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范仲淹《漁家傲》注釋及譯文

        時間:2022-05-30 09:23:53 范仲淹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范仲淹《漁家傲》注釋及譯文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nèi)。據(jù)《后漢山·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譯文1:

          邊塞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

          飲一杯陳酒思念著遠隔萬里的家鄉(xiāng),可是燕然山上還沒有刻上平胡的功績,何時可以回歸家鄉(xiāng)無法預計。*族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遠征之人不能入睡,將軍和士兵們的頭發(fā)花白,戰(zhàn)士紛紛灑下眼淚。

          譯文2:

          一入秋季邊塞風光多么奇異,雁行陣陣南飛衡陽不肯停息。

          軍號和著四面邊聲一齊響起,叢山峻嶺之間,落日將盡煙霧飄動孤城緊剛。

          一杯濁酒暫且慰我故土之思,功業(yè)未建男兒無顏回歸故里。

          悠悠笛聲在嚴霜的夜空回蕩,誰能安然入睡,將軍士卒白了頭發(fā)淚流不盡。

          譯文3: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畫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未能像竇憲那樣戰(zhàn)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fā)都變白了;戰(zhàn)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鑒賞: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歷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jù)史載,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并招徠諸羌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塞,雖則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詩人的筆下,卻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跡。

          開頭一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域是邊塞,季節(jié)是秋天。詞人特地用了一個“異”字,以統(tǒng)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別描寫塞下秋景之“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在秋天,邊塞的大雁過早地向衡陽飛去,而且毫無稍事逗留之意。這實際上是寫塞下天氣極寒冷,與他的家鄉(xiāng)吳地(今江蘇吳縣)大不相同!八拿孢吢曔B角起”,風吼、馬嘶,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種“邊聲”當然也是中原所沒有的。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這里當然和內(nèi)地城市華燈初上時的景象迥然不同。這也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詞人是在與中原地帶自己家鄉(xiāng)風景的對比中觀察身邊景物的特點的,所以很自然地發(fā)現(xiàn)了塞下風景的“異”處,并能有重點地把它們描繪出來。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fā)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xiāng),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wèi)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yè)的向往。

          “羌管悠悠霜滿地”,這時已夜寒霜濃,又傳來了悠悠羌笛之聲,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結(jié)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因守邊辛苦,思念家鄉(xiāng),將軍白了頭發(fā),征夫流下了眼淚。“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是互文,白發(fā)不單指將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只是征人,將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yè)難成而哀傷流淚。這里的悲愴情調(diào)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范仲淹在這首詞中反映的是自己身臨目見的景物,表達的是他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們的感情,所以全詞讀來真切感人。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zhì)樸、凝練。從題材、情調(diào)和藝術方面來說它都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好的影響。

          詞的上片寫塞外秋光。首句的“異”字很有分量,它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說邊塞的風光與內(nèi)地不同;二是講秋天來臨,邊地景物也發(fā)生了變異。上片的寫景,就是從“異”字生發(fā)開去的。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是為了符合詞的格律而顛倒詞序的。衡陽即今湖南省衡陽市,舊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傳大雁飛到這兒便不再南飛!拔黠L緊,北雁南飛”,出于動物的本能,無所謂留戀不留戀,作者卻說“雁無留意”,實際上是寫人的感受,雁猶如此,人何以堪!

          后三句,作者著意描寫邊塞的蒼涼景色。邊聲是指邊地特有的聲音,具有一種凄涼的情調(diào),偽李陵《答蘇武書》中有這樣幾句:“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是極好的注腳!八拿孢吢曔B角起”,邊聲加上軍營的號角聲,凄涼以外,又渲染了悲壯的氣氛!扒п帧倍洌瑯O寫邊塞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數(shù)不清的山峰猶如屏障一般聳立著。斜陽西沉,煙霧彌漫,在千山萬壑之中,一座孤城緊閉。這三句疊用了許多名詞,只用了三個動詞,“連”、“起”一開一合,“閉”字則顯出戒備森嚴,

        【范仲淹《漁家傲》注釋及譯文】相關文章:

        范仲淹《漁家傲》注釋翻譯11-26

        范仲淹《漁家傲》08-24

        范仲淹的蘇幕遮譯文09-20

        范仲淹蘇幕遮譯文07-07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11-22

        漁家傲范仲淹詩詞11-09

        范仲淹的漁家傲的翻譯08-15

        范仲淹漁家傲的意境12-09

        范仲淹漁家傲詩意11-09

        《范仲淹罷宴》原文及譯文07-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