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江南春古詩的意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江南春的意思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江南春的意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古詩江南春的意思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
古詩江南春鑒賞
這是描寫江南風(fēng)光的一首七絕!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已經(jīng)描繪了一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一些,似乎使人生觀了幾個景點(diǎn),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diǎn)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扒Ю铩闭f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這里有過渡到江南風(fēng)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jìn)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風(fēng)春雨中若隱若現(xiàn),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詩人在這里不說“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說“南朝四百八十寺”,顯然別有意蘊(yùn)。南朝統(tǒng)治者佞佛,勞民傷財,修建了大量寺廟,《南史·郭祖深傳》說:“時帝大弘釋典,將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條以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chǎn)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據(jù)此,杜牧說“四百八十寺”顯然說少了。
這里也體現(xiàn)出了當(dāng)時修建寺廟是非常勞民傷財?shù)氖拢?lián)系到作者作此詩時處于晚唐時期,所以也不乏詩人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為歷史的遺物,成為江南美妙風(fēng)景的組成部分了。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一句一景,各具特色。這里有聲音有色彩,有空間上的拓展,有時間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個字中,詩人以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
古詩江南春簡析
這是一首素負(fù)盛譽(yù)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首句“千里鶯啼綠映紅”,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江南大自然風(fēng)光。“千里”是對廣闊的江南的概括。這里到處是鶯啼,無邊的綠葉映襯著鮮艷的紅花。這種有聲有色、生機(jī)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寫了江南獨(dú)特的地形風(fēng)貌,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風(fēng)中,酒旗在輕輕地招展。這是多么明麗的江南!
一二句寫的是晴景,三四句寫的是雨景!澳铣陌侔耸拢嗌贅桥_煙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則另有一番風(fēng)光。在山明水秀之處,還有南朝遺留下來的數(shù)以百計的佛寺。這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八陌侔耸笔翘摂(shù),不是實指,突出佛寺之多。
全詩以高度概括的筆法,勾勒了江南地區(qū)的風(fēng)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鮮明,情味雋永。一首七言絕句,能展現(xiàn)出這樣一幅廣闊的畫卷,真可謂“尺幅千里”了。
杜牧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jìn)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古詩江南春的意思】相關(guān)文章:
杜牧江南春古詩的意思04-14
古詩《江南春》10-14
古詩江南春杜牧11-11
古詩江南春全文12-02
古詩江南春的詩意10-11
古詩江南春賞析12-09
江南春古詩原文05-16
古詩江南春的翻譯11-17
描寫江南春雨的古詩句02-13
描寫山水的古詩:《江南春》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