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南浦別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鑒賞:南浦別,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注釋
這是一首送別詩,描寫送別時那種離情依依,不忍分手的情景。不知此時一別,何時才能再相見呢?“多情自古傷離別”,表露出多少臨別時的無奈,哀嘆,自古以來,離情別緒,本就是人們最難以承受的啊!
白話譯文
在南浦凄涼愁苦的分別,秋風(fēng)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賞析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楚辭·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故“南浦”象“長亭”一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dāng)“西風(fēng)裊裊”的秋天。秋風(fēng)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里“凄凄”、“裊裊”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nèi)心的凄涼、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于送別時內(nèi)心“凄凄”,故格外感覺秋風(fēng)“裊裊”;而那如泣如訴的“裊裊”風(fēng)聲,又更加烘托出離人肝腸寸斷的“凄凄”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凄”、“裊”聲調(diào)低促,一經(jīng)重迭,讀來格外令人回腸咽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側(cè)。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后分手,是送別的高潮。詩人捕捉住這關(guān)鍵時刻一個最突出的鏡頭:分手后,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他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這一“看”卻顯得多么不尋常: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dá)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我們仿佛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涌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最后,詩人勸慰離人:“好去莫回頭。”──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xì)細(xì)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并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這首小詩短短二十個字,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xì)節(jié),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而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會有親身體驗,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弦,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和豐富的聯(lián)想,給人以深刻難忘的印象。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為白園捐立石碑,以紀(jì)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兩種文字書寫。1995年,4個日本人于此上書“櫻獻(xiàn)”。
【古詩鑒賞:南浦別】相關(guān)文章:
《南浦別》唐詩原文及鑒賞10-29
杜甫《新婚別》古詩鑒賞10-30
南浦別白居易詩詞賞析12-22
別東林寺僧古詩詞鑒賞07-02
劉長卿《別李氏女子》古詩鑒賞10-25
王安石 《南浦》鑒賞 與答案11-06
送韋司馬別古詩詞鑒賞10-29
贈傅都曹別古詩詞鑒賞07-03
南浦別_白居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江城子·別徐州》蘇軾古詩原文及鑒賞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