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談時間梁實秋

        時間:2022-09-10 05:21:13 梁實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時間梁實秋

          在時間面前我們似奴仆,似乎如何英勇的人遇上它也得俯首稱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談時間梁實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時間梁實秋

          梁實秋《談時間》原文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常的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有人問我:“那么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需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涂的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F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恒的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文學常識】

          《論時間》是一篇議論性隨筆。梁實秋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是《雅舍小品》

          《論時間》一文的主要論證方法是類比論證法、對比論證和歸納論證。

          梁實秋《談時間》講義

          1、 梁實秋,現代著名散文家,代表文集〈雅舍小品〉。本文是議論性隨筆

          2、 歸納本文主旨,體味作者關于時間的多重思索:

          主旨,對時間的感慨和多重思考,時間雖然極為可貴,但卻也常常為人劫奪

          3、 理解本文旁征博引的寫作手法和典雅平和的語言風格

          4、 理解本文一些重要引語的含義與作用: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易逝難留

          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時間易逝難留

          讀梁實秋先生《談時間》有感

          在時間面前我們似奴仆,似乎如何英勇的人遇上它也得俯首稱臣。奈何呢?不可挽回的就讓它過去,關鍵是我如何打發我所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為名,為利,還是無所作為,以心為形役呢?這是梁實秋先生留給我們的問題,這就要看我們個人的價值觀了,人各不同,士各有志。

          答案已經很簡單了,無非名利二字。超然的人生態度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哪有不問世事而怡然自得的人?遠的如陶淵明,樂天知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處“悠然”二字便以為是人間至樂,但真的悠然嗎?我看未見得。如名篇《桃花園記》,表面冷淡,實則僅是空想而已,也是發泄不滿的一種方式。近的如林語堂,《京華煙云》中處處可見其莊子思想,實則也是一種消極處世的情緒。

          只要是不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名和利,我們完全可以讓去積極爭取。為什么不呢?人生在世,須臾之間,為什么不能為自己留下點可供自己與后人賞玩回味的東西?人不怕變老,最怕的就是毫無生趣。人不怕孤獨,最怕的就是苦悶彷徨!俺弧笔莻太過抽象的東西,何必把時間浪費在虛無縹緲的事物上呢?然而豁達又要另當別論,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去追求豁達,這樣的態度才是積極與樂觀的,才是有意義有生趣的。

          我不知道中國人為什么一談到名和利時就覺得可恥?赡茉谒麄冄壑蟹彩亲非竺娜硕紩粨袷侄?墒菬o論是高傲還是自卑,無論是自好還是自負,在他們的眼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名利這兩個字。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幸福,沒有人不希望自己可以過得更為舒適,所以我們要去爭取,即使再低賤的東西只要有用我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這是全世界都通用的進化論思想,只是中國人比較含蓄罷了。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現在是炎熱的夏季,既沒有春天般的嬌嫩,也缺少冬天的素凈與凜冽,可是我卻要珍惜它,用上我十倍的努力去使用它,消費它。

          因為無非名利二字!

          談時間梁實秋散文

          希臘哲學家Diogenes經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亞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慣用的口吻問他,“你對我有什么請求嗎?”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請求你走開一點,不要遮住我的陽光!

          這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究竟涵義何在,恐怕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通常總是覺得那位哲人視尊榮猶敝屣,富貴如浮云,雖然皇帝駕到,殊無異于等閑之輩,不但對他無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別的假以顏色。可是約翰遜博士另有一種看法,他認為應該注意的是那陽光,陽光不是皇帝所能賜予的,所以請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賜予的奪了去。這個請求不能算奢,卻是用意深刻。因此約翰遜博士由“光陰”悟到“時間”,時間也者雖然也是極為寶貴,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奪的。

          “人生不滿百”,大致是不錯的。當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沒有,不過期頤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數十寒暑當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蘇東坡所謂“睡眠去其半”,稍嫌有一點夸張,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總是有的。童蒙一段時期,說它是天真未鑿也好,說它是昏昧無知也好,反正是渾渾噩噩,不知不覺;及至壽登耄耋,老悖聾瞑,甚至“佳麗當前,未能繾綣”,比死人多一口氣,也沒有多少生趣可言。掐頭去尾,人生所余無幾。

          就是這短暫的一生,時間亦不見得能由我們自己支配。約翰遜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動輒登門拜訪,不管你正在怎樣忙碌,他覺得賓至如歸,這種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覺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樣嚴重的“時間之賊”。他只是在我們的有限的資本上抽取一點捐稅而已。我們的時間之大宗的消耗,怕還是要由我們自己負責。

          有人說:“時間即生命!币灿腥苏f:“時間即金錢!倍f均是,因為有人根本認為金錢即生命。不過細想一下,有命斯有財,命之不存,財于何有?有錢不要命者,固然實繁有徒,但是舍財不舍命,仍然是較聰明的辦法。所以淮南子說:“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我們幼時,誰沒有作過“惜陰說”之類的課藝?可是誰又能趁早體會到時間之“難得而易失”?我小的時候,家里請了一位教師,書房桌上有一座鐘,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師不注意的時候把時鐘往前撥快半個鐘頭,以便提早放學,后來被老師覺察了,他用朱筆在窗戶紙上的太陽陰影劃一痕記,作為放學的時刻,這才息了逃學的念頭。

          時光不斷在流轉,任誰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我們每天撕一張日歷,日歷越來越薄,快要撕完的時候便不免矍然以驚,驚的是又臨歲晚,假使我們把幾十冊日歷裝為合訂本,那便象征我們的全部的生命,我們一頁一頁地往下扯,該是什么樣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還會遠嗎?”可是你一共能看見幾次冬盡春來呢?

          不可挽住的就讓它去罷!問題在,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如何去打發它,梁任公先生最惡聞“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煩的人才忍心的去“殺時間”。他認為一個人要作的事太多,時間根本不夠用,哪里還有時間可供消遣?不過打發時間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見運河上舟楫往來,熙熙攘攘,顧問左右:“他們都在忙些什么?”和侍衛在側,脫口而出:“無非名利二字!边@答案相當正確,我們不可以人廢言。不過三代以下惟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當中還是利的成分大些!叭藶樨斔,鳥為食亡!睍r間即金錢之說仍屬不誣。詩人渥資華斯有句:

          塵世耗用我們的時間太多了,夙興夜寐,

          賺錢揮霍,把我們的精力都浪費掉了。

          所以有人寧可循跡山林,享受那清風明月,“侶魚蝦而友麂鹿”,過那高蹈隱逸的生活。詩人濟慈寧愿長時間地守著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為那是人間至樂。嵇康在大樹底下揚錘打鐵,“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劉伶“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提壺”,一生中無思無慮其樂陶陶。這又是一種頗不尋常的方式。最徹底的超然的例子是《傳燈錄》所記載的“南泉和尚問陸亙曰:‘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寸絲不掛即是了無掛礙之謂,“原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境界高超極了,可以說是“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根本不發生什么時間問題。

          人,誠如波斯詩人莪漠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并非本愿,去時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縣(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現當代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

          1923年8月赴美留學,并取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國立青島大學(今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共同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范大學英語系主任、所長、文學院院長。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病逝于臺北,享年84歲。

          梁實秋不僅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 而且是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中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第一人。

          原配夫人程季淑(1901年—1974年4月30日),祖籍安徽績溪,1927年2月11日與梁實秋結婚。育有三女一子,長女梁文茜;次女(夭折);長子梁文騏;四女梁文薔。1974年4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梁實秋和程季淑到市場購物,臨街的一個梯子突然倒下落在程季淑身上。她因傷勢過重,離開人世。他寫下了《槐園夢憶》一書,寄托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續弦韓菁清(1931年10月19日—1994年8月10日),原名韓德榮。湖北黃陂人。早年在上海從事歌唱,1946年當選為上!案栊腔屎蟆薄1949年遷居香港,曾在萬國美專學習繪畫、在圣約翰英文書院習英語,練習書法。余時開始填詞并寫散文小品,在香港《中聲晚報》等報刊上發表,后集結成單行本出版。后又步入影壇,主演、編導了《一夕緣》《大眾情人》《一代歌后》《香格里拉》和《我的愛人就是你》等影片。1975年5月9日,與梁實秋結婚。

        【談時間梁實秋】相關文章:

        梁實秋的散文《談友誼》09-15

        梁實秋散文《談友誼》03-22

        談友誼梁實秋閱讀答案02-18

        梁實秋《雅舍談吃》簡介08-08

        梁文茜談父親梁實秋06-03

        梁實秋:時間即生命08-09

        梁實秋散文《時間即生命》03-18

        梁實秋散文作品《時間即生命》07-26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饞》04-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