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古詩賞析

        時間:2020-12-21 16:23:49 古詩 我要投稿

        古詩二首賞析

          在本次重慶大賽中,浙江的《古詩兩首》猶如一朵奇葩,奪人眼目。無論是評委還是聽課教師,對整個課堂設計和課堂效果都贊譽有加?梢哉f,本節課是第二賽場最大的亮點。

        古詩二首賞析

          現根據冰雁記錄的課堂實錄稍作充實,先發上來,供大家討論。

          在欣賞這個課例的時候,希望老師們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課程資源的整合。把同一個時代的,情感有密切聯系的兩首詩同時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處理,并補充另外的詩詞。這在古詩教學中,有別于主題拓展式的處理,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2、教學流程的設計。整體的大氣和局部的精致的巧妙結合。

          3、詩歌特色的把握。詩歌意義的理解與重點詞句意蘊的開掘和諧統一。

          古詩二首

          執教浙江王自文

          課前談話: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合注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熏”;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并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搜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復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師:淪陷區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úシ乓魳罚故驹娋湟龑W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么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在有什么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凄涼)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x——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游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師:內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讀。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生:為什么說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于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ㄕn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后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么?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干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范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么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請你指著那些統治者的鼻子,你怎么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就請你指著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臺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現,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臺。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W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這一課吧!

          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清涼凄涼悲涼)

          南杭州北 汴州

          秀麗壯美

          醉淚

          權貴尋歡金兵橫行

          憂國憂民

          粘貼舞茶的帖子,比我整理的實錄更為具體。大家可細看王松舟老師的點評!

          《古詩兩首》

          執教者: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國語學校王自文

          點評者: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小學王崧舟

          浙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古詩兩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1、語文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維目標要整合,課程資源要整合,教學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2、語文課程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互訓中升情。

          3、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的特點。遵循這一特點,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在價值上指航向。古詩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融入這種文化,從中洗滌心靈、鋪墊精神底子。

          「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與精髓,理念貫通在課堂教學的全部結構和全部過程當中。理念正,則課堂正;理念新,則課堂新;理念亮,則課堂亮。理念設計貴在精專,一“整合”對應主要策略,一“情感”對應主體內容、一“價值”對應主導目的,大處潑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觀天地,揮毫凌云煙”的氣派!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三大目標,層層設置、步步晉階。目標一,旨在疏通古詩之意思,此為表層解讀;目標二,旨在體悟古詩之意味,此為中層解讀;目標三,旨在挖掘古詩之意蘊,此為深層解讀。由“意思”而“意味”而“意蘊”,方得古詩學習之“三昧”。又值一提的是,三大目標,個個融合了三維之要訣。每一目標之表述,亦知能、亦方法、亦情感,總是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一、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教師板書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僮髡叨际悄纤蔚脑娙恕kS機讓學生說說對南宋的了解,教師隨機補充南宋王朝貪圖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復失地的史實。

         、诙加芯拔锩鑼憽kS機設疑:寫景只為寫景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鄱紝懙搅巳。隨機追問:此處的“游人”指哪些人?(南宋權貴)此處的“遺民”又指哪些人?(北宋遺民)“遺民”的“遺”在這里當什么講?(遺留)

          「知人論詩、整體觀照,實為古詩學習之重要門徑。本案設計,巧在開課伊始,即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此為整合策略之小試牛刀。借助注釋、初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礎,聚焦同質、求同存異則是整合的關鍵。此處整合,意在鋪墊史實背景、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從整合入手解讀古詩,實乃教學模式之一大突破也,妙!」

          二、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ㄒ唬⿲W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過渡:一邊是南宋的權貴,一邊是北宋的遺民。當他們如此鮮明地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有何種感受呢?我們該做何種感想呢?

          2、指名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3、指名說說詩的大意,疏通詩義后追問:

          ①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馬所揚起的塵土嗎?

         、诼犚粜д归_想象:在金兵戰馬啾啾的嘶鳴聲中,在金兵戰馬嗒嗒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學生想象后言說。)

         、郯暠橐,生靈涂炭。老人在流淚,小孩在流淚,婦女在流淚,北宋的遺民在流淚。。ò鍟簻I)這滴滴流淌的是怎樣的淚?(痛失親人的淚、家破人亡的淚、流離失所的淚、充滿仇恨的淚、苦苦期盼的淚……)

         、芙鸨鴻M行,遺民淚盡,國破家亡,生靈涂炭,這是何等凄涼、何等悲慘的生活呀!當你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請你懷著這樣的心情讀讀這首詩吧!

         、輫移扑,山河依舊,不同的是,奔騰咆哮的黃河已經成了金兵的飲馬之槽,巍峨高聳的華山已經成了金兵的牧馬之地。黃河向大海悲泣,華山向蒼天哭訴。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古詩,讀出凄涼、讀出悲憤。

          4、參讀陸游的《示兒》,深化感悟。

         、佟澳贤鯉熡忠荒辍,你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詩人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65年了。同學們,65年啊,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呀!

          1年過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0年過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叮的赀^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谟忠粋十年過去了,遺民們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師來了沒有呢?補充陸游《示兒》,齊讀,南宋王師盼到沒有,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但悲不見九州同)此時此刻,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酃旁娮x到這里,你覺得“遺民”的“遺”僅僅是“遺留”的意思嗎?(遺忘、遺棄)

          是誰早早地遺忘了他們?是誰無情地遺棄了他們?

          「該詩的解讀,緊扣一個“淚”字。遺民之淚,如瑟瑟秋雨,裹挾著滿腔的凄涼、悲慘和絕望,灑向了三萬里河、五千仞岳,灑向了滿目瘡痍、遍地廢墟的中原大地,冷冷地滴落在詩人的心頭。一個“淚”字,上承金兵蹂躪百姓之殘暴、下啟遺民苦盼王師之悲涼,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也。教材透則教法秀,此例即為一典型,高!」

         。ǘ⿲W習《題臨安邸》

          1、過渡:那些令人心涼的南宋王師干什么去了?(男生齊讀《題臨安邸》)

          那些令人心涼的南宋權貴干什么去了?(女生齊讀《題臨安邸》)

          那個令人心涼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齊讀《題臨安邸》)

          2、討論: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干什么去了?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在對話交流中相機做以下引導和點撥:

         、佟芭L熏得游人醉”,這是一副怎樣的醉態呀?讀著這個“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想象說話,教師相機點撥:這是爛醉如泥的“醉”,這是紙醉金迷的“醉”,這是醉生夢死的“醉”。那一杯杯瓊漿玉液,灌入一個個酒囊飯袋之中,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體內。引導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的后兩句。

         、谠谶@幫酒囊飯袋的眼中,杭州還是杭州嗎?(課件播放《清明上河圖》,教師解說:汴州又稱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據史書記載,汴州當時的人口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最繁榮的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清明上河圖》,生動地再現了一個王朝的興盛和一座都城的繁華。大家看——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氣象!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兩個皇帝淪為金人階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遺民淚盡。錦繡河山就這樣無情地斷送在這批酒囊飯袋的手中。是啊,無論是昔日的汴州還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權貴們還不都是朝朝尋歡、夜夜作樂嗎?他們已經斷送了一個繁華如織的汴州,難道就不會再斷送一個錦繡如畫的杭州嗎?)

         、巯氲竭@些,我們怎能不焦急?我們和詩人一起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擔憂?我們和詩人一起再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想到這些,我們又怎能不憤慨?我們和詩人一起,指著鼻子問問他們——指名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

          「解讀該詩之難,難在一個“情”字。感悟詩人之情,要在一個“憤”字。這其中,有面對中原破碎蕭條之悲憤,有面對權貴醉生夢死之激憤,有面對故土無人收拾之義憤。此情此憤,宜讓學生感同身受、切己體察。然詩人彼時之情與學生當下之情,實為落差過大、間距過遠。因此,縮小情感落差、拉近情感間距就成了該詩教學的全部樞紐。對此,本案共設三招:第一招,抓住“醉”字,融情想象,讓學生身臨其境;第二招,抓住“作”字,含情解說,讓學生觸目驚心;第三招,抓住“問”字,激情誦讀,讓學生感同身受。難點破,則解讀成矣,神!」

          三、整體參讀,體察詩蘊

          1、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當權貴尋歡和遺民淚盡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同時出現在你的眼前,你有何感受?做何感想?(自由暢談。)

          2、交替互讀兩首古詩。

          ①北方的壯麗河山淪陷了,西湖邊還是一派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學生齊讀《題臨安邸》。在“西湖歌舞幾時休”的質問聲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聲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怎樣的心?

         、诤贾莸臋噘F們在歌與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們卻在金兵的鐵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學生齊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迎涼有感的背后,是詩人一顆怎樣的心在跳動?

          ③這是兩首各不相同的古詩,場景不同、人物不同、情緒不同,但現在,我們卻再次發現了它們的相同之處。(板書:憂國憂民)那顆憂國憂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

          3、面對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面對水深火熱的北宋遺民,面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你想對誰說些什么?(自由選擇,自由練筆。暢談體會,隨機點評。)

          4、沉淪的是無道昏君,墮落的是無恥佞臣。(課件播放MTV《滿江紅》,隨著悲壯的歌曲響起,老師動情言說)面對破碎的河山,面對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將岳飛喊出了“盡忠報國、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長空、光照千秋。

          「整合之精髓,在索解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也。林升詩,以憤起首;陸游詩,以悲作結。表面視之,情感各異,但深層探之,則詩心昭昭,可謂“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此處整合,用對比參讀的策略。對比之意,非為求異,實為探求內在精神之一致也!皯n國憂民”四個血字,當讓學生銘記在心。縱觀兩首古詩的解讀過程,總有“長夜難明赤縣天”之感,讓人喘不過氣兒來。然史實終歸是史實,本案教學壓臺于岳飛的《滿江紅》,課堂氛圍頓時豪氣沖天、壯懷激烈,此舉用時雖短、用意頗深,大有“一唱雄雞天下白”的痛快,爽!」

          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醉淚

          權貴尋歡遺民苦盼

          憂國憂民

          總評:

          古詩教學歷來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其難有三:由于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詩的話語風格離學生的現有語感相去甚遠,多數古詩教學僅僅滿足于詩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至于詩的文化底蘊則往往無暇顧及;因了上述兩難,古詩教學的模式還相對比較陳舊和保守,盡管時下有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但古詩教學卻是濤聲依舊,難有突破。

          《古詩兩首》的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自覺引領下,知難而上,勇于求索。江南才俊自文老師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課程視野、高超的教育智慧、創新的專業人格,實現了古詩教學的三大突破:

          一、主題凝聚、資源整合,實現古詩教學模式的突破。

          縱觀全案教程,一去傳統的“逐首教學”(即一首一首的教學)和“逐環教學”(即解題開始、正音跟上、疏通為主、背誦斷后)模式,大膽采用“合——分——合”的教學思路,讓人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自文老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銳的審美嗅覺,洞悉了兩首古詩的內在聯系和同構本質。于是,以詩人“憂國憂民”之情懷為主題,將三維目標、三首古詩有機地整合為一體。首次整合,同中求異,奠定了兩首古詩不同的情感基調;二度整合,異中求同,索解出兩首古詩一致的精神本質。分步解讀,則是在兩次整合之間的跨度上,架起一道絢麗的彩虹。悟遺民之“淚”,解權貴之“醉”,為二度整合鋪墊情感和意象的基礎。

          二、比照參讀、因果索解,實現古詩解讀模式的突破。

          本案精讀古詩兩首、略讀古詩一首,精讀的兩首古詩,從內容上比照,不難發現其中的因果關系,權貴尋歡實為遺民苦盼之因,反之,遺民苦盼必為權貴尋歡之果。用遺民之淚澆權貴之醉,何其讓人心酸;以權貴之醉襯遺民之淚,何其讓人悲憤。這種形象、情景、氛圍的強烈反差,形成了一種震撼人心的情緒場。自文老師以其不凡的身手,引領學生切己體察、感同身受,師生在情緒場中共同受到了一次刻骨銘心的精神洗禮。陸游的兩首古詩,則從時空的比照上,產生了另一種發人深省的藝術效果。一年又一年、苦盼再苦盼,一次次希望化為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失望又燃起一次次希望,然而一直到死,詩人盼來的依然是山河破碎、遺民淚盡。這種時間上的縱向對照和空間上的橫向比較,大大拓展了古詩解讀的文化背景、豐厚了古詩解讀的文化底蘊。

          三、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自文老師獨辟蹊徑、別開生面,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了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昂鷫m”兩字化為這樣的畫面:戰馬嘶鳴、鐵蹄肆虐,白發蒼蒼的老人慘死在金兵的鐵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馬隊過后被連根踢起,秋風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煙中化為灰燼……試想,此景此境,怎不讓人頓生悲切凄涼之情?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情”要靠“象”去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悲詩人所悲、恨詩人所恨,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就在“象”的召喚和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古詩二首賞析】相關文章:

        岑參古詩二首賞析12-30

        陸游古詩二首賞析06-23

        元稹《古艷詩二首》的古詩賞析12-30

        十二首李賀古詩10-16

        陶淵明古詩《雜詩十二首其二》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8-31

        杜甫曲江二首賞析08-08

        無題二首李商隱賞析12-20

        李商隱無題二首賞析12-19

        李商隱《無題二首》賞析12-18

        《無題二首》李商隱賞析12-1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