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杜甫地圖志

        時間:2020-09-23 15:16:57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地圖志

          今年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紀念,讓我們順著“詩圣”的足跡,緬懷這位盛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地圖志

          鞏義東二里瑤灣——出生地

          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鞏縣東二里瑤灣。此地背依筆架山,前臨沃野,、邙對峙,三河(黃河、伊洛、泗河)匯流。杜甫自出生共在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童年的教養(yǎng)和青年時期的游歷經(jīng)歷為杜甫成為一代詩圣打下了基礎(chǔ),F(xiàn)存的杜甫故里是一個坐東向西、大門朝南的長方形院落,小青瓦門樓,院內(nèi)坐西向東瓦房3 間,硬山式灰瓦頂。大門外北側(cè)臨街房山墻上嵌有清代洛陽知府張漢草書“詩圣故里”碑。故居路口有碑樓1座,內(nèi)立清代碑刻,正面楷書“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樓北側(cè)嵌清代石刻1通,為“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杜甫故里于1962年修葺后成立了紀念館,郭沫若親書“杜甫誕生窯”和“杜甫故里紀念館”。

          偃師首陽山——婚后居所

          杜甫二十歲之后的十年,大部分時間在外游歷,腳步遍布今江蘇、浙江、山東、河北等地。直到30歲,杜甫從山東回到東都洛陽與楊氏成婚,在偃師縣城西北首陽山下的尸鄉(xiāng)亭附近建了幾間窯洞居住下來,這就是常常在他詩中出現(xiàn)的“陸渾山莊”、“土婁莊”、“尸鄉(xiāng)土室”。他在這里居住了大約13年,結(jié)識了李白、高適等摯友,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名句和《兵車行》、《麗人行》等一批不朽詩篇。今天的偃師縣杜樓村北仍保留有杜甫先祖、晉當陽侯杜預(yù)墓和杜甫祖父杜審言墓。另有一處據(jù)稱為杜甫之墓,墓碑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幾字。

          陜西杜公祠——求仕之路

          杜甫35歲時曾移居長安以圖實現(xiàn)求仕之志。他曾長期居住在長安少陵附近,又因遠祖杜預(yù)本是長安人,所以自稱“少陵”、“少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詩集也以《少陵集》命名。然而杜甫仕途坎坷,在長安經(jīng)歷了應(yīng)詔不第、干謁無門、生活困窘等重重挫折。如今的杜公祠位于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東的少陵畔。它北倚少陵原,南臨樊川,祠內(nèi)花草茂盛、環(huán)境幽雅。杜公祠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門是仿唐代的磚木結(jié)構(gòu);院內(nèi)有五個水泥砌的大花壇,祠院內(nèi)有三間享殿,殿內(nèi)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內(nèi)最珍貴的文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這是現(xiàn)存唯一的杜甫筆跡。展室墻壁上有《唐書杜甫傳》、《杜甫年譜》、“杜甫足跡圖”、“杜氏世系表”、“杜甫在長安行跡圖”等,F(xiàn)杜公祠系清代重修,1960辟為杜甫紀念館。

          羌村杜公窯——避難之地

          755 年,安史之亂爆發(fā)。這在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對杜甫的生活來說卻無疑是個沉重打擊。隨著時局不斷惡化,杜甫一家隨難民逃亡,歷盡艱險,輾轉(zhuǎn)逃到州,終于在州西北三十里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羌村,為家屬找到居住之地。杜甫攜家在此居住了一年多,完成了《述懷》、《春望》、《月夜》、《北征》和《羌村三首》等傳世名作。如今的杜公窯坐落在羌村中間。這是一個由三孔磚窯組成的民居,它坐北朝南一字排開。由于風吹雨打和久未修葺,東邊的那孔早已倒塌,西邊的那孔也裂縫日寬,岌岌可危。中間的那孔雖稍好一點,但外墻內(nèi)壁和窯頂均已斑駁脫落,無復當年的舊貌了。窯壁上的碑銘已不知去向,窯周圍的八株古柏只剩下了枝枯葉稀的三株。

          杜甫川——勤王北上

          杜甫把家人安頓在羌村之后,聽聞唐肅宗在甘肅省靈武即位,便辭別家小,登程北上,去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路過延州(今延安),暫住于延安七里鋪。時隔不久,杜甫從延安起程,后來據(jù)說到達安塞蘆子關(guān)時被反賊虜回長安,關(guān)進監(jiān)牢。在獄中,他回憶這次陜北之行,寫下了《月夜》、《塞蘆子》《望春》、《三川觀水漲》、《玉華宮》、《羌村》等名詩。后來延安人民為了紀念杜甫,在此修造了“杜公祠”。宋朝時范仲淹還親筆題書“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近年來,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門維修擴建,除恢復重修了原有祠堂、崖石刻、聯(lián)外,還新建了亭臺、展室、成為國內(nèi)外游客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

          成都杜甫草堂——難得安逸

          在成都生活的時期是杜甫一生中難得的安定時期。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后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留下詩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名篇。杜甫草堂依浣花溪而建,草堂舊址內(nèi),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cè)的“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標志性景點和成都的著名景觀。

          奉節(jié)杜甫西閣——創(chuàng)作高峰

          公元766年,杜甫告別成都的茅屋,舉家移居州(今重慶奉節(jié))。在州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杜甫完成了四百余首詩,(如著名的《登高》、《秋興八首》等)無論在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創(chuàng)造了一個藝術(shù)高峰。今人將白帝山下觀音洞滿愿樓改建為杜甫西閣,以為紀念。現(xiàn)在杜西閣唯一的遺址,便是一塊殘碑和一棵柚樹。768 年,杜甫乘船出三峽,一直在荊湘漂泊,直至770年去世。

          邙山嶺杜甫陵園——息魂之所

          對于杜甫去世后究竟陵寢在何處,國內(nèi)尚有紛爭,杜甫陵有八所之多。杜甫在湖南耒陽附近的湘江舟中去世無疑,43年后,又其孫杜嗣業(yè)遵其父囑托,將杜甫靈柩歸葬河南。如今鞏義市康店鎮(zhèn)康店村邙山嶺上的杜甫陵園,據(jù)說是由偃師首陽山遷回,杜甫的兩個兒子宗文、宗武陪葬墓側(cè),當?shù)厝罕姺Q“圣人三冢”。墓冢呈漏斗狀,高約10米,墓周長約72米。四周遍植冬青和柏樹,冬夏蒼翠。冢前有石碑兩通,高約2米。前碑楷書“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后碑書“杜少陵墓”。

        【杜甫地圖志】相關(guān)文章:

        杜甫《望岳》賞析-杜甫12-23

        我眼中的杜甫隨筆-杜甫12-23

        杜甫登高讀后感-杜甫12-20

        杜甫名句10-01

        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杜甫12-24

        地圖余光中賞析10-24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12-07

        《日俄戰(zhàn)爭地圖》詩詞鑒賞07-20

        杜甫 《望岳》06-30

        黃庭堅和杜甫10-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