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目光傾聽課文原文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通過媽媽的目光展現(xiàn)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的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xiàn)出母愛的偉大。
《用目光傾聽》
金波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讓我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
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
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
《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1
《用目光傾聽》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詩文,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給予人真誠。
初次試講的時候自認為這一首詩歌簡短有簡單,于是就隨意地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去讀,因為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但是最后問學生:你知道“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嗎?”整個教室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可以聽見。
課后,肖老師問我:“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礇]有回答出來?”我無語。接著,肖老師告訴我,這一篇課文看起來很短很簡單,其實在這簡單的文字背后卻蘊藏許多豐富的內(nèi)容。他建議我將這一篇文章當做一篇精讀課文,好好醞釀如何引導學生層層分析領悟、感受字里行間所表露的真誠。不要太過隨意。
經(jīng)過肖老師多次的“打磨”后,我明白了“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的真正含義。
1、斟酌肖老師修改的教案,讓自己先走進文本,讓教案走進我的心里。老師在課堂上不可以“隨性而為”。
2、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明白詩歌所要表達的真正的含義——表面是寫作者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別人,體現(xiàn)他對人的真誠,而實際上作者是想告訴讀者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3、在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歌的時候,肖老師特意強調(diào)作者的意圖老師只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意會而不是教化。因此,在讀完課題以后,我引導針對課題質(zhì)疑,學生提出了怎么樣用目光傾聽?和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這兩個問題。再通過學習媽媽最平常的一句話,在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媽媽真誠的關愛讓作者受益匪淺,并心存感激。接著引導學生理解“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讓學生理解到作者“真誠”的傾聽讓別人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讓傾訴的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呀!
雖然工作了很多年,也很喜歡語文這樣一門學科。但是真正的進行這樣大型的授課活動的時候,也因為自己平時不是很精于“修行”,出現(xiàn)很多的不和諧的音符。
1、感受完作者給人的真誠勝似春天般的溫暖的時候,預設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做這樣的傾聽者或者是你遇到過這樣的傾聽者嗎?”目的是想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但是,卻將這環(huán)節(jié)遺漏。
2、“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边@是詩歌中的一個比喻句。老師啰嗦的語言占據(jù)了學生理解的空間,如果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或許更能夠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眼睛與心靈是相通的。
3、感謝肖老師不辭辛勞的一次一次的修改教案,在每一次領悟肖老師的教案精髓的時候,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業(yè)精于勤”。多次在內(nèi)心里告誡自己要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要如此的修行自己。
《用目光傾聽》教學反思2
《用目光傾聽》是北師大五年語文第四單元的一課,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詩文,也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予人尊重,要予人真誠。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在本課中,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朗讀文本當中。
比如在讀---“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這兩句時。關注學生朗讀時的語氣和情感,他讀的突出“交流”一詞,說明他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多交流溝通;突出“最需要”時,說明他是希望引起我們重視交流時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真誠”時,就是告訴我們和人說話時要真心誠意地去對待別人。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把握學生自己獨特的體驗并加以正確引導。練筆仿寫是一個亮點,作品在班級的文庫中。
【用目光傾聽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離騷》課文原文03-09
《背影》課文原文11-20
《稱贊》課文原文06-30
課文原文繁星03-17
課文原文《雨后》12-14
課文《蠟燭》原文08-18
《松鼠》課文原文12-13
《波浪》課文原文12-13
《麋鹿》課文原文12-13
文天祥課文原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