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無衣詩經

        時間:2022-10-21 11:21:02 古詩 我要投稿

        無衣詩經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詩經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無衣詩經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無衣詩經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倨撸罕硎疽路芏。②安:舒適。吉:好,漂亮。③燠 (yu):暖和。

          袍:長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說指周天子。于:語助詞。興師:起說。同仇:共同對敵。澤:通“襗”,內衣,如今之汗衫。作:起。裳:下衣,此指戰裙。甲說:鎧甲與說器。行:往。

          譯文

          誰說我沒衣服穿,

          至少也有七套衣。

          它們不比你做的,

          又舒適來又漂亮。

          誰說我沒衣服穿,

          至少也有六套衣。

          它們不比你做的,

          又舒適來又暖和。

          賞析

          睹物思人,這是人間最普通、最傷感、最動人的一種情懷。

          一方面,物本身的價值已變得不重要,無論它是一件極其普通的用具還是一件價值連城的首飾;物已變成了一種象征,一種引發無盡情思的觸媒。這樣,物本身的價值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轉換,由使用價值變成精神價值或審美價值,因而倍加珍貴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靈,豐富的情感,忠誠的品質和執著的追求。這些條件缺一不可。水性揚花的人,見異思遷的人,鐵石心腸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懷叵測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懷。

          除此之外,長時期的朝夕相處,兩情相投,彼此間情同手足的親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條件。

          如今,這種古典的情懷似乎已不時髦了。然而,它水遠不可能消失。斯人長已矣,此情仍依依。

          背景介紹

          “豈曰無衣”,是先秦詩歌,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于是一舉擊退了吳兵?梢韵胂瘢谇赝跏膸煹臅r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這首詩一共三段,以復沓的形式,表現了秦軍戰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氣:他們互相召喚、互相鼓勵,舍生忘死、同仇敵愾。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從軍曲!《秦風·無衣》是《詩經》中最為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它是產生于秦地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歌。在這種反侵略的戰爭中,秦國人民表現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造了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慷慨戰歌。

          《詩經》簡介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鑒賞

          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全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敘說著將士們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磨刀擦槍、舞戈揮戟,奔赴前線共同殺敵的英雄主義氣概。

          當時的秦國位于今甘肅東部及陜西一帶。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質直。班固在《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贊》中說秦地“民俗修習戰備,高上勇力,鞍馬騎射。故秦詩曰:‘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焉!敝祆洹对娂瘋鳌芬舱f:“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于詩如此。”這首詩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確實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他們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他們就一呼百諾,緊跟出發,團結友愛,協同作戰,表現出崇高無私的品質和英雄氣概。

          由于此詩旨在歌頌,也就是說以“美”為主,所以對秦軍來說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于是一舉擊退了吳兵?梢韵胂瘢谇赝跏膸煹臅r候,此詩猶如一首誓詞;對士兵們來說,則又似一首動員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這首詩中則以氣概勝。誦讀此詩,不禁為詩中火一般燃燒的激情所感染,那種慷慨激昂的英雄主義氣概令人心馳神往。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藝術效果,第一是每章開頭都采用了問答式的句法。一句“豈曰無衣”,似自責,似反問,洋溢著不可遏止的憤怒與憤慨,仿佛在人們復仇的心靈上點上一把火,于是無數戰士同聲響應:“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第二是語言富有強烈的動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戰士們在磨刀擦槍、舞戈揮戟的熱烈場面。這樣的詩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稱激動人心的活劇。

          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疊復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數、字數相等,但結構的相同并不意味簡單的、機械的重復,而是不斷遞進,有所發展的。如首章結句“與子同仇”,是情緒方面的,說的是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二章結句“與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這才是行動的開始。三章結句“與子偕行”,行訓往,表明詩中的戰士們將奔赴前線共同殺敵了。這種重疊復沓的形式固然受到樂曲的限制,但與舞蹈的節奏起落與回環往復也是緊密結合的,而構成詩中主旋律的則是一股戰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樂曲的節奏與舞蹈動作,正所謂“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無衣詩經】相關文章:

        詩經《無衣》09-04

        詩經無衣08-23

        詩經:無衣09-11

        詩經:無衣·豈曰無衣09-13

        詩經·國風·秦風·無衣11-26

        詩經秦風·無衣全文12-25

        愛國詩經《秦風·無衣》10-04

        詩經·國風·唐風·無衣11-25

        詩經《國風·秦風·無衣》原文鑒賞03-1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