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杜甫人生悲劇的成因是什么

        時間:2020-09-06 08:17:37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人生悲劇的成因是什么

          杜甫的一生是個悲劇,造成杜甫人生悲劇的原因是復雜的,下面一起來看看!

        杜甫人生悲劇的成因是什么

          杜甫和封建時代的大多數文人一樣,他的最大的理想不是當一個詩人,而是要入世做官,達而兼濟天下,杜甫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傾注了滿腔的心血,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然而卻既未能封侯拜相,功成名就,也未能知天樂命,獨善其身,而是棲棲惶惶,一生處于郁郁不得志之中,既沒有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也沒有找到安頓靈魂的精神家園。本文試圖對杜甫的人生悲劇從各個角度作一個分析,從而建構出杜甫人生悲劇的因果系統(tǒng)模式。

          一、造成杜甫人生悲劇的社會原因

          社會基礎的制約與規(guī)定,以其客觀的力量把杜甫陷入到了歷代文人共有的規(guī)律性悲劇中來,也即在于杜甫兼濟天下的理想人格模式和封建制度下人才引進機制,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文化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它是由社會的根本矛盾決定的。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一生貫徹實行儒家“仁政”的政治標準,犯顏直諫,廷爭忤旨,勇批朝廷的失道違仁。然而,封建社會君主高度集權,做臣子的要絕對尊重君主的權威。杜甫真摯,執(zhí)著地追求他的“真性真情”,不懂得變通,不會逢迎,便顯得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因此,杜甫與時代,與統(tǒng)治階級的多種矛盾都是無法消解的。

          二、杜甫自身的個性品格與其人生悲劇的相關性

          杜甫具有心懷天下的品格和詩人氣質,他在讀書壯游之后便參加了科舉考試,科舉不中,便開始了他的旅食京華的生活,歷盡十年艱辛。后被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

          杜甫追求已久的理想就要實現了,然而此時的現實環(huán)境已今非昔比。當時正值安史之亂,朝廷內部的政治斗爭也異常殘酷,皇族之間、朝臣之間、宦官與朝官之間、藩鎮(zhèn)之間,明爭暗斗不能停止。這種君不仁、臣不賢的生活環(huán)境已經預示了杜甫仕途的艱難性。

          杜甫一心想“致君堯舜”,希望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世易時移而未能審時度勢,依然我行我素,必然要遭受隨之而來的后果。乾元元年(758),房琯以四條罪狀被貶外任,杜甫“見時危急”,仗義執(zhí)言而“違忤圣心”,被肅宗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杜甫雖有醒悟,但為時已晚矣!

          三、在社會和自身性格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儒家人生價值取向是杜甫人生悲劇根源

          在封建時代,擺在士大夫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儒家的出仕,二是道家的歸隱。出仕和歸隱是兩個層面的不同選擇,從出仕到歸隱是一個艱難的心路歷程。房琯事件,是杜甫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是“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但此次事件,杜甫失望了,朝中無所倚望,又畏懼進一步受到迫害,就干脆含憤拂衣而去,這其實也顯示了他性格中清狂的一面。在棄官入秦州途中,杜甫通過對龐德公、陶淵明、賀知章、孟浩然等古今清高狂放之士用舍行藏的.反思,似乎看破了貧賤富貴,功名榮辱。他的詩歌《佳人》,就是通過對一個遭遇不幸的絕代佳人的同情,寫出了自己棄官后的思想狀況;他的《譴興》詩流露出莊子的齊物思想,《劍門》詩又于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相吻合。這樣的一種生命狀態(tài)和思想狀態(tài),充分地體現了老莊哲學。

          按照一般的規(guī)律,接下來杜甫就該歸于自然,在山光水色中怡情養(yǎng)性,于淡薄名利中樂天知命,從此無牽無掛,相忘于江湖了。但是,杜甫始終不能做到這一點,他仍時時在實踐著儒家的用世思想。

          儒家思想的中心可以用兩個字概括:“愛”與“仁”。杜甫的一生是實踐、充實、豐富儒學的一生,他既希望君王能夠實行“仁政”,澤福天下黎民蒼生,他自己也時刻在實現著“仁”。他的不朽詩篇《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就是一種仁愛之心。杜甫進而把這種仁愛之心推己及人,當他的茅屋在暴風驟雨之中被刮破、雨漏下來不能成眠的時候,他想到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除了愛人之外,杜甫又進一步把這種仁愛之心推及到宇宙間的一切生物,杜甫的詠物詩寫馬寫鷹寫松鼠,他對這些生物都充滿了愛心;杜甫的“致君”理想也并沒有隨著他的棄官而中止,他時刻在等候著君主的召喚!而P凰臺》中說:“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再光中興業(yè),一洗蒼生憂。”正是他愿望的真實寫照。在杜甫剛到秦州不久,就嘆息“山高客未歸”,隨著“飄零為客久”,其他的諸如“最奈客愁何”﹑“花近高樓傷客心”﹑“艱難作遠客”﹑“十載江湖客”,﹑“江漢思歸客”等詩句,都反映了他的一種漂泊之感、思鄉(xiāng)之情。但杜甫想要回歸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呢?他的實際的故鄉(xiāng)由于戰(zhàn)亂和缺少管理,早已破敗不堪,難以安身了。事實上,杜甫想要回歸的故鄉(xiāng)就是朝廷,還鄉(xiāng)就是歸朝。“他的還鄉(xiāng)之思,只是還朝之想的借喻性意象,是他追求圣化的一個不愿破碎的夢”。 “身在朝野,心懷社稷”,杜甫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苦楚;生活漂泊,精神無著, 杜甫失去了精神家園。這是他悲劇的根本原因所在。

          從儒家實踐來看,儒家的言行實際上體現出莊嚴與崇高的悲劇英雄色彩。杜甫把儒家對生命的認識,在自己的身體力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當為,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用自己的一生和命運抗爭并且不怨不悔。杜甫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心中的偶像,是中國文化君子理想的楷模,他在人格上和行動上都代表著知識分子的理想,是儒家文化理想人格的化身,這也就是杜甫被稱為“詩圣”中“圣”的一面;國家不幸詩家幸,杜甫的詩給人以痛苦,但能在痛苦中受到震撼,在震撼中,讓人得到靈魂的升華!

        【杜甫人生悲劇的成因是什么】相關文章:

        李賀詩歌中悲劇意識的成因06-29

        柳永的悲劇人生09-13

        杜甫詩歌風格是什么08-29

        中國近代詩人徐志摩的人生悲劇06-27

        我眼中的杜甫隨筆-杜甫12-23

        杜甫寫“詩史”的歷史典故-杜甫12-24

        溫庭筠詞特點的成因05-27

        杜甫的唐詩10-31

        杜甫的名言09-30

        杜甫《望岳》賞析-杜甫12-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