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

        時間:2023-03-05 20:30:00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

          《蘭亭集序》的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怼短m亭集序》作品情感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作品情感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huán)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也”領(lǐng)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這些都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從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nèi)在欲望,“欣于所遇”便“怏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zhuǎn)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最后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jié)。第三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

          第四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轉(zhuǎn)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dāng)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xiàn)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隨之又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zhí)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總結(jié)全文。第四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dāng)然應(yīng)該看作是積極的。

          “怏然自足”的爭論

          最早著錄《蘭亭集序》的《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句:“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睘楹髞砉傩奘窌赜。但歷代摹本中,卻每每變動了一個字———將其中的“快然”變?yōu)椤扳笕弧薄5烤乖撌恰扳笕弧,還是“快然”呢?一字之別,所抒發(fā)的情感卻截然不同。清華大學(xué)的吳迪、趙麗明兩位學(xué)者試圖用書錄與摹本的比較、形音義訓(xùn)詁,以及人文等角度,加以考證。他們通過對遠在晉書刻本之前的敦煌寫卷抄本的挖掘,提出了新的學(xué)術(shù)見解。

          千古一字為何不同

          《蘭亭集序》的摹本不光有唐一代,后世名家中臨蘭亭者比比皆是,《蘭亭集序》仿佛就成為一塊書法名家的“試金石”。然而在諸多的摹本中,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這變動的一字究竟該以官修史書為準(zhǔn),還是該以摹本為準(zhǔn)?似乎都有道理,可為什么在史書和摹本之間有一個“怏”和“快”的不定之字呢?

          形雖似而音卻異

          在“摹本體系”和“官修體系”的比照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官修史書的“快”字占據(jù)著蘭亭的絕對優(yōu)勢,從唐貞觀到清乾隆的一千多年間,“經(jīng)、史、子、集”中凡是出現(xiàn)蘭亭,必是“怏然自足”。對四庫全書進行了全文檢索,在整個四庫中,《蘭亭集序》原文或引用原文的情況出現(xiàn)了25次均為“怏然自足”,四庫中沒有一處用到過“怏然自足”。但在“經(jīng)、史、子、集”之外的各時期摹本中情況卻基本相左,在蘭亭書法摹本體系中,書法家們一直堅持著“怏”字。那么王羲之自己在書寫“快”和“怏”的時候,又會有怎樣的區(qū)別呢?在所有傳世的王羲之作品中,他的用字情況是:“怏”字僅在傳世的蘭亭摹本中出現(xiàn),而“快”字在另外兩個王羲之作品中出現(xiàn)過。

          除了字形的相近之外,問題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在“怏”和“快”的讀音上面?與后世的說唱文學(xué)不同,《蘭亭集序》不是依靠口頭流傳的,它的流傳一定是以文本為載體的,這也降低了音誤的可能性。

          學(xué)者揣度古人意

          清代乾嘉學(xué)派的考據(jù)大家段玉裁在一千多年后明確指出:“本非快字”。在此之外,《說文解字注》中還引《集韻》解“怏然”為自大之意。也就是說段玉裁認為:《蘭亭集序》中當(dāng)為“怏然自得”,且此“怏然”為自大之意。我們以今之詞典揣度古人之用意,這種做法雖然看似不科學(xué),但其中卻有合理處。現(xiàn)代漢語“怏然”的“自大”之意當(dāng)是沿用《集韻》之釋義,而所舉《戰(zhàn)國策》一例卻也能印證“怏然”在先秦即有“不高興”之意存在。

          所以吳迪、趙麗明認為,此處若為“怏然”則顯得更為恰當(dāng)。段玉裁在考證此處時認為怏然具有的兩種釋義恰恰反映的就是王羲之當(dāng)時復(fù)雜的思想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不光是王羲之個人的,同樣也是魏晉知識分子整體的,它代表著魏晉時期知識分子對于“生死觀”的一種思想變動。

          解讀“世造蘭亭意”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所表達的對于“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正是根植于這種普遍性的思想轉(zhuǎn)型期。像王羲之這樣的知識分子,有世族經(jīng)濟、社會地位、政治特權(quán),他們的心思、眼界、興趣由環(huán)境轉(zhuǎn)向內(nèi)心,由社會轉(zhuǎn)向自然,由經(jīng)濟轉(zhuǎn)向藝術(shù),由客觀外物轉(zhuǎn)向主體存在。這種轉(zhuǎn)向使得王羲之在本應(yīng)是山水描寫的《蘭亭集序》中灌輸了自己的生死觀。在吳迪、趙麗明看來,處在某種轉(zhuǎn)向之中的個體思想其實是非常復(fù)雜的,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可能其自身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是不會自覺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怏然”作為的復(fù)義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王羲之關(guān)于生和死的議論中帶有很大的合理性,它反映了一種較為綜合的思想狀態(tài),這也是所謂的“世造蘭亭意”了。

          敦煌摹本了結(jié)千古一誤

          1908年,精通漢學(xué)的法國考古學(xué)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fā)現(xiàn)古代的寫本后趕到敦煌,獲取了一萬多件堪稱精華的敦煌文書,這些文書后來大多藏于法國國立圖書館,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后來編號為伯2544的《蘭亭集序》抄本,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怏”字。由此可見,《蘭亭集序》原文中當(dāng)為“怏然自足”,只不過后世不能輕易接觸到唐人摹本,而多以官修之書為本,而官修之書中又以《晉書》為最早,所以《晉書·王羲之傳》這一誤就成了千古之誤。依此,吳迪、趙麗明說,直到今天,無論在文學(xué)史書籍中還是字詞典中,“快然自足”仍是一直被堅持的,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千古一誤。

          內(nèi)容分析

          東晉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在水邊游賞嬉戲。他們一起流觴飲酒,感興賦詩,暢敘幽情。事后,將全部詩歌結(jié)集成冊,由王羲之寫成此序。

          《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yīng)表現(xiàn)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山嶺蜿蜒,清流映帶;又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仰可以觀宇宙之無窮,俯可以察萬類之繁盛。在這里足以“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可以自由地觀察、思考,滿足人們目視耳聞的需求。這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

          后一部分,筆鋒一轉(zhuǎn),變?yōu)槭闱、議論,由欣賞良辰美景、流觴暢飲,而引發(fā)出樂與憂、生與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緒頓時由平靜轉(zhuǎn)向激蕩。他說:人生的快樂是極有限的,待快樂得到滿足時,就會感覺興味索然。往事轉(zhuǎn)眼間便成為了歷史,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是要死的。由樂而生悲,由生而到死,這就是他此時產(chǎn)生的哲理思辨。他認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從而進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產(chǎn)生了一種珍惜時間、眷戀生活、熱愛文明的思考。壽夭、生死既是一種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規(guī)律,他在文中就難免流露出一種感傷情緒。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緒又趨于平靜,他感到人事在變遷,歷史在發(fā)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章留傳后世,以承襲前人,以啟示來者。

          綜觀全篇,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

          作品思想

          一、寫蘭亭集會的盛況以突出生之“樂”。

          文章的第一段較具體地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本段共六句。第一句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與會的人物,第三句寫了蘭亭之優(yōu)雅的環(huán)境,第四句寫盛會上人們的活動情況,第五句寫晴和的天氣,第六句抒發(fā)感慨。顯然,六句中,有些是慣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寫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卻是寫集會的“盛況”。名士們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著和煦的春風(fēng),可遠眺可近觀可仰視可俯察,流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痛哉!快哉!樂哉!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其作用在于“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這里在抒發(fā)了生之快樂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一種曠達的心境。

          本段以寫盛會始,以抒感慨終;以做“修禊”為名,以行快樂為實。

          二、寫靜者躁者的異同以突出死之“痛”。

          文章的第二段寫了兩種人,一個是喜歡“靜”的人,一個是喜歡“躁”的人。前者“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兩者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笨鞓返臅r候,得意忘形,感覺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對高興的事物感到了厭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什么感慨?有兩個:一個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另一個是“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它告訴我們?nèi)c:其一,事物有生就有滅,有樂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滅,由樂到悲,其時間很短暫,倏忽之間,正如白駒之過隙;其三,生命之長短之存滅,不是主觀所能左右的,它取決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說來,生命是何其寶貴!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訓(xùn)“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嘆:“豈不痛哉!”

          三、文章為批評名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而作。

          東晉是名士風(fēng)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wù)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dāng)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齊彭殤”。對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評。

          生和死是兩碼事,不能等同起來。生有各種各樣的生,有的人活得窩窩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種各樣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無聞,有的人死得轟轟烈烈。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标翱思艺f:“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泵珴蓶|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生與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說的:“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弊髡哌@樣寫,表明了他對生死問題的看重,他是想以此來啟發(fā)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謂名士,不要讓生命輕易地從自己的身邊悄悄逝去。

          四、文章以“死生亦大矣”的觀點來警醒“后之覽者”。

          綜上所述,文章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闡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觀點,批評了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顯然是有感而作,緣情而發(fā)。但是,作為一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評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之外,還要對結(jié)集的目的說一說。參加蘭亭集會的是當(dāng)時社會上的名流,如謝安、孫綽等人。正如上文所說,他們引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痛哉!快哉!樂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對此,作者認為“豈不痛哉”!所以,把他們賦的詩收錄下來,不至于使其泯滅,而讓其流芳百世,使“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如作者一般,生發(fā)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因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這不能不令人慨嘆作者有一副多么好的心腸!

          作品簡介

          蘭亭集序《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散文,它打破成規(guī),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前后心態(tài)矛盾,但總體看,還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在當(dāng)時談玄成風(fēng)的東晉時代氣氛中,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尤為可貴!短m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書法藝術(shù)。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shù)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shù)上多樣與統(tǒng)一的效果!短m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

          在結(jié)構(gòu)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zhuǎn)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結(jié)。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過渡卻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jù)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zhí)⑴P”的神采。《禊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現(xiàn)在陳列在蘭亭王右軍祠內(nèi)的馮承素摹本(復(fù)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面鈐有“神龍”(唐中宗年號)小印,是斷為唐摹的一個鐵證!吧颀埍尽笔乾F(xiàn)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因其鉤摹細心,故而線條的使轉(zhuǎn)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潤濃淡相當(dāng)自然,而且下筆的鋒芒、破筆的分叉和使轉(zhuǎn)間的游絲也十分逼真,從中可窺王羲之書寫時的用筆的徐疾、頓挫、一波三折的絕妙筆意。

          《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遠,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xí)王羲之真跡達三十余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梁上,從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監(jiān)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后,如獲至寶。并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shù)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dāng)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dāng)于引言。

          文學(xué)之美

          古往今來,人們多關(guān)注《蘭亭集序》的書法藝術(shù)之美,往往忽視了文章本身的價值。其實,這篇散文短小精煉,審美價值頗高,也因此得到了教材編者的青睞,人教版與蘇教版都列在必修課文中,文章具有文學(xué)與哲學(xué)之美,值得我們品味探究。

          一.文字凝煉 語言恬淡雋永

          《蘭亭集序》短小精悍,語言清雋恬淡,不失為一篇佳作。文章開頭簡單交代了蘭亭集會的時間、地點、事件及人物,接著將筆鋒轉(zhuǎn)向了寫景。宗白華先生言:“晉人以虛靈的胸襟、玄學(xué)的意味體會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瑩的美的意境!”我們在此文中就可以欣賞到開闊美妙的意境。作者并沒有大肆渲染,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蘭亭的曼妙景色。如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來描寫山,僅八個字就將山峰的高聳、樹多的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又如寫水“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給讀者展現(xiàn)了溪流清澈、汩汩流淌的畫面;再如描寫天氣為“天朗氣清”,語言精簡,表現(xiàn)力較強,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快樂輕松的心情。基于這篇散文四字短語和對仗句較多,節(jié)奏感特強,教師在授課時可采用誦讀法,讓學(xué)生在誦讀中感知文意,體會作者的高妙筆法。文中多用反復(fù)的手法,在“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只盛”、“俯仰一世”、“俯仰之間”中,“俯”和“仰”共出現(xiàn)了三次,一唱三嘆,增強了散文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便于抒情。本文僅324個字,但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由樂到痛再到悲,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人的覺醒,對自己的生命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追求。

          二.悲傷而又豁達,胸襟大美

          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氣溫與人們的心緒都并不高亢熱烈。作為文人雅集,以文會友,并不講究官位、門第的高低,而是徹底的平等主義。文中對參與人物的介紹僅有八個字:“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摒棄了一般介紹官職的庸俗手法。這首先表現(xiàn)出王羲之清高曠達的品性與心胸。景色的描繪,他只提山、水、林、竹。花季三月的姹紫嫣紅,繁花似錦,在文中卻不見蹤影。這充分表明王羲之的美學(xué)情趣,排斥濃妝艷抹,追求清淡雅潔。描寫宴飲,曲水流觴,迥異于豪飲大觴,浮白大觴。這鮮明表示文人之雅。在風(fēng)和日麗,天朗氣清之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沉浸于大自然之中,面對宇宙遼廓,萬物踴動,既有襟懷的寬闊與開拓,又有勃勃生機之感悟。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皆備,簡直是天造地設(shè),亙古難遇的好機會。這種闊大無比的景象其實就是作者王羲之胸襟的寫照。雖然文中屢見“豈不痛哉”“悲夫”之類的悲慨感傷之詞句,但是作者是從昔、今、后這樣無限闊大的時間背景和天地之寬、宇宙之大的空間背景中來發(fā)感慨的,給人的卻是豁達寬闊,無窮無盡的無限境界,是作者俯仰宇宙,巡察古今之后產(chǎn)生的人生之感,大哉壯矣!

          這種胸襟與境界是魏晉名士們,經(jīng)過建安、西晉的玄學(xué)淘煉,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髓,經(jīng)歷漢魏、魏晉、渡江等朝代、歷史的頻繁更替和痛苦探尋之后,對自然、歷史、人生有了極為透徹領(lǐng)悟之后的平淡與深刻,闊大與悲壯。

          三.瞬間永恒之間的深刻

          生命無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來一個普遍命題,魏晉詩篇中這一永恒命題的詠嘆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審美魅力而千古傳誦,也是與這種思緒感情中所包含的具體時代內(nèi)容不可分的。在這次天朗氣清的蘭亭集會中,他由廣闊的自然想到了人生,大自然生生不息,而人的壽命卻有限,這與蘇軾在《赤壁賦》中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表達的情感相似。作者深知生命的寶貴,在生活中,他通過服食丹藥以求長壽,“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輕行動如分也”。他并不贊同莊子所認為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否定虛無主義的思想,他提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生與死有分別,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作者作此文時已有50多歲,在當(dāng)時可算高齡,他對生死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對死亡有清醒的認識,他的思考閃爍著智慧與哲理的光芒。

          具體來說,《蘭亭集序》中蘊含的哲思反映了魏晉文人生死觀的矛盾性。王羲之的蘭亭詩中有這樣兩句“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宗白華對此的評價是“寫出了晉人以新鮮活潑自由自在的心靈領(lǐng)悟這世界,使觸著一切呈露新的靈魂、新的生命。于是‘寓目理自成’,這理不是機械的陳腐的理,乃是活潑潑的宇宙生機中所含至深的理”按照宗白華的說法,王羲之所理解的自然的本質(zhì)是“理”,這同道家崇尚的“道”應(yīng)當(dāng)是不謀而合的,聯(lián)系到在魏晉文人中盛行的服藥求仙的生活方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包括王羲之在內(nèi)的魏晉文人應(yīng)當(dāng)是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此外,道家認為死生應(yīng)當(dāng)是統(tǒng)一整體,而不是對立面,《莊周夢蝶》通過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織,提出了“物化”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生與死同樣是“物化”,并統(tǒng)一于自然之道中,死生對于我們來說也就無所謂悲喜了。

          然而,王羲之又發(fā)出了“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悲嘆,一方面對客觀“理”的深入認識,另一方面則是對生死的強烈感傷,明顯的前后矛盾,郭沫若因此貶斥王羲之“無病呻吟的絕頂了”,王羲之被認為是貪生怕死之徒,雖說有些片面,但總的來說我們可以了解到王羲之對生死的理解是遠沒有老莊澄澈的,其中原因大致如下:王羲之身處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自然是具備儒家入世情結(jié)的,同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對生死存亡的重視,人生短暫的感嘆成為當(dāng)時的時代主題,這樣來看,求仙訪道本是追求精神上歸于永恒的自然,如今卻漸受世俗影響演化為追求肉體長存的手段,魏晉文人因而兼具儒家入世與道家出世的情結(jié),王羲之在自然中也有著自己對生命及死生問題的思考,文中情與景、情與理交融為一。據(jù)《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曾多次向朝廷提出解決民族矛盾的建議,但未得到官員的重視、采納,他雖有著儒家的入世精神,但現(xiàn)實往往殘酷,他心中仍有著無法排解的苦悶與感傷,正如李澤厚所說:“既關(guān)心政治、熱衷仕途而又不感興趣或不得不退出和躲避這樣一種矛盾雙重性!笔送镜睦硐肱c現(xiàn)實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但也無可奈何,王羲之人生觀的矛盾也就能夠解釋了。當(dāng)然,文學(xué)批評總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我們也不能忽略了批評家自身所處的特定時期,郭沫若、宗白華的觀點總是存在時代局限性的。

          《蘭亭序》中體現(xiàn)的人生觀雖不純粹,卻真實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艱難的生活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中無力抗?fàn)巹邮幍纳鐣F(xiàn)實,無奈死亡的不期而至,在精神上卻始終追求自由達觀,這是魏晉文人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而全文這種思考,升華了作品主題,給人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綜上所述,《蘭亭集序》文質(zhì)兼美,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和哲學(xué)價值,讓我們看到了晉人以新鮮活潑自由自在的心靈領(lǐng)悟這世界,使觸著的一切呈露新的靈魂,新的生命。王羲之不僅以他的書法名揚后世,他的文學(xué)才能,也同樣值得我們敬佩。

          拓展:

          《蘭亭集序》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jīng)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dāng)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wèi)夫人學(xué)習(xí)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于鐘繇。觀摩學(xué)習(xí)“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蘭亭集序》王羲之的蘭亭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fēng),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币痪鋪碣澝劳豸酥臅ㄖ馈

          人物生平:

          少從叔父,后又從衛(wèi)夫人學(xué)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xué)張芝,正書學(xué)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fēng),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jié)構(gòu)嚴謹?瑫浴饵S庭經(jīng)》、《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據(jù)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現(xiàn)傳世均為臨摹本。

          傳說,王羲之一次與朋友一起去一游亭飲酒作詩來取樂,隨即繼興寫下《蘭亭序》,雖中有錯字,不是很工整,字也大小不一,但字的瀟灑飄逸卻是后人無法超越的,實乃佳作,就連王羲之本人也嘆為觀止,不敢相信,所以《蘭亭序》才會享譽如此盛名。

          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tài)姿勢上領(lǐng)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fēng)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tài)。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yǎng)生修煉的《黃庭經(jīng)》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yīng)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dǎo)家去選女婿。當(dāng)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dāng)戶對。王導(dǎo)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dāng)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xiàn)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jù)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fā)現(xiàn)他的筆跡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蘭亭集序》作品情感】相關(guān)文章:

        《蘭亭集序》下落和作品情感10-31

        蘭亭集序作品10-10

        《蘭亭集序》作品賞析06-20

        蘭亭集序是誰的作品06-03

        蘭亭集序書法作品10-25

        《蘭亭集序》作品思想及譯文06-18

        蘭亭集序作品簡介12-02

        蘭亭集序書法作品鑒賞11-09

        蘭亭集序表達的情感11-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