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古詩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古詩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fēng)。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字詞解釋:
、盘旖(jīng):姓葉,名德。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jīng)。
、栖嫦汉用,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經(jīng)余杭、杭州、湖州等地,進入太湖。
、俏麾郑褐抢纤印N挥诤輺|南九十里的烏鎮(zhèn)。禪伯:形容智老精于禪學(xué)。
、缺睎牛禾旖(jīng)所居。亦位于湖州東南九十里的烏鎮(zhèn)。儒先:形容天經(jīng)精于儒學(xué)。固窮:安于窮困,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删]巾鶴氅:是六朝以來名士喜愛的穿戴,這里比喻詩人是雅人。綸巾,用絲帶做成的頭巾。鶴氅,用鳥羽做成的外衣。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翻譯:
今年二月早春時節(jié),冰雪都開始融化了,寒冬時節(jié)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夾帶著幾絲綠色,潺潺涓涓,向東流去。我寓居他鄉(xiāng),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杏花時節(jié),伴隨著窗外稀稀落落的雨聲,我時常探聽遠方好友的音訊。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禪學(xué),但病魔纏身;北柵所居住的天經(jīng)精于儒學(xué),又安于窮困。我忽然想念他們,于是就蕩舟尋訪這二位老友。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我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是何等的風(fēng)流俊逸!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背景:
公元1136年(宋高宗紹興六年)舊歷二月,陳與義寓居苕溪畔的青鎮(zhèn),懷念對岸的兩位朋友天經(jīng)和智老,因而寫下這首詩。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賞析:
作品的開篇寫時間變化,一夜之間,春水已漲,盡向東流,頓生懷友、訪友之意。但筆意至此,先出一折,從自己寫起。安于貧賤,甘于淡泊,在吟詩作賦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來一個春天,心中充滿了順適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樣。所以下面寫到禪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窮。實則寫己即寫友,寫友即寫己,二者交相為用,互為生發(fā),以見出心靈的相契,見出溪漲思友的心理依據(jù)。有了前面的鋪墊,末二句就順理成章地踏上了訪友的路途。至于見到友人后的情形,卻全都忽略了,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詩題為《與智老天經(jīng)夜坐》:“殘年不復(fù)徙他邦,長與兩禪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無數(shù)落天窗!逼渲袑τ暌拐劧U的描寫,正可與此詩互相補充。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是陳與義的名句,曾經(jīng)得到宋高宗的激賞。這一聯(lián)寫詩人觀賞杏花,以詩自娛,以自然清新的筆觸表現(xiàn)了詩人的平淡閑適之情,卻并未道出詩人是喜是悲,是苦是樂,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就對仗來說,此聯(lián)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對,但也正因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詩歌的對仗藝術(shù)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列為“宋朝警句”。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六中對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對杏花,以雨聲對詩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變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賈島‘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翻窠換臼,至簡齋而益奇也!睂φ桃蠛椭C工穩(wěn),是六朝以來的總體趨勢;但至唐代發(fā)展到極致以后,一些有創(chuàng)造性的詩人如杜甫、韓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對仗方式,力圖求新求變,突破這種工穩(wěn),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識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穩(wěn),而著重于兩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陳與義的這一聯(lián),上句寫客中吟詠送日的寧靜、淡泊,下聯(lián)寫一個清麗的境界,從而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至于兩句之間在字面上是否的對,倒沒有特別注意。從這個角度看,這聯(lián)詩也反映了宋人對唐詩的發(fā)展。
個人資料: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陜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fēng)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創(chuàng)作背景
紹興五年(1135)正月,陳與義由湖州刺史升任給事中,但與丞相趙鼎議事不合,即托病退居青墩(今浙江德清縣東北)。次年二月,訪問苕溪東岸烏鎮(zhèn)詩友葉天經(jīng)和洪智長老,寫作此詩。
名家點評
古典文學(xué)研究家白敦仁:此詩清新秀美,于閑淡中見濃郁,風(fēng)格于韋、柳為近。(《古詩觀止》)
清范大士評“客子光陰”二句:“清思秀句,出于自然”(《歷代詩發(fā)》)。
近代文學(xué)家陳衍評“客子光陰”二句:詩中皆有人在,則景而帶情矣。”(《石遺室詩話勢》)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古詩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天末懷李白》原文及翻譯賞析08-23
經(jīng)煬帝行宮古詩原文翻譯賞析06-21
天末懷李白賞析12-27
牧童古詩的賞析及翻譯01-31
所見古詩翻譯賞析09-08
唐詩三百首之《天末懷李白》賞析03-30
杜甫《天末懷李白》賞析03-16
愛國古詩《病起書懷》賞析08-10
王維《冬夜書懷》古詩原文賞析11-19
虞美人古詩翻譯賞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