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杜甫《兵車行》全詩賞析 《兵車行》古詩鑒賞答案

        時間:2023-11-25 15:18:47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兵車行》全詩賞析 《兵車行》古詩鑒賞答案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甫《兵車行》全詩賞析 《兵車行》古詩鑒賞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杜甫《兵車行》全詩賞析 《兵車行》古詩鑒賞答案

          《兵車行》【注解】

          1.兵車行:選自《杜詩詳注》。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中后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西寧西南)一役,死數(shù)萬人。十年(751),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詔(轄境主要在今云南),軍大敗,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力,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jù)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2.轔(lín)轔:車輪聲!对娊(jīng)·秦風·車轔》:“有車轔轔”。

          3.蕭蕭:馬嘶叫聲。《詩經(jīng)·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4.行(xíng)人:指被征出發(fā)的士兵。

          5.耶:通假字,同“爺”,父親。

          6.走:奔跑。

          7.咸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唐代稱咸陽橋,唐時為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jīng)之路。

          8.干(gān):沖。

          10.過者:過路的人,這里是杜甫自稱。

          11.但云:只說

          12.點行( xíng )頻:頻繁地點名征調壯丁。

          13.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

          14.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fā)生戰(zhàn)爭,曾征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御。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

          15.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zhàn)事即種田,有戰(zhàn)事即作戰(zhàn)。"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

          16.里正:唐制,每百戶設一里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

          17.裹頭:男子成丁,就裹頭巾,猶古之加冠。古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里正給他裹頭。

          18.邊庭:邊疆。

          19.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

          20.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21.漢家: 漢朝。這里借指唐。

          22.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tǒng)稱山東。

          23.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24.隴(lǒng)畝:田地。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間種植農(nóng)作物。

          25.無東西:不分東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齊。

          26.況復:更何況。

          27.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zhàn)--能頑強苦戰(zhàn)。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zhàn),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zhàn)場賣命。

          28.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即杜甫。征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xiàn)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tài)。

          30.役夫:行役的人。

          31.敢:豈敢,怎么敢。

          32.且如:就如。

          33.關西:當時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zhàn)爭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家。

          34.縣官:官府。

          35.比鄰:近鄰。

          36.青海頭:即青海邊。這里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jīng)常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發(fā)生戰(zhàn)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

          37.煩冤:愁煩冤屈。

          38.啾啾:象聲詞,形容凄厲的哭叫聲。

          《兵車行》【韻譯】

          戰(zhàn)車叮鈴響不停,戰(zhàn)馬聲聲嘶嘯;

          遠征的壯丁,個個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兒呵,都匆匆跑來相送,車馬揚起的塵埃,遮蔽了咸陽橋。

          拖的拖抱的抱,攔路頓腳放聲哭,悲慘的哭聲,一陣陣沖上九重霄。

          有一個行人,同情地問一個壯丁,壯丁只輕輕說:頻繁地點名征兵。

          有的人十五歲,就征去駐守黃河,到了四十歲,還編入屯田的軍營。

          當年出發(fā),還是村長替他扎頭巾,歸來頭白了,還要再去衛(wèi)戍邊境。

          邊境上的戰(zhàn)士,鮮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邊的雄心,仍然沒有休止。

          你沒聽說嗎?

          漢朝的華山以東,有二百多個州,千村萬落,處處長滿野草和荊棘。

          雖有健壯的婦女,把握鋤犁種地,但是莊稼雜蕪,阡陌也難辨東西。

          再說關東士兵,素以苦戰(zhàn)稱第一,如今被人驅趕,與狗雞并無差異。

          要不是你這個老人家來問究竟,我怎么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說象今年已經(jīng)是冬天了,關西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

          縣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稅,無人種地租稅從哪去籌集?

          早知生男孩招來許多麻煩,倒不如生女孩還來得適宜。

          生女孩可以嫁給隔壁鄰居,生男孩尸骨埋在戰(zhàn)場草地。

          你沒看見嗎?就在青海頭的那邊,自古來白骨堆成山,沒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煩惱,舊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陰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兵車行》【翻譯】

          車輛隆隆響,戰(zhàn)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爺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橫跨渭水的咸陽橋。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云霄。

          路旁經(jīng)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么樣,出征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征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歲到西部邊疆去種田。去時里長給有的壯丁裹頭巾,他們回時已經(jīng)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shù)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里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況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zhàn),被驅使去作戰(zhàn)與雞狗沒有分別。盡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征調函谷關以西的士兵?h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里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于沙場埋沒在荒草間。

          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zhàn)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濕時眾鬼啾啾地喊叫。

          《兵車行》【講解】

          題解

          《兵車行》是杜詩名篇。詩人以滿腔悲憫之情,含蓄而深刻地揭露了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寄寓著對苦難的強烈同情,充滿非戰(zhàn)色彩。

          它的寫作時間,有天寶七載(748)、八載、九載、十載、十一載等多種說法。其實唐朝戰(zhàn)爭十分頻繁,抽丁拉夫、生離死別的情形并不少見。因此,這首詩有著深刻的典型意義,不一定為某一具體歷史事實所局限。清代浦起龍的《讀杜心解》編入天寶五載至十三載,其間杜甫都在長安。

          句解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戰(zhàn)車隆隆地響過,戰(zhàn)馬不停地嘶鳴;出征的士兵,都把弓箭佩掛在了腰上。詩一開篇即展現(xiàn)了兵車隊伍出征時的情形,場面真實,語言流暢,聲韻鏗鏘有力。 “轔轔”,車行的軋壓聲!笆捠挕,戰(zhàn)馬嘶鳴聲!靶腥恕保副。相對于下文的“役夫”(從軍多年的征戍軍人)而言,這里是指行經(jīng)咸陽橋的新征軍士。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這四句寫軍隊開拔時送行的悲慘場面,從聽覺、視覺上的強烈感受中,集中表現(xiàn)了當時眾多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爹娘、妻子和兒女跑著為被征的親人送行,踏起來的塵土遮住了咸陽橋。他們有的扯住親人衣裳,有的因情緒激動而以腳跺地,攔堵著京郊大道放聲哭嚎,哭聲一直沖上了九重云霄。

          這樣一個行軍相送的場面,古今皆有,但如此倉促、混亂、悲慘,說明戰(zhàn)爭正在進行,社會處于混亂動蕩之中,百姓正在遭受苦難。父母送兒、妻子送夫、兒女送爹,說明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只剩下老弱婦幼!白摺保寂苤,既說明不忍分別,又點出行軍之急。這一走,兇多吉少,誰知道是死是活?因而家人追奔呼號,這樣的生死離別,怎不使人悲痛欲絕!“耶娘”,同“爺娘”,指父母。“咸陽橋”,在西安西北的渭河上,又稱西渭橋,是唐代長安通往西域的要道。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道旁有個過路的人,向征夫詢問這情景的起因。征夫們匆匆地答道:“朝廷征兵太頻繁!边@樣的分別場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了什么。詩人故意通過設問的方法,讓當事者,即被征發(fā)的士卒出場。但士卒們行色匆匆,一語作答,未及多言,大概有的也只是怨言!鞍保。“點行”,根據(jù)丁籍征發(fā)差役。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有的人從十五歲起就被北調守河右,直到四十歲又被西征去屯田。從這以下,詩人借用漢樂府常用的對話形式,將武皇開邊以來人民飽受的征戰(zhàn)之苦集中在一個老兵身上,設為“道傍過者”與他的回答之詞,概括了從關中到山東,從邊庭到內(nèi)地,從士卒到農(nóng)夫,廣大人民深受兵賦徭役之害的歷史和現(xiàn)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去的時候年紀小,還沒有成丁,須由村長裹頭巾;回來時已是滿頭白發(fā),卻還得應征去守邊。由此可見,當時的戰(zhàn)爭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青壯年已征光了,未成年的孩子和老年人,仍要去戍邊。“里正”,唐制,百戶為一里,置里正一人,管戶口、賦役等事務!肮^”,用綢或布裹在頭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邊疆上戰(zhàn)士的鮮血匯成了大海,可皇上哪管他們的死活,擴充領土的意圖還沒完沒了!斑呁ァ,這里指西部邊地!拔浠省,漢武帝,這里喻指唐玄宗。詩人以漢喻唐,大膽地把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您沒有聽說嗎,華山以東二百多處州縣,千千萬萬個村落,因連年征戰(zhàn)變得人煙蕭條,田園荒蕪,荊棘橫生,滿目凋殘。這兩句從眼前之景言及全國,擴大了詩的容量,也加深了詩的表現(xiàn)深度!皾h家”,此借指唐朝。“山東”,指華山以東的地方!岸僦荨,唐代潼關以東有七道,二百十七州,從后文來看,詩中實際指的是關中以外的所有地區(qū)。“荊杞”,荊棘、枸杞,野生灌木。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男人都被征兵打仗去了,即便有健壯的婦女在家耕田犁地,那莊稼也是長得橫七豎八,行列不整,收成怎能維持生計?是婦女種不好莊稼嗎?不!是因為戰(zhàn)爭使得經(jīng)濟凋敝,人民負擔加重,民不聊生!盁o東西”,指莊稼長得雜亂不堪,行列不整,難辨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不異犬與雞。

          何況關中的士兵最能忍苦作戰(zhàn),更像被驅趕的雞狗一般!扒乇,即眼前被征調的陜西一帶的兵丁。因為這地方的兵丁素來耐戰(zhàn),所以更是無休止地被征調。他們身不由己,何曾被視為“人”,其命運跟雞犬又有什么不同!這正應了那句痛徹至極的話:“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唉,軍中地位顯貴的人雖然也過問軍士的生活,可那些征夫怎敢向他們申述自己的怨恨?在古文中,“長者”一般不用作自稱,而用作他稱,除“年長之人”、“位尊之人”這種通常意義外,“長者”還有另一種解釋:“顯貴的人”,這里是對軍中長官的稱謂。這里可能隱去了一個問句,大概是“如此悲慘,難道就沒有人過問嗎?”然而即使過問,還不是敢怒不敢言?其痛之深,由此可見。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就說今年吧,已經(jīng)到了冬天,朝廷仍不把我們這些關西的士兵放還?h官逼命催交租,租稅又從哪兒出?前面說“山東”,這里又云“關西”,可見到處都在用兵!白舛悘暮纬觥保c健婦、鋤犁二語相應。兵革未止,耕夫都已出征,地都荒了,租斂又從何而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現(xiàn)在確實感受到,生男不如生女好。生女還能嫁近鄰,生男難免戰(zhàn)死埋荒草。在中國這樣一個素有“重男輕女”傳統(tǒng)的國家,說這樣的話,并非一時憤激之語,而是為社會現(xiàn)實所逼。生個女兒,就算出嫁了,好歹還可以嫁給近鄰,有個照應。生個兒子呢,只能被征去打戰(zhàn),即便活著,也讓家人牽腸掛肚,擔驚受怕,更何況兇多吉少。在這里,生兒生女“好”與“不好”的標準,似乎只有一個,即是否能活下來。這種異樣的心態(tài),進一步點出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苦難。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您沒看到嗎,自古以來那青海邊,遍地白骨沒人收掩。舊鬼在啼哭,新鬼在訴冤,每當天陰雨濕,哭聲啾啾,真是凄慘!開篇是人哭,終篇是鬼哭,悲慘的場面、寂冷陰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這都是“開邊未已”導致的惡果。詩人將眼前的生死離別與千百年來無數(shù)征人有去無回的事實相聯(lián)系,使這首詩從更為高遠的角度,暗示了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歷史延續(xù)性。 “青海頭”,即青海邊。原為吐谷渾之地,唐高宗時為吐蕃所占,以后數(shù)十年間,和吐蕃的戰(zhàn)爭大都在這一帶發(fā)生,唐軍死亡很多!盁┰保類炘┩鳌!班编薄保湃讼胂笾泄淼慕新。

          評解

          這是一首諷世傷時的七言歌行,它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后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shù)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多處使用了民歌的“頂真”手法,誦讀起來,累累如貫珠,聲調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另外,還運用了對話方式和一些口語,使讀者有身臨現(xiàn)場的真切感,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范。其主旨,單復分析說:“此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漢武以諷,其辭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內(nèi)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亂所由起也。吁,為人君而有窮兵黷武之心者,亦當為之惻然興憫,惕然知戒矣!(《唐宋詩醇》卷九)

          作為杜甫最早的一首新題樂府,《兵車行》標志著杜甫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唐詩發(fā)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關鍵。《兵車行》一詩,因事命題,對于以舊題寫時事之舊習,進行了革新。杜甫之前的樂府詩,往往“文不對題”,詩題與時事之間存在著間隔,不同步地反映現(xiàn)實。《兵車行》則使這一詩歌形式恢復了與現(xiàn)實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而不再受古題的束縛,使讀者很自然地把詩歌描寫的內(nèi)容同當時發(fā)生的史事聯(lián)系起來。原載:《杜甫詩精品賞讀》

          《兵車行》【賞析】

          這是一首反對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治諷刺詩,可能作于天寶十載(751)。天寶以后,唐王朝對我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的征戰(zhàn)越來越頻繁,戰(zhàn)爭的性質,已由天寶以前的制止侵擾,安定邊疆,轉化為殘酷征伐。連年征戰(zhàn),給邊疆民族和中原人民都帶來深重的災難。

          《資治通鑒》卷216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滬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拼竽純删┘昂幽媳北該裟显t。人聞云南多瘴疬,未戰(zhàn),士卒死者,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這首詩大概就是為此事而作的(沈德潛認為此詩乃"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唐詩別裁》),不確)。全詩分為兩大段:首段敘事,寫送別的慘狀。"問行人"以下為第二段,由征夫訴苦,是記言。詩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窮兵黷武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達了對人民不幸的真摯而深厚的同情。這是杜甫第一首為人民的苦難而寫作的詩歌。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詩中多處使用了民歌的"頂真"手法,誦讀起來,累累如貫珠,音調和諧動聽。另外,還運用了對話方式和一些口語,使讀者有身臨現(xiàn)場的真切感!短扑卧姶肌吩疲"此體創(chuàng)自老杜,諷刺時事而托為征夫問答之詞。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小雅》遺音也。篇首寫得行色匆匆,筆勢洶涌,如風潮驟至,不可逼視。以下出點行之頻,出開邊之非,然后正說時事,末以慘語結之。詞意沉郁,音節(jié)悲壯,此天地商聲,不可強為也。"

          《兵車行》【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jīng)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jīng)過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稱他的詩為“史詩”。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的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shù)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清初文學評論家金圣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xiàn)代研究者的贊賞。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名海外。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他對日本文學影響相對較晚,直到十七世紀他在日本擁有和在中國一樣的名聲。杜甫對松尾芭蕉的影響尤深。杜甫也是美國作家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歡的作家。

        【杜甫《兵車行》全詩賞析 《兵車行》古詩鑒賞答案】相關文章:

        《兵車行》杜甫唐詩鑒賞答案《兵車行》譯文及賞析07-09

        杜甫《兵車行》古詩鑒賞06-05

        杜甫《兵車行》譯文及賞析09-03

        《兵車行》杜甫唐詩原文及鑒賞03-09

        杜甫詩詞《兵車行》的詩意賞析10-28

        杜甫《兵車行》全文及賞析優(yōu)秀03-17

        杜甫——《兵車行》03-15

        《兵車行》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30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03-23

        杜甫《兵車行》譯文07-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