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時間:2024-04-13 10:27:35 詩琳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蘭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通用1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蘭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蘭亭集序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通用13篇)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疏通字音;

          2、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式。

          重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和句式。

          課時安排:1課時

          一、導入

          展示今年柳州獲得中國書法“蘭亭”獎的四位書法家的墨寶,同時展示《蘭亭集序》的書法,“蘭亭”獎的由來就是《蘭亭集序》,我們可以看到《蘭亭集序》的書法是多么的“飄若浮云,矯若蛟龍”!短m亭集序》不但是因書法美而流傳,同時也因為文章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蘭亭集序》。

          二、通讀全文,自行正音。

          小組之間互相朗讀、正音——老師展示重點字詞的讀音——請2個學生辨音——全班齊讀課文。

          三、根據(jù)導學案、課本注解和以前的學習經驗,小組討論出重要的10個字、詞,3種不同的句式。

          四、一個小組上臺展示討論出來的10個字詞,3種不同的句式,再請同學解釋所展示的`字詞和句式。

          五、展示老師選出的10個字詞,3種不同的句式:

          重點字詞

          1、引以為流觴曲水

          2、所以游目騁懷所以興懷

          3、茂林修竹

          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5、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6、故列敘時人

          重要句式

          1、定語后置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2、介詞短語后置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3、省略句引以為流觴曲水

          六、總結“之”的用法

          1、動詞 :往、到去

          2、代詞:

          ⑴代人、事、物

         、浦甘敬~這(些)、那(些)

          3、助詞:

         、哦ㄕZ后置,賓語前置的標志

         、浦髦^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⑶結構助詞:的

          學生根據(jù)上面“之”的用法,分類找出課文中“之”的用法,學生展示討論結果。

          七、小結。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2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敢于沖破時俗,否定當時流行的莊子“一死生,齊彭殤”觀點。

          2、體味本文敘議結合、直抒胸臆的特色。

          3、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實詞。

          《學習重點》

          仔細揣摩本文景與情的關系。

          《教學過程》

         。ㄒ唬┭凶x步驟

          步驟一:課前預習。

          1、查字典,解決生、難字的讀音,能順利誦讀;

          2、查注釋,疏通文意,掌握課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

          3、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

          步驟二:課文分析。

          1、體味文章以情御景的寫作風格;

          2、體味本文回環(huán)曲折地抒發(fā)感情的'特點。

          (二)問題探究

          1、作者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情有何關系?

          文章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映,鮮花吐艷,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瓷,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照。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yǎng)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樂也”句“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從字面上看來,“樂”的具體內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環(huán)境幽雅,三是氣候宜人;但更深層次的“樂”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對大自然的一種領悟,“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兩忘達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豈不痛哉”是緣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極寫宴集之樂后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作者“樂”的原因。

          2、通過反復誦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體會作者的“樂”。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樂”的原因。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其樸素精練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ㄒ唬﹫D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通過播放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書法作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連唐太宗都贊賞不絕。此文為什么又被稱為‘文中上品’呢?它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動人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作為文學作品的《蘭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進作者,了解背景

          學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作者和寫作背景的內容。

          2、字音辨識

          放錄音,聽錄音,糾正字音。

          3、朗讀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根據(jù)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4、了解內容

          明確:此兩段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迅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集會的?

          明確:時間、地點、事件、人物、環(huán)境、活動、天氣、感覺

          2、作者參加集會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明確:快樂。“信可樂也!

          3、有人將本段之“樂”總結為“五樂”,你能找出并加以總結說明嗎?

          明確:五樂——人賢、辰良、景美、情真、賞心。

         。ㄋ模┭凶x課文,品味語言

          1、找出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景美的?

          明確: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2、作者這些寫景狀物的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精煉優(yōu)美、樸素清新

          3、另外,文章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體現(xiàn)出語言的什么特點?

          明確:言簡意賅

         。ㄎ澹┩卣寡由

          模擬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將景物和你的感受訴諸筆端。

         。┱n堂小結

          有感情的齊讀本段,體會作者“樂”之心情。

         。ㄆ撸┎贾米鳂I(yè)

          1、背誦課文。

          2、預習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何而“痛”?又為何而“悲”?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4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蘭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讀注釋。

          教師補充:

          1、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書圣”的美稱。他不僅長書法,也長詩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風格瀟灑放脫。

          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最為有名,它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樣的面貌呢——請看插圖。古人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蔽覀儚倪@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yōu)美。只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臨摹本,其真跡已經失傳。據(jù)說被李世民帶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詩文以《蘭亭集序》最出色。從注釋我們已經知道,它是詩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詩文藝術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卻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吧。

          2、了解序的體裁特點明確: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三、聽課文朗讀錄音(校園網語文第一冊),讀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癸丑 修楔 流觴 游目騁懷 趣舍萬殊 齊彭殤 會稽 感慨系之 若合一契 曾不知老

          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注意文章語氣、節(jié)奏、字音。

          四、疏通字詞

          1、重要詞語

          a.實虛詞 群賢畢至 少長咸集 信可樂也 取諸懷抱 或因寄所托 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以之興懷 修短隨化 喻之于懷 故敘時人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5

          一、設計說明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其實,作為入選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辭優(yōu)美,識見高遠,膾炙人口。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言”關系,打破傳統(tǒng)機械的先“言”后“文”教學模式,的確值得探討研究。筆者以“文言相融相生”為教學理念指導,試圖將“因言釋文”和“因文悟言”相結合,另辟一條文言教學蹊徑。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寫景言情時關鍵詞語(重點文言詞語)的`作用及影響。(“因言釋文”)

          2.在了解蘭亭宴會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3.了解課文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行文筆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素有“書圣”美譽的王羲之不僅擅長書法,也擅長詩文。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被后世評論者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出示臨摹圖),只可惜我們看到的是臨摹本,據(jù)說其真跡已隨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為散文佳作的《蘭亭集序》膾炙人口,流傳至今,《蘭亭集序》可謂 “文質雙絕”。下面,我們就來一同欣賞這篇文章。

          (二)審讀課題

          提問:“蘭亭集序”這一標題如何斷句?(或問:這是一種什么文體?從文中哪幾句話能看出來?)

          明確:“蘭亭/集序”還是“蘭亭集/序”?A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B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C 故列敘時人。

          《蘭亭集序》知識點全面歸納

          【文學常識】

          《蘭亭集序》選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瑯玡臨沂(現(xiàn)山東省臨沂縣)人,是中國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稱,世稱“_______”。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會面

          2、趣舍萬殊 “趣”通“取”

          【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這些文章  今:常用義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諸懷抱

          古:胸懷抱負。 今: ①抱在懷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著;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

          古義:把……作為。   今義:認為。

          5、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①表憑借,用來。  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 ①表因果關系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于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6、俯仰一世

          古義:形容時間短暫。   今義:低頭抬頭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6

          目標:

          1、文言字、詞、句教學,讀懂文章內容,并能成誦。

          2、品味文中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3、了解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認識作者在樂、悲、痛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

          3、領會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讓學生看圖片)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書中極品,又是文中上品。據(jù)歷史記載,唐太宗千方百計搜覓真跡,并日夜賞玩臨摹之,以致形成了宮廷上下競相臨書的盛況。唐太宗駕崩,此真跡又作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來此墓被盜,真跡永遠失蹤,成為千古憾事。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它跨越千年,魅力長在,歷代文人吟誦品評,不能釋懷,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欣賞這篇傳世佳作。(板書課題:蘭亭集序王羲之)

          二、檢查預習

          1、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作者、作品。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教輔),讀懂文章內容,翻譯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嘗試體會作者情感變化的內在原因。

          4、文言知識積累(見幻燈片)

          三、研習課文

          1、配樂范背課文學生找出感情變化的詞語,把握作者感情變化線索。

          明確:樂——痛——悲

          2、回顧第一、二段:“信可樂也”,作者參加蘭亭修禊事,樂因何而生?學生回答后明確:時令宜人--樂,高朋滿座--樂,環(huán)境幽美--樂,活動高雅--樂,天氣晴朗--樂?偠灾,能“游目騁懷”“暢敘幽情”“信可樂也”。(板書“樂”: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3、讀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參加蘭亭雅集如此快樂,但他筆鋒一轉,呼出“痛哉”,痛由何而來?“痛”什么?

          討論提示:第二自然段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夫人之相與放浪形骸之外”!胺颉弊譃槭惆l(fā)感慨的標志。作者從人們?yōu)槿颂幨赖姆绞饺胧,以此為切入點,引出第二層的感慨:“雖趣舍萬殊豈不痛哉!”第一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態(tài)度——“晤言一室之內”與“放浪形骸之外”。第二個分號所在句講了兩種人生體驗——“欣于所遇快然自足”與“所之既倦,情隨事遷”。第四句講了兩種人生“痛”事——“向之所欣

          4、化為陳跡”與“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討論后明確:這種“痛”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薄叭松喽,命運難測”的痛惜。作者從不同處世形態(tài)的共性——“情”“懷“出發(fā),抒發(fā)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雖然兩種人有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但是,在此時此地,他們的生命體驗卻是驚人的一致,那就是——痛!(板書:痛

          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學生再讀第三段。朗讀指導:探索人生哲理,發(fā)感慨,用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其中“死生亦大矣”中的“大”重讀,“豈不痛哉”降調讀出慨嘆,重讀“痛”。

          5、讀第四段:思考:本段中的“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為什么“悲”?“悲”什么?

          討論提示:

          ①作者在發(fā)出“悲夫”感嘆之前,作者寫了幾個時期的人?他們思考死生,有著怎樣的表現(xiàn)?

         、谒麄兊谋憩F(xiàn)有相同之處嗎?

         、鬯麄儭氨笔裁茨?能否從板書中看出些什么?明確:顯然,時代雖不同,感悟卻是一致的!氨钡氖怯钪媸怯篮愕,人生卻是短暫的;這種生命的體驗讓人無奈而惆悵。這是跨越千古之悲。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而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苷^人生代代無窮已,悲痛年年總相似,那么面對著無盡的悲痛,王羲之能選擇做些什么呢?-------“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告訴后人,我們曾經為死生而悲痛過,也許你們會和我們有同感吧。也交代了本序的寫作意圖,目的在于警醒后世讀者,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極的思想情緒,而能夠充分地認識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學生再讀第四段。朗讀指導:“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弊x出節(jié)奏與批判!昂笾暯,亦由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悲”,后面的句子和緩低沉的讀出。(板書:悲由己悲人千古同悲)

          6、作者的情緒為何會由樂轉為悲痛?

          【明確】第一節(jié)寫行修禊事,是為了祈福消災。人生最大的福莫過于健康而快樂地活著,最大的災莫過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東西包括生命本身,隨著時間的流逝總要歸于消亡,于是便產生了濃濃的惆悵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法增加它的密度。

          7、【討論】“悲”=消極?

          【明確】作者在慨嘆“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時,沒有走向消極無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當時盛行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的哲學觀點,于悲傷感慨中透露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流連珍惜!拔粗,焉知生?”正因為生命有盡頭,所以我們才要珍惜生命;正因為人生無奈,所以我們才要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我們可以悲嘆生命,因為生命的可悲、人生的悲劇性才會讓我們懂得珍惜!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8、“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北磉_作者什么感情。

          【明確】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對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評。

          四、一詞多譯

          一)次

          1、列坐其次旁邊水邊

          2、余船以次俱進次序

          3、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次一等

          4、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陳勝、吳廣次當行:次序、按次序引申為“輪到”。

          二)臨

          1、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面對。

          2、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面對,引申為“閱讀”。

          3、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

          4、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面對,引申為“迎”。

          三)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樣。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樣。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4、一邊一邊。例:一觴一詠

          四)修

          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高

          2、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學習進步

          4、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辦好

          5、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修建

          五)致

          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情致

          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

          3、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得到

          4、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招致

          六)期

          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至、及,注定

          2、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間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滿

          五、總結全文

          1、有人說《蘭亭集序》要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之年才能讀懂,但是今天我想對大家說,我們在20歲前就應該思考快樂,思考痛苦,思考生命與永恒!你是怎樣思考的。

          2、結合歷史人物來談談對人生的理解。

          曹操曾經感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钡罱K成為了亂世梟雄。

          李白曾經感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但他成為了一代詩仙。

          蘇軾曾經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钡K成一代文豪。

          所以,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在表面看似頹廢、消極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執(zhí)著的追求和留戀?芍^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

          六、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中的第二、第三題。

          2、思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積極情感。

          3、以文中三個關鍵詞為紐帶,背誦全文。

          七、板書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樂——時、地、人、物、事

          ↓

          痛——生命短暫、人生易老

          ↓

          悲——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7

          【教學目標】

          1、積累整合文言知識,掌握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2、聯(lián)系現(xiàn)代文寫作,把寫作知識融合其間

          3、升華全文中心,講解對學習的認知

          【教學重點】

          1、從古文學習中體會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由“樂”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變化。聯(lián)系自身

          【教學方法】

          講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10~15分鐘

          一、導入

          介紹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知識的精華,也是每個大作家寫作方法的體現(xiàn),更是對每個學習人的一場考試。下面我們一起來解答下王羲之給我們出的一份試題。(1m左右)

          二、鞏固基礎

          帶領大家把全段朗讀一遍、重點字詞注釋的認知到位。

          三、閱讀理解

          【過渡】我們闖過了古人的基礎題,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閱讀題了。

          下面我們看以下的幾個問題,讓我們在結構和思想上全面閱讀找出答案。

          整體感知

          第二自然段所議論的問題是什么?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其結果是殊途同歸,最后歸結于消滅(死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議論跟前一段是怎樣聯(lián)系的?

          用“人之相與(人的交往),俯仰一世(過得很快)”句承上啟下,由此引發(fā)對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極。接著作者指出兩種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時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事過境遷,又留戀于過去的美好時光,即留戀于生之樂。再接著筆鋒一轉,由生說到死(終期于盡),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讓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觀點是水到渠成。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議論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實現(xiàn)的?講解

          提示:(論述觀點、與上下文聯(lián)系)

          四、寫作融入

          【過渡】這種論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實現(xiàn)嗎?

          展示作文分解其中幾句找到相似的語句同時灌輸修辭方法

          結構、中心思想、優(yōu)美語句(修辭方法)缺一不可

          五、人生題

          可聯(lián)系時政

          加上中心兩個思想+學習方法

          益民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8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一些古漢語知識, 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感受作者蘭亭盛會之樂和聚散之悲, 學習作者對于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和感情發(fā)展的線索安排, 領悟一點為文之道。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幾處詞類活用現(xiàn)象和“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等難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線索。

          3.作者對莊子“一死生、齊彭殤”虛妄論調的批判。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導入新課先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我們現(xiàn)在形容文章言論深刻有力, 可以用上一個什么成語?

          明確:“入木三分”。

          設問: 它的出處和原意怎樣呢?

          明確: 我國最著名的大書法家, 人稱“書圣”的王羲之,唐朝張懷灌著的《書斷》里, 記有他的一個故事:“王羲之書祝版, 工人削之, 筆入木三分!彼^“祝版”, 是古時的祭祝文字, 都寫在木板上, 所以叫“祝版”。因為他筆力強健, 落筆有勁, 所以深透入木。因此形容書法用筆功力之深, 謂之“入木三分”。后來也可形容文章言論深刻有力。

          講解: 王羲之, 東晉會稽( 今浙江紹興) 人, 曾做過“右軍將軍”, 世稱王右軍。他寫的《蘭亭集序》( 板書課題) , 流傳至今, 即所謂“蘭亭字貼”, 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短m亭集序》不僅書法出眾, 而且文章本身也為人所稱道。下面我們就要學習這篇文章。

          二、釋題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 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朋友以及兒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蘭亭聚會, 飲酒賦詩, 事后把詩匯編成集, 王羲之為這本詩集作了序。( 序是一種文體, 放在書的前面或后面) 題目意思是“蘭亭集會的詩集的序”。它是古代詩序中的名篇。

          三、點撥字詞句, 疏通文意

          1.點撥字詞句。

          本文文字簡練, 有的字句有一定難度。課文注釋中有的, 這里不再重復, 沒有而又需要理解的, 稍作補充解釋并歸類如下。

          實詞: 畢、咸: 都/信: 實在/趣: 同“趨”/曾: 竟/ “所之”的“之”: 到, 引申為“經歷”/嗟悼: 感嘆憂傷/固: 才/致: 意趣

          詞類活用:“一觴一詠”的“觴”: 喝酒( 名動) /極: 盡情享受( 形動) / “一死生”的“一”: 看成一樣( 意動) / “齊彭殤”的“齊”: 看成相等( 意動)

          省略句: 引以為流觴曲水:“引”后省“之”( 省賓語) /或因寄所托:“因”后省“之”( 省賓語) /晤言一室之內:“言”后省“于”( 省介詞)

          難句: ( 1) 引以為流觴曲水: 把它引來作為漂流酒杯的環(huán)曲的渠水。( 2) 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 人的壽命長短, 順從自然規(guī)律, 聽憑造化安排, 終歸有窮盡的時候。( 3)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現(xiàn)在才知道, 把死亡和生存看成一樣是荒誕的, 把長壽和短命看成相等也是胡亂造作的。

          2.學生根據(jù)注釋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自薦口譯全文。( 由三人完成, 每人一段, 共三段)

          四、思想內容分析(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下第五步驟同)

          第一段: 寫蘭亭盛會, 貫穿并突出一個“樂”字。( 劃橫線處板書, 下同)

          開頭總敘盛會的時間、地點、原因。緊接著連連寫出令人可樂之事: 名士濟濟聚首蘭亭, 一樂也; 山水環(huán)繞, 境界清幽,二樂也; 飲酒賦詩, 暢敘幽情, 三樂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四樂也; 仰觀俯察, 游目騁懷, 五樂也。末尾“信可樂也”一句方才點出“樂”字。短短一百多字, 簡潔流暢, 生動自然, 使盛會如畫卷般展現(xiàn)眼前, 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優(yōu)雅的情趣。

          第二段: 抒發(fā)人生感慨, 即盛事不常, 修短隨化, 同足感慨。貫穿并突出一個“悲”字。

          開頭一句, 點明人生的短暫, 緊接著指出, 人雖取舍動靜不同, 但都難免為“欣于所遇”的樂和“所之既倦”的憂所左右, 前者則“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將至”, 后者則又“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再接下去進一步慨嘆人對“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 人生短暫, 終有窮盡之時) ”的無可奈何。最后“豈不痛哉”一句方才點出一個“悲”字。這種情調, 無可否認帶有士族階級人生無常的消極情緒, 但我們也應看到它積極的.一面, 那就是勸勉人們必須珍惜時間和人生。唯其如此, 對“俯仰之間, 已為陳跡”的“向之所欣”, 才會“興懷”, 對“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的短促人生, 才有“痛”感!皼r”字的轉折,正是這種情緒的最好說明。

          第三段: 承上文議論抒情, 進一步寫感想, 闡明作序緣由, 貫串并突出一個“感”字。

          這段前半, 從對“昔人興感之由”的分析中, 發(fā)表了一個富有思想價值的論斷:“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鼻f子的“一死生”、“齊彭殤”是什么東西呢?《莊子·齊物論》說:“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方, 兩船并行, 引申為兩事物并存)意思是生的同時就是死, 死的同時就是生, 死生同時在于一體, 沒有區(qū)別。這就是所謂“一死生”。《齊物論》又說:“莫壽于殤子, 而彭祖為夭。”( 沒有比夭亡的兒童更長壽的, 而活了八百歲的彭祖是短命的) 意思是彭祖同更長壽的事物相比, 顯得命短, 殤子同更短命的事物相比, 顯得壽長。這就是所謂“齊彭殤”!耙凰郎薄褒R彭殤”雖然指出了事物的相對性, 含有一點辯證的因素, 但卻夸大了事物的相對性, 否定了生死壽夭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莊子的這一思想是和他的無為即有為, 無為而治的虛無主義思想核心是一脈相承的。東晉玄學清談之風盛行, 士大夫喜歡剽竊老莊唾余, 而王羲之力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的看法為虛誕妄作, 言下之意認為, 盡管人生短暫, 但仍然應該而且可以有所作為。這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再接下來, 作者明確交代作序緣由是以供后人興懷, 這種為人生而作文的思想, 無論在當時和現(xiàn)在, 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寫法上, 這段首尾照應, 突出了一個“感”字。

          五、藝術技巧鑒賞

          1.表現(xiàn)手法。

          先看三段之間的關系: 第一段寫景, 是描寫, 第二、三段是議論。描寫是議論的基礎, 為議論提供依據(jù), 議論是描寫( 寫景) 的必然發(fā)展和深化。而無論描寫還是議論, 都兼用了抒情筆調。因此, 本文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 緣景生情, 情景交融。作者是怎樣挖掘散文中“情”的因素呢? 請看——

          2.線索安排。

          三段依次抒發(fā)“樂”—— —“悲”—— —“感”, 無不注入了作者濃烈的感情, 體現(xiàn)了作者感情的發(fā)展變化, 這就是本文的線索。這條感情主線非常醒目, 成了統(tǒng)率全文的神, 它不僅使文章脈絡分明, 中心突出, 而且能以情動人, 具有詩的韻味。這是作者謀篇布局、線索安排的匠心所在。

          3.語言表達。

          句式駢散結合, 讀來音韻鏗鏘而又不覺得刻板一塊; 用語樸實清新, 一掃當時雕辭琢句的浮艷文風。

          由于上述藝術技巧的運用, 本文就像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 成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與他的書法作品相得益彰, 輝耀古代文壇。

          六、作業(yè)

          1.熟讀本文, 進一步提高對文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的鑒賞水平, 領悟一點為文之道。

          2.搜集自己以往的作文, 編成一本習作集, 為它題寫書名并撰寫一篇自序。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9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并掌握相關文學常識和文言基礎知識。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正確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抓住幾個鑒賞點,感知作者對人生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在感受文美中,增強文化自信。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為何由“樂”轉“痛”。

          難點:理清作者感情脈絡及其原因:感受作者感情傾向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生命觀點的認識。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法、問題引導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媒體設計:

          ppt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序”,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說明性文字。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成文的經過、出版或寫作的意旨、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短m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

          2、作者: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瑯琊人(今屬山東臨沂yí),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

          3、時代背景:東晉時期國勢日衰,當時統(tǒng)治嚴酷,互相傾軋、殘殺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們大多不求進取,往往崇尚老莊,認為生即死,死即生,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很濃。但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早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4、“魏晉風度”:作為魏晉時期的士族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人格表現(xiàn),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的風流自賞。他們“簡約云澹,超然絕俗”。魏晉時代長期戰(zhàn)亂、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讓他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他們只能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

          二、課前檢查與驗收

          1、文學常識:《蘭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如《蘭亭集序》。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如《送東陽馬生序》。

          2、詞類活用:

          群賢畢至:形作名,賢人。

          死生亦大矣:形作名,大事。

          一觴一詠:觴,名詞活用動詞喝酒。

          極視聽之娛:動詞活用為名詞,視覺聽覺。

          齊彭殤為妄作:意動,把……等同。

          一死生為虛誕:意動,把……看作一體。

          流觴曲水:使動用法,使……流動。

          游目騁懷:使…奔馳(使動用法)。

          三、初讀文本

          任務:課文一二段以及第三、四段中最能直接體現(xiàn)作者心情變化的字眼分別是什么?

          朗讀指導:誦蘭亭之音

          第一二自然段:“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要重讀“樂”,以體現(xiàn)作者快樂的心境。

          第三段:作者以從容沉穩(wěn)的氣勢稍一收攏,便轉到全文的主旨上來,探索人生哲理,發(fā)表對人生憂樂和生死問題的看法,故應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重讀的詞語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豈不痛哉!”以“哉”調讀出慨嘆語氣,重讀“痛”。

          第四段:“固知/一/死生/為/荒誕,齊/彭殤/為/妄作。”讀出節(jié)拍,讀出批判語氣,“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

          明確:“樂”、”痛”、“悲”。

          四、品讀課文

          1、品讀課文第一二段

          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并(四美: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賢主、嘉賓)。湯顯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而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請同學們想想此次蘭亭集會四者并具了嗎?如果四者并具,那么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

          1、品讀課文第三段

          本段作者飽蘸濃墨、蘊含深情的是哪一個字?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痛”之由有哪些?然后小組交流。

          背景補充:當時社會急劇動蕩,“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有人“悟言一室之內”談玄悟道;有人“放浪形骸之外”歸隱山林。雖“靜躁不同”,但“終期于盡”。

          3、品讀課文第四段

          作者的情感由“痛”轉“悲”,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何而“悲”呢?

         。ńM內探究提示:由三類人的情況來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五、探讀課文

          沒有一個詩人能夠由于自身和依賴自身而偉大,他既不依賴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賴自己的幸福;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蘇聯(lián)〕別林斯基

          1、王羲之的“痛悲”僅僅是因為個人死生嗎?

         。1)“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闭埛g成現(xiàn)代漢語。

         。2)背景:東晉時期國勢日衰,當時統(tǒng)治嚴酷,互相傾軋、殘殺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士大夫們大多不求進取,往往崇尚老莊,認為生即死、死即生,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文學創(chuàng)作內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現(xiàn)實的情調很濃。但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ńY論: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世俗社會的否定。它實質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由個人死生之痛悲轉而關注身邊社會的情懷。)

          如果我把全文情感概括為由樂到痛到悲,大家有異議嗎?

          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漢武帝《秋風辭》說:“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雖然從“樂”到“悲”跨度比較大,但我都是用“興盡悲來”“樂極生悲”來寬慰自己的。但最近,我再讀文本,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樂”是不是“樂極”需要考慮。郭沫若認為文章前面寫極樂,接下來突然轉到痛悲,“悲得太沒有道理”。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1)探語氣

          “悲夫”原稿,據(jù)考證,原本是“良可悲也”,涂改為“悲夫”。

          可見語氣那一句平緩?

         。2)探集會目的

          請大家仔細研讀第一段,思考蘭亭集會的目的具體是什么?

          資料一:(永和)六年……夏五月,大水。是歲,大疫。

          資料二:(永和)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蝕之。秋七月……甲辰,濤水入石頭,溺死者數(shù)百人……十二月辛未,征西大將軍桓溫帥眾北伐,次于武昌而止。

          資料三:(永和)八年春正月辛卯,日有蝕之。

          資料四:永和六年,王羲之出任會稽內史,在任時,對百姓充滿仁愛。時東土饑荒,王羲之輒開倉賑貸”。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那么,我們再來想想,王羲之在蘭亭集會上是否“樂極”了呢?如果不是,應該還有什么感覺呢?

          (結論:宗白華說“晉人向外發(fā)現(xiàn)了自然,向內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深情”。其“樂中隱憂”不正是王羲之“魏晉風度”的內外再現(xiàn)嗎?不正是一位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的深情嗎?“樂”是應景,“憂”是內核。)

          3、如何理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句?

         。1)“一死生,齊彭殤”是誰的觀點?

          (2)“固知”是何意?

         。3)王羲之贊同這樣的觀點嗎?

          背景補充:背景:魏晉時代長期的戰(zhàn)亂、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讓他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他們只能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

          課堂小結:

          王羲之在玄談盛行的'東晉,高呼“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表現(xiàn)出對生命意識的覺醒和關注,提出了“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中心思想,在其“放浪形骸”的外表下,注重個性與精神的自由,珍視人格與生命的完美。正因如此,寫下此序的目的正是使。千古同心,千古同慨,當我們感悟到人生悲劇的終極處境時,更因用行動去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活出生命的價值!

          六、當堂檢測

          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作為后之覽者,你有什么感想?

          以“羲之,我想對你說……”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表達你的感悟。

          例如:羲之,我想對你說:“悲嘆不等于悲觀。歷史上對生命對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

          七、作業(yè):

          1、請將你課堂上寫的一段話擴展為一篇以“與王羲之對話”為話題的800字左右的隨筆。

          2、閱讀:魯迅《永遠的王羲之》.

          板書設計:

          1、賞山水——樂。

          2、曉生死——痛千古同心。

          3、探永恒——悲。

          教學反思:

          1、避免文言文教學中“重文輕言”或“重言輕文”的現(xiàn)象,做到了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2、體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把時間“留”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誦讀品悟中,合作、探究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通過課前檢查與驗收,了解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通過當堂檢測,及時反饋學情,遵循課堂“三講(重點、難點、易混易錯易漏點)”和“三不講(學生已會的、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原則,力爭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序的特點,理解并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字詞及句式,背誦全文。

          2、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理解文章所蘊含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理解文中的字詞以及哲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把握作者的情感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方法】

          探討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輔助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猜一猜這個人是誰?他出身名門,一生乃至死后都備受推崇。他最喜愛的小動物是鵝。他的最大牌粉絲是唐太宗。他用行為藝術為大家演示了“東床快婿”。請問這位寫下《蘭亭集序》的大書法家是誰?

          二、新課教學

         。ㄒ唬┳哌M作者,感受書法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鐘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他的書法圓轉凝重,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最能體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就是書法,其書法遒勁有力,入木三分,被稱之為“飄如浮云,矯若驚龍”。代表作《蘭亭集序》(幻燈片顯示書法作品),其中二十個“之”風神各異,充滿生命的靈動(幻燈片顯示《蘭亭集序》書法作品及二十個“之”字)。

          (二)題目解讀

          1、文體常識

          “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

          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容。

          這類文章,按內容分別書屬于說明文或議論文;以敘事為主、夾敘夾議的,不多見;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2、寫作緣由

          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謝安、孫綽等人就在此集會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當時與會者共有42人,飲酒賦詩一共寫下了37首詩,后來王羲之將這些詩匯集成冊,并寫了一篇序文,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三)疏通文句,突破重點

          1、檢查預習

          挑生回答生字注音

          2、課文研讀,疏通文意

         。1)疏通第一、二自然段。

          分別解釋重點字詞和句式以及翻譯。明確:

          1、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后置

          2、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

          3、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省略句

          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

          重點講解涉及到的文化常識。

          癸丑,天干地支紀年法;修禊,古代節(jié)日;流觴曲水,文人活動,就是把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停在誰面前誰就喝酒,這是一種非常高雅的文人活動

          問:本文記敘了這次蘭亭集會的盛況,這是怎樣的一個集會?

          時間:暮春之初;

          地點:蘭亭;

          事由:修禊事;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活動: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感受:信可樂也。

         。2)疏通第三自然段。

          分別解釋重點字詞和句式以及翻譯。

          明確:

          1、悟,通“晤”,面對面;趣,通“取”。

          2、引用: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判斷句。

          問: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第三段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3)疏通第四自然段。

          分別解釋重點字詞和句式以及翻譯。

          明確: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數(shù)詞活用為意動,看做一樣。齊彭殤為妄作齊:形容詞用動詞,看作相等。

          2、不能喻之于懷狀語后置,亦將有感于斯文狀語后置,找出本段中表達作者感情的詞。悲

          3、理清文章思路。作者的情感變化是由樂到痛最后歸于悲。

          三、課堂小結

          王羲之的書法千古獨步,與他的書法交相輝映的,還有其浸潤人心的文字。今天我們初步感受了《蘭亭集序》的魅力,要積累其中的一些文言現(xiàn)象,下一節(jié)繼續(xù)感受王羲之清新的文字背后那痛徹心扉的呼喊。

          四、課后作業(yè)

          積累本課中的四字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大家參加過同學聚會嗎?心情如何?

          二、文本探究

         。ㄒ唬┣楦谐跆

          本文中作者心情有樂到痛最后歸于悲,那么作者的樂之由,痛之因,悲之源,分別是什么呢?

          1、蘭亭聚會,俯仰之間,“樂”在何處?

          明確:聚會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人賢這是一樂;而聚會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可謂辰良,是為二樂;聚會之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可謂景美,是為三樂;“引以為流觴曲水,”此乃事趣,是為四樂;宴會之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可謂情真,是為五樂;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謂極視聽之娛,是為六樂。

          2、第三段中,作者表現(xiàn)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

          明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往事不再,生死難測。

          補充說明:《全晉文》所收王羲之的雜帖,有四十多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語義的詞匯。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喪子,玄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王羲之6歲時,父親下落不明,他在“母兄鞠育”中長大。其嫂為汝南民族周嵩的女兒,非常賢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間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寫道:“痛徹心肝,當奈何奈何!”面對親人的生死訣別,沒有人能灑脫,雖阮籍猶不能,況羲之乎?(面對那種摧心斷骨的悲痛,他怎么相信生與死、長壽和夭折是一樣呢?)。

          3、第四段中俯仰古今,其“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作者悲什么?

          文中的“痛”是說王羲之自己,“悲”是說很多人共同的感受,“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看今人,與今人看古人一樣,程度上更深一層。王羲之將一人一時之悲引申到千古同悲,程度更深。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十分動蕩的年代,士大夫逃避現(xiàn)實,不務實際,要么談玄說道,要么歸隱山林,及時行樂,認為生與死是一樣的,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

         。ǘ┥疃忍骄

          1、后兩段彌漫著傷感的情緒,很消極,作者很悲觀。你是否贊成這個結論,請?zhí)岢鲆罁?jù)。

          明確: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嘆。歷史上對生命對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

          表面上的消極隱藏著對生命的留戀。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2、理解:《晉書王羲之傳》“羲之素好服食養(yǎng)生,不樂在京師,初度浙江,便有終老之志。會稽有佳山水……(羲之)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王羲之的自我之“志”究竟何在?

          明確:

         。1)晉尚清談,當時士大夫無不從風而靡,剽竊老莊唾余(喻別人一些零星言論或意見),漠然無情,外其形骸,以仁義為土梗(泥土塑的偶像),名教為桎梏,遂致風俗頹弊,國步(國運)敗移。右軍有心人也,雖欲力肆抵排,而狂瀾難挽,不得不于勝會之時,忽然以死生之痛,感慨傷懷,而長歌當哭,以為感動。(〔清〕林云銘《古文析義》)

         。2)玩此文中段,因樂極生悲,感生死事大,見不可不隨時行樂之意,乃曠達一流;蛞杂臆姺前焉揽床黄,為當時清談誤國者箴?磥砦闹性瓱o此意,就文論文,不必深求。(〔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

          重點:“死生亦大矣”這是文章中心,言下之意是生、死是大事,要正確地認識死與生,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能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王羲之所生活的東晉是政治極為嚴酷的時代,殺伐嚴重,社會十分動蕩,因此有人談玄悟道,混同生死,及時行樂),總之,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3、作者在文章結尾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弊x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明確:對待生死(生命)的態(tài)度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古今中外的哲人對此都做出了探索。

          三、課堂小結

          王羲之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慨,但深沉的感慨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既然“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就應該追求真正的人生之樂,這人生之樂便是開頭的蘭亭雅集,那是形象化的表現(xiàn)。也正因此,作者倍加珍惜,“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期在混濁的人世間留下會稽山的一葉蒼翠,在混濁的人生長河中濺起蘭亭曲水的一脈清波,真正實現(xiàn)“詩意地棲居”。

          四、課后作業(yè)

          以《羲之,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隨筆。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11

          教學目標

         。薄⒅笇W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病⒅笇W生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指導學生品味本文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的語言。

          教學設想

         。、安排兩課時。

         。、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3、結合課后練習(一)的回答,達到教學目的1、2,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利用預習效果教學,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義的講解,重點突出一些疑難字、詞、句,主要采用課堂討論的方式,教師適當點撥。

          5、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騰王閣序》,比較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簡介作家作品,引導學生參看書下注釋①。

          教師可補充以下內容:

          王羲之,有“書圣”之稱,也長于詩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風格瀟灑放脫。王羲之曾經一度做官,他關懷國事,在政治上曾有積極用世的一面,后辭官歸田,以山水為娛,好服食養(yǎng)性,胸懷曠達,為時人敬重。

          “序”是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時,常一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個作序,《蘭亭集序》即是膾炙人口的詩序名篇,其思想和辭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從中可以看出東晉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養(yǎng)、精神狀態(tài)和文學造詣。

          二、朗讀

         。、教師范讀。

          (要求學生注意聽清文章語氣、節(jié)奏和讀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學生讀準下列生字:

          齊彭殤(shāng)趣舍萬殊(qū)流觴(shāng)癸(guǐ)丑游目騁懷(chěng)修禊(xì)

          2、學生齊讀。

         。ㄒ笞x準字音,在預習初讀的基礎上,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3、默讀全文。

         。ㄒ髮W生參閱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預習時不能解決的字詞句,教師答疑或學生討論。應特別強調理解“俯仰”一詞在文中的意義,“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句子含義。)

          三、整體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討論: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么?

         。ǚ謩e用六個字來概括。)

          學生發(fā)言。

          明確本文層次。

          板書:

          1、記敘蘭亭盛況

         。、抒發(fā)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討論第一段內容

          完成課后練習(一)中的⑴,教學的同時要求學生試背誦。

          1、提問:本段共有六句話,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

         。ㄖ该麑W生依次朗讀每一句的內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話的內容要點。)

          板書明確:

          記敘蘭亭盛會:

         。薄r間:“永和……癸丑……暮春……”

          地點:“……蘭亭……”

          目的:“修禊事也”

         。、人物:“群賢……少長……”

          3、環(huán)境:“此地有……,又有……”

          4、活動:“引以為流觴曲水……”

          5、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信可樂也!

          (講析過程中,給定短暫時間強化記憶,然后指名學生根據(jù)板書內容提示,試背誦。)

         。病⒂懻摚哼@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fā)言。

          明確:寫景抒情,敘議結合。如敘說“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列坐其次!毕旅婢o接著引申而論“雖無絲竹之盛,……亦足以暢敘幽情”;下面也同樣是敘議結合:“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庇闪汲、美景、賞心、樂事得出這樣的結論:“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场⒂懻摚哼@段話語言有什么特點?

          教師明確:記敘性文字言簡意賅,如開頭總敘,只25個字就交代清楚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目的,表現(xiàn)出高超的語言技巧;寫景的文字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第一段。

          2、預習思考:作者是如何圍繞樂憂生死等人生重大問題展開議論的?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第二課時

          一、集體背誦第一段

          簡要復習第一段內容,導人新課。

          二、討論第二段內容

         。、教師領讀或學生齊讀。

         。、“俯仰”一詞在這一段中兩次出現(xiàn),意思是否相同?

          (引導學生參看注釋,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场⒈径谓虒W有一定難度,應先指名學生串講大意。

          4、提問:這段話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W生發(fā)言。)

          明確:作者承上文的“樂”字,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結合課后練習(一)中的⑵,討論這段話的議論與上一段的敘事有何聯(lián)系。

          講析: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晶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句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取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書:

          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悟言一室之內(靜)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況修短隨化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丁R讀。

         。ㄖ笇W生在板書提示下試背誦。)

          三、討論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懷:

         。、指名學生朗讀。

         。、討論:結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發(fā)言)

          明確: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聯(lián)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全班齊讀。

          四、歸納總結

          本文先繪聲繪色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語言清新樸實,敘議結合,在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充斥文壇的當時,顯得尤為可貴。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病⑼瓿烧n后練習三。

         。、比較閱讀:課外閱讀《騰王閣序》,比較與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12

          一、說教材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在立意上不同凡響。

          二、說教學目標

          王羲之的文章文風清淡,語言簡潔而瀟灑!短m亭集序》中的寫景句子更是美不勝收,所以我把背誦本文定為教學目標之一;另外,學生雖有一定的文言學習基礎但仍很薄弱,且本學期文言文難度較之上學期有很大提升,學生還需要積累一定的文言知識,根據(jù)該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等詞的意義;掌握文言句式,熟練而準確地翻譯句子,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據(jù)此我將該課的知識目標定位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課文二三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樂轉悲,對人的生死這一問題的議論富有哲理性,學生由于經歷淺,對生活沒有深刻的認識,對其中表達的生死觀不能很好理解,所以我將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蘊含的積極情緒定為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采用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的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點撥法!包c撥法”能啟發(fā)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討論法,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同時,在教學中,讓學生質疑,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互提出難句質疑;

          3、歸納法,用歸納法歸納文中的特殊文言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tǒng)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共設計了八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四步學習法貫穿其中

          1、導入

          由王羲之的書法導入或由王羲之的逸聞趣事導入,然后引導學生欣賞課本前頁的插圖,欣賞《蘭亭集序》摹本,由此引出課題。出示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讓學生直觀感受其書法“飄若浮云,矯如驚龍”的特點。

          2、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主要采用誦讀的方式來學習這篇文章,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不可能讀百遍,這篇文章我采用四步誦讀的方法,力求每一步誦讀都有目的,每一遍誦讀皆有收獲。一讀,讀準字音。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播放課文朗誦帶,讓學生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教師相機作誦讀指導。

          3、再讀文本,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學生再讀文本,小組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交流梳理積累的`文言詞語及句式,教師巡視點撥重點語句。此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

          4、三讀文本,讀出情感,提出“我的發(fā)現(xiàn)”

          反復誦讀,讓學生身臨其境,直入文本,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會有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同時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我的問題”,如

         。1)文中寫景最美的地方

          (2)作者情感的變化是怎樣的

         。3)我的疑問是什么,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打破教師一言堂的舊模式。

          5、展示討論成果

         。1)賞析清新優(yōu)美的寫景句,體會語言特點

         。2)梳理作者的情感變化,討論作者歡樂與痛苦的原因。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發(fā)揮學生潛能,各抒己見,概括出作者由“樂”到“痛”再到“悲”的情感變化,體會“死生亦大”的沉痛感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點撥,補充提升學生的展示成果。

          6、四讀文本,探究、發(fā)現(xiàn)

          文本中作者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是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觀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以此突破難點,理解作者由樂到悲的情感變化。

          7、拓展、延伸

          出示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和蘇軾《念奴嬌》中的名句,他們雖然有“對酒當歌”“人生如夢”的悲嘆,但他們的自我意識都很強烈,對生命有限性的感受都很深刻而又凝重,他們用現(xiàn)實的努力來抗拒人生的虛幻和時間的奔流,在給定的生命限度內進行最大可能的價值創(chuàng)造。所以歷史上許多悲嘆人生有限世事虛無的人往往富有進取心,并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價值,而王羲之“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藝術就是這種努力的結果。

          小結:王羲之雖然已經遠去,但是他的書法他的蘭亭卻永遠散發(fā)著魅力,我們又該留下怎樣的腳印呢?

          8、布置作業(yè)

          搜集王羲之的有關資料及書法作品,背誦全文

          六、教學反思

          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很多教師都以講解為主,淡化了誦讀,學生在教師精心講析之后,也能獲得許多知識,只是我覺得這種獲得有些被動,這種方式存在一點舍本逐末的尷尬。所以這節(jié)課我改變了一般的文言文學習思路,由老師講變成學生讀,按文言文“四步學習法”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讓學生討論交流,讀的過程有收獲,交流之后能提高。缺憾:因時間關系沒有展開更充分的誦讀活動,背誦完成的不好。

          附板書設計

          結構線索情感線索記會樂

          感嘆痛

          明意悲

          瑪麗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 1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蘭亭集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序文,也是敘議結合的游記散文。它不僅是文學史上的佳作,更是享譽中國書法史的名作,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它的作者是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王羲之。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2、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大有益處。

          3、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略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同時要求,應學會運用工具書讀淺易文言文。根據(jù)這些理念,我確定了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全文,了解序文的寫作特點,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的意義。

         。2)能力目標:品味文中精練優(yōu)美、樸素清新的語言,理清課文內容層次,分析作者狀物抒情的特點。

         。3)情感目標:欣賞文中描繪的自然美,學會關愛自然,理解作者的生死觀。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

          4、重難點

          本文雖是一篇書序,卻“以抒情的筆調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币虼宋沂沁@樣確定文章的重難點的:

          重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鑒賞。

          依據(jù):

         、俳滩闹斜締卧慕虒W要求是“要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要重視朗讀和背誦。”

         、诒疚氖且黄豢啥嗟玫拿牢,通過鑒賞可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

          難點:如何正確看待作者的生死觀?

          依據(jù):文章是寫美景的,作者為何產生人生易逝的感慨?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想特點?我們該有怎樣的生命價值觀?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在了解課文內容后,深入思考、討論,并結合社會實際和作者生平來理解。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文是古代文學中的名篇佳作,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引導探究、拓展訓練等方法進行教學。

          本文格調清奇,行文流暢,瑯瑯上口,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客觀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但由于高一學生的思想深度有限,且由于作者生活年代較為久遠,學生對作者生死觀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但同時要注意,《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我們,語文課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應努力通過體現(xiàn)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葉圣陶先生提倡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

          三、說學法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獲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m亭集序》是古代名家名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獲得語感,在此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正確理解作者的生死觀。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對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言簡而意深,透過文字,仿佛看到了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那些參與聚會的文人雅士們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教學時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有利于激發(fā)情感。

          3、探究法與討論法結合:以學生自我實現(xiàn)、學生間自我討論為主要形式,深入探究,特別是在對作者生死觀的分析上,學生可以通過討論,互相補充觀點,不斷深入挖掘主題。這種方法更能讓學生“學會學習”,討論探究后所獲得的知識要比被動接受的老師灌輸?shù)闹R記憶深刻得多。

          四、教具準備

          1、錄音機、課文朗誦帶。

          2、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五、教學步驟

          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分成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整體感知課文,品味語言,體會作者之樂。

          具體教學程序:

          1、激情導入,介紹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因此一個好的導語設計無疑就是點燃火把的火種。在教學之前,我從課本插圖開始,從王羲之在書法中的重要地位入手導入課文。

          2、指導朗讀。

          ①播放課文磁帶錄音(再出示有關蘭亭和王羲之書法的圖片、資料)。

         、谡簦笇Ю首x,提醒學生注意語氣、節(jié)奏、重音。

          提示:第一段語調舒緩,體現(xiàn)作者的歡快的感情;二三段緩慢低沉,讀出“痛”、“悲”。

         、圩杂勺x。

          本文駢散結合,行文流暢,學生比較感興趣,但是生字詞比較多,而且感情起伏較大,因此朗讀指導是一個必要的環(huán)節(jié)。

          3、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倭私庑虻念}材特點。

         、诒疚膶懥俗髡咴鯓拥乃枷敫星榧白兓?

          由樂生痛,由痛生感,由感言悲。引導學生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走近蘭亭,走進王羲之的感情世界。

         、鄯中〗M討論,概括段落要點。

          敘宴集盛況 發(fā)人生感慨 明作序要旨

          4、賞析第一、二段,體會作者之樂。

         、僬页鲞@兩段中心句——“信可樂也”。

         、诜治鰳窂暮蝸。

          聯(lián)系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說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樂也。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具體分析這四美。

          5、布置作業(yè)。

          ①結合課后習題一背誦課文(指導背誦方法)

         、谏钊敕治稣n文

          六、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這堂課的板書如下: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時間 :暮春之初

          地點 :蘭亭

          事由 :修褉事也

          人物 :群賢必至,少長咸集

         。ㄒ唬┨m亭盛會

          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事件 :流觴曲水,暢敘幽情

          天氣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感受 :信可樂也 樂

          欣于所遇 所之既倦

          向之所欣 已為陳跡

          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 死生亦大矣 悲

         。ǘ⿻蟾锌

          昔人興感 若合一契

          時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后之覽者

          各位老師,我今天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二十分鐘的陪伴!

        【蘭亭集序教案(九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08-25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原文及翻譯08-03

        蘭亭集序教案11-05

        《蘭亭集序》教案11-17

        《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案(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一)(通用13篇)02-13

        《蘭亭集序》教案【熱門】01-14

        《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案12-11

        高一語文必修二《蘭亭集序》的文言文翻譯08-02

        《蘭亭集序》教案(精選12篇)05-1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