詩詞賞析08-31

        關于《離騷》賞析02-26

        離騷美文賞析02-25

        離騷賞析推薦01-22

        離騷節選賞析06-17

        離騷名句賞析06-16

        先秦屈原《離騷》賞析11-13

        關于《離騷》的賞析02-26

        屈原 《離騷》譯文及賞析08-3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