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哪個朝代的
【詩人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屬陜西)人,后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趙禎上條陳十事,要求改革當時弊政。他又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其《岳陽樓記》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后世所傳誦。他的詞,有的寫邊塞生活,有的寫羈旅情懷,或蒼涼悲壯,或纏綿深婉,對后來的蘇軾、王安石有一定的影響。
【范仲淹的故事】
苦讀及第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傷感不已,毅然辭別母親,前往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學,投師戚同文門下。 數(shù)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鑒于已有朝廷俸祿,范仲淹便把母親接來奉養(yǎng)。 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為文林郎、任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便歸宗復姓,恢復范仲淹之名 (一說,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喪后方更名 )。
泰州治堰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調任泰州西溪鹽倉監(jiān),負責監(jiān)督淮鹽貯運及轉銷。西溪瀕臨黃海之濱,唐時李承修筑的舊海堤因年久失修,多處潰決,海潮倒灌、鹵水充斥,淹沒良田、毀壞鹽灶,人民苦難深重。于是范仲淹上書江淮漕運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
天圣三年(1024年),張綸奏明朝廷,仁宗調范仲淹為興化縣令,全面負責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親謝氏病逝,范仲淹辭官守喪,工程由張綸主持完成。
執(zhí)教興學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zhí)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 宰相王曾對萬言書極為贊賞,時晏殊在樞府,王曾便極力推舉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陳述范仲淹既往政績。 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為秘閣校理,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焙驼。
秉公直言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歲,章獻太后(宋真宗章獻皇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準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范仲淹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于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復。[35-36] 范仲淹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景祐黨爭
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調任蘇州知州,辟所居南園之地,興建郡學。時蘇州發(fā)生水災,范仲淹命令民眾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判國子監(jiān),很快又轉升為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開封府“肅然稱治”,時稱“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主要成就】
政治貢獻
地方治績
范仲淹出任泰州時,征調民眾4萬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橫跨通、泰、楚三州,全長約200華里,不僅當時人民的生活、耕種和產鹽均有了保障,還在后世“捍患御災”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當?shù)厝嗣駥⑺拗堂麨?ldquo;范公堤”,遺址迄今猶存。
實施新政
慶歷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針對內憂(官僚隊伍龐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現(xiàn)狀,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綱領,主張澄清吏治、改革科舉、整修武備、減免徭役、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等,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舉等各個方面和領域。新政實施的.短短幾個月間,政治局面已煥然一新:官僚機構開始精簡;科舉中,突出了實用議論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員,得到破格提拔;全國也普遍辦起了學校。
慶歷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為首的反對派攻擊革新派為“朋黨”,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敗告終。但新政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
軍事思想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調西北前線,擔任邊防主帥。針對西北地區(qū)地廣人稀、山谷交錯、地勢險要的特點,范仲淹提出“積極防御”的守邊方略,即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強防御工事,訓練邊塞軍隊,以達到以守為攻的目的。
文學成就
散文
宋自建國至仁宗七十多年來,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謹,浮華奢靡的背后潛伏著種種危機。范仲淹洞破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張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關系到社會風俗的醇厚訛薄、國家的興衰成敗。在經世濟時思想的影響下,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提出了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點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價值取向上與揚雄、王勃、韓柳以及宋初復古文論一樣,具有歷史意義和復古精神,對宋初文風的革新具有積極作用。
詩歌
詩歌上,范仲淹主張“范圍一氣”、“與時消息”。范仲淹繼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氣”,又將曹丕的“文氣說”、陸機、鐘嶸的“感物說”和“天人合一”的詩學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認為,詩人創(chuàng)作的沖動與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氣”,感于萬物并通過萬物體現(xiàn)出來。范仲淹的“與時消息”則繼承了劉勰的“為情而文”觀和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把政治教化和為情造文有機有機結合起來,范仲淹批判宋初詩壇的盲目模仿之風和無病呻吟之態(tài),主張詩歌創(chuàng)作要忠于生活現(xiàn)實,符合時事,不為空言。
詞
范仲淹詞作存世共五首[161] ,雖然數(shù)量較少,但首首膾炙人口,在宋詞的發(fā)展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國至宋仁宗,生活享樂漸成風尚,以艷情為主要創(chuàng)作話題的歌詞亦趨向繁榮。范仲淹于仁宗年間登上詞壇,其詞作內容和風格豐富多樣,有直接寫艷情者,也有跳出艷情之外者,正是過渡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刻痕跡。
【范仲淹是哪個朝代的】相關文章:
范仲淹是哪個朝代的人11-05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11-10
王之渙是哪個朝代11-06
秦觀是哪個朝代10-25
詩經是哪個朝代09-30
黃庭堅是哪個朝代?11-02
黃庭堅是哪個朝代10-28
溫庭筠是哪個朝代11-06
韋應物是哪個朝代10-23
杜牧是哪個朝代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