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杜甫是我國著名的偉大詩人,也是有著許多的文學作品。那么,杜甫是哪個朝代的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
唐代
人物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個人成就
詩歌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zhuǎn),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jīng)意,使人忘其為律詩。
書法
杜甫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jié)奏、筆勢、墨法等等內(nèi)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同時,他對于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于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物評價
杜甫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愛國人士;杜甫還是位歷經(jīng)磨難仍不折不撓的堅強漢子。
首先,杜甫是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杜甫傳世之作多達1400余首,其詩作實現(xiàn)了社會現(xiàn)實與個人生活的密切結(jié)合,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其詩如后人所評論的那樣:“藝術(shù)性達到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詩能使讀者‘知其人’、‘論其世’,起著‘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其詩吸引了眾多詩詞愛好者的研究和評論,比如唐元稹曾評價其詩作:“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蘇東坡說:“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guī)矩故可學。”明杜詩研究專家盧世榷美譽杜甫流寓云安時撰寫的《十二月一日三首》為“七律之神境”;清浦起龍說:“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而在1960年,開國元勛陳毅在其詩《吾讀》也說“喜其題材備”,而葉劍英元帥則在《成都草堂》里說:“杜凌筆落傷豺虎”;后人有稱杜甫《秋興八首》是“聲韻雅暢,詞采高華,氣象冠冕,真足虎視詞壇,獨步一世”的“力抗九鼎,勇奪三軍”的名作;對于杜詩贊美之詞不勝枚舉,有人用詩、有人用文,有人抄錄、有人借用,后人稱其為“詩圣”當無虛夸耳。
其次,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愛國詩人。愛國是時代之呼喚,是國家、社會之要求,但作一個愛國的人確實有些難度,當一個失志不移、屢次遭受變遷的愛國之人則更加難,但杜甫用它的實際行動和真誠話語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表里如一,責任感強的愛國形象。他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地要為國家建設(shè)和發(fā)展出力,他曾經(jīng)無憂無慮地準備著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滿了諸多無奈,英雄報國無門、朝廷衰敗,安史之亂爆發(fā),個人窮困潦倒,流落饑寒,終生不用,滿腔熱情、一身才華無處施展。他曾經(jīng)“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曾經(jīng)遐思著“何當擊凡鳥,毛血撒平蕪”,“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但是后來仕途不濟,國家衰敗,他想著“欲陳濟世策”,仍“尚想趨朝廷,毫發(fā)裨社稷”,“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種不顧個人興衰、榮辱,一心報國的思想值得欽佩,這種致君堯舜的儒家思想和人生觀在他的世界觀中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在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肅宗靈武繼位后,杜甫又趕往靈武,結(jié)果途中被叛軍抓捕,在長安期間又寫下了《悲青坂》、《春望》等詩。 后又冒著生命危險逃離了長安,逃往肅宗所在地鳳翔,晚年的杜甫仍不忘國家發(fā)展,仍以國家的災難為念,“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想必在他心里對分離祖國的戰(zhàn)爭該是多么的憤恨,對那陣陣號角該是多么的無奈。對其愛國思想和詩文風格,陳毅元帥曾在《吾讀》里面說:“吾讀杜甫詩,喜其體裁備。干戈離亂中,憂國憂民淚!保@當是一代元勛熱愛杜詩,喜歡杜甫的原因,由此也可揣測出開國元勛毛澤東、朱德、葉劍英等喜歡杜甫之詩,參觀杜甫草堂,敬佩杜甫愛國思緒之端倪。
再次,我個人認為杜甫還是位歷經(jīng)磨難仍不折不撓的堅強漢子。在事業(yè)上蘇軾曾說杜甫“流落饑寒,終生不用”,而杜甫也在詩中提到了其生活上的窘境:“艱難昧生理,迢遞來三蜀”,“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等,飯菜、住所均不能自給,生活環(huán)境惡劣,有時一與故人不聯(lián)系,便無飯食,孩子臉色都會因饑餓而改變,甚至遇到人生之悲,孩子因生活窘迫而夭折。在仕途上也一生不達,屢遭貶斥,且仕途正好時因成都節(jié)度使嚴武等的保舉和推薦,后來嚴武死后,其失去了庇護傘,仕途遇到了滑鐵盧。也許因為杜甫事業(yè)和生活的雙重艱難,杜甫人生中也有一些消極和憤慨甚至自責和苦澀的成分。他揭露社會現(xiàn)實:“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他寫詩寄托哀思和苦惱:“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叫鶯語太丁寧!,“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是家”,他也自責:“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他也寄情于酒:“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繆如蜜甜!,道出“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身外事情凄涼而不堪回首,無窮無盡,但杯中酒是有限的,來日苦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詩人似自言自語,舉杯而飲;又似捶胸頓足,慨然長嘆,大吼一聲:“儒術(shù)與我何有哉?孔丘盜拓俱塵埃!”。
但無論怎樣,酒醒時分,鎮(zhèn)靜之余,他從來都沒有去抱怨什么、后悔什么,他還是那么自信、那么愛國、那么地才華橫溢,他堅持了下來,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只陳舊的小船上,詩人還在擔心著保衛(wèi)邊疆的士兵,久難停息的戰(zhàn)爭號角,他是一個不折不撓的鐵漢子!
杜甫,一個歷經(jīng)磨難仍不折不撓的漢子;一個才華橫溢且矢志不移的著名愛國詩人!
杜甫野望作品介紹
【作品簡介】
《野望》由杜甫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雖是寫郊游野望的感觸,憂家憂國,傷己傷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間。詩的首聯(lián)寫從高低兩處望見的景色。頷聯(lián)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飄散和自我孤身浪跡天涯。頸聯(lián)繼續(xù)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末聯(lián)以出效極目,點明主題“野望”,以人事蕭條總結(jié)中間兩聯(lián)。全詩感情真摯,語言淳樸。杜甫《野望》詩共有兩首,均表達出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國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懷。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nèi)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注解】
。薄⑽魃剑涸诔啥嘉,主峰雪嶺終年積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guān)西北)三州。
。、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zhèn),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础⒛掀郑耗辖纪馑叺。
。、清江:指錦江。
。、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這兩句寫望。
。、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
。浮⒐┒嗖。航唤o多病之身了。
【韻譯】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nèi)連年戰(zhàn)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圣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評析】
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拔魃健痹诔啥嘉 ,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叭恰,松、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zhèn)。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fā)的有關(guān)家國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zhàn)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帮L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zhàn)火。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圣朝”的內(nèi)愧。“供”,付托!颁赴!,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于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shù)地得到有效概括。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七八句最后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于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chǎn)生“日” 轉(zhuǎn)“蕭條”的隱憂。這是結(jié)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拔魃桨籽┤鞘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guān)家國和個人憂念產(chǎn)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郁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qū)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jīng)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jié)心頭。尤其為“遲暮”“多病”發(fā)愁,為“涓!蔽础按稹北Юⅰ
此詩前三聯(lián)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zhuǎn)為向內(nèi)審視。尾聯(lián)才指出由外向到內(nèi)向的原因。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
【點評】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吐蕃在四川邊境作亂,作者身居草堂,以“野望”為題,表現(xiàn)了一種感傷時局、憂國憂家、懷念諸弟的沉痛感情。本詩由景入題,憂時憂國,語言淳樸,感情深沉。
詩的首聯(lián)寫野望時所見的西山和錦江景色;頷聯(lián)由野望聯(lián)想到兄弟的離散和孤身浪跡天涯;頸聯(lián)抒寫遲暮多病不能報效國家之感;尾聯(lián)寫野望的方式和對家國的深沉憂慮。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边h望蒼茫的岷山,終年積雪,松(今四川省松潘縣)、維(今四川省理縣)、保(今四川省理縣新保關(guān)西北)三城都有重兵駐防;近看南郊外百花潭清澈見底,錦江碧水東流,萬里橋橫跨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
“海內(nèi)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焙(nèi)連年戰(zhàn)亂,流落在河南、山東一帶的幾個兄弟音訊斷絕;彼此漂泊天涯,遠離家鄉(xiāng),只我孤身一人在此,好不凄楚。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蔽抑挥袑⑦t暮之年,交與多病的身軀;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我至今尚未能為國家盡一點綿薄之力。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蔽要氉则T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地蕭條,不禁令人神傷。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相關(guān)文章: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11-27
王之渙是哪個朝代的03-24
辛棄疾哪個朝代03-25
詩經(jīng)是哪個朝代08-17
李商隱是哪個朝代03-27
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人?04-13
關(guān)于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05-26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故事05-08
蘇軾是哪個朝代的人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