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白《君馬黃》鑒賞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2-10-19 14:56:11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君馬黃》鑒賞譯文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白《君馬黃》鑒賞譯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君馬黃》鑒賞譯文及賞析

          《君馬黃》

          唐代:李白

          君馬黃,我馬白。

          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

          共作游冶盤,雙行洛陽陌。

          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壯夫時屈厄。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君馬黃》譯文

          你的馬是黃色的,我的馬是白色的。馬的顏色雖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沒有什么相隔的。我們一起來游樂玩耍,雙雙行馳在洛陽的街頭巷陌。我們都腰挎明閃閃的寶劍,戴著修飾鮮麗的高高的帽子,都各自擁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門客。即使是猛虎,有時候也會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壯士有時也會陷于危難之中。兄弟之間的情誼只有在急難中才能深厚,才能成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又有什么好處呢?

          《君馬黃》注釋

          盤:游樂。

          五侯:河平二年,漢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譚、王商等五位為侯,世稱五侯。

          急難:指兄弟相救于危難之中。

          《君馬黃》賞析

          漢樂府鼓吹歌十八曲之《君馬黃》歌辭為:“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易之有騩蔡有赭。美人歸以南,駕車馳馬,美人傷我心;佳人歸以北,駕車馳馬,佳人安終極。”按明人胡震亨解釋,這是一首隱言交友不終,各奔東西的詩歌。但“后人擬者,但詠馬而已”,似未解其意。詩人李白不但深得其解,而且加以發明之,借以歌頌朋友相知相救的生死友誼。

          開頭四句詠馬起興,以馬色之不同作反襯,言人心之無猜。馬色一“黃”一“白”,對照鮮明;馬色與人心相比,一異一同,相得益彰。接下二句承上而來,寫“我”與友人騎馬外出游樂,雙雙行進在洛陽路上。洛陽是東漢的京城、唐代的東都。那里市井繁華,名勝林立,是游冶之佳處。“雙行洛陽陌”一句不僅點明此行之豪壯,而且表現了行影不離之友誼。這好似李白與杜甫的交游:天寶三載(744)三月,李白得罪了高力士被放出翰林院之后,曾到過洛陽一次。當時杜甫也在洛陽。于是兩位大詩人相會了。從此他們結下了“兄弟”般的友誼。翌年,杜甫在齊州所作的《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中說:“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那雖是他倆同游歷下的情景,但從中也可想象到他們當初在洛陽相識時,也是一見如故、情同手足的。

          下二句為了渲染人物之顯赫,還描寫了他們的衣著和飾物:佩著長長的寶劍,閃閃發光;戴著高高的紅冠,十分耀眼。這樣的裝飾,不僅表現了外在美,而且揭示了他們超凡的精神世界。愛國詩人屈原在《九章·涉江》詩中說:“帶長劍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彼浴昂么似娣,是因為懷信侘傺,不見容于世,故迥乎時裝以示超塵拔俗。李白與屈原千古同調,所以其崇尚也有相似之處。

          “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二句一從經濟著筆,一從政治落墨,意在表現他倆不尋常的社會地位。以上二句極言他倆家資豐厚,靠山堅實。

          “猛虎落陷阱,壯士時屈厄”二句轉寫友人遭到了不幸:正像奔突的猛虎有時不免誤入陷阱一樣,壯士也會遇到暫時的困迫。猛虎乃獸中之王,嘯震山崗。落難亦不落威。此句以猛虎作比,言壯士落難后仍不失當年之威風。

          最后兩句緊承上句詩意,既是對落難朋友的回答,也是詩人情志的抒發。“相知在急難”一句正體現了“危難見真交”的至情。俗語云:“人在難處思親朋!蹦芗庇讶酥y的人才是真正的“相知”,所以詩的最后說:一個人自顧自身修好,那會有什么益處呢!此句似他問似自語,余意不盡,惹人深思。

          這首詩雖然以樂府為題,寫漢地言漢事,但詩的主旨卻是為了以漢喻唐,即通過詠史來抒發詩人貴相知、重友誼的襟懷和贊頌朋友間彼此救助的美好情操。

          此詩采用樂府體,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歌色彩,而且融進了李白詩歌所特有的豪放風格。語言明快而活潑,格調清新而自然,字里行間充滿了豪宕之情。因此,高棣說:“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咸善!(《唐詩品匯》七言古詩敘目第三卷《正宗》)

          李白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為適應感情表達的需要,他的詩在結構上也變幻多端。此詩也如此,言事抒情既一氣呵成,又抑揚有致。開頭至“俱為五侯客”,是平敘,但調子步步升高,至“長劍”以下四句蓄勢已足,然后突然一轉——“猛虎落陷阱”,好似由高山躍入深谷,詩調變為低沉。最后二句調子又一揚,既承且轉,似斷實聯。全詩一波三折,跌宕生姿。

          《君馬黃》創作背景

          此詩為擬古辭而作。關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學術界迄無定論。一說作于唐玄宗天寶十載(751),是年李白由南陽北上洛陽,返梁園,經鄴中游河東及關內道,徘徊于邠州、坊州之間;一說大約寫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是年李璘兵敗,李白坐罪下獄尋陽,正處于危難之時。

          《君馬黃》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作者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于是年!渡习仓菖衢L史書》云:“五歲誦六甲!绷,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辭親遠游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臥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于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于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于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并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蹉跎歲月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于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并結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游邢州(在長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于晉(今山西。。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于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陽以北(今山西省一帶)地區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開國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為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為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三十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梅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為人正直,敢于力諫,張九齡尤以文學才能,道德文章,為世所重。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采訪使(負責監察督辦所轄地區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饑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陽。二月,秦州(今甘肅天水縣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壞殆盡,壓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稱生于堯時的道士張果先生,玄宗親問以治道神仙之術。授其銀青光祿大夫(銀印上系以青色緩帶,以為品位高的標志。副職),位侍中(唐門下省協助宰相起草文書等項的官吏)。

          西游獻賦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并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后,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李白供奉翰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杜相識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安史入幕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涂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陽(今江蘇省溧陽市),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后,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于風翔,授右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溘然病逝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三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關于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涂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涂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后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李白《君馬黃》鑒賞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君馬黃》譯文及賞析10-12

        李白《黃葛篇》譯文 《黃葛篇》賞析及鑒賞11-02

        君馬黃唐詩賞析06-30

        李白《贈錢征君少陽》鑒賞及譯文10-31

        李白《將進酒》譯文 《將進酒》鑒賞及賞析11-09

        李白《妾薄命》譯文及鑒賞11-04

        李白《梁園吟》譯文及鑒賞11-13

        李白《怨情》譯文及鑒賞11-20

        《塞下曲》李白鑒賞與賞析08-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