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浣溪沙》蘇軾原文

        時間:2024-08-18 16:43:23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蘇軾原文精選(15篇)

        《浣溪沙》蘇軾原文1

          《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下面是《浣溪沙》蘇軾,希望對你有幫助。

        《浣溪沙》蘇軾原文精選(15篇)

          《浣溪沙》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bào)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譯文:

          衣巾在風(fēng)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fēng)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yuǎn),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

          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dá),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dāng)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guān)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fēng)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dāng)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jī)。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jìn)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dāng)益壯,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dāng)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倍鸥σ苍脴诽煸姡鬟^“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qiáng)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性格。

        《浣溪沙》蘇軾原文2

          浣溪沙·雪里餐氈例姓蘇

          宋代 蘇軾

          雪里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天寒酒色轉(zhuǎn)頭無。

          薦士已聞飛鶚表,報(bào)恩應(yīng)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譯文

          身居異地,艱難困苦,雪里餐氈按道理都是姓蘇的人,可幸的是太守徐君猷駕著載滿美酒的車馬前來照顧我,大寒天里臉上的醉容轉(zhuǎn)頭之間就消散了,

          酒宴上還聽說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薦,如此恩德我無以為報(bào),可惜生活困頓,我作為主人卻沒有佳肴來招待摯友,在沉醉之中面帶愧容。

          注釋

          會黃州太守徐君猷攜酒來訪,蘇軾就此事寫下五首《浣溪沙》,稱為黃州《浣溪沙五首》以別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詞為其三。

          餐氈:后因以“餐氈”謂身居異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例姓蘇:例,按規(guī)定的.,照成規(guī)進(jìn)行的。此處蘇軾將自己與蘇武作對比。

          使君:此處指徐君猷。

          回車:回轉(zhuǎn)其車。

          薦士:推薦有才德的人。

          鶚表:推薦人才的表章。

          蛇珠:蛇吐之珠。謂賤物。

          攬桓須:晉謝安功名盛極時,遭到構(gòu)陷,見疑于晉孝武帝 。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徐君猷攜帶酒到臨皋亭探望蘇軾。蘇軾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詞。

        《浣溪沙》蘇軾原文3

          原文: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yīng)。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jīng)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yáng)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fēng)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shí)是農(nóng)夫出身。

          注釋:

         、伲捍嗽~作于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放,任徐州知州時。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nóng)具)并肩而耕。

          ④潑——潑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⑤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⑥薰——香草名。

         、咴恰。我原是農(nóng)夫中的一員。

          賞析:

          元豐元年(1078),徐州發(fā)生嚴(yán)重春旱。當(dāng)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yuǎn)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guān)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這組《浣溪沙》即作于謝雨道上,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fēng)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nóng)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fēng)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

          這里選錄的是第五首,主要寫沿途見聞及由此而觸發(fā)的人生歸宿感。起二句雖直寫眼中見聞,實(shí)極富意蘊(yùn)。軟、平、新、輕四個形容詞將雨后村野的宜人氣息點(diǎn)染得神韻畢現(xiàn),仿佛可以呼吸到那種醉人的空氣。草平沙輕,走馬無塵,這是混沌的政治世界之外的.另一個極具誘惑力的世界。蘇軾深受感染,并由此對自己的人生歸宿產(chǎn)生了感慨。隱居田園——是蘇軾那一刻最強(qiáng)烈的信念。然而身為州官,要將這種愿望變成現(xiàn)實(shí),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所以雖有如同長沮桀溺一樣的耦耕之心,但何時能了卻素愿,卻連自己也一時莫明了。上闋的情感基調(diào)是先揚(yáng)后抑,由景生情。

          下闋開頭也是由景起筆。如果說上闋寫景是著重突出雨后村野的清新之氣的話,下闋則以濃郁的田間風(fēng)光為主。雨過日暖,桑麻因附有大量的雨滴,而在日光下,閃亮一片。以“潑”字形容日光,既寫足“日暖”之意,又非常符合光照的特點(diǎn),遣詞盡見匠心。這一句是接寫視覺所見。雖承上闋起句而來,但已別開境界,從時令推移上來說,也是雨過后稍長一段時間了。意脈結(jié)構(gòu),一絲不亂。“風(fēng)來”句寫嗅覺,彼此關(guān)捩也極為緊湊。蒿艾(一名艾蒿)原有淡淡的香氣,但經(jīng)雨后日照蒸發(fā),又經(jīng)風(fēng)兒吹過,那種淡香便如薰草的香味一樣,顯得格外濃郁。這兩句一寫視覺一寫嗅覺,都特別用力,似平卻奇,有重筆濡染的意味。結(jié)句“使君元是此中人”是點(diǎn)睛之筆,然意味深長。細(xì)味其詞,蓋有三意:

          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今見此景此境,益堅(jiān)其志;

          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如今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

          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

          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fù)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浣溪沙》蘇軾原文4

          [宋]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雖未慣,猿揉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作品賞析:

          原序: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yīng)。

          元豐元年(1078)徐州發(fā)生嚴(yán)重春旱,作者作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謝雨,沿途經(jīng)過農(nóng)村。這組《浣溪沙》詞即紀(jì)途中觀感,共五首,這里是前三首。第一首寫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觀太守的情形。首句寫到潭魚。西沉的太陽,格外紅而大,也染紅了潭水。由于剛下過雨,潭水增多,大約也涌進(jìn)了不少河魚,它們似乎貪戀著夕照的溫暖,紛紛游到水面。魚之婉然若現(xiàn),也寫出了潭水的清澈。與大旱時水濁無魚應(yīng)成一番對照。從石潭四望,村復(fù)一村,佳木蘢蔥,只聽得棲鴉的啼噪,而不見其影。

          不易見的潭魚見了,易見的昏鴉反不見了,寫出了農(nóng)村得雨后風(fēng)光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三句轉(zhuǎn)筆寫人。兒童黃發(fā),老人白首,故稱“黃童白叟”,這是聚觀謝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邦№臁倍志銖摹澳俊,張目仰視貌,兼有喜悅之義!兑捉(jīng)·豫卦》“盱豫”,《疏》:“盱謂睢盱。睢盱者,喜悅之貌!

          這里還暗用韓愈《元和圣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句意。從童叟之樂見出眾人之樂,也寄寓了作者“樂人之樂”的情懷。

          接著,下片寫謝雨的盛會,打破了林潭的寂靜。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了。

          而喜慶的鼓聲卻招來了頑皮的“猿猱”!半m未慣”與“不須呼”相映成趣,兩種情態(tài),各各逼真。頗有助于表現(xiàn)和平熙樂的氣氛。山村的老人純樸木訥,初見知州不免有幾分“未慣”,孩童則活潑好動,聽到祭神儀式開始的鼓聲,則爭先恐后,若類皮猿之“不歡呼”。他們回家必得要興奮地追說一天的見聞,說給那些未能目睹盛況的“采桑姑”們了!皻w來說與采桑姑”,這節(jié)外生枝一筆,妙趣橫生。

          詞寫到日、村、潭、樹等自然景物,魚、鳥、猿、鹿等各類動物,黃童、白叟、采桑姑等各色人物及其活動,織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圖。上片連用“深紅”、“綠暗”、“黃”、“白”等色彩字,交錯使用,畫面生動悅目。下片則賦而兼比。全詞雖未鋪寫謝雨,但無往而非喜雨、謝雨的情事。這正表現(xiàn)出作手取舍經(jīng)營的匠心。前五句是實(shí)寫,末一句是虛寫,虛實(shí)相生,詞意玩味不盡。

          第二首寫謝雨途中見聞。上片寫自己進(jìn)村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熱鬧場景。首句寫村姑匆忙地梳妝打扮一番去見太守。“旋抹”刻畫出少女第一次得見州官的急切、興奮心情。接下來二句,寫村姑們爭看太守,連心愛的茜羅裙被擁擠的人群踏破也顧不得了。這樣寫既烘染出場面的'熱烈,又表現(xiàn)出圍觀少女精神的集中。

          上片短短數(shù)語就刻畫出一幅極風(fēng)趣生動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

          下片寫到田野、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們老幼相扶相攜,來到打麥子的土地祠,他們?yōu)楦兄x上天降雨,備酒食以酬神,剩余的祭品引來饞嘴的烏鳶,在村頭盤旋不下。這兩個細(xì)節(jié)都表現(xiàn)出喜雨帶來的歡欣。結(jié)句則是一個特寫,黃昏時分,有個老頭兒醉倒在道邊。這與前兩句形成忙與閑,眾與寡,遠(yuǎn)景與特寫的對比。但它同樣富于典型性。酩酊大醉是歡飲的結(jié)果,它反映出一種普遍的喜悅心情。

          詞中的“使君”雖只是個陪襯角色,但其與民同樂的心情也洋溢紙上。

          第三首寫夏日田園風(fēng)光、鄉(xiāng)村風(fēng)貌,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大旱得雨、幸免饑餒的喜悅心情以及詞人與民同樂的博大胸懷。上片寫農(nóng)事活動。首句寫地頭的作物。

          “(音傾)即寈麻,是麻的一種。“麻葉層層”是寫作物茂盛,“葉光”是說葉片滋潤有光澤,二語互文見義,是雨后莊稼實(shí)況。從具體經(jīng)濟(jì)作物又見出時值初夏,正是春蠶已老,繭子豐收的時節(jié)。于是村中有煮繭事。煮繭的氣味很大,只有懷著豐收喜悅的人嗅來才全然是一股清香。未到農(nóng)舍,在村頭先嗅繭香,“誰家煮繭”云云,傳達(dá)出一種新鮮好奇的感覺,實(shí)際上煮繭絡(luò)絲何止一家。“一村香”之語倍有情味。走進(jìn)村來,隔著籬墻,就可以聽到繰絲女郎嬌媚悅耳的談笑聲了!敖j(luò)絲娘”本俗語中的蟲名,即絡(luò)緯,又名紡織娘,其聲如織布,頗動聽。這里轉(zhuǎn)用來指蠶婦,便覺詩意盎然,味甚雋永。此處雖然只寫了煮繭繅絲這樣一種農(nóng)事活動,但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看出雨后農(nóng)民的喜悅之情。

          下片寫作者對農(nóng)民生活的采訪,須發(fā)將白的老翁拄著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新麥(“捋青”)炒干后搗成粉末以果腹,故云“軟饑腸”。這里的“軟”,本字為“餪”,有“送食”之義,見《廣韻》。兩句可見村中生活仍有困難,流露出作者的關(guān)切之情。簡單的一問,含蘊(yùn)不盡。

          這幾首詞帶有鮮明的鄉(xiāng)土色彩,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風(fēng)格自然清新,情調(diào)健康樸實(shí)。詞人所描寫的雖然只是農(nóng)村仲夏風(fēng)貌的兩三個側(cè)面,但筆觸始終圍繞著農(nóng)事和農(nóng)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蠶麥豆等直接關(guān)系到農(nóng)民生活的農(nóng)作物,從中可見詞人選擇和提取題材的不凡功力。

        《浣溪沙》蘇軾原文5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注釋:

          1、綠暗晚藏烏:古樂府《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毙稳葜θ~茂盛。暗,枝葉濃密故色暗。

          2、“黃童”句:化用韓愈《元和圣德》:“黃童白叟,踴躍歡呼。”黃童,黃發(fā)小兒。白叟,白發(fā)老人。睢盱(huī xū):淳樸貌,一說喜悅貌。

          賞析:

          這組浣溪沙是祈雨之后還愿所作。作為蘇軾詞集中唯一一組鄉(xiāng)村鏡像,字句間充滿了光輝溫暖的情懷和對農(nóng)村生活、鄉(xiāng)間風(fēng)物發(fā)自肺腑的喜愛。這不是一般的“走基層,接地氣”能達(dá)到的效果,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使君元是此中人”,心性淳樸的蘇軾在這里有一種歸宿感。從藝術(shù)成就上看,這一組鄉(xiāng)村小詞有著高度的細(xì)節(jié)真實(shí),極盡人間煙火的溫馨熱烈,洋溢著雋永的鄉(xiāng)情,置之中國田園詩史上也允稱能品。這一組詞上可追陶淵明、孟浩然等先賢,下則開詞中田園題材之門,使辛棄疾、蔣捷,直至清代陳維崧、陸震、鄭燮等得以踵事增華,蔚成風(fēng)會。

          本篇是組詞的第一首。開筆便是“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兩句,醇厚之極,全用詩筆。自有詞體以來,未見如此寫法。當(dāng)照日深紅、連溪綠暗之時,徐州太守蘇軾謝雨歸來,一如前輩歐陽修在《醉翁亭記》所說的`“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禽鳥歸而賓客從也”。這是何等的畫境!其下接一句“黃童白叟聚睢盱”,以純凈的田園人物進(jìn)一步增厚淳樸的趣味。下片意猶未盡,承上接寫膽小的麋鹿與頑皮的猿猴,可謂野趣天成。而最妙莫過“歸家說與采桑姑”一句,在這七個字中,黃童、白叟、采桑姑,包括作為談資的太守都出現(xiàn)在畫面之中,動感十足。筆墨追攝之力,尤勝光影之捷之準(zhǔn)。

        《浣溪沙》蘇軾原文6

          浣溪沙

          作者: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浣溪沙蘇軾注音: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蘇軾翻譯: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浣溪沙蘇軾字詞解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布谷鳥。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bào)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浣溪沙蘇軾賞析: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dá),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dāng)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guān)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fēng)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dāng)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jī)。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jìn)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dāng)益壯,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dāng)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倍鸥σ苍脴诽煸,吟過“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qiáng)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性格。

          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jǐn)?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蘇軾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辛棄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xué)家,宋代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jìn)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蘇軾原文7

          [宋]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1、繰車:繅絲車。繰,同“繅”。

          2、牛衣:編草披牛體使取暖!稘h書·食貨志》:“貧民常衣牛馬之衣!彼纬檀蟛堆莘甭丁罚骸熬幉菔古耘sw,蓋蓑衣之類。”曾季貍《艇舟詩話》、龔頤正《芥隱筆記》均謂見蘇軾墨跡作“半依”,王水照《蘇軾選集》云:“參之蘇軾《夜泊牛口》:‘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等句,作‘半依’其義更勝!贝艘劳ㄐ斜。

          3、漫:不經(jīng)意。

          4、野人:鄉(xiāng)下人。

          賞析:

          這是本組最出風(fēng)頭的一首詞,因?yàn)殚L期以來被選入語文課本,已經(jīng)婦孺皆知、老幼咸聞。對于此類名篇幾乎已不可說,但有兩點(diǎn)讀者或少會心者必需啰唆幾句。

          其一,首句言靜,棗花落于衣襟,簌簌聲響,可謂靜極,但這“靜”是通過次句“村南村北響繰車”襯現(xiàn)出來的`。此為古典詩歌常用手法。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便是以動寫靜的典范。王安石則不解風(fēng)情,非做“一鳥不鳴山更幽”(《鐘山即事》)的翻案文章,那是有點(diǎn)拙劣的,清人顧嗣立直斥之為“死句”(《寒廳詩話》)。

          其二,末句很值得玩味!扒瞄T試問野人家”,“試”者,試探、未能肯定之辭也。以一郡太守之尊,過路不僅親自討水喝,且絲毫沒有“老子在城里下館子都不要錢,甭說吃你幾個爛西瓜”(電影《小兵張嘎》臺詞)的驕橫,居然還不是很肯定!一個“試”字,藹然仁者,如在目前。

        《浣溪沙》蘇軾原文8

          浣溪沙 蘇軾(其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 蘇軾(其二)

          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浣溪沙 蘇軾(其三)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xì)雨斜風(fēng)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浣溪沙》蘇軾原文9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蒨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注釋:

          1、旋:臨時急就。使君:漢時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此蘇軾自指。

          2、棘籬門:用雜生棗樹編成籬笆的門。

          3、排:推擠。蒨(qiàn):草名,可作紅色染料。此即指紅色。唐杜牧《村行》:“蓑唱牧牛兒,籬窺蒨裙女!

          4、收麥社:收麥時節(jié)祭祀土地神。

          5、鳶:老鷹。賽神:酬祭神靈的各種活動。賽神會有祭品,故鳥類圍繞飛翔,伺機(jī)覓食。

          賞析:

          身為徐州“市長”,到郊外謝雨要搞一些儀式,也免不了有一定數(shù)量的'扈從。而且,這不是普通的市長,而是名滿天下的蘇軾。盡管這時候他還不叫蘇東坡,但大才子蘇學(xué)士的各種傳奇肯定口口相傳、朝野皆知了。

          在“蘇市長”“走基層”的沿途村落,聽說車駕要到了,女人們都急急忙忙地?fù)Q上鮮艷的衣服,三三五五地簇?fù)碓诘缆愤。市長經(jīng)過的時候,大家擁擠騷動起來,翹腳張望,以至于有人踏破了紫紗的長裙。扶老攜幼,舉家而出,場院里吹拉彈唱,村民們興致甚高,不肯離去。天空中鴉鵲盤旋,烏藍(lán)的天際,大片的火燒云冉冉鋪開,回風(fēng)的曠野,麥浪在舒緩地起伏……這些場景都是城里人難于體會的。蘇軾的快樂,既源于天降時雨得償所愿,也源于這些鄉(xiāng)村固有的原生態(tài)的美。

          末句“道逢醉叟臥黃昏”妙筆略同上篇煞拍,無議論,不表態(tài),平平道來,其實(shí)內(nèi)心喜慰不已。

        《浣溪沙》蘇軾原文10

          浣溪沙·端午

          作者: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翻譯:

          微微小汗?jié)裢噶吮躺募?xì)絹,明日端午節(jié)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fā)髻上。與朝云同過端午節(jié),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注釋:

         、配较常禾平谭磺,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jǐn)?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贫宋纾好耖g節(jié)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⑶碧紈(wàn):綠色薄綢。

         、确继m:芳香的'蘭花。端午節(jié)有浴蘭湯的風(fēng)俗。

          ⑸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栋⒎繉m賦》:“棄脂水也”。

         、省靶》本洌哼@句指婦女們在發(fā)髻上掛著祛邪驅(qū)鬼、保佑平安的符錄。云鬟(huán):女子的發(fā)髻。

        《浣溪沙》蘇軾原文11

          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縹緲紅妝照淺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處古臺西。

          廢沼夜來秋水滿,茂林深處晚鶯啼。行人腸斷草凄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yuǎn),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diǎn)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

          徐門:即徐州。

          謝雨:雨后謝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繅車:紡車?,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稘h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diǎn)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浣溪沙》蘇軾原文12

          [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注釋:

          【1】浣溪沙:詞牌名。

          【2】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3】清泉寺:寺名,在蘄水縣城外。

          【4】短浸溪:指初生的蘭芽浸潤在溪水中。

          【5】瀟瀟:形容雨聲。

          【6】子規(guī):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7】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8】白發(fā):老年。

          【9】唱黃雞:感嘆時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長久。

          作品賞析:

          該詞是蘇軾1082年春任黃州團(tuán)練副使時作的一首記游詞。然而從內(nèi)容來說,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記游作品。通常,記游性作品是寫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但本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哲理。

          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dá)作者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fēng)發(fā)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fā)自強(qiáng)。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fēng)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xiàn)出詞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dá)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jié)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xiàn)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dá)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dāng)益壯、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jìn),激動人心。

        《浣溪沙》蘇軾原文13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清泉寺,寺廟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沙路被雨水沖洗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飛逝!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流逝。因黃雞可以報(bào)曉,表示時光流逝。

          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dá),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詩句,但當(dāng)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幫助,親朋故舊關(guān)心,州郡長官禮遇,山川風(fēng)物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心扉。這首樂觀呼喚青春人生之歌,當(dāng)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蘭草剛剛萌生嬌嫩幼芽。松林間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啼聲。這一派畫意光景,滌去官場惡濁,沒有市朝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情趣,春生機(jī)。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jìn)發(fā)出使人感奮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概念化,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dāng)益壯,自強(qiáng)不息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悲吟。白居易當(dāng)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樂天詩,吟過“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qiáng)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性格。

        《浣溪沙》蘇軾原文14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蘇軾

          原文: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釋:

          1、莎:草本植物,即香附子,野生于田野沙地。

          2、耦耕:二人并耕,后泛指耕種!墩撜Z·微子》:“長沮、桀溺(兩個隱士)耦而耕。”此句蘇軾自謂農(nóng)夫出身,什么時候準(zhǔn)備再回去歸田耕種。

          3、蒿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有異香。薰:香草。

          4、元:通“原”。此中,指此地鄉(xiāng)村。

          賞析:

          本篇是組詞的最后一首,或曰“結(jié)案陳詞”,光彩特異。

          上下兩片均是先寫景后述懷,章法相似。上片已經(jīng)足夠簡捷渾厚,但經(jīng)過它的鋪墊接踵而至的下片更加精彩,足為組詞壓卷。“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熏”,在我眼中,這是蘇詞刻畫鄉(xiāng)村光景最有神采的句子,置之田園詩歌史也堪稱“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由于沒有現(xiàn)代交通工具,即便出城數(shù)里,也要走上個把小時,然而這種逐步丈量的樣態(tài)最能合乎于美好生活的悠然節(jié)奏,使人可以更加仔細(xì)體味光線、草木、人情、光陰,讓那些須臾的敏感在心中無所干擾地放大!肮馑茲姟,這會是多么明亮燦爛的太陽。е伾、香氣、溫度、味道,兜頭潑將下來,不由分說,也無法抗拒。除了親身感受,除了詞人這樣追魂攝魄的妙筆,還有什么能讓我們對這樣的陽光心馳神醉呢?

          作為本篇也作為組詞的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七字不僅呼應(yīng)了“收拾耦耕身”這一說法之由來,更解讀出了蘇軾寫這一組詞的'內(nèi)心驅(qū)動力,彰顯了自己偉岸而富于親和力的人格形象。是啊!蘇軾從來就不是勉強(qiáng)地去“接地氣”,他自己就活在這種地氣里,心靈沒有片刻離開。這或者是蘇軾能成其昆侖般偉峻的一處奧秘罷!

        《浣溪沙》蘇軾原文15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代蘇軾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yīng)。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通:繅)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nóng)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yuǎn),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diǎn)水喝。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注釋

          徐門:即徐州。

          謝雨:雨后謝神。

          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繅車:紡車?墸蛔鳌袄R”,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稘h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diǎn)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衣巾在風(fēng)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fēng)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nóng)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

          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艷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nóng)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注釋

         、配较常涸~牌名。

         、菩扉T:即徐州。謝雨:雨后謝神。

          ⑶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瓤墸╯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

         、膳R拢核蛞轮。這里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稘h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粍t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事疾瑁合腚S便去哪兒找點(diǎn)茶喝。漫,隨意,一作“謾”。因?yàn)槭挚剩腚S便喝點(diǎn)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⑺野人:農(nóng)夫。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yán)重旱災(zāi),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yán)重旱災(zāi),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shù)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xí)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fēng)味。清新樸實(shí),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在今江蘇。┳鞴俚臅r候?qū)懙。按照?dāng)時的迷信風(fēng)俗,一個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按照文意本來應(yīng)該是“棗花簌簌落衣巾”。古人寫詩詞,常常根據(jù)格律和修辭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調(diào)動,這里就是如此!绑,是形容棗花紛紛落下的樣子!耙陆怼,是衣服和頭巾。古代服裝,男人往往戴頭巾。棗樹在初夏開出黃綠色的小花。作者不是從旁邊看到落棗花,而是行經(jīng)棗樹下,或是佇立棗樹下,這樣棗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村南村北響繅車”!翱塠sāo]車”,一種抽取蠶絲的手搖工具。村子里從南頭到北頭繅絲的聲音響成一片,原來蠶農(nóng)們正在緊張地勞動。這里,有棗花散落,有繅車歌唱,在路邊古老的柳樹下,還有一個身披牛衣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芭R隆,是一種用麻或草編成的,用來覆蓋牛身的織物,這里指蓑衣一類的東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寫出了景色的一個方面。這一次蘇軾偶然來到農(nóng)村,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些特點(diǎn),特別是抓住了棗花、繅絲、黃瓜這些富有時令特色的事物,把它們勾畫出來。簡單幾筆,就點(diǎn)染出了一幅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風(fēng)俗畫。

          這首詞,不僅是寫景,還記了事。在下片,就轉(zhuǎn)入了寫作者自己的活動。這時他已是“酒困路長惟欲睡”!熬评А保蔷坪罄Ь,說明他上路前喝過酒了!奥烽L”,看來,已走過很長的路程,而離目的地還很遠(yuǎn)。“惟”,只。這句詞寫出他旅途的困倦!叭崭呷丝事疾琛!叭崭摺保栆焉煤芨。在初夏的太陽下趕路,感到燥熱、口渴,不由得想喝杯茶潤喉解渴!奥保@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诳,需要喝茶;困倦,大概也想借茶解困。于是他“敲門試問野人家”。“野人家”,鄉(xiāng)野的人家,即鄉(xiāng)下老百姓。蘇軾當(dāng)時是一州的行政長官,筆下稱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為“野人家”,正出于他當(dāng)官的口氣。但是“試問”兩字表明他并沒有什么官氣。他沒有命令隨從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親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門,客氣地同人家商量:老鄉(xiāng),能不能給一點(diǎn)茶解解渴呀?

          就這樣,用簡單幾句,既畫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氣息的農(nóng)村畫圖;又記下了一段向老鄉(xiāng)敲門討茶的經(jīng)歷,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觸不到,因而感到新鮮有趣的。這首詞似乎是隨手寫來,實(shí)際上文字生動傳神,使一首記聞式的小詞,獲得了藝術(shù)的生命。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mào)然闖入農(nóng)家;2剛剛在旱災(zāi)后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并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shí)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薄ⅰ氨涛嘀Α边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xiàn)旅途的勞累,但傳達(dá)出的仍是歡暢喜悅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fēng)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xiāng)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jīng)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nèi)容開辟了新天地。

          鑒賞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作官的時候?qū)懙。按照?dāng)時的迷信風(fēng)俗,一個關(guān)心農(nóng)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jīng)農(nóng)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此詞描述他鄉(xiāng)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shù)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nóng)村習(xí)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xiàn)了淳厚的鄉(xiāng)村風(fēng)味。清新樸實(shí),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并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gòu)成的統(tǒng)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lián)續(xù)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guān)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nóng)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jīng)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并好像有什么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按迥洗灞薄备爬ā翱壾嚒甭暎f明作者聽得多么認(rèn)真,多么細(xì)心,多么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jìn)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nóng)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芭R鹿帕,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qiáng)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bǔ)充。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yàn)榫埔馕聪,路途遙遠(yuǎn),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并非是視覺構(gòu)成的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叭崭呷丝省眱删,雖然寫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農(nóng)民家里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jié)、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霸噯枴币辉~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dān)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guān)系寫得親切自然!扒瞄T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jié)果怎樣,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shí)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薄ⅰ氨涛嘀Α边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于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全詞繪景逼真形象,栩栩如生,敘事清新淡雅,脈脈含情,為宋詞詞境的拓展作出了貢獻(xiàn)。

        【《浣溪沙》蘇軾原文】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蘇軾原文01-28

        《浣溪沙》蘇軾原文【經(jīng)典】08-18

        《浣溪沙》蘇軾原文07-15

        浣溪沙蘇軾原文11-23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7-23

        【合集】《浣溪沙》蘇軾原文15篇07-15

        浣溪沙·荷花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8-09

        浣溪沙蘇軾背景04-23

        蘇軾詩詞《浣溪沙》05-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