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陳陶》之作品賞析
悲陳陶①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注:①陳陶:地名,在長安西北。公元756年唐軍跟安史叛軍在此交戰(zhàn),幾乎全軍覆沒。②都市:指唐都城長安。
、疟驹娨砸弧氨弊重灤┤,請對此作具體說明。(4分)
①首聯(lián):對戰(zhàn)事慘敗的悲痛;②頷聯(lián):對陣亡義軍的悲悼;③頸聯(lián):對群胡驕橫的悲憤;④尾聯(lián):對官軍到來的悲切呼喚。評分建議:每點1分。
⑵“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想像)(1分)。描寫原野空曠、天空清虛、天地肅穆的凄涼景象(1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戰(zhàn)事的慘烈,表達詩人心中哀痛之情(1分)。
、嵌旁娪小霸娛贰敝Q,這首詩是如何體現(xiàn)“以史入詩”的?(3分)
(3分)這首詩敘寫了戰(zhàn)爭的時間、地點和結(jié)果(1分),以及陣亡將士的籍貫、身份(1分),描寫了得勝者的驕狂、百姓的悲傷和期盼(1分),具體真實地再現(xiàn)了陳陶之戰(zhàn)的歷史。
756年(唐肅宗至德元年)冬,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里作戰(zhàn),唐軍四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來自西北十郡(今陜西一帶)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陳陶戰(zhàn)場,景象是慘烈的。杜甫這時被困在長安,詩即為這次戰(zhàn)事而作。
這是一場遭到慘重失敗的戰(zhàn)役。杜甫不是客觀主義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橫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使“十郡良家子”給人一種重于泰山的感覺。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zhàn)罷以后,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聲息也沒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詩的后四句,從陳陶斜戰(zhàn)場掉轉(zhuǎn)筆來寫長安。寫了兩種人,一是胡兵,一是長安人民。“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眱删浠瞵F(xiàn)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tài)。胡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么也辦不到的,讀者于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蕩。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向而哭,向著陳陶戰(zhàn)場,向著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fù)長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間著一“更”字,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的情緒。
陳陶之戰(zhàn)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zhàn)士的.犧牲中,從宇宙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fā)現(xiàn)并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為討平叛亂而繼續(xù)斗爭。
從這首詩的寫作,說明杜甫沒有客觀主義地展覽傷痕,而是有正確的指導(dǎo)思想,他根據(jù)戰(zhàn)爭的正義性質(zhì),寫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現(xiàn)出他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杜甫《悲陳陶》之作品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悲陳陶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4
杜甫《悲青坂》賞析答案10-31
陳陶《隴西行》唐詩賞析及翻譯12-30
悲青坂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古詩杜甫《望岳》之賞析12-24
元稹之悲01-22
《悲青坂·我軍青坂在東門》杜甫翻譯賞析09-03
杜甫《望岳》賞析-杜甫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