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古詩絕句杜甫

        時間:2020-11-27 20:56:12 古詩 我要投稿

        古詩絕句杜甫

          杜甫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古詩絕句杜甫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絕句》

          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梅熟許同朱老吃,松高擬對阮生論。

          《絕句》

          作魚梁云復(fù)湍,因驚四月雨聲寒。

          青溪先有蛟龍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

          條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學(xué)特點

          詩文表述

          語言

          杜甫杜甫的詩歌在語言上,普遍認為具有“沉郁”的特點,語言和篇章結(jié)構(gòu)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俺劣簟币辉~最早見于南朝,“體沉郁之幽思,文麗日月”,后來杜甫寫更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語言,“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對杜詩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詩歌風(fēng)格的形成,與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著密切關(guān)系。同時,杜甫處于盛世末期,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fēng)大有轉(zhuǎn)變,趨近現(xiàn)實主義。

          意象

          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chǔ)。常在杜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nóng)、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quán)貴勢力,都表現(xiàn)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于“沉郁頓挫”。吳沆《環(huán)溪詩話》評杜甫晚期詩句“恣肆變化、陽開陰合”又云:“惟其意遠,舉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吳沆又說:“凡人作詩,一句只說得一件事物,多說得兩件。杜詩一句能說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詩,但說得眼前,遠不過數(shù)十里內(nèi),杜詩一句能說數(shù)百里,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此其所為妙”。

          風(fēng)格

          杜甫的詩歌在風(fēng)格上,是兼?zhèn)涠喾N風(fēng)格的,元稹這樣評價杜甫:“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fēng)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鼻赜^也有類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窮高妙之格,極豪逸之氣,包沖淡之趣,兼俊潔之姿,備藻麗之態(tài),而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長,杜氏亦不能獨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氣。主流觀點認為,杜甫詩歌的風(fēng)格沉郁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盀槿诵云У⒓丫洌Z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就杜詩特有的敘事風(fēng)格和議論風(fēng)格而言,有學(xué)者認為是受到《詩經(jīng)·小雅》的影響,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調(diào),又與《離騷》相近。也有學(xué)者認為,杜詩具有仁政思想的傳統(tǒng)精神,司馬遷的實錄精神。還有觀點認為杜甫詩作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唐代的大文學(xué)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并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王安石表彰杜詩“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的成就。陳善《捫虱新語》卷七:“老杜詩當(dāng)是詩中《六經(jīng)》,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蔣士銓《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詩詳注集成序》亦稱“杜詩者,詩中之《四子書》也!

          格律

          杜甫的詩歌在格律上,具有煉字精到,對仗工整的特點,符合中國詩歌的“建筑美”。另外,在體裁上杜甫有許多創(chuàng)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創(chuàng)造性也是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獨到之處。

          內(nèi)容

          杜甫的詩歌的內(nèi)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其描述民間疾苦,多抒發(fā)他悲天憫人的仁民愛物、憂國憂民情懷,杜詩有詩史之稱,這種說法最早見于晚唐,“杜逢祿山之難,流雍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dāng)號為詩史” 。到宋時成定論,但詩史之義各有各說。人有以史事注杜詩,認為杜詩為紀實的詩,可以補史證史,所以稱為詩史。這種說法只重史事之虛實真假,而輕視詩的情感特性。有人認為杜甫具史識史見,其筆法之森嚴,可媲美漢朝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而詩有評人評事者,皆可“不虛美,不隱惡”,故號詩史。此說可取。另一說是,杜甫之詩之所以號詩史,因其悲天憫人,感時傷事,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歡杜甫詩者,楊億就不喜歡杜甫,劉放《中山詩話》云:“楊大年不喜杜工部詩,謂為村夫子!

          主要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話來說,“窮年憂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濟時肯殺身”,是他的一貫精神。他拿這些來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勵朋友。他表彰元結(jié)說,“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彼麑牢湔f,“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彼麑ε狎耙舱f,“致君堯舜付公等,早據(jù)要路思捐軀!闭沁@些進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種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和胸懷開闊的樂觀精神,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性最強的偉大詩人。當(dāng)然,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實踐也是分不開的。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教養(yǎng)和務(wù)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yè)”——世代相襲的職業(yè),他的各種文化教養(yǎng)以及以后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yè)和為官行道相聯(lián)系。如他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這就是一種企望入仕,在仕途大業(yè)中實現(xiàn)自己“治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抱負,即渴望在社會實際工作中建功立業(yè),兼濟蒼生。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游時期。正當(dāng)開元盛世,杜甫的經(jīng)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從二十歲起,他結(jié)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在這長期的壯游中,杜甫接觸到我們祖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相當(dāng)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锻馈吩娍蔀榇。“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正流露了詩人對一切事業(yè)(包括創(chuàng)作在內(nèi))的雄心壯志。但由于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現(xiàn)實,因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這只是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準備時期。

          杜甫走向現(xiàn)實主義,是從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開始的。這是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當(dāng)權(quán)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xiàn)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屈辱生活,以至經(jīng)常挨餓受凍:“饑餓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懸百結(jié)!痹陴嚭募灏鞠拢鸥σ苍(jīng)想到退隱,作一個“瀟灑送日月”的巢父、許由,杜甫沒有回避艱苦,還是堅決走上積極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寫出了《兵車行》、《麗人行》、《赴奉先詠懷》等現(xiàn)實主義杰作。杜甫也曾有這樣的詩句“男兒生世間,及壯當(dāng)封侯”;“丈夫誓許國,憤惋復(fù)何有?功名圖麒麟,戰(zhàn)骨當(dāng)速朽!庇秩纭罢煞蛩姆街,安可辭固窮”等,這些詩句無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種渴望濟世揚名,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懷大志,但是杜甫的這種理想和抱負建立在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以及憂患意識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結(jié)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這才確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創(chuàng)作道路的方向。

          從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賊與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zāi)難慘重,詩人也歷盡艱險。安史之亂是帶有民族矛盾性質(zhì)的,當(dāng)時進行的戰(zhàn)爭乃是有關(guān)國家存亡的自衛(wèi)戰(zhàn)爭。因此杜甫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對,而是積極號召。他哀悼那為國犧牲的“四萬義軍”,他告誡文武官吏要“戮力掃攙槍”,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還是勉勵人民參戰(zhàn)。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實際斗爭,這就使他寫出了《悲陳陶》、《哀江頭》、《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馬》和“三吏”、“三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愛國精神的詩篇,并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如他的詩歌《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在這首詩歌當(dāng)中,詩人站在岳陽樓上,通過遠眺,想到了兵荒馬亂、戰(zhàn)火紛飛的社會狀況,從而憑依窗軒,胸懷家園,不禁涕淚交流。又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倍谶@首詩中,由于聽到朝廷收復(fù)失地的消息而驚喜若狂。這兩首詩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時所作。由于安史之亂,社會顯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社會歸于安定。因此當(dāng)他想到國家遭殃,戰(zhàn)火不熄,生靈涂炭的時候就流淚不止,而當(dāng)聽說官軍收復(fù)了薊北,于是又喜極而泣,不能自抑?梢,杜甫的憂來自于國家,喜亦是來自于國家,這就是儒家知識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zé)任感和憂患意識。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759年七月,杜甫棄官于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開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經(jīng)常過著“生涯似眾人”的日子。他愛和勞動人民往來,而憎厭官僚,所以說:“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倍鸥Φ纳钊匀缓芸啵谒攀赖哪且荒,還因為避臧介之亂而挨了五天餓。可貴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論怎樣苦,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他總是在關(guān)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時也從不曾忘記或放松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間,他寫了一千多首詩!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遭田父泥飲》、《諸將》、《秋興》、《歲晏行》等都是這時期最優(yōu)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帶有更多的抒情性質(zhì),形式也更多樣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創(chuàng)造性地賦予七言律詩以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內(nèi)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年、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他對國家和人民最后的懷念。

        【古詩絕句杜甫】相關(guān)文章:

        杜甫《絕句》古詩詞12-04

        杜甫古詩《絕句》教學(xué)反思11-13

        杜甫絕句的翻譯古詩詞12-07

        杜甫《絕句二首》古詩詞12-06

        杜甫《絕句》其一古詩詞賞析07-17

        杜甫《絕句》翻譯賞析07-19

        小學(xué)杜甫《絕句》教案04-25

        杜甫《絕句》詩詞鑒賞07-23

        杜甫《絕句》閱讀答案09-07

        杜甫《絕句》的試析09-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