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優(yōu)質課堂實錄
蘭亭在紹興,風景很美。我記得去桂林,桂林的山水也很美,不會比杭州紹興的差。但桂林缺少杭紹一帶豐厚的人文氣息。對山水的景致,觀賞者的修養(yǎng)不同,得到的體驗也不盡相同。以下是小編帶來蘭亭集序優(yōu)質課堂實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蘭亭集序優(yōu)質課堂實錄 例1
教學步驟
師:現(xiàn)在是下午第二節(jié)課,同學們都有點累了,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熱身運動,先抬頭,再低頭,抬頭為仰,低頭為俯。
生做。
師:在低頭抬頭之間,我們看到了什么?
生齊:天花板。
師:同學們很實在,在抬頭的時候,我們確實就看到了天花板。那么,我們的 王羲之先生在“抬頭低頭”之間看到了什么呢?
師:請大家自由朗誦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劃出關于“俯仰”的句子。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很認真,但老師還是要考考大家。
出示ppt2
一、 字音
(1)歲在癸丑
(2)臨文嗟悼
(3)流觴曲水
(4)趣舍萬殊
二、句讀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生回答,師確定,生齊讀。
師:關于俯仰的句子。
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出示ppt3
一、“俯仰”之間,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1)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師:請一位同學翻譯一下。
生: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
師:聲音可以大一點,同桌,你接著來。
生:抬頭望宇宙的廣大。
師:換一下語序會更合理。
生:抬頭望廣大的宇宙。
師:這里主要是這個“之”字的用法,如果翻譯成“的”,就是這位同學的翻譯,我們學過一個句子,叫“蚓無爪牙之利”,這個“之”應該是定語后置的標志。“游”是什么意思?
生:舒展
師:“游”和“騁“應該都是使動用法!靶拧笔鞘裁匆馑?
生:實在。
師:在這一次活動中,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如此廣袤的宇宙,如此繁多的物種,俯仰之間,王羲之“確實”感到了快樂,讓我們來分享一下,王羲之在這次宴會上有哪些“可樂”的地方好不好?
生:第一段里面吧,雖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師:怎么看出來?
生: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師:流觴曲水,他們是怎么喝酒的?
生:圍坐著喝。
師:把酒喝掉后,還要吟詩,以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都要吟詩。這樣的事情是比較有情趣的,這是一件可樂的事——“事雅”
生: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他們在一起可以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
師:和自己志同道全的人在一起比較快樂。這次聚會蘭亭,雖然是為了“修禊事也”,但也是一次快樂的聚會。來的都是什么人?
生:文人雅士,一共有41人。
師:從哪句話看出來他們比較雅。
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師:這場盛會真是名士濟濟,知己相逢,有老人,還有小孩子,最小的孩子是王羲之的小兒子王獻之,當時才9歲,所以,“人賢”為二樂也。還有呢?
生:還有景美,這是第三個“可樂”!按说赜谐缟骄䦷X,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本吧苊。
師:很美嗎?有山有水就是很美,我們這里也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山環(huán)水繞,境界應該比較清幽。
生:是景幽。
生:作者的心情也很快樂,“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笔嬲寡哿,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種感覺,“游目騁懷”,視線沒有被阻礙,人就進入冥想狀態(tài)?瓷剑恰俺纭薄熬;看竹,是“修”;水是“清”的;風是“和”的,天是“明朗”的,空氣是“清新”的,好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景由心生,是經過作者心靈洗滌的自然。作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俯仰天地,不由地樂由心生。我們推薦一位女同學朗讀第一段,有個要求,讀到“是日也”的時候,大家和上來。
生按要求朗讀。
師:讀出快樂的情景了嗎?“信可樂也”的“信”要拉長一點,多一點。
生齊讀,讀出樂的感覺。
師:這種快樂的情感是不是貫穿全文。
生:不是。
師:從哪里看出來?
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出示ppt4
一、“俯仰”之間,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師:人生在俯仰之間,作者感慨什么?
生:韶光易逝,是世事無常,人生短暫。
師:小沈陽怎么說的“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痹捄芩,卻很有道理,下面哪句話和它很像。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出示ppt4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生翻譯。
師: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翻譯成“的”,第二個“之”是代詞,翻譯成“它”,代前面的內容。
師:死生亦大矣,誰說的?
生:孔子說的。
師:莊子也引過。你讀出了什么?
生:很悲傷。
師:這位同學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八劳觥笔侨绱藦姶蠖鵁o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冻啾谫x中》中蘇軾提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文章中,作者也感慨人生苦短,“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弊髡咴趯Α八劳觥钡挠^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師:這種痛緣何而起?
生:快樂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
師: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保埬惴g一下。
生譯
師:對,這里的“之”是音節(jié)助詞和結構助詞“的”的意思。快樂只是一時的,歲月流逝,青春不再,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
生:事過境遷,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變得不喜歡。
師: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請你來翻譯這一句。
生:等到對得到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師: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第一個是動詞,是“到、往”的意思,第二個是代詞,代上文中的事。有句話叫“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這是盛景不再,世事滄桑的感慨,還有什么?
生: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師:什么意思?王羲之看以前的人是“今人”還是“古人”?他也是感慨人生苦短,這是人千百年來共同的悲傷。文章中怎么說的?
生: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師:上面還有一句話怎么說的?“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
師:注意它的位置放在什么地方。
生:取獨。
師:主謂之間的“之”是取消句子獨立性。請一位同學翻譯整個句子。
生:但當他們對遇到的事物感到高興時,暫時得到自己的快樂,感到滿足,不知道衰老悄然而至。
師:《蘭亭集序》里,20個 “之”字。各具情態(tài),絕不雷同,令人嘆為觀止。而且“之”的意思也各不相同,“王羲之”的“之”又什么意思?他的子子孫孫名字里都有“之”
生:是個代詞吧。
師:代什么?
出示ppt5
謝安曾對他說 : “中年以來,多傷于哀樂。”
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說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師:桑榆是什么意思?
生:晚年。
師:開頭提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作者當時51歲,謝安曾對他說 : “中年以來,多傷于哀樂。”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說:“年在桑榆,自然 至此 !薄八染搿钡闹心晖豸酥母朽,他的“幽情”,便是面對宇宙人生所體會到的 “至深的無名的哀感 ”,以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名士”對時間和死亡的恐懼,催化了精神的解放和自由,魏晉風流更是文學史上人性的第一次覺醒。
師:請同學們再推薦一名同學朗讀,男同學好嗎?
生朗讀
師:與“信可樂也”感情有什么不同?
生:是悲痛的情感。
師:注意“豈……哉”,反問的語氣表示強調,“哉”要讀長一點,強調出來。我們齊讀第二段,感受一下“痛感”。
生齊讀第二段。
師:俯仰自我,痛從心起。這里的痛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由于個人內心變化.致使情隨事遷,物是人非。二是樂景不常,盛事難再!跋蛑馈,轉眼之間灰飛煙滅,觸目傷懷。三是對生命流逝、感到無奈和憂懼,“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心頭始終郁結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生命悲感。
師:那么,在接下來的這一段里,作者的情感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呢?
生:悲。
師:第三段中情感由“痛”轉化為“悲”。
出示Ppt5
當代學者郭沫若先生曾經認為:《蘭亭集序》“高高興興地在飲酒賦詩,悲得太沒有道理”,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
生:我覺得郭沫若說得很有道理,人生就是一聲旅途,就是要學會欣賞沿途風景,過程本身就是美的,沒有必要悲傷。
師:你很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們在文本閱讀時還要緊扣文章。
生: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此景當然美好,可以說充滿詩情畫意。高高興興地在此飲酒賦詩,可以看出當時的快樂,轉向悲,很可惜。
師:也就是說“悲得沒道理”。其他同學是不是贊同?
生:第一段說“信可樂也”,但是這種快樂是不會長久的,會很快過去的,人生不會永遠都快樂,所以我覺得悲得有道理。
師:會樂極生悲。當時有一群人和王羲之一樣。
出示ppt5
魏晉之際,為我國歷史上又一動蕩黑暗時期,當時很多有名的士人,紛紛丟棄了自西漢以來篤信的儒家學說,信仰道家思想,縱情山水,有很多人都選擇世外桃源隱居避世。至少,本文中蘭亭集會上的人都有此舉動。如謝安曾長期隱居東山,不問世情。
他們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虛無。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意志消沉,不求進取,認為人生無常,生死等同。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謂“一死生,齊彭殤”。
師: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耙弧笔鞘裁匆馑?
生:把……看作一樣。
師:“齊”就是“把……看作相等”。這是意動用法。你是怎么看待這種思想的?
生:有點消極。
師:僅僅是消極的嗎?“固”是什么意思?
生:本來。本來就會死的。所以是消極的。
師: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巴鳌笔裁匆馑?
生:妄造,胡說。
師: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看”的做法是虛妄的,作者對這種態(tài)度是否定的。作者有沒有流露過這種思想呢?
生:也有流露。
師:作者也流露過“把生和死同等看待 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的思想,但又有另一個自我,不斷地否定他。
出示ppt7 王羲之書法
師:余秋雨說過,筆墨是一個人才情、氣質、性格的自然流露。我們欣賞一下他的書法,是不是“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可惜,唐太宗太過喜歡,彌留之際,死抓真跡不放,把他帶入昭陵殉葬,我們今天所見的只是摹本。
筆墨是一個人才情、氣質、性格的自然流露,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從“飄若浮云”中,我們也許可以讀到他的“消極其表”,從“矯若驚龍”中,我們也許可以讀到他的“執(zhí)著其里”。
出示ppt8
他們對時間和死亡的恐懼,并沒有必然導致消極悲觀,反而激發(fā)起更強烈的創(chuàng)造沖動,以扎實的現(xiàn)實努力來抗拒人生的虛無。雖然王羲之慨嘆了人生的無常,但是他的這種慨嘆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種奮起和抗爭。
生齊讀。
師: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詩中曾經寫道 “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建功立業(yè),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
這也印證了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目的: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師:有人說,《蘭亭集序》40歲才能讀懂,我也不知道十七八歲的同學們你們能讀懂多少。老師希望:當我們再次仰望頭上的星空,俯瞰腳下的大地時,能于俯仰之間,思考生存的意義,做一棵“會思想的葦草”,活多久就要思想多久。
師:閱讀:周國平的《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寫一段你關于生命的思考。
蘭亭集序優(yōu)質課堂實錄 例2
師:一提到王羲之,大家對他的首先印象是什么?
生:書法上的成就。
師: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書法作品是什么?
生:《蘭亭集序》
師:那你知道這幅偉大書法作品背后的故事嗎?讓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播視頻)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起來分享當時文人雅士的幽雅情致。先讓我們近距離的欣賞這天下第一行書。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我們從這副作品里感受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也讀出了我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yōu)美,王羲之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外,他還是一位文學家,其書寫的《蘭亭集序》以其書法和文才雙絕而膾炙人口。 我們今天就來感受一下這篇散文的優(yōu)美。
在學習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什么是“序”。講到序,同學們并不陌生,但什么是序,序是一種什么樣的文體,恐怕很多同學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說序》)
師:我們先用誦讀的方式來學習這篇文章,請大家先讀準字音,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讀出心得。讓我們先來看屏幕,這篇文章中有一些同學們較容易讀錯的字,請引起注意。
生:齊聲朗讀
師:好,剛才大家讀得很好,現(xiàn)在請全班同學齊讀全文,注意注音、句讀,并且邊讀邊拿著筆再次確定預習時的重要句子和字詞。
。ㄉR聲朗讀,師在屏幕上出示有關蘭亭的畫面)
師:整體朗讀得不錯,但注意幾個地方, 請再讀一遍
生:讀
師:請全班同學按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課文第一、第二段,要求:每個小組就針對第一、第二段出測試卷,內容為3個句子及翻譯,每個句子要至少有兩個考點;6字詞及翻譯(將要求出示在屏幕上)
生:小組討論3分鐘。
師:我們按照慣例,采用抽簽的方式來回答,要求每一位同學都明白你組的答案,由被叫的同學來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也可以進行個體的補充。
。ǔ楹灒
師:35號同學,請你讓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你組的勞動成果
生:(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結構后置)
(2)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省略動詞賓語)
(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
師:很好,請翻譯這些句子的`意思
生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結構“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后置,翻譯為:大家在會稽山北面的蘭亭聚集。
師:哪個字解釋成北面
生1:陰
師:很好,陰和陽分別代表了山與水的不同方向,這是基本的文學常識,請大家注意。請繼續(xù)翻譯
生1: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引(清流激湍)作為漂流酒杯的環(huán)形水渠,(人們)排列坐在曲水旁邊。
生1: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抬頭看浩大的天空,低頭看地上繁多的萬物。
師:很好,翻譯地不錯,你自己還有什么個人補充嗎?
生1:沒有
師:請坐。(轉向黑板,給這組同學記分)
師:其他組同學對第一、二段的句子查找還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ㄒ簧e手)
師:好,請講
生2;“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個“之”字是定語后置
師:那你認為還有一個考點在那里呢?
生2:絲竹管弦借指音樂
師:好,那請你將這句翻譯一遍。
生2:雖然沒有盛大的音樂
師: 那如果不按照定語后置來翻譯的話,你認為說得通嗎?
生2: 雖然沒有音樂的盛況,(沉默片刻)似乎也說得通
師:對,這樣的說法也通順,因此,“之”字在這里解釋成“的”字也是可以的。
師:還有同學有不同意見嗎?
生3: “雖”應翻譯為“雖然”還是 “即使”?
師: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哪位同學回答這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生4:我認為應翻譯為“雖然”,因為前面已經提到兩種情況,這里表示轉折。
師:很好,“雖”在古文中有兩種解釋:“雖然”、“即使”,表示兩種不同的關系,一種表示轉折,一種表示假設。要根據文意來判斷。師;好,現(xiàn)在我們理清字的解釋,請大家看屏幕,把你所找的和屏幕上的對照一下,看看有哪些不同。(出示屏幕)
師: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還有什么疑問,請舉手。
生:沉默
師:現(xiàn)在聽老師朗讀第一、第二段,在我朗讀的過程中,試著按照你的理解,看看如何賞析這兩段。
師;配樂朗誦
師:有哪位同學來充當我們的小老師,幫助我們賞析這兩段。
生:紛紛舉手
師:欣明,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預習和思考的成果。
生5:這兩段先寫了這次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景物,我很喜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這是一段環(huán)境的描寫,很少幾個字就寫了山、水、竹、清泉,寫得很美。
師:很好,那這里還寫了其他的什么嗎?
生5:“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詩人飲酒賦詩,暢敘幽情確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且可以看出詩人優(yōu)雅的志趣。
師:不錯。還有嗎?那位同學再說?
生6:“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幾句話對仗比較工整,語句整齊,而且展現(xiàn)出作者曠達的胸懷,還可以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
師:很好,哪位同學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句子?
生7:暢敘幽情,信可樂也!
師;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樂趣?(板書)
生7:環(huán)境優(yōu)美,朋友相聚,快樂的活動。
師:很好,但是否每個人若身處其境都能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板書)
生齊:不一定
師:對了,那要怎樣的人才會有如此感嘆呢?
生8:要有那份感悟的心!
師:對,作者在這里用心體會,感悟著這份自然。感受自然的闊大,感受萬物的生機,一切都富有生機和活力,作者盡情陶醉其中,縱展眼力,開暢胸懷,整個人感到一種極至的愉悅。請大家回去寫一寫你曾經有所感悟的人和事,在下節(jié)語文課上交流。
師:有誰能指導全班同學背誦這兩段?
生9:這兩段寫了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環(huán)境、活動,最后抒發(fā)了作者的感受
師:(板書),按照寫作的順序來背誦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來我們先齊聲朗讀2遍,后看板書試著背誦。
生:齊讀,并背誦。
師屏幕展示課后思考題
下課。
【蘭亭集序優(yōu)質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望岳優(yōu)質課堂實錄12-13
高一語文下冊《蘭亭集序》課堂實錄11-09
《觀潮》課堂實錄12-19
課堂實錄:《鄉(xiāng)愁》11-07
鄉(xiāng)愁課堂實錄11-07
背影課堂實錄12-09
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11-12
王安石梅花課堂實錄11-10
老舍貓課堂實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