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蘭亭集序》教案

        時間:2021-05-01 10:04:14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精選】《蘭亭集序》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蘭亭集序》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蘭亭集序》教案四篇

        《蘭亭集序》教案 篇1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有許多的傳統藝術,如篆刻、國畫、京劇、書法等等,這些傳統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我們今天所學的《蘭亭集序》就既是書法瑰寶,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

          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幅書法作品。

         。ǚ庞郴脽羝,局部放大)

          同學們感覺怎么樣?

          生1:我感覺這幅字畫總體上比較有氣勢,有勁有骨,給人感覺比較整齊。

          師:說得不錯。問大家一個問題,這部書法作者是誰?

          生齊:王羲之。

          師:大家會寫嗎?找一學生板書作者,其他學生在本子上寫,注意“羲”字的寫法。

         。ㄒ粚W生出錯,找另一學生糾錯。)

          師:王羲之是什么時期的人物?我們除了可以叫他王羲之,還可以稱呼他什么?同學們知道嗎?

          生2:王右軍。

          師:為什么稱他為王右軍呢?

          生2:因為他曾經官至王右丞將軍。

          師:很好。還有呢?

          生3:還可以稱他“書圣”。

          師:為什么?

          生3:因為他喜歡書法,并且書法的成就很高。

          師:很好,以后提到書圣大家要知道是王羲之,還可以稱呼什么?

          生4:逸少。

          師:對,他字逸少,對于這些名人我們要多了解相關的信息。請把這些名字寫在課本教材中的作者簡介下面。

          師:今天我們采用誦讀的方式來學習這篇文章,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讀百遍,這節課我們讀四遍,平時我們學習古文采用四步誦讀法:

         。ǚ庞郴脽羝┏鍪荆

          四步誦讀法:初讀,讀準字音;

          再讀,讀懂句意;

          三讀,讀出感情;

          最后讀出心得。

          讓每一遍讀書都有目的,每一遍讀書都有收獲。

          師:我們開始誦讀《蘭亭集序》,第一遍誦讀,大家聽錄音,邊聽邊校正自己的讀音、句讀錯誤,劃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

          (聽錄音,學生跟讀)

          師:好,聽完錄音,大家哪個地方有疑問,請舉手?

          生1:老師,課文第一段第一行中,錄音把會稽(kuàijī)讀成(huìjī)。是怎么回事?

          師:你聽得很仔細,剛才錄音讀了一個古音(guìjī),這里我們可以按照課本注解讀(kuàijī)。還有疑問嗎?請舉手?

          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俯察”如何理解?

          師:知道“俯”是什么意思嗎?

          生2:不知道。

          師:注意前邊有一句話:“仰觀宇宙之大”,知道“仰觀”是什么意思嘛?

          生2:是“仰頭看”的意思。

          師:文言文中講究前后對應,你根據“仰觀”的意思猜猜“俯察”是什么意思。

          生2:“俯察”應該是“俯身觀察”的意思。

          師:很好。大家還有疑問嗎?

          生4:倒數第二段,“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中的“痛哉”如何理解?

          師:你先根據上下文推斷一下。

          生4:是“痛快”吧?

          師:大家有不同意見嗎?

          生5:我認為是“痛苦”,因為上文說的是人生苦短,不可能解釋成“痛快”。

          師:不錯,要注意通過文章的上下文來推斷。還有其他疑問嗎?

          生6:第二段中“雖趣舍萬殊”中“雖”應翻譯為“雖然”還是“即使”?

          師: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哪位同學回答這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生7:我認為應翻譯為“雖然”,因為前面已經提到兩種情況,這里表示轉折。

          師:很好,“雖”在古文中有兩種解釋:“雖然”、“即使”,表示兩種不同的關系,一種表示轉折,一種表示假設。要根據文意來判斷。

          師:還有別的疑問嗎?

          生8:第一段“仰觀宇宙之大”中的“宙”是時間的意思,“時間”如何去“觀”?

          師:好,這位同學鉆研得很仔細,把“宇宙”分開來解釋了,這種鉆研精神值得表揚。但是古文的理解有時候是無法做到這樣細的,這里應理解為“觀察大大的宇宙”。

          師:好,大家提了很多問題了,我也提一個問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與“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意思一樣嗎?

          生9:我想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低頭抬頭”的意思,后者做了引申,“低頭抬頭之間”,是“時間短暫”的意思。

          師:對,后者的意思是從前者抽象出來的,表示人生的短暫。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就提問到這兒,下面進行第二遍的誦讀。這一遍的任務是,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W生大聲誦讀)

          師:好,讀完了,找一位同學說說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生1:我喜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是一段環境的描寫,很少幾個字就寫了山、水、竹、清泉,寫得很美。

          師:好,分析得很好,還有嗎?

          生2:“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在這樣蔥幽的環境里,詩人飲酒賦詩,暢敘幽情確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可以看出詩人淡雅的志趣。

          師:淡雅的志趣?改一改。

          生2:優雅的志趣。

          師:不錯。還有嗎?哪位同學再說?

          生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边@幾句話對仗比較工整,語句整齊,而且展現出作者曠達的胸懷,還可以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

          師:很好,這位同學說出了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整齊(板書)。我們知道王羲之時期駢文比較多,這篇文章整齊中又有變化,這是對駢文的突破。除了“整齊”,語言還有什么特點,比如剛才有同學說短短幾句話就寫出了山、水、林、清泉等等,這是語言的什么特點?

          生齊說:簡潔、簡練。

          師:對,這表現出了語言的簡潔。

          板書:

          簡潔

          師:下面我們來誦讀第三遍。大家齊讀課文,每一段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感情。

         。▽W生齊讀)

          師:好,找一個字概括作者的感情,誰說說?

          生1:第一段是“樂”,第二段是“痛”,第三段是“悲”。

          板書:

          樂──痛──悲

          師:既然有這三段感情,我們在讀的時候能否將這種感情和文章結合起來,我們找同學再讀一遍,將這三種感情讀出來。老師也想讀,我喜歡讀“痛”的感情,再找兩位同學讀第一段和第三段,讀出那種“樂”與“悲”的情感。

         。▽W生朗讀第一段)

         。ń處熇首x第二段,感情真摯到位)

         。▽W生鼓掌)

         。▽W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三段)

         。ū惹耙晃煌瑢W朗誦得好,學生鼓掌)

          師:大家把文章的感情讀了出來,我們一起看看第一段作者為何而樂,為何而痛,為何而悲?

          生1:第一段中寫景色十分優美、許多賢人在一起集會飲酒作詩,所以作者十分高興。

          師:好,我們一起總結一下作者歡樂的原因。剛才說到“美景樂事”(板書),還有別的嗎?

          板書:

          美景樂事

          生2:聚會的人都很優秀。

          師:能用兩個字概括一下嗎?

          生2:可以說“人杰”。

          師:不錯。

          板書:

          人杰

          生3:還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所以作者感到快樂。

          師:這里是指天氣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生3:是“良辰”。

          師:聯系前者所說,作者感到高興主要因素是:良辰美景、人杰事雅。那他感到痛苦的因素是?

          生3:作者想到人生短短幾十年,人生易逝,不僅感到痛苦。

          師:不錯,選幾個字就是人生苦短,好景不長。

          板書:

          人生易逝

          師:為什么感到悲傷呢?

          生4:作者看到古人死去,自己感到悲傷,想到自己死后,后來人也會感到悲傷,人類擺脫不了死的命運,由此感到悲傷。

          師:好,王羲之想到人生苦短,好景不長的痛苦,是一代一代人都會有的。人類的生死之嘆,永無休止,所以感到悲傷。

          師:王羲之以哲人的眼光看人生,提出一個最樸素、最深刻的命題──人總是要死的。我們每生活一天,就向死亡邁進一步。老師有一個疑問,我們到底應不應該想這個問題,想到這個問題我們又該怎樣去面對?我感覺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必須對生命進行一次思考:王羲之面對美景,先是快樂,繼而悲痛,還想到了死亡。這是不是有些消極悲觀?怎么評價這種思想?

          生1:這并不是一種消極的觀點,作者在良辰美景面前能夠有一種理性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說人生是短暫的,好景是易逝的。我們不能沉溺于樂事之中,要對自己的狀態做一下思考,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掌聲)

          師:這位同學很理性,在快樂面前我們要有些理性的思考。那位同學再談談自己的觀點?

          生2:作者在感嘆人生苦短,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時光,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師:剛才兩位同學的發言和老師不謀而合,于我心有戚戚焉。確實,王羲之的悲嘆不等于悲觀,歷史上留下嘆聲的人往往也留下了不朽的業績,他們憑借自己的精神與成就獲得了永恒的生命。誰能舉個例子?

          生3:蘇軾發出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悲嘆,但是他卻為人類留下了無數精美的篇章。

          生4:李白留下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的悲嘆,但是他吞吐出盛唐華章。

          師:很好,“吞吐”兩個字用的特別好,符合李白豪放的性情。還有嗎?

          生2: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悲嘆,卻留下了永垂青史的忠心。

          師:找位同學評價一下,是否合適?

          生3:不是很合適,文天祥表達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他不怕死,而作者悲嘆人生太短暫。

          師:好,文天祥發出的不是悲嘆,而是豪言壯語。

          師:同學們,在這樣一個清冷的上午,我們一起聆聽了王羲之關于人生的悲嘆,但悲嘆不等于悲觀。人類雖然無法改變死亡的命運,但是人類的精神卻可以永照千古。老師最喜歡第三段中的一句話:“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焙髞淼娜丝次覀,就象我們看過去的人一樣。今天,我和同學們在這樣一個時刻,一起聆聽了王羲之面對生命的悲嘆。王羲之雖然死去了,但他的書法藝術卻永遠散發著魅力。他為我們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我們,又該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什么呢?這是這節課我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

          師:最后,讓我們再誦讀一遍課文,體味王羲之的人生態度。

         。◣熒R讀最后一段)

         。ㄏ抡n)

        《蘭亭集序》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曠達胸懷。

          2、通過朗讀訓練,體會本文清麗流暢、駢散結合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

         。病⒈疚膶懢、抒情、敘事和議論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課時】

         。闭n時。

          第一課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顯示:

          書法是起源于我國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我國書法史上,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家,如并稱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等。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件件美不勝收的書法精品,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F在,我們來欣賞一件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的書法作品,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蘭亭集序》,書法上也稱《蘭亭序》。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生朗讀課文注釋①。

          提醒學生注意課后小短文。

          《蘭亭集》中的詩,到了現在,除了搞專門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這篇序卻聲名遠播,流傳千古,除了它書法上的極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內容上的原因。我們今天不妨就來一起學習王羲之這篇文質俱佳的《蘭亭集序》。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ǘ嗝襟w顯示:蘭亭和蘭亭有關的幻燈片)

          我們先來看幾幅有關圖片,然后一起聽老師朗讀課文,同學們可一邊聽朗讀,注意句讀和語氣,一邊整體感知品味這篇課文。

          三、朗讀品味,分析內容

         。薄R讀課文第一段,分析:

          問:這一段作者記敘了蘭亭盛會,同學們找找看,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答: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與會者等。并有寫景、敘事和抒情。

          進一步明確寫景、敘事和抒情的語句。

         。裕

          再明確層次。

          (層次不必過細,只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已。)

          歸納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樂。

          再讀課文第一段,要求讀準句讀、讀出語氣,師略作點評。

         。病別朗讀課文第二段,分析:

          學生歸納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痛?

         。ㄒ笥迷闹械脑捇卮。)

          答: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問: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

          答:死生亦大矣。

          師點評:在享受了難得的聚會和快樂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圓滿的團聚終要離散,再自足的幸福終要破滅,再堅強的生命終要走向滅亡。面對這鐵一般冰冷的自然規律,作者不由得感嘆死生亦大矣。

          3、個別朗讀第三段,分析內容:

          學生歸納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悲?

          生討論。

          師歸納: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來,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對這同一話題有同樣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終將殞滅這一規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這也反映了魏晉時代由于玄學盛行,士大夫們多崇尚老莊思想,很多人都篤信死生一彭殤齊,意志消沉,不求進取。這種思想對王羲之不能沒有影響。

          但王羲之還說出了一句話,它是整篇文章的亮點所在──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認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齊觀,其中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點實事,不宜空談玄理。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曠達性格。

         。、分析本文特色:

          本文是一篇書序,卻這樣借題發揮,闡明了自己的生死觀,書序能這樣寫嗎?

          多媒體顯示:

          序:序,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的的緣由、目的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的內容,也作敘文。

          本文中也有一些語句反映了書序的特點。

         。ㄒ髮W生尋找并讀出。)

          多媒體顯示:

          作詩緣由──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成書經過──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編集目的──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W生所讀內容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明確。)

          多媒體顯示:

          明·徐師曾《文體明辯》《爾雅》云:序,緒也。字亦作敘,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其為體有二,一曰議論,二曰敘事。

          明確:這段話表明書序也可以議論,也可敘事,即可以借題發揮。

          小結:本文的妙處正在這借題發揮上,因而顯得立意高遠,王羲之用324字,既寫出了蘭亭盛會之樂,又由此生發議論,談到死生之大,進而談到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多媒體顯示:

          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痛,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悲,后之視今,亦由古之視今。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說到這兒,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瑤的一句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法增加它的密度(多媒體幻燈片),這句話說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多媒體顯示: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法增加它的密度。

          ──王瑤

          五、課內拓展延伸

         。薄⒄n內嘗試背誦第一段。

          2、學生交流自己的人生態度。

         。、集體誦讀課文。

          六、作業

          背誦全文,進一步領會本文的佳處。

        《蘭亭集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投影膠片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

          二、作者簡介

          學生讀注解①。教師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為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解題

          序也寫著“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寫在文章前面,列于書后稱為“跋”或“后序”。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四、放錄音、正音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一些字的讀音。投影: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五、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六、品讀課文,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的語句。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七、布置作業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采用誦讀教學法,以指導學生誦讀為主。

          包括兩部分內容:

          ① 對課文內容作簡單的分析,以期盡快形成背誦思路。

          ②語氣揭示。難點突破,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極悲觀實則積極的人生感慨,歸納總結一詞多義。[教學步驟]一、學生齊讀全文,檢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況二、分析理解,指導誦讀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1、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明確: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 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明確并板書:第一部分:點敘宴集盛況(樂)第二部分:抒發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一)第一段:

          (1)以課文的第一部分為主,看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明確:時間: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風景: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氣氣清 惠風和暢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盛況:列坐其次 一觴一詠 暢敘幽情感受:信可樂也寫法:寫景抒情 敘議結合 作者用簡潔雅致、妙趣天成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 賞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

          賞析:引以為流觴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品,他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似乎時光倒轉,回到蘭亭集會上,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許多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都會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代人的豪情。 賞析: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俯……。 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 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2)學生嘗試背誦第一段。 理清背誦思路: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也”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請學生摘錄寫景句。

          (二)學習第二段。

          了解作者的心境的變遷。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又表現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進退相聯。 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度。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暢談。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 這兩種人生態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度,比如,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講析: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鸵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隨化,……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痛惜嘗試背誦第二段

          (三)朗讀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找出表達其情況的詞:悲 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不一樣,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為什么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系,找出這句話:固知…… 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生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蛇@種生活觀在我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賢者……。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他詢問古今,發出悲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關于蘭亭詩蘭亭詩的內容,或抒寫山水游賞之樂,表現山水審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發玄理。寫游賞的樂趣,包括山水之美、飲酒之樂、臨流賦詩之雅興,其中心內容是在美好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中得到審美愉悅。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薄半m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馀馨!睂O統:“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边有一些詩是寫在山水陶冶中忘記憂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王徵之:“散懷山水,蕭然忘羈!蓖跆N之:“散豁情志暢,塵纓忽已捐!边@一部分內容,大致相當于王羲之《蘭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覽中體認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寥朗無觀,寓目理自陳!夯[雖參差,適我無非新。”這是從山水游賞中體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謝安:“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眲t是抒發萬物渾

          四,不辨彭殤的玄理。

          蘭亭詩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并從山水中體悟玄理。這種嘗試預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蘭亭雅集對中國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響,同時對詩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動作用。理清背誦思路:首先,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從而加深自己的感慨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聯系當前,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再接著,把目光轉向未來,逼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兩句,并發出“悲乎”的慨嘆。巧妙地把話題引到詩集的編著及其意義上來,以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總結全文。

          [延伸閱讀]

          將王羲之《蘭亭詩》和《蘭亭集序》對讀,《蘭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詩中的自然之景詩如何對應的,這些自然之景是純粹客觀的自然之物嗎?教師可把《蘭亭詩》打印分發給學生!短m亭詩》其一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寂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詩中的“仰視碧天際”對應《序》中“仰觀宇宙之大”“天朗氣清”。詩中“俯瞰淥水濱”對應《序》中“俯查品類之盛”“清流激湍”。詩中“無涯觀”“萬殊”“群籟”對應《序》中“崇領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暖日”。這些景物并非客觀存在之景,而是貫注了詩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從詩中最后一句來看,宇宙萬物雖有差別,但它們給作者的感受都是嶄新的、可愛的。集體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

          五、探究性閱讀訓練思考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畤@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蘊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學生分組討論。明確: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斗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

          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魏晉時期通常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的時代。魏晉人對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都有深廣精微的體認和探求,這使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充溢著濃郁的人生意識和宇宙情調。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下了與會者的千古風流。時至今日捧讀,仍惻然動人。

          六、小結

          《古文觀止》評《蘭亭集序》 清人吳楚材、吳調侯選注的《古文觀止》如此評《蘭亭集序》: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殤,無經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曠達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

          七、布置作業

          1、 背誦全文。

          2、 完成《考之韻》本文練習

        《蘭亭集序》教案 篇4

          一、 說教材

          教材簡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第五單元的文言文學習魏晉散文,這一時期的散文抒情色彩濃郁,尤其是王羲之的文章文風清淡,這篇《蘭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如此簡潔雅凈的語言是極好的誦讀材料,所以我把背誦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我所執教的是一個平行班,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背誦全文。

         。2) 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 情感目標:理解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4、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只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蘭亭集序》是一篇自讀課文,文下有注釋,學生可自己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詞句含義,教師只需對個別難句略做點撥即可,據此我將該課的教學重點定為:(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歸納“修、期、致、臨、次”等詞的義項;(2)背誦全文。

          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多數未經歷過生死,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將理解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用兩課時,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包c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宋掖_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

          3、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象。從上學期開始,我一直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四、教具準備

          錄音機、課文朗誦帶;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ㄒ唬 導入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焙玫膶肽軤I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由于本課是位書法家,故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大家是否喜愛中國的毛筆書法?你們最喜歡誰的書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

         。ǘ 簡介

          欣賞完插圖后,再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游云,矯如驚龍”的特點,同時簡介和文章體裁特點,擴充學生的相關知識,完成教學目標(1)中對序文特點的了解。

         。ㄈ 整體感知,朗讀全文

          通過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

          (四) 小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教師巡視點撥,比如第一段中的: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應掌握以下實詞:

          修:做。 禊事 :禊,一種祭禮。古時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禊事,古代一種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游,并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2、“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畢:都。 咸:都 。 修:長、高。 映帶:映襯,圍繞。

          3、“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引導。引(之),省略賓語“之”,清流激湍。流觴,把酒杯浮在水面上,循水而下,流于誰前,誰來取飲。曲水,引水環曲為渠。( 展示流觴曲水的圖片資料)。

          盛,盛大。 觴,古代喝酒的器具,這里解釋為飲酒。(名詞作動詞)

          詠,用詩詞來贊頌或敘述,指作詩。 以,來。

          4、“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是,指示代詞,這。 惠風,和風。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極,窮盡。 娛,樂趣。 信,實在。

          其余段落不一一贅述,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此外,課文中出現的“流觴曲水”這樣的字詞學生理解可能有困難,所以展示課前準備的有關蘭亭集會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文中自然美,并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背景知識更為直觀和便于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的掌握了文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2)(3),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

         。ㄎ澹┬〗Y并布置作業

          對小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況進行總結,布置作業:(1)熟讀課文,找出感情變化的線索,(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第一課時的作業重積累,對基礎差的學生必不可少,又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同時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ㄒ唬 學生齊讀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ǘ 分析課文,理清思路

          由學生找出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教師根據回答點撥各段大意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段敘述蘭亭集會的盛況,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相聚的緣由、參加人員、環境及景物、天氣和宴集的感受。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簡潔雅致,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信可樂也”,這些看出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以一個“樂”字為基調;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當 “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 “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 “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雖然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仍然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批判當前士大夫階層中“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有積極意義的,體現了積極的人生觀。接著文章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慨嘆,將話題巧妙地引到詩集的編成及其意義上來,交代了作序的目的。

          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宴集以后的感慨,這部分以一個“悲”字為基調。

          同時,板書全篇思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嘗試背誦,這是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的再落實。

         。ㄈ﹩栴}研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這一問題?學生可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即理解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其中蘊涵的積極情緒。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對課文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作業:(1)背誦全文(2)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相互交流。第二課時的作業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五、板書設計

          板書應簡潔美觀,概括性強,故將板書設計為: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時間 :暮春之初

          地點 :蘭亭

          事由 :修褉事也

          人物 :群賢必至,少長咸集

          (一)蘭亭盛會 環境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樂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事件 :流觴曲水,暢敘幽情

          天氣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 :信可樂也

          欣于所遇 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 已為陳跡 死生亦大矣

          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 悲

         。ǘ⿻蟾锌

          昔人興感 若合一契

          時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精選】《蘭亭集序》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1.【精選】《蘭亭集序》教案三篇

        2.精選《蘭亭集序》教案三篇

        3.精選《蘭亭集序》教案四篇

        4.精選《蘭亭集序》教案4篇

        5.【精選】《蘭亭集序》教案4篇

        6.精選《蘭亭集序》教案3篇

        7.【精選】《蘭亭集序》教案3篇

        8.《蘭亭集序》教案六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