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韓愈《爭臣論》

        時間:2020-11-17 12:38:31 韓愈 我要投稿

        韓愈《爭臣論》

          韓愈的《爭臣論》是一篇從當(dāng)時政治出發(fā),有的放矢的重要論文,評論的人是真人,事是真事。

          爭臣論

          作者: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xué)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跺俊分⻊t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jìn)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土,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guān)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dāng)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nèi),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亻朁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jié)發(fā),愿進(jìn)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jì)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bǔ)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

          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譯文】

          有人在我這里問諫議大夫陽城:“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嗎?他學(xué)問淵博見識廣博,不用求教于人。按古人的道理行事,居住在晉地的偏遠(yuǎn)之處。晉地的百姓受到他德行的熏陶因此有幾千人善良。有大臣聽說了便舉薦他,天子任命他為諫議大夫。人們都認(rèn)為很光彩,陽子并沒有喜色。待在這個位置上五年了,看他的德行如同還是在野一樣。他豈是因富貴而偏移心志的人啊!”

          韓愈我回答他道:“這就是《易經(jīng)》的柔順的恒卦所說的長久不變它的德操對男人是壞事啊。怎么能算得上是有道之士哦?在《易經(jīng)·蠱》的上九卦中說:‘不侍奉王侯,使自己的情操高尚’!跺俊返牧跃驼f:‘國家的臣子處境艱險,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是為了國家和君主啊。’這也是因為在不同的時段境況,而所遵循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不同。象《蠱》的上九卦,處在無所作為的境地,卻要致力于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尚事業(yè);象《蹇》的六二卦,處在國家臣子的位子,卻將不理國事作為高尚的心志,那么冒進(jìn)的禍患就會產(chǎn)生,對為官不作為的現(xiàn)象的諷刺就會很多。這樣的樣板可不能作為標(biāo)準(zhǔn),而且其過錯的遺害終久難以消除的。如今陽先生在職不算不久了,了解天下的得失不可能不熟悉了,天子待他不可謂不是厚愛有加了,而他卻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話,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象越國的人看待秦國人的胖瘦,輕飄飄在他的心里沒有一點喜憂的感受。問他的官職,就說是諫議大夫;問他的俸祿,就說:‘下大夫級別的薪俸’;問他的職責(zé),就說:‘我不知道啊’。有道之士,原本是這樣的嗎?而且我還聽說:有官職的人,不稱其職就離開;有進(jìn)言責(zé)任的人,進(jìn)言而無作用就離開。今天的陽先生認(rèn)為他自己進(jìn)言了嗎?該進(jìn)言而不言語,與不用他的進(jìn)言而不離開,沒有一樣是值得肯定的。陽先生是為了俸祿而出仕吧?古人有話說:‘為官不是因為

          貧窮,而有的時候又是因為貧窮’,說的就是為了俸祿的官員。這種官員應(yīng)當(dāng)辭去尊貴的官職而呆在卑下的地位,離開富有處身貧窮,象那些守關(guān)打更的人一樣就行了?鬃釉(jīng)做糧倉主管,曾經(jīng)做六畜主管,都不敢耽誤他的職守,必定說:‘統(tǒng)計停當(dāng)了才算完啊’,必定說:‘牛羊生長好了才行啊’。象陽先生的俸祿,不是卑下和貧窮,這是非常明顯的,卻如此作為,他這樣可以嗎?”

          有的人說:“不,不是這樣的。陽先生不諷諫皇帝的原因,是作為臣子不做揭示他的君主的過錯來得到名望的行為,所以雖然有諫有議論,讓人不得而知啊!稌(jīng)》說:‘你有好謀劃好的策略,就進(jìn)到里面告訴你的君主,你在外面夸獎君主,說:‘這么好的謀劃這么好的策略,只有我的君主的德行才想得出來。’’陽先生的用心,也和這是一樣的。”

          韓愈我回應(yīng)道:“如果陽先生的用心是這樣,更讓我迷惑的了。進(jìn)去諷諫君主,出來不讓人知道的臣子,是大臣宰相的事情,不是陽先生適合做的事。陽先生本來以百姓的身份隱居在蒿草棚之下,皇上獎賞他的行為適宜,提拔他到這個職位。官職以諫作為名稱,完全應(yīng)該有行動來盡他的職守,讓全國各地和后代知道朝廷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直言的臣子,天子有不誤賞、順?biāo)斓芈爮闹S諫的美德。那些山林隱居的人士,聽了便羨慕他,綁好衣帶扎起頭發(fā)打扮整齊,愿意來到朝廷申述他們的見解,致使我們的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賢帝,英明名聲流芳萬古。如同《書經(jīng)》所說的,那么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陽先生所適合去做的。而陽先生的用心是要讓君主討厭聽到自己的過錯吧?是促使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啊。”

          有的人說:“陽先生的不求聞名而人們宣揚他,不求被任用而君主任用他,是不得已而起來的。他堅守他的原則不變,為什么您責(zé)備他這么嚴(yán)厲呢?”

          韓愈我說:“自古圣人賢士都沒有有求于聞名、被任用。為當(dāng)時的不平而憂患、為民眾不得治理而憂患,按照他們的原則,是不敢獨善其身,而一定要普救天下啊;勤勞不懈,到死才算結(jié)束。所以禹過家門不入,孔子來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繼續(xù)趕路游說列國,而墨子家煙囪都熏不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這兩為圣人一位賢士,豈會不知道自己的安逸是享樂嗎?實在是敬畏上天寄托的責(zé)任同情百姓的困苦啊。上天授予某人賢能的才能,難道是使他自己優(yōu)于旁人就完了嗎?其實是要用他們補(bǔ)救這個世上的不足之處啊。耳目在身上的作用,耳朵是用來聽而眼睛是用來看,聽清楚那些是非,看清楚那些險和易,然后身體才得安寧啊。圣賢的人,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耳目啊;那個時代的人們,就是圣賢的身體啊。而陽先生如果不賢能,就要受賢能的人役使來效力他的上級啊。如果他真的賢能,就本該敬畏天命而為人們的困苦憂愁,怎能好整以暇地自得安逸呢?”

          有的人說:“我聽說君子不喜歡強(qiáng)加于人,而且不揭發(fā)別人的陰私指責(zé)別人的過失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象先生這樣的言論,直率是夠直率的,不是損傷自己的德行而且浪費唇舌嗎?喜歡和盤托出揭示別人的過錯,國武子之所以在齊國被殺,先生也聽說了吧?”

          韓愈我說:“君子處在他的職位上,就想的是為他的職責(zé)而死;沒有得到職位,就要想著說好他的言論來闡明他的道理。我是要闡明道理,不是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而強(qiáng)加于人。而且國武子不能親近獲得善人的理解,只是喜歡在內(nèi)亂的國家說出所有的言論,所以被殺。古書上說:‘只有善良的人能夠接受所有的言論。’是說他們聽了能夠改正缺點。您告訴我說:‘陽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有道之士。’現(xiàn)在雖然不能達(dá)到自己所認(rèn)為的高度,陽先生難道不是一個善人嗎?”

          【解析】

          這是一篇從當(dāng)時政治出發(fā),有的放矢的重要論文,評論的人是真人,事是真事。作者直言不諱地發(fā)表意見,表現(xiàn)了敢于面對現(xiàn)實,干預(yù)生活的勇氣。而且后來的評論家都認(rèn)為,本文所批評的'諫議大夫陽城在此后三年,改變作風(fēng),伏闕上書,挾擊奸臣,多少得力于韓愈這一擊之功。可見本文是產(chǎn)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的。

          本文中心思想是要求人們忠于職守,反對因循敷衍,無所事事。這些原則到今天還是適用的。區(qū)別在于,韓愈論述的出發(fā)點是封建名位觀念,是忠于封建帝王的。

          本文采用的結(jié)構(gòu)獨具一幟,截然的四問四答,但又能緊密銜接,首尾呼應(yīng)。并有駁有議,時開時闔,忽擒忽縱,從寬處帶緊,又從逼緊處放寬。目的都在于促進(jìn)陽子諍諫,而不是惡意的譏刺。這也是值得借鑒的。

          【賞析】

          本文在寫法上采取問答的形式。首先由對方發(fā)問,提出陽城是“有道之士”的看法,并且闡述其理由。盡管是發(fā)問,實際上是希望得到韓愈的認(rèn)可。這就迫使韓愈不能不就什么是“有道之士”,什么是“爭臣”作一番論證。這第一輪辯論之后,對方其實已經(jīng)勢屈。勢屈而不服,只有用狡辯的方式來應(yīng)戰(zhàn)了。認(rèn)為陽城不是不諫議,而是不愿讓君主負(fù)惡名,所以他雖有諫諍而外人不知。這個狡辯應(yīng)該說是很難反駁的,因為在古代君主是神圣的,臣子確有不愿讓君擔(dān)惡名而匿其諫諍之跡,所謂朝回焚諫草,是為世俗傳為美談。論者企圖以此而使韓愈語塞。但韓愈稟承的是原始儒家的政治原則,并不像一般人那樣,把君主看得那樣神圣。諫官之設(shè),其前提就是君主會犯錯誤,所以作為諫官而隱瞞君主犯錯誤的事實,久而久之,就會使君主真以為自己是永遠(yuǎn)英明正確的。這種行為,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陽城如果真像論者所說的那樣,難道他是為了有意地讓君主養(yǎng)成“惡聞其過”的危險習(xí)慣嗎?第二輪辯論后,勝負(fù)已成定局。但對方仍然可笑地負(fù)隅頑抗,甚至到最后提出了與開始的觀點完全相矛盾的理由,企圖讓韓愈最后收回對陽城的批評,但這只能使自己越來越失去道義的立場。全文的整個論辯設(shè)計,確實頗為精彩。

          歷史的事實是,陽城在后來陸贄遭貶官時曾經(jīng)力諫,這說明他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諫官。但他一開始任諫官五年不言事,確是不對。

          拓展閱讀:關(guān)于韓愈的典故

          (一)、諫諍之路

          韓愈曾與柳宗元、劉禹錫同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關(guān)中地區(qū)大旱。韓愈查訪發(fā)現(xiàn),災(zāi)民流離失所,四處乞討,關(guān)中餓殍遍地。目睹嚴(yán)重的災(zāi)情,韓愈痛心不已。而當(dāng)時負(fù)責(zé)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上報朝廷說,關(guān)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激起了韓愈的一腔怒火。他奮筆疾書,向皇上遞交了《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反映真實情況,并請求減免這一地區(qū)的租稅。韓愈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視,反而在小人讒言之下被貶為連州陽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調(diào)回長安的韓愈又以一篇《論佛骨表》上疏直諫,對興師動眾、耗費巨資,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憲宗加以勸誡。他在文章中懇請,將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絕根本,以斷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災(zāi)殃,由臣承擔(dān),上天鑒福,絕不怨悔”?商茟椬谧x后大為震驚,要對韓愈處以極刑。多虧一眾官員為韓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被貶后,韓愈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dá)了他忠心進(jìn)諫、一心為國為民的情懷。

          “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是中國古代為官者的最高境界。韓愈曾寫道:“愿辱太守薦,得充諫諍官。”可見,他的仕進(jìn)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諫官。要做好諫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進(jìn)短策,無由至彤墀。刳肝以為紙,瀝血以書詞。”雖然他最終并沒能做成諫官,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一信條。

          (二)、風(fēng)流成性

          據(jù)傳韓愈很縱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為衰退。他經(jīng)常服用壯陽藥,古代的壯陽藥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于是韓愈聽了他人建議,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雞,等公雞長大后再食雞肉,使公雞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從而間接獲得硫磺的壯陽功效,可是這樣吃多了還是使他死于此。宋人陶谷《清異錄》上說:“昌黎公逾晚年頗親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jìn)一只焉”,但是,“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馬說》的出現(xiàn),正是表現(xiàn)韓愈的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痛斥昏庸統(tǒng)治者的愚妄無知。

        【韓愈《爭臣論》】相關(guān)文章:

        韓愈論的學(xué)習(xí)方法03-16

        關(guān)于韓愈論學(xué)習(xí)方法03-16

        論韓愈的學(xué)習(xí)方法03-16

        古人韓愈論學(xué)習(xí)方法03-16

        韓愈論高效學(xué)習(xí)方法03-15

        韓愈論有效學(xué)習(xí)方法03-15

        韓愈《馬說》(節(jié)選)和岳飛《論馬》閱讀11-19

        論唐宋古文八大家蘇軾韓愈02-26

        韓愈《馬說》《宋史·岳飛傳·論馬》的比較閱讀答案總結(jié)11-19

        韓愈座右銘10-1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