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蘭亭集序賞析

        時間:2021-12-02 11:29:55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蘭亭集序賞析(精選12篇)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圣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蘭亭集序賞析及主題思想,希望有所幫助!

          蘭亭集序賞析 篇1

          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等。這種“序”的抒情,也都離不開議論和敘事。例如《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顯然,這篇短文是桃花叢中歡宴的記實。飲酒賦詩,自古為文人一大樂事,加之春風(fēng)和煦,百芳爭艷,怎不引發(fā)詩性大作。故秉燭于桃花叢中,歡宴之余為從弟與其詩集作“序”。這篇“序”,抒情、敘事、議論融為一爐,而人生短暫、需及時行樂的情懷是全篇的主干。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開頭慨嘆天地萬物,如匆匆過客,雖慨嘆,但不悲觀,在他看來,既然“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學(xué)古人“秉燭夜游”縱情歡樂,便無所遺憾。文題中一“夜”字通貫全文,“及時行樂”連夜也不肯放過,今天看來不免產(chǎn)生人生消極之嫌,但作者似仙人之語,胸襟如此曠達,可為一嘆。“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這里用“春”照應(yīng)題目,在這“春夜”之際,“陽春”用她的“煙景”召喚我,“大塊”(天地)把他的“文章”獻給我,這是何等的快慰與陶醉。所以,此句同他的“煙花三月”一樣成為千古名句,為后人吟誦不已。作者借“煙景”,“序天倫之樂事”,“幽賞”助長“高談”,快樂無比!伴_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這是春宴的最高潮。一個“飛”字,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兄弟們痛飲狂歡的歡樂場景。素有“斗酒詩百篇”的李白,酒后“雅”興油然而生,于是,以“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收束全文,其樂觀情懷與豁達大度的慷慨人生感染著讀者。

          再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是一部游宴詩集,作者借題發(fā)揮,表明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dāng)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因此,這篇“序”,帶有明顯的抒情色彩。文章開篇通過描寫廣闊的自然風(fēng)景,抒發(fā)了對人生無限感慨的情懷。如敘述盛會的宴集之地,以絢爛彩筆描繪了所會之地的自然風(fēng)光、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山林,幽深靜謐;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飛花濺玉。作者將山水竹樹之勝,清流飛泉之聲這些景物寫得清明幽雅,而又生機盎然。寫景是為了抒情,寫勝地引出飲酒,于是,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fēng)度和詩意的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樂也”一語,說明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這就自然而然地寫出良辰美景之樂,預(yù)示了下文將在寫景暢敘的基礎(chǔ)上抒發(fā)“幽情”。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承上啟下,引發(fā)作者的感慨,銜接自然。接著列舉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靜”者,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nèi)”,“躁”者,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盡管性格不同,好惡各異,但是“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大多數(shù)人會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這是因為王羲之所處的東晉時代是政治極為嚴(yán)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之中。所以天下名士,不得不把保全性命當(dāng)成頭等大事。然而,人在美好的時光中總會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此中現(xiàn)象,道出了個中原由: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樣的不同,人總是留念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崇尚有生之樂。隨后筆鋒一轉(zhuǎn),由生說到死。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wèi){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jié)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個體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觀點──“死生亦大矣”這個哲學(xué)命題。

          接著,作者又宕開一筆,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并用“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際;然后,再聯(lián)系當(dāng)前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力斥其非,這充分表現(xiàn)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未來,逼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兩句,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結(jié)束全文,大有余音繞梁之魅力,給讀者留下無窮回味的余地。

          總之,李白、王羲之的兩篇序文,且都是詩序,皆出自大手筆,兩篇序文,句句順乎自然,情真意切。兩文的共同特點都長于寫景、敘事:一文“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一文則“會桃花之芳園”;王文“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李文則“群季俊秀,皆為惠連”;王文“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李文則“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兩文語言都運用了較整齊的句子,都運用了鋪陳夸張等手法;表達方式上都運用了描寫、敘述、抒情、議論。但王文的描寫更細(xì)膩,抒情也更具體,所占比例更大,且文筆清新洗練;李文用筆恣肆獷達。思想內(nèi)容上,兩文同樣寫到了文人雅士傳杯喝酒、吟詩作樂;都抒發(fā)了人生短暫的感慨。但李文的感情基調(diào)基本上以一“樂”字貫之,強調(diào)及時行樂。而王文的感情則曲折多變,先由樂而嘆,后由嘆而悲,最后從悲中漸出,積極面對現(xiàn)實──既然“死生之大”,我們當(dāng)取高雅的人生情致,正所謂“天行健,君子當(dāng)自強不息”。

          蘭亭集序賞析 篇2

          魏晉書畫藝術(shù),從“形神兼?zhèn)洹卑l(fā)展到“離形神似”,講求自然,順乎神理,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zhì)”,是華美與質(zhì)樸的相結(jié)合,后來又將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書畫藝術(shù)從對外在客觀世界的表現(xiàn)轉(zhuǎn)向人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抒發(fā)。[]王羲之就是晉代書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為“書圣”,其《蘭亭序》法帖也被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瑯琊人,居會稽山陰。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師從當(dāng)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xué)習(xí)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余居住在山陰的一些文人來到蘭亭舉行“修禊”之典,參加雅集的多為當(dāng)世名士,一道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事后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寫的序文手稿。序文受當(dāng)時南方士族階層信奉的老莊思想影響頗深,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王羲之的行書在當(dāng)時獨樹一幟,這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后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歷代書家都推《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文風(fēng)清秀、語語珠璣,是古代序跋散文中的妙品,更珍貴的是書法藝術(shù)達到了登峰造極之顛。此序共二十八行、三百廿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驅(qū),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fēng)儀:或坐、或臥、或行、或走、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nèi),群賢畢至,眾相畢現(xiàn)。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僅表現(xiàn)在異字異構(gòu),而且更突出地表現(xiàn)在重字的別構(gòu)上!疤祚R行空,游行自在”,凡重復(fù)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五個“懷”字、七個“不”字,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表現(xiàn),都依類賦形,千變?nèi)f化。其中“之”字多達二十字,有的如楷書工整,有的似草書流轉(zhuǎn),但都大小參差,千姿百態(tài),令人贊嘆不已。

          《蘭亭序》道媚勁健的用筆美,流貫于每一細(xì)部。略剖其橫畫,則有露鋒橫、帶鋒橫、垂頭橫、下挑橫、上挑橫、并列橫等,隨手應(yīng)變。其豎畫,則或懸針,或作玉筋,或墜露,或斜豎,或弧豎,或帶鉤,或曲頭,或雙杈出鋒,或并列,各盡其妙。其點,有斜點、出鋒點、曲頭點、平點、長點、帶鉤點、左右點、上下點、兩點水、三點水、橫三點、帶右點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長曲撇、弧撇、回鋒撇、帶鉤撇、曲頭撇、并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長,其折,有橫折、豎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鋒捺、帶鉤捺、長點捺、隼尾捺等。其鉤,則有豎鉤、豎彎鉤、斜鉤、橫鉤、右彎鉤、圓曲鉤、橫折鉤、左平鉤、回鋒減鉤。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

          《蘭亭序》表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風(fēng)神、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現(xiàn)。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fēng)出袖,明月入懷”,堪稱絕妙的比喻。最卓越的藝術(shù)品,往往在極小的空間里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shù)美!短m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輝煌的書藝殿堂。唐太宗贊嘆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黃庭堅稱揚說:“《蘭亭序》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復(fù)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

          蘭亭序點畫注重提按頓挫,精到而多變,同一點畫,寫法多樣,無法而有法,能寓剛健于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欹正開合,生動而多姿,同一字形,絕不重復(fù),能盡字之真態(tài),寓欹側(cè)于平正。[]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傆[全篇,揮灑自如,收放有度,點畫從容而神氣內(nèi)斂。自始至終流露著一種從容不迫,瀟灑俊逸的氣度,給人以高雅,清新,華美,蘊藉的藝術(shù)感受。從形質(zhì)到神韻均成為后人學(xué)習(xí)行書的典范。

          《蘭亭序》表現(xiàn)了晉人特有的超然玄遠的深情與風(fēng)采,這種深情與風(fēng)采為晉人所獨有,為后人景仰。《蘭亭序》書法,符合傳統(tǒng)書法的最基本審美觀.“文而不華,質(zhì)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筆法剛?cè)嵯酀條變化靈活,點畫凝練,書體以散求正,具有敬側(cè)、揖讓、對比的間架美感,成為“中和之美”書風(fēng)的楷模。

          欣賞《蘭亭序》,會獲得一種非凡的藝術(shù)享受。蘭亭修禊,使王羲之觸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諦,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一氣呵成,揮寫下千古杰作《蘭亭集序》,正因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為他筆法精嚴(yán),故能使筆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為他諸美皆備,故能使這篇文稿的揮寫最終達到高華圓融的境界。在這件盡善盡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雖竭力臨仿,卻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張泊云:“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倍豸酥救艘仓粚懴逻@一杰構(gòu),其后他再度書寫《蘭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絕倫,沈尹默說“當(dāng)時逸少本天全”,贊美了《蘭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現(xiàn)的機緣,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焙笫勒湟暺洳及字溃R摹者雖難免滲入各自的筆性,但無人稍變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縉在《春雨雜述》中所說的那樣:“右軍之?dāng)⑻m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薄短m亭序》的章法,仿佛如天生麗質(zhì),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無與倫比。

          王羲之的書法以縱長的體勢沖擊扁平的隸意.筆致偏重骨力,又從拙樸中產(chǎn)生姿媚,淳古之風(fēng)猶在,獨秀之關(guān)飄逸,其書法之美、之韻已超越了先賢和當(dāng)時的書家,成為兼取眾美、裁成新體的書法集大成者。

          蘭亭集序賞析 篇3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并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后介紹與會的人數(shù)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后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chǔ)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nèi)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后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fēng)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yīng)。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游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fā)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jié)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凈,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土文的“樂”字,引發(fā)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xiàn),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這兩種表現(xiàn)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dāng)其欣于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fā),側(cè)重寫出樂而忘悲。接著由“欣于幾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yōu),寫出樂而生憂,發(fā)出“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后引用孔了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jié)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fā)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fā)現(xiàn)“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著把筆鋒轉(zhuǎn)向了對老莊關(guān)于“一生死”,“齊彭祖”論調(diào)的批判,認(rèn)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土義的清談,莊子認(rèn)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rèn)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fēng)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后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谶@種認(rèn)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閱讀。盡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dāng),開發(fā)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凈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fēng)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瑯瑯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短m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于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xiàn)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蕩”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fēng)形成鮮明對照。

          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xué)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蘭亭集序賞析 篇4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當(dāng)東晉的名土謝安諸人,相聚在浙江紹興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蘭亭,一齊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種習(xí)俗,據(jù)說,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人們?nèi)绻R水而祭的話,就能夠“除兇祥,去宿垢”《晉書·禮志》,文人雅集,自不免詩文唱和,不曾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次不經(jīng)意的“一觴一詠”,竟然誕生了一篇在中國藝術(shù)、文學(xué)和哲學(xué)史上產(chǎn)生深遠意義的名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提到《蘭亭集序》,人們首先想到書法,這篇被后人譽為“國之瑰寶”的書法藝術(shù)杰作,也堪稱一代“書圣”王羲之的巔峰之作,作者在宴酣之余,筆走靈蛇,兔起鶻落,一揮而就,篇中十七年“之”字,極盡變化之能事,洋洋灑灑,無一雷同。據(jù)云,他自此以后創(chuàng)作的作品再難其右,能夠說,《蘭亭集序》之于羲之,猶《廣陵散》之于嵆康,無論就個人,還是中國文化而言,都是不可無一,不能有二的曠世佳作,它是作者多年藝術(shù)素養(yǎng)厚積薄發(fā)和實踐創(chuàng)作天才靈感碰撞、交匯、融合的產(chǎn)物。令人遺憾的是,《蘭亭集序》的真跡,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輾轉(zhuǎn),最終落入了唐太宗手中,這位嗜字如命的貞觀天子,百年之后把它作為至愛帶入地下,此刻何處,已遙不可考了。

          幸好,我們還有《蘭亭集序》文章可讀,這篇金石之文在文學(xué)上的價值堪與書法比美,二者交相輝映,使后世之人得以誦吟之,呤嘆之,懷想之,神往之……

          《蘭亭集序》可是廖廖數(shù)百字,卻堪稱魏晉玄學(xué)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風(fēng)澹泊自然,它的文筆清新幽雅,行文如“風(fēng)行水上,略無沾滯”,又如深潭淺瀾,顯隱有致,王羲之舉重若輕,以蕭簡之筆發(fā)深婉感慨之聲,令人讀之唏噓不已,同時也給讀者極大的審美享受。

          除了文學(xué),我更欣賞文中所展示的風(fēng)雅文化之美,蘭亭之集,既是名士宴游之集,也更是魏晉風(fēng)度,名士風(fēng)流的集中展示,透過聚會的盛況,我們能夠深深感受到風(fēng)雅文化的陶冶,文章雖無一字提雅,而又無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懷,真可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fēng)流”。但,這一切并不是文章的主旨。

          《蘭亭集序》最重要的一點,是經(jīng)過宴游之樂的渲染、鋪墊來引發(fā)自我對生命本體的思考,通篇迷漫著人生難再,如電如霧,似幻似真,不可預(yù)知,不可挽留的無奈和無助的情緒?v觀歷史,古往今來,也不知有多少圣人賢者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有過這樣或那樣的求索,但似乎都沒有一種完美的答案,唯一的相同,那就是:人生永遠應(yīng)對變化,永遠帶著遺憾,這是問題,也是答案,卻永遠無法解決,王羲之說:“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悲夫!”也許,思考的本身就是意義的全部,且讓我們細(xì)細(xì)的賞玩: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鍥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起首以疏淡之筆輕輕點題,直言聚會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由。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好一處風(fēng)景!由遠及近,由靜而動,突出景致的闊、幽、清,俗話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忻谰叭缢,“不有雅詩,何申雅懷?”為下文感慨伏筆。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在彎曲的流水上放上漆制酒杯,杯中注滿酒,讓酒杯順流而下,與會的文人分散坐在流水邊,酒杯流到誰前面,誰就取飲賦詩,這是何等雅事!又是何等趣事!真如神仙中人,不帶半點煙火之氣,恨不生此時,適此地,而逢其事也,唯其盛宴如斯,而又盛筵難再,為下文感慨再伏筆。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信可樂”三字將宴游之樂渲染達至高潮,正所謂“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下段筆鋒陡轉(zhuǎn),直抒胸臆。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一樣,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近,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廖瘳數(shù)語,引出了對生命本體的思考,他說:人這一輩子啊,真是短暫,有的人相見言歡,在一室之內(nèi)抒發(fā)人生的抱負(fù),有的人寄情山水,過著放縱無羈的生活,雖然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可是,當(dāng)他們沉醉其中的'時候,真的不明白自我正一天天老去啊,等到有一天,突然對熱愛的東西產(chǎn)生了厭倦,情隨事遷,不免會發(fā)生感慨,不知自我當(dāng)初的選擇是否正確,而人生短暫,一下子就到了盡頭,一切都?xì)w于空無,想到那里,真是讓人傷感啊!

          這段話讓我想起蘇東坡的一首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雪上偶爾留趾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不是嗎?人生真的是一個無法預(yù)知,無法停留,無法回頭的漂泊之旅,所有的悲歡得失如前水復(fù)后水,古今相續(xù)流,所有的人都無法跳出這個輪回,所以,他之后說: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悲夫!”

          應(yīng)對匆匆流逝的光陰,人們除了感慨人生的無常之外,又還能做些什么呢?想起這些,真讓人悲痛!也許,也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當(dāng)下,忘懷得失。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千載之下,會有人看了這篇文章,發(fā)出如我相同的感慨。嗚呼,“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美景和那些宴游的人都已成過眼云煙,唯有這篇序言,仍帶給后人長久的思索。

          我最終發(fā)現(xiàn),羲之先生一天也沒離開我們。

          蘭亭集序賞析 篇5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翻譯: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歷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在這里,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飲酒一杯,詠詩一首,也足以令人抒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情意。

          這一天,清明爽朗,和風(fēng)習(xí)習(xí)。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fù),在室內(nèi)暢談;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自由放縱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愛好各不相同,恬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dāng)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自己所要的東西暫時得到了,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東西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產(chǎn)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zhuǎn)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wèi){造化,最后歸結(jié)于消滅!古人說:“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當(dāng)看到古人(對死生)發(fā)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不能明白于心。本來就知道,那種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現(xiàn)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dāng)時與會的人,抄錄他們做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fā)感慨的由緣,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于這次聚會的詩文。

          作者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初為秘書郎,庾亮請為征西參軍,累遷長史,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征為吏部尚書,不就,授護國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王右軍。晚年稱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釣為樂。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有詩文集十卷。清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稱其書札有遠見卓識,“誠東晉君臣之良藥”;贊其“蘭亭詠詩,韻勝金谷”。于此可見王羲之文學(xué)成就。又以擅長書法名世,草隸尤精,筆勢飄若浮云,矯若游龍,論者評為古今之冠。他所創(chuàng)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苑珍品,也是文壇杰作,千百年來向為人所盛贊和傳頌。

          【賞析】

          浙江紹興西南渚山上的蘭亭,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風(fēng)景宜人。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dāng)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獻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蘭亭,飲酒賦詩,各抒懷抱。羲之除賦詩二首外,事后并為詩集寫了這篇序。序文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和樂趣,抒發(fā)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在玄學(xué)盛行、崇尚清談的東晉,王羲之能反對“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可謂獨標(biāo)一幟。本文斥老莊“一死生”、“齊彭殤”為“虛誕”、“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辭琢句的駢文已逐漸風(fēng)行,這篇序文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自辟蹊徑,敘事狀景,清新自然,抒懷寫情,樸實深摯,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

          蘭亭集序賞析 篇6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見后)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之后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述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zhuǎn)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zhuǎn)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tài),動靜結(jié)合。然后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fēng),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diào)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并”。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dāng)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nèi)∩岵灰粯,性情各異。剛剛對自我所向往且最終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dāng)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于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么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xiàn)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zhí)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xué)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夢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一樣。他曾說過:“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fēng)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一樣。句式整齊而富于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在結(jié)構(gòu)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zhuǎn)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終以一“悲”字作結(jié)。情感色彩迥乎不一樣,前后過渡卻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jù)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zhí)⑴P”的神采!鹅繁环Q為“天下第一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蘭亭集序賞析 篇7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yīng)表現(xiàn)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仰能夠觀宇宙之無窮,俯能夠察萬類之繁盛。在那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能夠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那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述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zhuǎn)向激蕩。他說:人生的歡樂是極有限的,待歡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chǎn)生的哲理思辨。他認(rèn)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禮貌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于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5]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蘭亭集序賞析 篇8

          《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P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翻譯

          永和九年,歲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祓禊活動。許多著名人士統(tǒng)統(tǒng)來了,年輕的和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專訪有高峻的山嶺主,茂盛的樹林,外長的竹子。還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襯環(huán)繞,引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邊,雖然沒有琴、瑟、簫、笛演奏的盛況,但邊喝酒邊賦詩,也足夠暢敘衷情。這一天,天色晴朗,空氣清新,和風(fēng)溫暖。抬頭看到天空的廣闊,低頭看到萬物的眾多,藉此放眼觀賞,開暢胸懷,可以盡情享受耳目的樂趣,確實是歡樂的。

          人與人的相處,時間很短暫。有的把自己的抱負(fù)傾吐出來,和朋友在一間房屋里談?wù)?有的憑借愛好的事物寄托志趣,過著放縱性情的生活。雖然各人謀求的和拋棄的千差萬別,性格的安靜和浮躁也不一樣,可是當(dāng)他們對接觸到的事物感到高興,被自己暫取得,就愉快地自滿起來,不知道衰老即將來到。等到他們對謀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了,盡情就隨著事物的改變而改變,感慨也隨之而來了。從前所喜歡的,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已經(jīng)變?yōu)殛惻f的事物,還不能不因此而產(chǎn)生感慨。何況壽命長短,跟著自然界變化,終究要走向結(jié)束。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難道不令人悲痛嗎!

          每次我看到從前人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同我們好像契約一樣相合,沒有不對著前人的文章悲傷感嘆,可是心里又不明白會這樣。本來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妄的,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誕的。后來的人看現(xiàn)在,也象現(xiàn)在的人看從前一樣,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與會的人一個一個地記下來,并且把他們所作的詩抄錄下來。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也兩樣,但是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還是一樣的。后代閱讀的人,也會對這些詩文有所感慨吧。

          《蘭亭集序》作品賞析

          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先交代集會的時間、地點和原因,接著描寫蘭亭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等景色以及與會者的高雅之舉和樂趣,由此抒發(fā)作者的人生感受,最后點明寫序的緣由,“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通篇著眼“死生”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當(dāng)時盛行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老莊哲學(xué)觀點,于悲傷感慨中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

          蘭亭集序賞析 篇9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修楔儀式。許多名士都參加了,年輕的年長的都來了。那里有高峻的山嶺,茂密的樹林,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流,湍急的流水,映襯在亭子的左右。引清流作為飄流酒杯的彎曲水道,大家排列而坐于曲水之旁,雖然沒有音樂伴奏的熱鬧氣氛,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詠詩,也足以盡情地抒發(fā)深藏的感情。這一天呀,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fēng)柔和,溫暖舒暢。仰望宇宙空間的廣大,俯察萬物種類的繁多,因而縱目游覽,舒展胸懷,完全能夠盡情享受眼看耳聞的樂趣,實在是很歡樂啊。

          人們生活在一齊,很快就度過了一生。有的人把自我的胸懷抱負(fù),在室內(nèi)與人應(yīng)對面地交談;有的人憑借某種事物寄托自我的情懷,無拘無束地生活。他們對生活的取舍千差萬別,性格也有安靜浮躁的不一樣,但他們都高興于自我所接觸的事物,對于自我暫時得的,高興滿足,竟沒有想到老年將要到來了。等到他們對所愛好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也就隨著產(chǎn)生了。從前感到高興的東西,頃刻之間,已成為陳跡往事,尚且不能不因為它而產(chǎn)生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要聽?wèi){上天決定,終歸于死呢。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必M不悲痛嗎!

          我每次看到古人對死生發(fā)生感慨的原因,都像符契那樣完全相合,未嘗不應(yīng)對文章感嘆悲傷,但不能從內(nèi)心理解它。我本來明白把死和生看作一樣是虛誕的,把長壽和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謬的。后人看待我們今日發(fā)生的感慨,也會像我們今日看待古人發(fā)生的感慨一樣,不能從內(nèi)心理解,可悲!所以我一一記下這次蘭亭集會的人的姓名,抄錄他們所作的詩。即使時代變了,事情不一樣了,但人們產(chǎn)生感慨的原因、情景是相同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我這篇文章產(chǎn)生一番感慨。

          這篇序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和樂趣。其中對蘭亭地理形勢和自然風(fēng)物的描繪,短短幾句,不但寫出了蘭亭環(huán)境的清幽,也寫出了與會者的雅情。后半部分抒發(fā)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情緒頗為憂傷;但緊之后經(jīng)過對“一死生”“齊彭殤”的批判,又表現(xiàn)出了一種達觀精神。這在玄學(xué)盛行,崇尚老莊的魏晉,可謂獨樹一幟。

          這篇序文產(chǎn)生于雕詞琢句的駢文風(fēng)行時代。但它不追求華麗辭藻,敘事寫景清新自然,抒情議論樸實真摯,這是難能可貴的。

          蘭亭集序賞析 篇10

          《蘭亭集序》與《逍遙游》,皆是穿透“宇宙之大”“品類之盛”,去追索心中的那片燦爛星空。后者重在放下名利等塵俗羈絆,追求絕對自由的境界,而前者則重在思考“俯仰一世”之間,抒發(fā)對生命局限性的深刻而凝重的感慨,對人類永遠無法擺脫這種局限性的悲惜!皹贰薄巴础薄氨比稳郑瑢懽匀,論死生,結(jié)構(gòu)清晰,情脈明朗,情切意深,耐人尋味。

          然而讀到施蟄存的《批〈蘭亭序〉》,頓覺芒刺在背。施先生分析得一針見血,反觀我讀《蘭亭集序》不僅不能細(xì)察見微,反而卻是心情愉悅,既感慚愧,又覺耐人尋味。但一想,施先生也是給學(xué)生“講過幾十遍”,也曾講完后對學(xué)生贊不絕口地說:“好!好文章!”時,心也就釋然些了?扇绾谓o學(xué)生講呢?困擾人心的問題。近讀《中國青年報》中一篇題為《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需要一場手術(shù)》的文章,覺得有說不出的味道來,高中語文教材中到底有多少蒙蔽代代人的“權(quán)威”呢?——杜牧的《阿房宮賦》,好,但經(jīng)反復(fù)考古證實,阿房宮壓根就沒建成,那“賦”是杜牧想像出來,我輩要考要背。還有多少呢?愿我們都如施先生一樣,不信書,敢挑刺,少點奴性,多點個性。

          王羲之的《蘭亭序》,盡管它來歷不明,聚訟紛紜,至少在唐朝以后,總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過,這一名篇,還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書法界中站住了腳,在文章家的觀感里,它似乎還沒有獲得認(rèn)可。許梿的《六朝文絜》、王文濡的《南北朝文評注讀本》都不選此文,可知這兩位六朝文專家,都不考慮這篇文章。曾國藩的《經(jīng)史百家雜鈔》也不收此文。可知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為古文讀物,還是姚惜抱的《古文辭類纂》和吳氏昆仲的《古文觀止》給它提拔起來的。

          我在中學(xué)時,國文教師已經(jīng)給我講過這篇文章,可惜我早已記不起老師如何講法。自己當(dāng)國文教師時,也給學(xué)生講過幾十遍,也記不起當(dāng)時我如何講法。大約都是跟著各種注釋本,一句一句地講下去。講完之后,贊不絕口地,對學(xué)生說:“好!好文章!”

          從“向之所欣”到“悲夫”這一段文章,是全文主題思想所在,可是經(jīng)不起分析。我和那位女教師逐句講,逐句分析,結(jié)論是對這段名文下了十二字評語:“七拼八湊,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請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這是說人生短促,一瞬之間,一切都過去了,使人不能不感傷。底下接著卻說:“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边@是說:何況壽命長短,都隨大化(自然)決定,歸根結(jié)底,都是同歸于盡。這一節(jié)的思想是和上一節(jié)對立的,既然知道人壽長短,同歸于盡,為什么還會感傷于人生之短促?這個“況”字怎么加得上去?

          再接下去,卻說:“古人云:‘死生亦大矣!M不痛哉?”這個古人是誰?是孔仲尼。不是真的孔仲尼,真的孔仲尼沒有說過這句話!八郎啻笠印保姟肚f子·德充符》,作者抬出一個假設(shè)的孔仲尼來和一個跛腳駝背的王老做論辯的對立面。王老的思想代表莊周,對于人的生命認(rèn)為無論壽夭,同歸于盡?字倌釁s認(rèn)為人的死生,關(guān)系很重大,盡管長壽和短命,同是終盡,但這是從同的現(xiàn)象看,如果從不同的現(xiàn)象看,死生的意義就不同了。

          “死生亦大矣”,雖然不是孔仲尼真的說過,但在一部《論語》中,也可以找到注釋!拔粗,焉知死?”可見孔子在生死之間,更重視“生”。他要解決、求知的是人的生存問題,而無暇考慮死亡問題!叭收邏邸保梢娍鬃硬⒉灰詾椤靶薅屉S化”,人的善良品德可以延長生命。顏淵早死,孔子哀慟道:“天喪予!碧焓刮掖笫軗p失?芍说纳c死,有時也是一個重大的得失問題。

          把“死生亦大矣”這一句的意義講明白,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句寫在“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之下,簡直無法理解作者的思維邏輯。底下還加一句“豈不痛哉!”我們竟不知道他“痛”的是什么?

          更奇怪的是,接下去又來一句:“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蔽覀冊倏瓷衔模骸案┭鲋g,已為陳跡!边@是一種興感之由!靶薅屉S化,終期于盡。”這是又一種興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边@也是一種興感之由。明明是三種興感之由,至少包括莊、孔兩派的人生觀,怎么會“若合一契”呢?再讀下去,見到一句“不能喻之于懷”,剛才讀過一句“不能不以之興懷”,只隔了一行,就出現(xiàn)重復(fù)句法,亦是修辭學(xué)的毛病。前半篇文章中有“絲竹管弦”,已經(jīng)被宋朝人批評過,這里一句,還沒有人指出,順便在此批一下。不過,這不是大問題,姑且存而不論。

          下面來了一個驚人的句子:“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為妄作!鄙衔摹皼r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二句用的是肯定語氣,這不是“一死生,齊彭”的觀點嗎?隔了二行,卻說這個觀點是“虛誕”和“妄作”,豈不是自相矛盾?

          接下去,又避開了上文的論點,說道:“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我們無法揣摩作者“悲”的是什么?因為今昔二字在上文沒有啟示。今是什么?“已為陳跡”嗎?昔是什么?“向之所欣”嗎?或者,“今昔”指“死生”嗎?一般的注釋,都說:今是今人,昔是古人。那么,作者所悲的是:一代一代的人,同樣都有“前不見古人”的悲哀。大約作者之意,果然如此,不過應(yīng)該把今昔釋為今人今事與古人古事。但這兩句和上文十多句毫無關(guān)系,連接不上,依文義只能直接寫在“向之所欣”四句之下。因此,這中間十多句全是雜湊,迷亂了主題,豈非“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這件事,已過去二十多年了。今天看神龍本《蘭亭帖》,忽然想起舊事。因略有空閑,故秉筆記之。反正我已快要“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用不到再“明哲”了。

          蘭亭集序賞析 篇11

          【原文】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7]。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雖趣舍萬殊[10],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14],齊彭殤為妄作[15]。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乎!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注釋】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2]會(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3]修禊(xì細(xì)):古代習(xí)俗,于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nèi)壕塾谒疄I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4]群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與會的名流。[5]少長:指王凝之等九位與會的本家子弟。[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7]俯仰一世:很快地過了一生。俯仰,低首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8]晤言:面對面談話!稌x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指心領(lǐng)神會的妙悟之言。亦通。[9]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10]趣舍:同“取舍”。[11]老之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保12]死生亦大矣:語出《莊子·德充符》。[13]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zhí)一半,作為憑證。[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庇帧肚f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保15]齊彭殤:把高壽的彭祖和短命的殤子等量齊觀。彭,彭祖,相傳為顓頊帝的玄孫,活了八百歲。殤,指短命夭折的人。《莊子·齊物論》:“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

          【翻譯】

          晉穆帝永和九年,這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進行修禊活動。眾多的賢能之士都來參加,年輕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一起。這地方有高山峻嶺,茂密的樹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瀉的湍流,波光輝映縈繞在亭子左右。把水引來作為飄流酒杯的彎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邊,雖然沒有音樂伴奏而稍顯冷清,可是一面飲酒一面賦詩,也足以酣暢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情。這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fēng)拂拂,溫暖舒暢。抬頭仰望宇宙空間之廣大,低首俯察萬物種類之繁多,因而放眼縱覽,舒展胸懷,也足以盡情享受所見所聞的樂趣,確實是很快活的啊。

          人們互相交往,轉(zhuǎn)瞬間度過一生。有的人襟懷坦蕩,在家里與朋友傾心交談;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禮法拘束而縱情游樂。雖然人們對生活的取舍千差萬別,性情也有沉靜和急躁的差異,但當(dāng)他們遇到歡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暫時的得志,就喜悅滿足,竟沒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會很快來臨。等到他們對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心情也隨著而起變化,感慨就跟著發(fā)生了。從前所感到歡欣的,頃刻之間已成為往事,對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觸。更何況人的壽命長短,隨著各種原因而有變化,但終有窮盡的一天。古人說:“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這豈不很可悲哀嗎!

          我每次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總象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一次不對著這些文章而嘆息悲傷,心里卻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我一向認(rèn)為把死和生當(dāng)作一回事是錯誤的,把長壽和短命等量齊觀也是荒謬的。后世人看現(xiàn)代人,正如現(xiàn)代人看古代人一樣,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記下這次蘭亭集會者的名字,抄錄下他們吟詠的詩篇。即使時代會不同,世事會變化,但人們抒發(fā)情懷的原因,其基本點是一致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些詩文產(chǎn)生一番感慨。

          【賞析】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yīng)表現(xiàn)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繁盛。在這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zhuǎn)向激蕩。他說: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chǎn)生的哲理思辨。他認(rèn)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于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并抒寫由此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3]》。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短m亭集序》.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zhuǎn)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zhuǎn)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tài),動靜結(jié)合。然后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fēng),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diào)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并。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dāng)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nèi)∩岵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向往且終于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dāng)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于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凄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么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xiàn)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zhí)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xué)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wù),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fēng)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范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于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總之,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王羲之積極入世的人生觀,和老莊學(xué)說主張的無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后人以啟迪、思考。

          蘭亭集序賞析 篇12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yīng)表現(xiàn)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仰能夠觀宇宙之無窮,俯能夠察萬類之繁盛。在那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能夠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那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述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zhuǎn)向激蕩。他說:人生的歡樂是極有限的,待歡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chǎn)生的哲理思辨。他認(rèn)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禮貌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于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感嘆。[5]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蘭亭集序賞析(精選12篇)】相關(guān)文章:

        1.蘭亭集序賞析(精選11篇)

        2.蘭亭集序賞析(11篇)

        3.蘭亭集序賞析合集11篇

        4.蘭亭集序賞析(合集11篇)

        5.蘭亭集序原文翻譯及賞析

        6.蘭亭集序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7.【精選】《蘭亭集序》教案三篇

        8.精選蘭亭集序說課稿四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