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賞析
鄭客西入關(guān),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欲知李白這一首詩的妙處,且先看詩中這一故事的由來!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guān)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鎬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绷硗,《漢書·五行志》引《史記》云:“鄭客從關(guān)東來,至華陰,望見素車白馬從華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因言今年祖龍死。”《史記》所載的故事前后比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個字!稘h書》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個字,而且由于素車白馬從華山而下這一點染,增強了神話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詩。
李白翻文為詩,主要以《漢書》所載的故事為根據(jù),寫成了這一首詩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沒有的,實質(zhì)上詩人把原文凝煉為二十五個字,字數(shù)壓縮了一半,卻無損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詩意盎然,詩情醰永。這就不能不佩服詩人以古為新的手法了。一起“鄭客西入關(guān)”一句,為什么不依原文寫為“鄭客關(guān)東來”呢?這是因為是“關(guān)東來”只表明出發(fā)地,卻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關(guān)”則包括了“關(guān)東來”,平平五字,一石兩鳥,極盡簡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沒有的,詩人增添了這一句,便寫出了鄭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則又點出了道遠且長,言外還暗示秦法森嚴,行路程期有所規(guī)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種惶恐趕路的心情,就這一句平添了無限的情意,也就是詩之所以為詩。接下去“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里”,兩句與文章的敘述次序恰恰相反。這并不是因為受押韻的牽制,而主要是用倒筆突接的方法,先把鮮明的形象送到讀者的眼前:“唉!來了一位白馬神人!”然后再補敘原委。這樣寫法接法,也是詩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規(guī)。第五句“璧遺鎬池君”把原文“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笔蛔謩h成五字,凝縮得非常精致。鎬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為王,故水神相當(dāng)于秦朝的護國神,華山神預(yù)將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龍死”,祖龍即指秦始皇。不必點明,即知為華山君傳語,簡潔了當(dāng)?shù)仡A(yù)報了秦始皇的死耗。
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復(fù)述故事,其長處也不過是剪裁點染得宜,而還不足以見此詩之特點。此詩精神發(fā)越之處,主要在后四句,李白的超人之處也在后四句。
東晉詩人陶潛曾寫過一篇《桃花源記》,后來的詩人極喜引用,“世外桃源”幾成為盡人皆知的成語。李白想象力過人,把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摻和在一起,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隱居,就是因為他們得知鄭客從華山君那兒得來祖龍將死、秦將大亂的消息。所以七八兩句用“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輕輕地把兩個故事天衣無縫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扒厝讼嘀^曰”之前省去了鄭客傳播消息,因而行文更加緊湊!跋嘀^”二字寫出秦人傳說時的神情,活躍紙上:“吾屬可去矣”一句則寫出了他們堅決而又輕松的感情,這些都是此詩神妙之處。
最后詩人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兩句結(jié)住全詩!按骸弊郑刑一ù洪_,取春色美好之意。用“千春”而不用千秋,說明他對桃花源的贊美。這兩句反映了李白對桃花源的向往和對塵世生活的厭惡。是啊,一旦進了世外桃源,就永遠與這混濁紛亂的人寰相隔絕了。
詩人寫詩時可能預(yù)感到安史之亂的某些征兆,所以引喻故事,借古喻今,以表遁世避亂的歸隱思想。結(jié)筆悠然而止,不再寫入桃源后的如何如何,不但行文簡潔,而且余音裊裊,也令人起不盡之思。
【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08-31
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一)》全詩翻譯與賞析10-05
李白《古風(fēng)(其三十四)》全詩翻譯與賞析11-25
《古風(fēng)其三十四》李白的詩詞11-28
李白《行路難》其三翻譯賞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