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五)》賞析

        時間:2022-09-06 12:22:50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五)》賞析

          《古風·燕昭延郭隗》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十五首(一本為第十四首)。這是一首以古諷今,感慨懷才不遇的五言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五)》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五)》賞析

          【原文】

          古風

          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黃金臺②。

          劇辛方趙至③,鄒衍復齊來④。

          奈何青云士⑤,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⑥,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⑦,千里獨徘徊。

          【注釋】

         、傺嗾眩杭囱嗾淹酢Q樱浩刚。郭隗:戰國時燕國人。據《史記·燕昭公世家》記載:戰國時,燕昭王欲報齊國侵占國土之恥,屈身厚幣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要想招致四方賢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賢于我的人就會不遠千里前來歸附!庇谑钦淹跣拗䦟m室給郭隗居住,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他。后來樂毅、鄒衍、劇辛等都相繼來到燕國。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親自拿著掃帚,屈著身子在前掃除路上灰塵,恭敬相迎。后任樂毅為上將軍。樂毅為燕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

         、邳S金臺:據《上谷郡圖經》載,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

         、蹌⌒粒簯饑鴷r燕將,原為趙國人,燕昭王招徠天下賢士時,由趙入燕。

         、茑u衍:亦作騶衍,戰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齊國人。

         、菽魏危涸趺,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當權者。《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顯的人。

          ⑥買歌笑:指尋歡作樂。

         、吲e:高飛。黃鵠舉:相傳春秋時魯國人田饒因魯哀公昏庸不明,自比為“一舉千里”的黃鵠(古書中“鵠”、“鶴”常常通用),用“黃鵠舉矣”,表示要離開魯國。

          【白話譯文】

          燕昭王延請郭瑰,高筑起了黃金臺。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后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墒侨缃竦漠斦,卻棄我如同塵埃。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賢才。此刻我方明白,黃鶴為什么要遠君而去,千里高飛獨自徘徊。

          【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李白在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將離開長安時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對當權者不重用賢士而不滿,有感而作。

          【賞析】

          燕昭王禮賢下士,是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景仰的賢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士階層所羨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寫的詩不只一首,大多是抒發了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這首寄慨而抒懷的五言古詩,開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賢的典故入詩,其旨意是十分明顯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惫、劇辛、鄒衍皆為當時之名士。據《史記·燕世家》載:燕昭王以被齊國襲破為恥,決心招攬天下賢士以報齊仇,郭隗對燕昭王說:“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于隗者,豈遠千里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賢攬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比我賢能的人都會不遠千里來歸附于君王。燕昭王立即為郭隗筑宮室并以師尊之,又筑高臺,置千金于上以延請天下賢士,這樣一來,劇辛、鄒衍、樂毅等名士皆紛紛而至,燕國遂強大。在這四句詩里,李白即表達了自己對燕昭王的.仰慕,也顯露了自己對郭隗等賢才得遇明主的企羨,而生不逢時的喟嘆也充溢了字里行間。如果說前四句旨在頌古中透露出自己的愿望和企羨,而中四句則意在諷今中表明自己的激憤和不平。“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青云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語出《史記·伯夷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意思是出身低微的人,只有依靠高尚的人才可能揚名人世而不被埋沒。細味詩中的“青云士”,詩人是反其意而用之,恰恰是指那些無德無才的尸位素餐者,他們既無能輔佐君主,又無德選賢任能,有才華有抱負如李白者,就只能被棄置復棄置,終生不見用。而“珠玉”二句更把諷刺的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前句諷刺他們揮霍無度、荒淫奢侈,后句揭露他們賢愚不分、黑白顛倒,與《古風·登高望四!分小拔嗤┏惭嗳福准瑮x鴦”同意,至此,詩人已把自己對現實政治、對最高統治者的清醒認識,昭昭于天下。“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結出詩人自己終究不能忘情于世事,他不忍去國他游,也不愿歸隱山林,獨自徘徊于蒼天白云之下,沒有知己,形單影只!包S鵠舉”典出春秋時代田饒與魯哀公事。田饒久事魯哀公而終未得重用,于是他就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濒敯Ч珕査螢椤包S鵠舉”?田饒解釋說:雞有五德,忠心圍繞在君周圍,君主卻要把它殺了吃掉,這是因為雞離君主太近,伸手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食君魚,啄君黍梁”沒有雞的忠心卻受到君主的寵愛,這是因為黃鵠(即天鵝)來自遠方,難得見到的緣故,因此我也要離開你,遠走高飛。這樣,田饒離魯赴燕,被燕王立為相,治燕三年,天下太平。魯哀公悔之不及。李白與田饒不同之處在于他對他的國家一往情深,不被世用,也不肯離開,故而他痛苦、他激憤,他牢騷滿腹,他寫詩作文以抒積郁,這正是他的可敬、可愛之處。

          李白的生平經歷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他去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李白故里成了與其有關的地方力爭的焦點。本報3月26日刊登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一文之后,許多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祖籍成紀

          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人?李白的族叔李陽冰《草堂集序》曰:“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蔽侯椩凇独詈擦旨颉分姓f:“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薄缎绿茣肪矶鸲端囄闹小だ畎讉鳌吩唬骸袄畎,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边@一記載顯然是綜合李陽冰、魏顥和范傳正等人的記載而成文的。有關李白早年的事跡,李陽冰與范傳正的記載是最為可信的,因為李陽冰為李白的《草堂集》作序,是應李白的請求而作的。有關李氏的經歷,應當出自李白的口述。范傳正于憲宗元和年間至當涂訪問李白遺跡,見到李白之子伯禽所保存的記載李家世系的手疏,在這一問題上,李、范二人的記載又是一致的,因此我們應當相信二人的記載。而且,李白本人在其詩文中也多次申明自己是隴西人,在《贈張相鎬二首》之二中說:“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云上!币驗槔顝V的后裔有一支是居于隴西成紀,后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隴西李氏。李唐王室也自稱系出隴西李氏,則說明李白與唐王室有同宗的關系。

          據史籍記載,北魏在全國定四海望族時,漢李廣十八世孫、涼武昭王李暠之孫李寶家庭被定為首冠,足見成紀李氏后裔在南北朝時期已經極其著盛。歷史上所說的隴西李氏,就是指李廣的后裔,以成紀為本貫、以隴西為郡望的李氏,所以,成紀李氏的后裔和稱為“隴西李氏”的后裔所指是相同的。

          隴西李氏所宗其族的最早代表人物是李廣,因為李廣是隴西成紀人,天水人為其修建了衣冠冢。天水西關李家巷曾立有“漢飛將軍李廣故里”牌坊,并稱此巷為“飛將巷”。這亦有力地證明了李白故里在今甘肅天水,即天水市所管轄秦安的事實。

          生于碎葉

          李白一家何以移居西域,范傳正說是“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新唐書》本傳上說“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李陽冰《草堂集序》則說“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這與范《碑》上的說法一致。

          碎葉在今吉爾吉斯共和國境內,按武則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曾敕兩京諸州各置大云寺一區,藏《大云經》。其時她正準備代唐自立為周,《大云經》內有女主受命的內容,故有各地建寺的命令。今知碎葉亦有大云寺,其地且已發掘出兩座佛寺的遺跡,及安西副都護杜懷寶造像題名,說明李白的祖輩在此生活時,直到李白降生,碎葉一直屬于唐王朝的疆域。

          李白生于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的長安元年,即公元701年。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云:“臣伏見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贝吮碜饔诿C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此上推,可知李白應當生于武后大足元年,即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此時下距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有4年之久,說明李白在其父從西域攜至蜀中時,年已及5歲。這就是說,李白應當生于西域碎葉。碎葉是李白出生地,當然是李白的第二故鄉。

          長于江油

          李白的六世祖于隋末西徙碎葉,到了他的父親時,于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帶著5歲的李白至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居住,F在的江油市內有太白公園,距市區5公里的青蓮鎮有李白故居。李白少長于江油,江油自然該是李白的又一個故鄉了,但李白故居原名“隴西院”,不稱李白故居。

          昌隆地廣人稀,離成都雖不遠,但交通不便,李白一家徙居此地,生活應當很穩定。李白一家是同族中人一起遷徙此地的,這由李白排行十二的情況可以得知,說明堂房兄弟不少。

          李白祖籍天水秦安,過天水時是將近5歲之孩童。在天水倒是流傳有一首李白的《南山寺》詩,詩曰:“自此風塵遠,山高月夜寒。東泉澄沏底,西塔頂連天。佛座燈常燦,禪房香半燃。老僧三五眾,古柏幾千年。”這是一首詠天水南郭寺的詩,詩中之景完全符合實際,但詩的格調與李白詩相差甚遠,有人認為是后人偽作,似有道理。研究再三后,我突然發現,假如這首詩就是李白5歲時過秦州所作,豈不相匹?以李白神童之才,5歲作此詩當是能夠的,而詩的表述也像一個孩子的口氣。

          酒隱安陸

          李白在蜀地生活了20年左右,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他24歲時,便離開四川。李白自三峽東下,至江南,又北上揚州,再到金陵,南下游歷了浙江一帶,最后從江南回到楚地時,錢財已經蕩盡。他決定在安州安陸郡(今屬湖北)的壽山隱居。

          安州安陸郡屬淮南道,郡治在今湖北安陸縣,其地在武漢市之北偏西。李白在壽山隱居了一段時間后,就入贅曾在高宗時拜相的許圉師之府為婿。

          李白在安陸時期的生活并不愜意,自己也說“酒隱安陸,蹉跎十年”。大約在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前后,即經南陽向長安進發,去謀求發展。

          別室兗州

          開元后期,李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時稱“竹溪六逸”。徂徠在兗州,即今山東兗州市。這時,許夫人大概已經去世,為李白留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名平陽。于是李白帶著兩個孩子移家東魯。魏顥在敘及李白家室時,曰:“白始娶于許”,“又合于劉。劉訣,次合于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于宋(宗)”。這里的“娶”“合”含義有別,許、宗是正式成婚的關系,所以稱“娶”,而劉氏與魯一婦人是同居關系,所以叫“合”。魯婦為李白生下了另一個兒子頗黎,李白別室于東魯是不爭的事實。上世紀80年代在兗州市沙丘河中曾發掘出一塊石碑,上邊清楚地記載了李白在兗州的行跡。

          逝于當涂

          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即公元762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牽連,雖然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但其時已日暮途窮,只得前往當涂依族叔李陽冰,無奈病情加劇,遂將詩文草稿交付于李陽冰,囑其代為整理。李陽冰編為《草堂集》,在序中介紹了李白的生平與成就,F在的安徽當涂縣青山有李白塋墓。

        【李白古詩《古風(其十五)》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古風(其十五)》全詩賞析11-23

        李白詩詞《古風》(其十五)的詩意賞析09-14

        李白《古風(其十九)》古詩全詩賞析10-23

        古風其十九李白賞析10-26

        李白《古風(其十九)》全詩賞析11-27

        李白《古風·其十九》全詩賞析03-21

        《古風 其十九》李白11-09

        古風其七李白12-23

        李白詩詞《古風》(其十九)的詩意賞析09-1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