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騷》分析屈原的愛國情懷
《離騷》是一部傳世名著,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體現(xiàn)了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從《離騷》分析屈原的愛國情懷,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離騷》簡介
屈原是我國杰出的政治家和詩人,其作品中表達了真摯的愛國情感,《離騷》一文正是在楚國滅亡之后,屈原在悲憤之余寫出的一部作品,在文中作者闡述了對楚國君主和人民的熱愛,對國家走向覆亡表達了深切的悲痛,作者剖析了楚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腐朽,抨擊了那些誤國誤君的奸佞之臣,以自我的高尚品德反襯了奸佞之人的品格低下。楚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戰(zhàn)國爭雄中展現(xiàn)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由于楚國君主沒有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再加上君主任用奸臣,從而造成了楚國逐漸勢微,連年征戰(zhàn)失敗,而楚懷王為首的貴族集團依然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至楚國人民的安危于不顧,從而走向了國家滅亡的悲劇。在當時的情況下,屈原被奸佞小人迫害流放,對楚國的危機無能為力,只能用發(fā)自肺腑的悲痛為楚國送上最后的哀歌。
2、屈原愛國情懷的體現(xiàn)
。1)熱愛普通的楚國民眾
忠君愛國是屈原愛國情懷的支撐,屈原一生兢兢業(yè)業(yè)、操勞國事、事事以國家為重,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帶領楚國走向振興,后來遭到了奸佞之臣的排擠迫害,依然對不失“存君興國”的志向,希望能夠實現(xiàn)強國安民的理想。中國古代就有極強的民生意識,國家的根本在于民眾,只有熱愛民眾、同情民眾,才能設身處地的思考民眾疾苦,制定相應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屈原對楚國人民有很深的情感,在《離騷》中屈原發(fā)出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國家動亂的最終承擔著就是基層的民眾,而屈原的志向就是振興楚國,讓楚國統(tǒng)一全國來結束戰(zhàn)亂,讓人民擺脫戰(zhàn)爭的困擾,從此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這種“親民”、“愛民”的思想始終貫穿于屈原的情懷中。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屈原的思想和楚國人民的意愿息息相通,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詩人,屈原痛心人民疾苦,關系普通民眾的存亡,在《離騷》中,屈原雖然身處流放,但是矢志不渝,將自己一顆熱心傾注到楚國人民身上,以悲痛的詩句寫出了楚國人民亡國亡家的悲憤心情。
。2)對楚國的熱愛
屈原是戰(zhàn)國時代一位高瞻遠矚的政治人物,其準確把握當時的歷史現(xiàn)狀,針對自己所處時代的情況,提出了振興楚國的口號,在屈原看來,只有振興楚國國力,才能為人民提供堅實的保障,保衛(wèi)楚國的大好河山不被侵犯。但是屈原的主張卻得不到認可,楚國的統(tǒng)治者依然醉生夢死,對殘酷的現(xiàn)實視而不見,最終導致楚國滅亡。屈原對國家的熱愛,不僅僅體現(xiàn)在政治方針的提出,針對楚國的現(xiàn)狀,屈原提出了變法主張,制定完整的國家法制,并建立楚國自己的文字,同時要開放言路,讓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納入到楚國國家管理中,革除楚國多年的弊病,再者要改革軍隊素質,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并聯(lián)合其他國家來維持楚國的穩(wěn)定性,從這方面來說,屈原是一個偉大的變法踐行者,其變法主張策略都是有利于國家壯大,在《離騷》中,屈原所云“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這表明屈原勇于面對現(xiàn)實,表達了對國家改革的急迫性,同時屈原重視對國家人才的培養(yǎng),為國家振興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離騷》中所寫“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但是由于楚懷王個人意志不堅定,再加上周圍奸佞之臣的阻礙,屈原的改革政策始終無法推行,其一腔報國熱血付之東流。
(3)愛國精神產生的根源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一個思想高度開放的時代,同時各國之間相互征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屈原對勞動人民表達了深深的同情,希望通過振興楚國來維持老百姓的安定生活。楚國雖然經歷過繁榮的時代,但是當繁榮遠去之后,楚國就不得不面對各國之間的戰(zhàn)爭,尤其是強大的秦國崛起之后,直接威脅了楚國的國家安全,楚國人民的安定受到了威脅,屈原身處在楚國的高位,他不計個人得失,將生死置之度外,意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楚國被動的局面,這是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本源。從屈原自身來講,他是一位具有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人,其進步的思想決定了其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屈原對家和國的情感深厚,在《離騷》中作者借用高潔的事物來表達自己對楚國深厚的情感,并和破壞楚國安全穩(wěn)定的惡勢力進行斗爭,屈原的一生都是和楚國惡勢力進行斗爭。
3、結語
屈原在《離騷》中表達了自己對楚國軍民的深厚感情,屈原身處戰(zhàn)爭的動亂年代,發(fā)出了振興楚國的號召,積極主導楚國推行改革,力圖壯大楚國力量,為人民贏得安定的生存空間,在改革變法過程中,屈原屢受挫折,其一切努力付諸東流,但是愛國情懷的光輝無法被歷史掩蓋,終將散發(fā)耀眼的光芒。
賞析
《離騷》作于楚懷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漢北后的兩三年中。漢北其地即漢水在郢都以東折而東流一段的北面,現(xiàn)今天門、應城、京山、云夢縣地,即漢北云夢。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lián)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后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于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至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黃棘,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
漢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遠!峨x騷》當是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后所寫。詩開頭追述楚之遠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臨睨舊鄉(xiāng)”而不忍離去,中間又寫到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節(jié),都和這個特定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有關。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jié)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傷靈脩之數(shù)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tài)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xiàn)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了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屈原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屈原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xiàn)了屈原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xiàn)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xiàn)實世界。這超現(xiàn)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xiàn)實世界表現(xiàn)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xiàn)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屈原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屈原詩人所展現(xiàn)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屈原詩人用了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渡袝泻颉坟闹姓f,帝堯繼位,“龍馬銜甲”。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吨芏Y》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了天界。屈原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jié)變化,形成了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jié)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jié)卻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從外部結構言之,全詩分三大部分和一個禮辭。第一部分從開頭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自敘生平,并回顧了屈原詩人在為現(xiàn)實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斷自我完善、不斷同環(huán)境斗爭的心靈歷程,以及慘遭失敗后的情緒變化。這是他的思想處于最激烈的動蕩之時的真實流露。從“女媭之嬋嬡兮,申申其詈予”至“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與此終古”為第二部分。其中寫女媭對他的指責說明連親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獨是無與倫比的。由此引發(fā)出向重華陳辭的情節(jié)。這是由現(xiàn)實社會向幻想世界的一個過渡(重華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賢,故向他陳辭便顯得“虛”;但屈原詩人又設想是在其葬處蒼梧之地,故又有些“實”)。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宮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現(xiàn)了屈原詩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掙扎與不斷追求的頑強精神。從“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為第三部分,表現(xiàn)了屈原詩人在去留問題上的思想斗爭,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讀之令人悲愴!末尾一小節(jié)為禮辭。“既莫足以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雖文字不多,但表明屈原詩人的愛國之情是與他的美政理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是全詩到高潮之后的畫龍點睛之筆,用以收束全詩,使詩的主題進一步深化,使詩中表現(xiàn)的如長江大河的奔涌情感,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流向。詩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展現(xiàn)了屈原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自己的歷程。而后兩部分則以色彩繽紛、波譎云詭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一個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現(xiàn)出無比廣闊、無比神奇的場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雖然不能不說是一首飽含血淚的杰作,但還不能成為浪漫主義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兩部分而沒有第一部分,那么詩的政治思想的底蘊就會薄一些,其主題之表現(xiàn)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既含蓄,又明確;既朦朧,又深刻。
《離騷》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著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長顑頷亦何傷!焙芏嗲漠嬒窦词共粚懮稀扒倍,人們也可以一眼認出是屈原,就是因為都依據(jù)了詩中這種具有特征性的描寫。其次,他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進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張法治(“循繩墨而不頗”),主張舉賢授能。第二,他主張美政,重視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反對統(tǒng)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陳辭一段可見)。第三,他追求真理,堅強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個形象,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兩千多年來給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品格與行為的示范,也給了他們以力量。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但屈原詩人的表現(xiàn)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钡谒木渲械摹胺肌弊匀挥伞败梁伞、“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xiàn)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保
再次,全詩以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中又由兩個用“兮”字連接的若連若斷的上下句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韻,使全詩一直在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最后,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如“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等,將“兮”字去掉,對偶之工與唐宋律詩對仗無異。
《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趙逵夫)
從屈原在當時社會中的身份來說,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屈原詩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創(chuàng)作成就來說,他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屈原詩人!对娊洝分幸灿性S多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眾性集體性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表現(xiàn)甚少。而屈原的創(chuàng)作,卻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熱情打上了鮮明的個性烙印。這標志了中國古典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時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屈原詩人。他關心國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為堅定的愛國者受到高度評價。雖然他的愛國和忠君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一點上,他并不能背離所處時代和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但同時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較為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從而也是國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對自己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有堅定的信念,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與自身所屬社會集團的大多數(shù)人對抗,寧死不渝。這就在忠君愛國的公認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獨立思考、忠于自身認識的權利。作為理想的殉難者,后人曾從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處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為仿效的榜樣。
屈原的作品,以縱恣的文筆,表達了強烈而激蕩的情感。漢儒曾說,《離騷》與《詩經》中《小雅》同為“忽而不傷”之作,明代屈原詩人袁宏道于《敘小修詩》中駁斥道:《離騷》“忿懟之極”,對“黨人”和楚王都“明示唾罵”,“安在所謂怨而不傷者乎?”并指出:“勁質而多懟,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風”的特點。他的意見顯然是正確的。不僅如此,屈原贊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實袒露;詠唱神靈的戀愛,是熱情洋溢、淋漓盡致;頌揚烈士的犧牲,是激昂慷慨、悲涼豪壯……。總之,較之《詩經》總體上比較克制、顯得溫和蘊藉的情感表達,屈原的創(chuàng)作在相當程度上顯示了情感的解放,從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氣和強大感染力的詩歌風格。由于這種情感表達的需要,屈原不能滿足于平實的寫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話材料,用奇麗的幻想,使詩歌的境界大為擴展,顯示恢宏瑰麗的特征。這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后代個性和情感強烈的屈原詩人如李白、李賀等,都從中受到極大的啟發(fā)。
屈原是一位愛美的屈原詩人。他對各種藝術的美,都不以狹隘的功利觀加以否定!毒鸥琛、《招魂》中,處處渲染音樂歌舞的熱烈場面和引發(fā)的感動!扒悸暽畩嗜,觀者憺兮忘歸”,在屈原筆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樣,他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fā)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云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chuàng)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2012年,由八旬清華大學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教育家韓家鰲教授歷時半年時間用草書完成《韓家鰲[2]草書離騷》一書,并寫有“騷體文章久不聞,皇皇屈子第一人;悲吟侘傺湘沅上,遙祭蒼空寫招魂”的詩句。并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受到文學、藝術、教育等各界的一致贊譽。
創(chuàng)作背景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首長篇抒情詩。全詩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fā)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xiàn)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xiàn)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為什么叫“離騷”?
“離騷”二字,古來有數(shù)種解釋。司馬遷認為是遭受憂患的意思,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睗h代班固在《離騷贊序》里也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曹憂作辭也!蓖跻萁忉尀殡x別的憂愁,《楚辭章句·離騷經序》云:“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在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這兩種。因司馬遷畢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辭中多有“離尤”或“離憂”之語,“離”皆不能解釋為“別”,所以司馬遷的說法最為可信。
《離騷》的創(chuàng)作年代?
《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在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妒酚洝でZ生列傳》說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讒而被懷王疏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也認為《離騷》創(chuàng)作于楚懷王疏遠屈原之時。
【從《離騷》分析屈原的愛國情懷】相關文章:
愛國詩人屈原《離騷》教學實錄10-27
《離騷》屈原09-15
屈原離騷08-29
屈原 離騷08-29
屈原·離騷11-09
屈原《離騷》09-15
屈原的離騷09-02
離騷屈原09-02
屈原離騷原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